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蘆葦花如何做小掃把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蘆葦花如何做小掃把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6 03:44:34

1. 有一種花,用手一壓,就有類似蘆葦花一樣的種子,這是什麼植物

有一種花用手一壓類似於蘆葦花一樣的種子這是蒲棒

2. 蘆葦花什麼顏色

白色,原因:所謂「蘆花飛雪」是指秋天蘆葦成熟後,在風的作用下,白色的蘆花漫天飛舞,隨風飄揚,象下雪一樣。

蘆葦花是蘆葦所開的花。蘆葦,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長,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葯。

3. 故鄉的蘆葦花現代詩歌

故鄉的路上

誰家兒郎折了蘆葦花散落

絨絨的白

洗盡了回鄉書生的鉛華

一隻白鷺起飛在蘆葦盪

追尋過往的青澀

兩鬢斑白的老校長

玻璃瓶底的眼鏡片里

蘆葦盪小學校

向日葵遍地嫩黃舒展

書生揮揮手

蘆葦花和老校長隱於天穹

藍天白雲里,分不清

哪是蘆花,哪是白發

還是因為有淚蒙了眼瞼

兒時的印記早被融入肌膚

有自行車頂著一抹蘆葦花的白

夾岸跳躍

車軲轆里如煙的.牧歌

吚吚啞啞拉近故鄉的石磨

老隊長的笑聲如金菊綻放

桂花酒味里的問候

瀲灧了古河

暈開老家屋檐下,柿樹翹首

紅滿天

白了發的故鄉

母親用白發般的蘆葦花

紮成掃把

不掃塵埃

只是時時輕撣老宅門檻

只是天天輕刷青石老橋的印記

撣撣刷刷

昏黃的記憶擦得錚亮

是哪家童孩

折了蘆葦花當竹馬

飄忽的花絮扭腰閃爍

沾了哪家新媳婦的梨花臉

撩撥著村口荷塘

挖藕漢子藕節般粗壯的胸肌

一段故事開始震顫

從此絲連經年

寫意了故鄉枯樹逢春

紅了櫻桃,綠了蘆葦溫柔鄉

蘆葦花,風里招展

勾勒了家鄉如畫

去的去,來的來

老的老,少的少

屋檐麻雀嘰嘰又喳喳

數了誰家老屋翻新

熱鬧了哪家門庭,福喜雙至

蘆葦花,彌漫一秋草木

該是故鄉吐故納新的喜慶煙花

回鄉書生,渡河過橋

情怯怯,步急急

一腳跌入老家迎賓花路

抖落了半生纏綿韶華

開懷怒放一生的心花

故鄉

雞鳴犬歡,稻香柿紅

大地鋪金,彩霞漫天

蘆葦花仙撣一拂,賜福萬家

4. 蘆葦可以用來做掃把嗎

蘆葦可以做掃把嗎?

蘆葦是一種生長在河流和濕地附近的植物。蘆葦雖然是一種葯草,但它盛開的時候也是很美的。我國四大蘆葦產區是新疆博斯騰湖、遼寧遼河三角洲、天津七裏海、河北白洋淀。

蘆葦是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多型種。生於江河湖泊、池塘溝渠沿岸及低濕地。除了不生長的森林棲息地外,各種有水源的開闊地帶往往形成連片的蘆葦群落,繁殖能力迅速擴大。

5. 湖南省華容縣現代民間風俗習慣

湖南省華容縣現代民間風俗習慣:
一、宗族習俗
舊時華容人重視修譜、修祠堂。明、清時期,修族譜之風盛行,各姓皆有家譜。解放後,宗族觀念與封建禮教受到批判,修族譜之事也銷聲匿跡。1985年後,不少旅台同胞、海外僑胞,回鄉尋根問祖,訪譜、查譜,以至資助續譜,修譜活動又有所萌發。舊時,「歲時祀其祖先於寢,春秋則合祭於家廟」,集中族人到祠堂祭祖,大姓春秋兩祭,小姓只作秋祭。開祭時,設大牢(殺牛)、燒大香(燒檀香木)、奏大樂(撞鍾擊磬、鳴鑼吹號)、擺大筵(開流水席,來者得餐)。族長與各房房長組成最高「權力」班子,按族規處理族內糾紛,懲辦「不肖子孫」。有活埋、「杖死」、「沉潭」(綁在梯子上沉入水底溺死)等酷「刑」。解放後,此種活動停止。1985年,一些舊觀念深的人復活宗族活動,對弘揚社會主義新思想、新道德,加強鄉村政權建設和法制建設都有一定影響。

二、衣食住行
在華容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習俗之中,忌諱現象可謂比比皆是,且饒有情趣。在改革開放之前,每遇夏季,女子上衣下褲忌過薄過透過緊過短,領口褲腰忌開得過下,袖口褲腳忌裁得過上。特別是未婚少女對此更是謹小慎微。年長者亦以此作為判斷女子是否規矩正派的服飾標准。這個時代人們普遍認為女子尤其是少女肌膚、胴體、乳房等敏感部位,不應在人前顯形,即使女嬰、幼女也不宜在人前赤身裸體。相反,男子則可只穿短褲在人面前大搖大擺,男嬰、幼子則可一絲不掛隨大人上街或開會。顯然這一區別,體現了男女在「性」中不同的地位和角色。此外,年老女子不宜穿紅戴綠,因此舉易被人看作不老成不穩重。但改革開放後,特別是世紀之交,此類忌諱現象不再多見,有的甚至開放得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早些年農村婦女用過的月經帶和穿過的乳罩(小褂子),無論是自製還是購買的,大多不會曬到室外顯眼處,一般置床頭牆角陰干。膽大者也只會將其藏於襯衣或短褲中同曬。此舉所諱緣由在「性」。平時忌將穿戴之物隨意長期拋之野外日曬夜露,因唯人死後才如此處理。
於飲食也有不少忌諱。比如說,酒不喝三杯、菜不吃六碗和蛋不吃六個。據稱前者為敬亡人之禮,因喪葬活動中,在亡者棺柩前、靈位前、遺像前及墳墓前多置白酒三杯、燃燭香各三炷。後者之「六」與「賞綠」之「祿」諧音。而「賞祿」為華容詈語,是對所憎恨的正在吃飯者之惡罵。過去農村家中來客,一般好煮荷包雞蛋待客,但少有敬兩個的,常敬三個或五個。因兩個蛋易使人聯想到雄性動物之睾丸,以此數敬客有不禮貌之嫌。親友尤其是夫婦吃梨時忌切開分食,顯然是與「分離」諧音的緣故。若在船上吃魚,即使無意將魚翻了邊,也會引起船老闆不悅,因翻魚之舉易使人聯想到翻船之災。幼年飯後曾隨意將雙筷平置碗沿,未料竟遭祖父呵斥。後來偶見叫請亡人用餐之禮時,方知我無意所為已犯大諱。有人吃飯時有意無意將腳踩在別人凳子的橫檔上,即已犯諱。據說此舉會把人家的「火頭子」(意為驅邪避鬼能力)踩低。在炒菜煮飯、保管熟食過程中也有些忌諱現象。如忌在室內敞鍋做蛇湯,據說屋上揚塵灰落入便會使蛇湯變成致命毒品。又如忌將熟雞、熟蛋敞放過夜,據說此類經蜈蚣接觸後會生致命之毒,等等。借人葯罐不需還,還葯罐不是給物主作患病熬葯准備嘛,豈不該諱。就醫撿葯(買中葯)是不會討價還價、爭論短斤少兩的,意為斤斤計較就會經常買葯。如家中有人不幸患病,熬了幾次的中葯需將渣倒掉,只能倒在行人較多的路上,十字路口尤佳,象徵著眾人會將其病痛踩掉帶走並消失於四面八方,永不復發。因此,葯渣忌作一般垃圾處理。
農村改造房屋,多忌諱將茅廁(廁所)、豬屋改成灶屋(廚房)或將灶屋改成茅廁、豬屋,也忌用拆灶之磚砌茅廁和豬屋。據說是怕犯灶神。選擇屋基忌選已推平的墳地,否則,家中就會出現鬧鬼現象。農村砌新屋前挖牆腳地槽奠基時,一般會燃香燭鳴鞭炮撒大米,此舉是為敬重土地神。新屋選址多讓大門迴避正對電桿、大樹、牆角、大路等,並有許多因未迴避而發生悲劇的傳說。
鄉下識諱婦女行走時如遇到男用扁擔、衣帽之類擋路,便會繞道或移物而行。否則,物主背時。同樣,男子如有誤從曬著的女人褲下走過者,亦會認為不吉。偶見蛇類嬉霧(交配)和男女同房,均被認為不吉。如有人眼瞼長了眺疔子(眼疾麥粒腫),就會被人認為此人看到了這類不吉之事。前些年,損了伢兒(小產)的婦女忌諱到別人家去,認為此類婦人不潔。忌行路見狗類前腳離地上舉,後腳直立行走,且吠如嚎啕大哭。諱意:人有此遇,會生大病。如狗在屋旁作此狀,諱意:此屋內將要死人。路遇蛇吐信子,應將頭發搞亂。據說蛇吐信子是在數人頭發,如讓其數清,人必不利。兒時路見瓜果用手指,大人忌之。諱意:瓜果是躲著偷偷長大的,用手一指,瓜果就長不大了。
從某些忌諱行為中還可看出華容人自古敬老愛幼、同情弱者、謙虛謹慎、敬重日月、講究衛生等美德。識諱者不會先於長者前輩上車登船、起步動箸,亦不會在其面前翹木馬腳(二郎腿)、高談闊論。民宅門向不朝正南、木匠斧頭把不滿榫、亡人入殮枕袋中米不足升等也在此列。地道的華容老者如需野外小便時,一般不會面向日月,否則,意為對日月之大不敬。兒童換牙時,忌亂丟乳牙,大人應出於關心和愛護,將其上牙棄至床下,下牙拋至屋上。俗話說:不到八十八,不知跛和瞎。是告誡眾人忌取笑他人五官缺陷與肢體殘缺等。否則,取笑者可能會遭類似殘疾。
近年來,在選定電信、交通工具號碼和擇定喜慶之日時,「8」字在華容同全國多數地區一樣,居然十分走俏。諸女口198、168、998、668、518、598、8月8日、8月18日、8時8分等等,倍受青睞,有的竟高價拍賣采購。而「4」則冷落可憐,幾乎無人問津。原因簡單,前諧「要發」、「久發」、「一路發」後諧「死」音矣。

三、傳統節日
華容人向來看重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此類習俗中同樣少不了忌諱現象。過年過節前夕,城鄉居民都會將房前屋後、各類傢具打掃或抹洗得乾乾凈凈,男女老少也會洗汗(洗澡)換衣,喜迎年節,最忌不幹不凈過年過節。農村殷實人家多會放歲豬(殺年豬),忌被殺之豬當時未死且脫逃。臘月三十(或廿九)團年飯所做之菜多為雙數,至少八碗,意指八發;十碗,意指十全十美;十二碗,意指月月紅。菜譜中多為整雞、整魚、整肘等,魚為才魚更好(「才」、「財」諧音),忌上藕(因與「嘔」諧音)。即使上藕,就曲稱「按合」(心裡舒暢)。碗筷杯盞應多擺放一些。飯菜一餐吃不完不要緊,意指有吃有剩,年年有餘。吃團年飯時要關大門,稱關財門。過年過節和娶媳嫁女時,偶有失手打破杯盞碗碟的,便諱日「打發打發,越打越發」,或「歲歲(碎碎)平安」。過年過節前,都會將柴米油鹽備齊備足,以防到時短缺,從而犯諱。近年來,過年時如液化氣罐空了,形成「無氣」狀態,是人們非常忌諱的。近爐牆壁多貼「童言無忌」、「勿聽童言」之類,以避稚兒口諱。「福」字、「財」字往往倒貼,則為討個「福到」、「財到」的口彩。正月初一忌向戶外倒灰、潑水、扔物,否則,便擔心會拋掉全年財喜。如確需掃地,也只能從門口朝室內掃,意為掃「財」進屋。民用掃把忌用「鐵掃把」(一種植物曬干後所做),宜用高梁穗掃把、蘆葦花掃把、棕掃把等。「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是指大年三十晚要燒柴火或煤火或電爐,越旺越好;正月十五晚要點煤油燈或蠟燭或電燈,越多越亮越好。故忌無火少燈。如遇火熄燈滅,主人則十分頹喪惶恐,生怕家遭不測。去給上年亡者拜新年(正月初)時所帶三牲(雞、魚、肉)、燭香錢紙等物,忌帶進別人家去,即使確需進別人家門,也應將這些祭品祀物放到室外才行。正月玩龍最忌龍頭突然斷落、龍尾掃著門框,否則,視為大不吉。故玩龍者格外小心謹慎。元宵節吃菜團子、水坨子(米漿所做),中秋節吃月餅,都是圖個圓圓滿滿。

四、婚喪喜慶
華容人的嫁娶、祝壽、喪葬等禮儀習俗,同樣五彩繽紛,各成體系,其中所諱不在少數。首先體現在選日擇時上,並非一味選雙日子(古歷偶數日),還得請人看(擇)時,恐怕犯諱(犯煞)。因古歷中不少日期時辰忌嫁娶、祝壽、動土、砌屋、葬墳等。農村接媳婦迎親時,男家多會安排兩個身強力壯者架著新姑兒(新娘)胳膊進門,慎防新姑兒踩著門檻,否則,象徵媳婦踩著了家娘(婆婆)的嘴巴,打掉了家娘的威風霸氣。新婚夫婦初夜同床,忌新娘不見「紅」(處女膜破裂流血)。否則,新娘會被認為已非處女。早些年,農村是十分看重的,但近年來世人對此似乎寬容了一些。新房門框周圍一般都不會釘木樁竹簽鐵釘之類,恐怕媳婦將來生下長角長刺的怪胎。孕婦忌吃牛肉,據說吃牛肉後胎兒皮膚會變黑。新婚賀喜莫送傘,「傘」、「散」諧音當諱。同樣,祝壽忌送鍾,「送鍾」、「送終」諧音亦當諱。因面條長則送人祝壽,壽星及家人會十分高興,喻指長壽。欠喪禮不可補。生了小孩只在一個月內送禮等已成規矩。
喪葬活動中的忌諱現象更是多姿多彩。孝家請人幫忙料理喪事,一般不請同姓者做喪夫,也不言客套「吃虧」二字。帶孝(孝布、黑紗、白花等)者忌進非孝家門,否則,視為不吉。亡人壽衣忌用毛線、毛料、皮革來做,據說是怕轉世變成畜牲之類。親友忌將眼淚滴落棺內及死者遺體上。死者遺體入斂後,應將其雙腳繩索解掉,否則認為亡人將成為纏腳鬼和在陰間行走不便。如今,拖柩送葬大小車輛皆需在反光鏡上掛「紅」(紅布條)避邪。發柩時,喪夫要用力將柩下木凳踢倒,否則,暗指仍有喪事。故孝家特別注意這一關鍵環節。發柩動身前,喪夫特別注重扁擔、挑繩、龍杠之間重心的位置,否則,擔心被「煞」吃虧。發柩時,靈飯碗必須在棺木上扳(砸)破,扒路雞必須扭掉腦袋。親友忌在室內逗留,和尚師傅會邊用竹掃把象徵性地在室內上下左右掃幾下,邊退出大門。意將死者煞氣邪氣趕出大門,以免日後在家中鬧得不安。同時,廚師會用雙刀在砧板上猛剁,以免犯煞於己不吉。發柩後,靈堂應及時拆除,輓聯、挽幛等也應迅速取掉處理。回靈不能走原路(去時所走之路)。有言道:正、三、五、七、九,祖墳山裡不能走。是指農歷上述月份,祖墳山不能葬墳。平日無論何地葬墳,必須要在午時(一般12點)前落葬。棺木入土後,當土填至棺蓋時,送葬者所吃剩粥會倒進墓穴,此時棺蓋上的米粥、塵土要抹凈後再繼續填土,否則,後發子孫臉上會有疤痕之類,等等。早年便聽說過去迎親路遇或送葬相逢,多有爭上風之事,甚至誘發斗毆,釀成大禍。是為避「下風」之諱。不少人認為,身上落鳥雀之屎預有孝戴。且按屎落位置,可辨戴正孝(直系長者亡)或偏孝(旁系長者亡)。據說,替吊頸而死者解繩,撈投水而死者上岸,應將死者左右臉各打一耳光,日打煞。否則,解撈者會中邪,不吉利。年輕寡婦如往後欲改嫁,則忌送亡夫上山入土。
無論紅白喜事,其人情禮簿上「36」號絕不填寫送禮人姓名,往往補上「吉星高照」、「吉祥如意」之類。據說36歲為人生一劫,過了此劫,便會平平安安了。有誰願在此諱劫上永留姓名。

五、信仰崇拜
華容人特別是年長者喜歡求神拜佛,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子喜歡出錢請人看相算命或抽簽抽彩頭。也有部分人不願做類似之事,並非捨不得花幾個小錢,而是忌被人說破日後苦命或抽到下下簽及不利彩頭等,反而心中擱事引來終日不安。去南嶽朝拜之人忌沾葷腥。信奉菩薩的老年人特別是婦女多吃長素(終年吃素)或花素(定期吃素)。

六、 行業習俗
1、農業
浸種催芽前後,禁喝酒(酒易引發醇菌霉芽)。下秧日,吃熟整[gěn]雞蛋(祈圓滿成功)。栽秧,稱「栽米樹」(因秧殃同音),必吃酒糟、糍粑,「打發」鹽蛋,取甜蜜、圓滿之意,又具防寒壯骨之用。農戶都重視「吃新」,第一頓新米飯,特用小木甑蒸,另備好菜,敬祖先、天地、長輩,並接附近親友「嘗新」。車水時唱「數槽」歌,把計數與唱山歌結合起來,歌聲嘹亮、音節舒長,或憧憬豐收喜悅,或哀嘆水旱災害疾苦,悠揚清凄,扣人心弦。踩田,是華容稻田中耕主要形式,有「腳腳捅到底,石谷六斗米」的說法。薅草,又叫「薅花」,有「棉薅三道白如銀,鋤頭口上出黃金」的諺語。舊時山丘區,婦女坐著椅子薅花,薅一塊挪動一次椅子。垸區棉花面積大,搶晴天薅草叫「趕草」,茶水、中餐都帶在田間吃。積青肥,山丘區叫打(砍)青,垸區叫打草(湖草)。上述這些田間勞作,舊時都伴有田歌(又叫山歌),特別是踩田和打青,歌聲滿田滿壠,男唱女應,氣氛歡快。雖有少數歌詞猥褻、格調不高,但絕大部分都內容健康,曲調優雅,形式靈活多樣。解放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強調「興無滅資」,唱革命歌曲,山歌為之停腔。近幾年又有所流傳,並吸收一些新的內容和表達形式。隨著科學發展,「捅草」、「車水」等農活已沒有了。
2、手工業
清光緒壬午《華容縣志》載:「土著之人,不習技藝,一切土木創造之工,悉自外來。」明、清後,外來工匠在華容落籍的漸多,手工業者遍布城鄉,形成很多幫規、行俗。各行業都興拜師收徒,規矩極嚴。有「徒弟徒弟,三年奴隸」的說法。出師以後,仍終身執弟子禮。以師派和籍貫形成幫口,論資排輩,師、師母、師伯、師叔統為師長;師兄、師弟為「師門手足」。各幫都控制業務范圍,即使至親好友也不能隨意入境作業。華容敬稱手工業者為「藝人」、「匠人」、「佬」(剃頭、修腳、閹豬、銑磨、補鍋、看鴨等),以「匠」(金、銀、銅、鐵、錫、木、瓦、窯、石、漆等)為尊,「佬匠同吃,匠坐上席」。各行各奉自己的祖師,各組自己的行會:漁民拜拉搭廟,燒酒拜杜康爺,屠戶、廚子祀詹王,木、瓦、窯、石、漆和篾匠都敬奉魯班,銀、銅、錫、鐵匠拜太上老君(我),裁縫祖軒轅,等等。每年都依祭期祭祀,並藉此集會,討論行會事宜。民國時期的同業公會基本與行會無別。解放後,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黨和人民政府提倡階級友愛,以工會和同業工會取代行會組織,倡導新的師徒關系、勞資關系和主雇關系,除帶徒傳藝等合理習俗繼續承傳外,其餘陳規陋習均已革除。
3、水上作業
華容古代「波鑲四陸」,民多「蛋戶」。「出沒煙波里,拼搏風浪中」,危險大,祈天求神,禁忌很多。漁民稱過年為「開頭」,「開頭」禮儀簡古:只在船頭上用切開的蘿卜插上香,供上活魚,放一掛鞭,合家吃一餐「開頭飯」。漁民忌說「沉」、「滾」、「翻」、「水」、「龍」等詞,改用別字別音。漁民以使用的不同業笥和家族分幫,但幫規較鬆散,互不忌切。掛鉤業長居水上,奉祀姜太公。其他各業,多系半農半漁,臨時以業為幫,冬聚春散。解放後,漁民逐漸定居陸地,建立新村,風俗與當地居民同化。華容船民不多(歷史上的大宗運輸都靠外地船隻),且多為「五板子」這類小船(2—3噸),外港無華容碼頭。船民以船頭為聖地,嚴禁婦女踩踏,尤其船頭挽纜的短柱,稱為「將軍柱」,神聖不可侵犯。其他禁忌略同於漁民。與其他行會一樣,興「打牙祭」,每逢初一、十五會餐,開餐前,先投酒肉於江,祈求平安。解放後,講科學、破迷信,加上航行安全系數增高,舊習俗全然革除。1989年7月,北景港鎮防洪大堤出險,指揮所一聲令下,數十艘正在航行的船隻應聲投入搶運石頭。湯光前所駕20噸木船主動充作抬運塊石的浮橋,船頭「將軍柱」礙事,湯自操板斧,劈掉柱頭,受到縣人民政府表彰。他說:「過去講迷信,誰敢在這太歲頭上動土,現在講科學,不信這個邪。」
4、商業
華容歷史上土著經商者少。清光緒壬午《華容縣志》記為「水陸商賈,多閩、粵、豫、皖之人,舊有六幫之號,本邑務本者(務農)多,逐末者少」。商業禁忌、牙祭、收徒等習俗與手工業略同,但重視「行話」,流行較廣的是手勢與代稱兩種「密碼」。代稱,1叫流,2叫頁,3叫佐,4叫襄,5叫爪(guǎ),6叫撓,7叫乘,8叫敲,9叫黃。手勢基本與民間通行無異,但增減式極為詭秘,且各幫不同,生產者和消費者往往因此受騙上當。牛馬交易,更講「袖裡乾坤」,雙方經紀人相互在衣袖裡掐指頭、作手勢,討價還價,不讓買賣雙方參與商議。記帳劃碼都用「土碼子」(又稱漢碼子「丨、刂、川、、、、、十),無論橫書豎寫,字碼都橫列,起頭字下標計數單位。解放後,人民政府明令取締地下非法交易,打擊中間剝削,無論公私企業,一律明碼實價,推行新的會計方法,提倡信息交流,舊的行話、行碼、土碼都被廢除。

6. 關於蘆葦的唯美句子

1、晚秋,是蘆葦花盛開的季節。眼前那一望無際的、潔白的、輕盈的、柔美的蘆葦花兒,隨著風從池畔鋪天蓋地的飄來。風兒在吹,葦桿在搖,朵朵葦花雪花般舞動著,讓我感動,卻又讓我不可捉摸。



2、把它們帶到遙遠的地方……如此輕柔地拂過,蘆葦花便開始顫動。不經意之間,花兒散開了,在火紅的背景下,飛舞出了它們各自的旋律,就這樣漫天飄散著。它們紛飛,如冬日的小雪,卻比雪更優雅;它們紛飛,如迷你的小傘,卻比小傘更可愛;它們紛飛,如秋天的落葉,卻比落葉更輕巧。悠然的飄,自由的飄,隨著風兒--飄入小溪,便作伴友同行;飄向天空,便作唯一的'白雲;飄回蘆葦叢,便作白雪點綴。

3、摘一支蘆葦花,偎在臉上,柔柔的,癢癢的,真舒服啊。成熟的蘆葦花好像棉花糖,又像一簇簇羽絨,微風吹過,那輕柔潔白的羽絨便飄了起來,好像一支支小小的降落傘,升了又落,落了又升,飄飄盪盪的,在整個村子的上空飛舞盤旋,整個小村子被包進一片柔軟的蘆葦花里了。

4、小船悄然駛過,泛起層層漣漪的周圍是一大片枯黃的蘆葦,托起的一簇簇蘆葦花。這花兒,雪白雪白的,昂揚在這天地中,似乎也想給染一染。團團如絨毛般輕盈的它們,微微地搭在蘆葦上,毫無顧忌地沉醉在這美景之中。總有這樣的感覺:哪怕是再微弱的風兒,也會輕而易舉地將它們帶走。

5、到了八九月間,蘆葦便開始開花,那毛茸茸的蘆葦花,遠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卻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奶白色的,有微紅色的,還有淡青色的。一陣微風吹來,那如細碎的棉絮的蘆葦花,便在陽光下搖盪,放眼望去,好像白色的波浪,小村子便漂浮在這白色波浪上了。

6、蘆葦花如那淑女,恬靜、淡雅,飛舞中透著靈氣,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繽紛的色彩。這蘆葦花素潔、飄逸、高雅。她超脫低級、拒絕媚俗,柔順中隱含著傲骨,以無窮的韌性醉倒了秋風,更是醉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為歷代詩人所贊美。

7、那一朵朵蘆葦花,從窗戶飄進人家裡,落在桌子上、椅子上、灶台上。落在牆角的蘆葦花,聚集成毛茸茸的一團,經風一吹,一張一合,讓人想到了宋代詞人蘇軾描寫楊花的的詞句「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8、我的家鄉有一條小河,河裡長滿了蘆葦。秋天一到,蘆葦花競相開放,整個村子掩映在白茫茫的花的海洋中,非常好看。

9、在斜陽西照時,塘邊霞光輝映。而我總會靜靜地坐在旁邊,看著那無邊的、雪白的蘆葦花。忘記時間,忘記地點,也忘記自己。當微風輕輕拂過這水面時,葦絮便隨著風偏偏起舞。偶爾幾只蜻蜓停在花絮上,我靜靜注視著。看著、看著,我似乎融入了其中。我自己也成了一隻蜻蜓,飛向這無邊的蘆塘中,停落在花絮上,任由葦絮輕輕的撫摸著。

7. 這是什麼東西

這是蘆葦花。農村很人都會去砍這個蘆葦花回家,曬干以後吧上面的毛打下來,用沒有毛的蘆葦花來扎掃把用,發下來的花也可以塞進一些布袋子裡面做一些墊子。

8. 秋天到了,樹葉黃了,蘋果紅了,蘆葦花白了。當你看到這么絢麗的景象時,你會聯想到那些詩句

解落三秋月,能開二月花。
描寫贊美秋天的詩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
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
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
宋·秦觀《浣溪沙》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小軒;有窗檻的小室。
宋·秦觀《秋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阿誰;何人。背西風:背向秋風。
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
宋·秦觀《虞美人》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衰草:枯草。畫角:軍中用的號角。斷:盡。譙門:城上鼓樓,用以瞭望敵情。
三句寫孤城秋景。
宋·秦觀《滿庭芳》

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岩和范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麼大。
宋·楊萬里《秋涼晚步》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宋·張炎《清平樂》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
壑(音同「賀」):山谷。
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
元·白樸《天凈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變秋聲:江流隨著夏去秋來而改變聲響。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龍、王西樵、程穆情諸君登慧光閣飲於竹圃分韻》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9. 這是什麼草啊

蘆葦成熟後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在有些地方,等上面的花絮掉了之後,老人家就會把它們一把一把捆在一起,就可以做成輕便的掃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