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鸝鳥的圖片和寓意
1、寓意:黃鸝是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往往象徵美好事物,其具體含義有對春的贊美、對生機的贊美,它還是愛,自由和美的象徵。
黃鸝鳥只飲清晨花草上的露珠。所以古人將黃鸝鳥所飲之水奉為潔凈之物(宛如天水)。在茶具上雕刻黃鸝鳥,寓意所用之水的潔凈甘甜,是一種美好的嚮往、期盼和恭敬之意。
2、黃鸝鳥外形
黃鸝科鳥類羽色鮮黃,共有2屬29種。中國有6種 。為中型雀類。嘴與頭等長,較為粗壯,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緣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須細短;鼻孔裸出,上蓋以薄膜。翅尖長,具12枚初級 飛羽,第1枚長於第2枚之半;尾短圓,尾羽10枚。跗蹠短而弱,適於樹棲,前緣具盾狀鱗,爪細而鉤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
(1)黃鸝鳥的圖片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黃鸝鳥生活習性:
主要生活在闊葉林中。大多數為 留鳥,少數種類有遷徙行為,遷徙時不集群。棲息於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帶或村落附近的高大喬木上,樹棲性,在枝間穿飛覓食昆蟲、漿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動。
鸝鳥為樹棲性鳥類。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些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它在大自然中,可消滅許多害蟲,特別在育雛期間,大量捕食食梨星毛蟲、蝗蟲、蛾子幼蟲等。黃鸝的繁殖期是每年的5~7月,多在高大的闊葉樹枝端築巢,巢由麻絲、棉絲和棉布、草莖等物構成。巢呈深杯狀,外形精巧,懸掛在細樹枝上,猶如搖籃一樣,十分美觀。每窩產蛋2~4枚,蛋殼表面帶有玫瑰色斑點。
⑵ 黃鸝鳥圖片
黃鸝鳥羽色鮮黃,為中型雀類。嘴與頭等長,較為粗壯,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緣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形細短;鼻孔裸出,上蓋以薄膜。翅尖長,具12枚初級飛羽,第1枚長於第2枚之半;尾短圓,尾羽10枚。圖片如下
跗蹠短而弱,適於樹棲,前緣具盾狀鱗,爪細而鉤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
(2)黃鸝鳥的圖片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黃鸝鳥主要生活在闊葉林中,大多數為留鳥,少數種類有遷徙行為,遷徙時不集群。棲息於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帶或村落附近的高大喬木上,樹棲性鳥類,在枝間穿飛覓食昆蟲、漿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動。
取食昆蟲,也吃漿果。黃鸝屬鳥類為著名食蟲益鳥,羽色艷麗,鳴聲悅耳動聽。黃鸝生性膽小,不易見於樹頂,但能根據其響亮的鳴聲來其所在。主要見於溫暖地區,棲樹時體姿水平,飛行是姿態呈直線型。
⑶ 黃鸝鳥是什麼鳥
黃鸝是一些中等體型的鳴禽,是黃鸝科黃鸝屬29種鳥類的通稱。體羽一般由全黃色的羽毛組成。雄性成鳥的鳥體、眼先、翼及尾部均有鮮艷分明的亮黃色和黑色分布。雌鳥較暗淡而多綠色。幼鳥偏綠色,下體具細密縱紋
黑枕黃鸝為典型代表 。黑枕黃鸝又稱黃鶯,體長22~26厘米,通體鮮黃色 ,自臉側至後頭有1條寬黑紋,翅、尾羽大部為黑色。嘴較粗壯,上嘴先端微下彎並具缺刻,嘴色粉紅。翅尖而長,尾為凸形。腿短弱,適於樹棲,不善步行。腿、腳鉛藍色。雌鳥羽色染綠,不如雄鳥羽色鮮麗;幼鳥羽色似雌鳥,下體具黑褐色縱紋。[
⑷ 黃鸝鳥的外貌與特點是什麼
黃鸝鳥的外貌與特點是嘴與頭等長,較為粗壯,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緣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
黃鸝鳥嘴須細短;鼻孔裸出,上蓋以薄膜。翅尖長,具12枚初級飛羽,第1枚長於第2枚之半;尾短圓,尾羽10枚。跗蹠短而弱,適於樹棲,前緣具盾狀鱗,爪細而鉤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
樹棲性,以昆蟲、漿果為主食,鳴聲洪亮悅耳。在水平枝杈間編織碗狀巢,產卵3-5枚,主要由雌鳥孵化,孵化期13-15天,雛期約等於孵化期。分布於歐、亞非、澳洲的溫帶和熱帶地區。中國有1屬6種。常見如黑枕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
黃鸝的分布范圍:
該屬鳥類主要分布於除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以外的東半球熱帶地區,廣布於古北界和東洋界。歐洲唯一的種為金黃鸝,向東分布至中亞及印度。非洲金黃鸝與之相似。朱鸝產於亞洲,分布於喜馬拉雅至印度支那,體色深紅,有光澤。綠黃鸝產於北澳大利亞,僅以果實為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鸝
⑸ 黃鸝鳥的資料
黃鸝鳥又稱黃鶯,是黃鸝科鳥類的通稱。黃鸝因其羽色鮮黃而名,亦稱黃鶯,紺趾丹嘴,體形小巧,馨風飄羽,黃如赤金,油然欲滴,明李東陽有詩「金堤柳色黃於酒,枝上黃鸝嬌勝柳」便為其顏色做了最好刻畫。
黃鸝屬(學名:Oriolus):是雀形目、黃鸝科的1屬。共有31種。中型鳴禽。喙長而粗壯,約等於頭長,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蓋以薄膜;翅尖長;尾短圓,跗跖短而弱。體羽鮮麗,多為黃、紅、黑等色的組合,雌鳥與幼鳥多具條紋。
黃鸝鳥的飼養
黃鸝鳥是一種食蟲的益鳥,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些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它在大自然中,可消滅許多害蟲,特別在育雛期間,大量捕食食梨星毛蟲、蝗蟲、蛾子幼蟲等。如果是人工飼養,可以將米粉,豆粉熬成糊,同時加以麵包蟲,熟雞蛋黃,當做黃鸝鳥的主食。並且可以加入少量的維生素B1,可以保持黃鸝鳥羽色艷麗。
黃鸝鳥的繁殖
黃鸝鳥雄鳥在繁殖期鳴聲清脆悅耳,在高樹的水平枝杈基部築懸巢,雌雄共同以樹皮、麻類纖維、草莖等在水平枝杈間編成吊籃狀懸巢。多以細長植物纖維和草莖編織而成,結構緊密。每窩產卵4~5枚,粉紅色具玫瑰色疏斑,卵殼有光澤。由雌鳥孵卵,卵的孵化期13~15天。育雛由兩性擔任,雛鳥在巢期14~15天,雛鳥離巢後尚需雙親照料15天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鸝
⑹ 黃鸝鳥是幾級保護動物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黃鸝屬鳥類羽色鮮黃,共有31種。為中型雀類。嘴與頭等長,較為粗壯,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緣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須細短;鼻孔裸出,上蓋以薄膜。翅尖長,具12枚初級飛羽,第1枚長於第2枚之半;尾短圓,尾羽10枚。跗蹠短而弱,適於樹棲,前緣具盾狀鱗,爪細而鉤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
(6)黃鸝鳥的圖片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黃鸝鳥的生長繁殖
黃鸝鳥雄鳥在繁殖期鳴聲清脆悅耳,在高樹的水平枝杈基部築懸巢,雌雄共同以樹皮、麻類纖維、草莖等在水平枝杈間編成吊籃狀懸巢。多以細長植物纖維和草莖編織而成,結構緊密。每窩產卵4~5枚,粉紅色具玫瑰色疏斑,卵殼有光澤。由雌鳥孵卵,卵的孵化期13~15天。育雛由兩性擔任,雛鳥在巢期14~15天,雛鳥離巢後尚需雙親照料15天左右。
⑺ 黃鶯鳥的資料
鶯又叫黃鳥、黃鸝、倉庚、青鳥。鶯屬雀形目,是小型鳴禽,體型纖細瘦小,嘴細小,羽色大多比較單純,棲息於多種環境中,鳴叫聲尖細而清晰。鶯科分布基本限於舊大陸,只有極北柳鶯出現在美洲的阿拉斯加,兩種戴菊分布於北美洲,幾種蚋鶯分布於中南美洲。
體部的毛呈黃色,翅膀上和尾部有黑毛,眉毛黑,嘴尖,腳部色青。鶯科中有不少體型很小的鳥類,其中小嘴刺鶯是澳洲最小的鳥類之一,鶯類也屬於我國最小型的鳥類之列。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詩人們對鳥一往情深,愛鳥之情屢見於詩句之中。白居易以擬人化的手法,真情地盼望著人們愛護鳥:「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歐陽修主張讓鳥類回歸自然,反對籠養,正如他在《畫眉》詩中所寫的:「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蘇東坡牢記其母「花在樹則生,離枝則死;
(7)黃鸝鳥的圖片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黃鶯鳥的形態特徵
體部的毛呈黃色,翅膀上和尾部有黑毛,眉毛黑,嘴尖,腳部色青。鶯科中有不少體型很小的鳥類,其中小嘴刺鶯是澳洲最小的鳥類之一,鶯類也屬於我國最小型的鳥類之列。
鶯科包括遍布舊大陸各地的包括林鶯、柳鶯、葦鶯等在內的典型的鶯類,分布於北半球並主要生活於針葉林中的戴菊類,分布於美洲的蚋鶯類。
主要分布於非洲的扇尾鶯類和主要分布於澳洲的刺嘴鶯類和細尾鷯鶯類等,共約有60屬447種,我國約19屬84種,有人將這些不同類群劃分成不同的科,這里只將細尾鷯鶯單劃成一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