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酥麻籽是什麼植物
酥麻籽為紫蘇的種子,小堅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徑約1.5毫米,具網紋。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紫蘇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莖高0.3-2米,綠色或紫色,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闊卵形或圓形,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膜質或草質,兩面綠色或紫色;
輪傘花序2花,偏向一側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花梗長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鍾形,10脈,長約3毫米,直伸,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面喉部有疏柔毛環,結果時增大;
花冠白色至紫紅色,長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長2-2.5毫米,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柱頭2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
(1)紅酥麻是什麼樣的植物圖片擴展閱讀:
紫蘇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排水良好,沙質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後、溝邊地邊,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長良好。
紫蘇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種子在地溫5℃以上時即可萌發,適宜的發芽溫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溫。植株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夏季生長旺盛。
開花期適宜溫度是22-28℃,相對濕度75%-80%。較耐濕,耐澇性較強,不耐乾旱,尤其是在產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氣過於乾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
㈡ 有一種植物,它的葉和莖都長有刺,用手一碰就感到很麻,四川人叫它豁麻,請問它的書面名字叫什麼
蕁麻,蕁麻科多年生草本,有橫走的根狀莖。莖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葉近膜質,寬卵形、橢圓形、五角形或近圓形輪廓,托葉草質,綠色,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葉腋,雄的生下部葉腋,稀雌雄異株;雄花具短梗,瘦果近圓形,稍雙凸透鏡狀,長約1毫米,表面有帶褐紅色的細疣點;宿存花被片4,內面二枚近圓形,與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圓形,較內面的短約4倍,邊緣薄,外面被細硬毛。花期8 10月,果期9-11月。
產中國安徽、浙江、福建、廣西、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中部。生於海拔約100米(在浙江)或500-2 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蔭濕處。越南北部也有分布。莖皮纖維可供紡織用;全草入葯,有祛風除濕和止咳之效;葉和嫩枝煮後可作飼料。
㈢ 蘇麻子是什麼樣子
蘇麻子一年生、直立草本,綠色或紫色,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闊卵形或圓形,長7-13厘米,寬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膜質或草質,兩面綠色或紫色;
輪傘花序2花,密被長柔毛、偏向一側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寬約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紅褐色腺點,無毛,邊緣膜質;花梗長1.5毫米,密被柔毛。
花萼鍾形,花冠白色至紫紅色,長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長2-2.5毫米,喉部斜鍾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與上唇相近似。
(3)紅酥麻是什麼樣的植物圖片擴展閱讀:
蘇麻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種子在地溫5℃以上時即可萌發,適宜的發芽溫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溫。植株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
夏季生長旺盛。開花期適宜溫度是22-28℃,相對濕度75%-80%。較耐濕,耐澇性較強,不耐乾旱,尤其是在產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氣過於乾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
蘇麻生長時間比較短,定植後2個半月即可收獲全草,又以全草入葯,故以氮肥為主,在封壟前集中施肥。
㈣ 紅麻的葉的形態特徵是什麼
紅麻為雙子葉植物。子葉腎形,出土時水平張開,葉柄短。5~7d後,生長點處見葉芽,隨後真葉從子葉側方伸出,這時子葉柄長1.5cm左右。葉互生,葉型分為裂葉和全葉兩種,栽培紅麻中裂葉型佔60.5%,全葉型佔39.5%,野生紅麻極大部分是裂葉型。裂葉型中又有深裂葉與淺裂葉之分,其小葉片的形狀有長卵形(如青皮3號)、披針形(如85-88)、羽狀分裂形(如85-237)、近卵形(如85-133)等。全葉型有卵圓形(如K292)、近圓形(如85-258)、近卵形(如85-152)等。葉為綠或深綠色,葉緣鋸齒分無(如85-88)、密(如85-237)、稀(如85-210)、深(如85-247)、淺(如85-152)等,少數品種的葉緣鑲有紫色痕。掌狀網脈,葉脈顏色大部分為淡綠色(如青皮3號),少數微紅色(如NA128)和紫紅色(TA191)。
紅麻的葉型
葉片大小和單株葉片數目因品種、栽培條件和生長階段而異,旺長期葉片最大,裂葉型為長16~22cm,寬20~24cm,全葉型為長15~18cm,寬12~15cm,大葉片品種如J-1-113、SD131、C2032等。單株葉片數目一般中、晚熟品種為100枚左右,稀植時,可達400枚。裂葉型品種的葉序的小葉數目,隨植株生長呈現有規律的變化。苗期心臟形葉,生育中期為3裂,後生長出5、7裂掌狀葉,生育中後期,生長的葉為5、3裂掌狀葉,生育末期為披針形葉,但早熟和特早熟植株在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出現7裂掌狀葉。生產上「南種北植」的品種,由於營養生長期延長,收獲時通常不出現披針形葉。全葉型品種只有心臟形葉和披針形葉。
葉柄長度裂葉型為22~30cm,全葉型17~28cm,短葉柄品種13~15cm左右。葉柄色與莖色一致,顏色有綠、微紅、淡紅、紅、紫等。葉柄與莖稈的夾角為35°~60°,栽培類型為40°~50°。葉柄上有稀疏小刺。
野生紅麻葉片的葉形、葉緣、大小、表面、顏色等多樣性更豐富,一般為葉片較小、葉色較深、裂葉型、表多絨毛,類型間的差異很大。
裂葉型紅麻不同生育階段的葉形變化
㈤ 潮汕麻葉是什麼葉子
潮汕麻葉是潮汕地區一種紅麻的葉子。
這種紅麻屬於錦葵科木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各個地區都有種植。紅麻原產於非洲地區,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寒冷和乾旱、水澇都有一定的抗性。
特點
麻葉在潮汕菜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有些潮汕人是「不可一日無此物」。麻葉是潮汕一種特有的紅麻的葉子,它一般生長在崎嶇山區的平地上。對潮汕人來說,這種野菜就是寶貝。
紅麻的種子是比較小的,所以在發芽的時候頂土是比較困難的。在種植的時候最好選擇疏鬆透氣性較好的土壤,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紅麻種子出現的速度和出苗的整齊,而且有利於紅麻根部的生長發育。
㈥ 紅麻的介紹
紅麻,正名大麻槿,Hibiscus cannabinus,錦葵科木槿族植物。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起源有原產印度或熱帶非洲兩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