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蠡縣的蠡怎麼讀
蠡
lǐlí
ㄌㄧˇㄌㄧˊ
部首蟲 筆畫21 部外15 五筆XEJJ
(一)蠡lǐㄌㄧˇ
動詞
蟲子蛀食木頭。說文解字:「蠡,蟲嚙木中也。」段玉裁˙註:「此非蟲名,乃謂蠹之食木曰蠡也。」
形容詞
器物用久剝落、腐蝕的樣子。明˙張自烈˙正字通˙蟲部:「凡器物用久剝落若蟲蝕者謂之蠡。」
(二)蠡líㄌㄧˊ
名詞
用瓠瓜做成的水瓢。廣韻˙平聲˙戈韻:「蠡,瓠瓢也。」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語曰:『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鍾。』」
2. 范蠡的蠡怎麼讀
范蠡的蠡的拼音是[ lǐ ]。
拼音
[ fàn lǐ ]
釋義
1.(約前5世紀)春秋時期大夫。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曾助越王勾踐奮發圖強,滅掉吳國。後游齊國,改名鴟夷子皮,隱居在陶(今山東定陶西北),以經商致富,號陶朱公。
2.書名。《漢書·藝文志》有《范蠡》 二篇,已佚。蠡(lǐ)。
人物介紹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
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蠡組詞
1、測[ lí cè ] 以蠡測海的略語,比喻以淺見揣度:管窺~。
2、越蠡[ yuè lí ]指古代 越國 名臣 范蠡。
3、瓠蠡[ hù lí ]用葫蘆製成的盛器。
3. 蠡怎麼讀
1.lǐ
2.lí
4. 范蠡的蠡怎麼讀
讀音:lí
中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浩瀚多彩,涌現過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商人,然而只有一個人的人生最完美、最成功。他前半生從政,輔佐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成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頂峰時又適時隱退;
後半生從商,三度富甲天下,財富過千金,在國家危難,百姓流離時又散盡家財,救濟蒼生,最後抱得美人歸,青史留名,萬世敬仰!被世人奉為文財神。這個人就是中國最早的商業學家、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被譽為一代商聖——范蠡。
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4)蠡怎麼讀擴展閱讀:
范蠡有治國理財的實際經驗,他提出的"農末俱利"的價格政策和"平糶齊物"的經濟主張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勸農桑,務積谷」、「農末兼營」、「務完物、無息幣」、「平糶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等至今對現代的經濟建設也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范蠡提出的"農末俱利"的思想有重要意義。這表現在:
首先,他提出了「谷賤傷民、谷貴傷末」的問題,通過把價格調整到一定范圍內而作到"農末俱利"。這樣既可以促進農業發展,又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使國民經濟各部門能夠協調發展。
其次,他明確提出了商品價格對生產與流通的作用,尤其是恰當地處理好谷價與其他商品價格的關系對生產與流通的作用。范蠡試圖通過調整價格促進生產和流通,這都是通過經濟手段而不是通過行政命令。
范蠡主張用"平糶"的辦法,這就需要豐收年國家把糧收購儲藏起來,在歉收年缺糧時國家再把糧食平價糶出,這樣才能起到平定糧食和其他物價的作用,這就叫做"平糶齊物"。所以"平糶"是范蠡首先提出來的,戰國時李悝推行平糶法和漢代設"常平倉"都是這一思想的發展與實踐。因此,"平糶"思想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
5. 蠡這個字怎麼讀
1. 蠡 [luó]2. 蠡 [lí]3. 蠡 [lǐ]
蠡 [luó]〈名〉
通「蠃」。蜾蠃 [eumenid]
諒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漢· 班昭《東征賦》。注:「蠡與蠃古字通。」
另見 lí;lǐ
〈名〉
瓠瓢,用葫蘆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見(喻膚淺的見識);蠡酌管窺(用瓢量海水,從竹管里看天。比喻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面)
另見 lǐ;luó
〈動〉
蟲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為器物久磨將斷的樣子
蠡,蟲嚙木中也。——《說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蠡縣(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蘇無錫市東南)
另見 lí;luó
http://dict..com/s?wd=%E8%A0%A1
6. 蠡怎麼讀
蠡讀作:lǐ,聲母l,韻母i,聲調三聲。
部首蟲部,部外筆畫15畫,總筆畫21畫
五筆XEJJ,倉頡VOLII
釋義: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6)蠡怎麼讀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蠡瀆[lí dú]
即蠡湖。
2、越蠡[yuè lí]
指古代越國名臣范蠡。
3、蠡琖[lí zhǎn]
螺形的小酒杯。
4、金蠡[jīn lí]
仙杯。
5、銅蠡[tóng lí]
制的螺形鋪首。
7. 蠡怎麼讀
蠡
*人名用字時讀「lǐ」如陸蠡
lí
一、本義:蛀蟲嚙木。說明:木柱通常半露在泥牆外,所以白蟻群最多隻能形成半包邊的態勢。
會意。字從彖(tuàn),從雙蟲。「彖」本義指豬嘴上吻部大於下吻部,並能半包住下吻部。引申為「包邊」。「雙蟲」指很多木頭蛀蟲,如白蟻之類。「彖」與「雙蟲」聯合起來表示「蛀蟲群集在木柱上,像包邊那樣半包住木柱」。
瓠瓢,用葫蘆做的瓢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見(喻膚淺的見識);
蠡酌管窺(用瓢量海水,從竹管里看天。比喻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面)
蠡測管窺
管蠡測海
蠡測lícè即蠡酌。以瓠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短淺,以淺見量度人,「以蠡測海」的略語
蠡
二、唐宋時期的螺號,也稱「蠡」、「大蠡」、「蠡角」等名。
《舊唐書·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lǐ
一、〈動〉
蟲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為器物久磨將斷的樣子
蠡,蟲嚙木中也。——《說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二、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楚國宛人今河南南陽,陸蠡:現代著名散文家);蠡縣(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蘇無錫市西南)
luó
一、通「蠃」。蜾蠃 [eumenid]
諒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漢·班昭《東征賦》。注:「蠡與蠃古字通。」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8. 「蠡」這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拼音】:[lǐ] [lí] [luó]
基本字義
1. 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詳細字義
〈動〉
1. 蟲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為器物久磨將斷的樣子
蠡,蟲嚙木中也。——《說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1.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蠡縣(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蘇無錫市東南)
2. 另見 lí;luó
蠡 lí
詳細字義
〈名〉
1. 瓠瓢,用葫蘆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2.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見(喻膚淺的見識);蠡酌管窺(用瓢量海水,從竹管里看天。比喻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面)
3. 另見 lǐ;luó
9. "蠡"字怎麼讀
蠡是漢語詞彙,讀作 lǐ
部首是蟲,筆畫數一共21畫,出自《漢書·東方朔傳》,基本字義為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一、本義:蛀蟲嚙木。說明:木柱通常半露在泥牆外,所以白蟻群最多隻能形成半包邊的態勢。
會意。字從彖(tuàn),從雙蟲。「彖」本義指豬嘴上吻部大於下吻部,並能半包住下吻部。引申為「包邊」。「雙蟲」指很多木頭蛀蟲,如白蟻之類。「彖」與「雙蟲」聯合起來表示「蛀蟲群集在木柱上,像包邊那樣半包住木柱」。
二、唐宋時期的螺號,也稱「蠡」、「大蠡」、「蠡角」等名。
《舊唐書·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拓展資料
組詞:蠡測、越蠡、蠡琖、蠡瀆、椓蠡、蠡勺、蠡谷、蠡器、金蠡、鹿蠡、蠡種、奚蠡、持蠡、谷蠡、蠡屏、瘯蠡、蠡薺、追蠡、蠡蠡、蠡舫、族蠡、蠡卜、種蠡、蠡城、蠡浦、蠡母、熐蠡、蠡結、海蠡、蠡園、旋蠡、蠡見、法蠡、蠡湖
10. "蠡"怎麼讀
蠡
lí
〈名〉
瓠瓢,用葫蘆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見(喻膚淺的見識);蠡酌管窺(用瓢量海水,從竹管里看天。比喻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面)
另見lǐ;luó
蠡測
lícè
[measure the sea with an oyster shell—have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a person or subject;shortsighted] 即蠡酌。以瓠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短淺,以淺見量度人,「以蠡測海」的略語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蠡測管窺
蠡
lǐ
〈動〉
蟲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為器物久磨將斷的樣子
蠡,蟲嚙木中也。——《說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蠡
lǐ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蠡縣(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蘇無錫市東南)
另見lí;luó
蠡
luó
<名>
通「蠃」。蜾蠃 [eumenid]
諒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漢·班昭《東征賦》。注:「蠡與蠃古字通。」
另見 lí;l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