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暖舒活液是什麼
可暖是一款中草葯產品!3秒透皮,3分鍾透肉,30分鍾透骨,深層祛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一次見效,專業排寒排濕,溫熱散寒,活血化瘀,散結止痛!滾珠設計 塗5-10分鍾發熱2-8小時,深層祛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對頸椎,腰痛,風濕關節痛,肩周炎,宮寒痛經,乳腺增生都有效果!3到90歲都可以用。
2. 請問可暖精華油有什用處呢!能不能治療風濕關節疼痛嗎
幫助睡眠 1.睡覺時將1-2滴薰衣草滴於枕頭上。 2.薰衣草精油4滴,以熏蒸法放在卧室內就寢時熏蒸(注意盡量使用插電式熏蒸器,或直接滴入電蚊上。因為使用蠟燭加熱熏蒸法,蠟燭燃燒空氣中的氧氣,會造成卧室內的氧氣減少,使得有些人因缺氧而感到頭暈。)即可治療失眠。 3.薰衣草精油4滴,加入浴缸中泡澡20分鍾。 治療咳嗽 薰衣草精油5滴,薄荷2滴 ,加入30ML基礎油中,然後輕揉胸前和背部。 流行感冒 薰衣草精油3滴,百里香2滴,以熏蒸法放在卧室內就寢。 咽喉炎、咽喉痛 薰衣草1滴,茶樹2滴,將精油滴入一碗熱水(1000ML)中,把發出的熱蒸氣吸入(5-10 分鍾)。 同時也可滴在手帕上,用簡單吸入法吸入。 頭痛或偏頭痛 薰衣草3滴, 將精油加入100ML冷水中,冷敷或輕按太陽穴至後腦部。 薰衣草1滴,薄荷1滴 加入5ML基礎油中,按摩太陽穴和額頭。也可以該配方用熏燈法將香氣吸入。 腿疼痛 天竺葵10滴,迷迭香10滴,薰衣草5滴 以上精油加入50ML基礎油中,然後用按摩的方式幫助血液循環。 足部、腳底痛 薰衣草2滴,迷迭香2滴,薄荷2滴 將精油滴入熱水中泡足10分鍾腳,可消除腳部疲勞和腳痛。 風濕關節炎 1 .薰衣草2滴,迷迭香2滴 ,用5ML身體按摩底油加入精油按摩於腰部及各關節部位。 2 .薰衣草2滴,姜2滴 ,添加於15ML基礎油中,局部按摩或使用泡澡法。 肌肉酸痛 1.薰衣草6滴,尤加利5滴,迷迭香4滴, 加入25ML基礎油中,製成按摩油,然後按摩疼痛的部位。 2.薰衣草2滴,尤加利2滴,迷迭香2滴 ,滴入5至10ML醋或牛奶中稀釋後,倒入浴缸中泡澡。 高血壓 薰衣草5滴,依蘭5滴 在微熱的水中滴入精油進行沐浴,高血壓者不宜洗熱水澡。另可用熏蒸法。另可在10ML基礎油中加入薰衣草和依蘭各3滴進行按摩。 支氣管炎 薰衣草3滴,姜3滴,用於熏蒸或泡澡。 唇 瘡 薰衣草1滴 ,塗於唇上,可治療唇瘡。(注意不可食用) 香港腳 薰衣草5滴,茶樹油5滴,滴入溫水中,用足浴法泡腳。 暈 車 將薰衣草適量直接塗抹於鼻孔、太陽穴。或滴於紙巾上,直接吸入。 陰道炎 薰衣草6滴,茶樹3滴 或甘菊6滴、佛手柑2滴 每天以上述精油滴入盆中坐浴約15分鍾,即可治癒陰道炎。 治蚊叮蟲咬 薰衣草1滴直接用棉花棒擦在被叮咬的地方。 驅蟲、防蟲咬 薰衣草30滴,滴入100ML基礎油中,直接擦或用按摩的方式塗在暴露的 皮膚上。 擦傷或割傷 薰衣草3滴,茶樹3滴, 將精油滴入90ML蒸餾水中,即為傷口洗滌劑。使用前請搖勻。 淤 傷 1.天竺葵2滴,薰衣草精油1滴,迷迭香2滴 加入5ML基礎油調配,然後塗抹於淤傷上。 2.天竺葵1滴,薰衣草精油2滴,迷迭香2滴 滴入一碗熱水(1000ML)或冷水中作冷熱敷
3. 暖寶寶貼哪裡全身暖
天氣轉涼了,早晚都很冷,特別是對於部分身體虛寒的女生來說,冬天就是最難熬的日子。有智慧的女生紛紛拿出了取暖法寶,暖寶寶就是其中一種。暖寶寶的發明是諸多女性的福音,那麼暖寶寶怎麼貼才能暖全身呢?暖寶寶貼哪裡好?
暖寶寶貼在哪裡暖全身
1、暖寶寶貼在哪裡最暖和頸椎,暖寶寶貼在頸椎位置,可溫暖全身。
2、畏寒的人可貼在後腰處,如果只是平日畏寒沒有特殊症狀的人,可以貼在後腰的腰眼的外衣處。
3、外衣背部處一般,暖寶寶貼在外衣靠背部最為保暖,可以讓全身都感覺到熱量。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
4、月經期可靠近腹部貼,如果在經期,可以選擇貼在外衣肚臍下方小腹部。暖寶寶是不可以接觸皮膚的,這點尤其注意。
5、關節炎患者貼關節處,關節炎患者,可以貼在雙膝關節處;雙膝受涼,身體便會感覺還冷。所以貼在關節處能讓人倍感溫暖。千萬留意,不可直接貼於皮膚。
6、肩頸疾病貼肩頸部暖和,如果是有肩頸疾病或冬天因穿低領衣等肩部受風者,可以貼在肩部或後頸部,加速肩頸部位的血液循環,減緩不適症狀。
7、消化不良者貼胃部,如果冬季因寒冷消化不良者,可以敷貼在胃部,這樣做人會覺得暖和,而且促進營養的消化和吸收。注意不是直接貼在皮膚上。
暖寶寶怎麼貼能防治疾病
1、增強抗病能力。貼:命門、大椎、神闕。原理解釋:這都是養生保健的要穴,能增強抗病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2、特別不抗凍。貼:命門、腰陽關、關元。原理解釋:通常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陽虛的人特別怕冷,而上面的三個穴位都是溫陽散寒的要穴。
3、比別人更易感冒(呼吸內科)。貼:風門、肺俞、大椎、天突。原理解釋:一受點風就感冒(呼吸內科)咳嗽的人很適合這么貼,因為這些穴位受寒就會引起感冒咳嗽的問題。
4、有頸椎病(骨科神經內科)脖子難受。貼:大椎、肩井、阿是穴。原理解釋:有頸椎病(骨科神經內科)的人多有局部經絡不通的問題,貼暖寶寶能溫通頸椎附近經絡。
除了上面的介紹之外,大家在貼暖寶寶的時候需要注意安全問題,尤其要防止燙傷,過敏等問題,小孩子和孕婦需要再醫生的指導下貼暖寶寶。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通過鍛煉身體來增強體質,平時多運動多流汗,身體素質強壯才是身體產生熱量的源泉
4. 暖寶寶可以貼哪些地方
1、腹部:腹部,實際上現在也在賣一種類似於暖寶寶的東西,是專門給女性貼在腹部用的。貼在內褲前面的話正好可以暖和小肚子,非常合適。小肚子。因為子宮正好在那個位置所以覺得是最有效的。最多的女性回答了貼在直接讓痛的地方變暖的「腹部」,尤其是,子宮附近的「小肚子」效果最好。
2、腰的周圍:腰部、背部。貼在腹部的話總感覺只有腹部會變暖,所以會貼在背部。腰部。貼在腹部太熱會覺得不舒服,貼在背部的話就會慢慢變熱感覺正好。和腹部並列,意見比較集中的是貼在「腰部」。生理期時,很多人腹部疼痛的同時,腰部四周也會有一種沉重感。用暖寶寶慢慢地讓其暖和起來吧。
3、肩部:肩膀也會變得僵硬,所以也想讓肩部、頸部暖和一下。雖然是少數,但是有一部分人會這樣做。痛經時,會出現什麼樣不舒服的症狀都是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煩惱,調節想要暖和的部位吧。
space
4、骶骨周圍:暖和臀部正上方附近的話會有效果。腰部、骶骨周圍。由於血液流通不暢,所以我覺得暖和骨盆周圍應該會有效果。尤其是臀部或者腰部受冷的時候特別多。骶骨是指臀部稍微往上的倒三角形骨頭。用暖寶寶把位於骨盆中央的骶骨暖和起來的話,就會使整個身體都能快速的變暖。試一下用兩片暖寶寶將腹部和骶骨兩面都變暖,這樣效果應該也會不錯。
5、腳:「腳底。曾經試過,全身都可以變暖。」寒冷是使痛經嚴重的原因之一。並且不少女性為從腳前端開始往上蔓延的寒氣而煩惱。現在也有出售放在鞋裡使用的暖寶寶,所以感到腳前端寒冷的人可以試試這個方法。由於身體寒冷而使血液流通不暢,有時也會讓痛經變得更加嚴重。因此充分利用好暖寶寶,嘗試一下這些自己就能做到的痛經對策吧。
space
暖寶寶貼在哪裡最暖和
暖寶寶要隔著內衣貼,貼在背上最保暖,可以讓全身都感覺到熱量。如果在經期有腹部墜脹、痛經等問題,可以選擇貼在肚臍下方,可減少不適的感覺,但時間不能過長,每次最多30分鍾;如果冬季因寒冷消化不良者,可以貼在胃部,促進消化和吸收;如果有肩頸疾病或冬天因受寒肩頸部疼痛者,可以貼在肩部或後頸部;關節炎患者可以貼在雙膝關節處。
space
普通人都可以貼的位置
1.有頸椎病脖子難受貼:大椎、肩井、阿是穴。
原理解釋:有頸椎病(骨科神經內科)的人多有局部經絡不通的問題,貼暖寶寶能溫通頸椎附近經絡。
2.比別人更易感冒貼:風門、肺俞、大椎、天突。
原理解釋:一受點風就感冒(呼吸內科)咳嗽的人很適合這么貼,因為這些穴位受寒就會引起感冒咳嗽的問題。
space
3.增強抗病能力貼:命門、大椎、神闕。
原理解釋:這都是養生保健的要穴,能增強抗病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4.特別不抗凍貼:命門、腰陽關、關元。
原理解釋:通常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陽虛的人特別怕冷,而上面的三個穴位都是溫陽散寒的要穴。
5. 可暖精華液是不是姜精油
不是。
可暖精華液的適合人群是比較多的,而且功效作用也是比較不錯的,是中草葯成分,都是採用高端的冷凍濃縮技術研發而成的,不用擔心會有任何的副作用,主要的成分是肉桂。
另外還有雞血藤當歸等成分,而且沒有任何的激素成分或抗生素成分,化學添加劑成分的可以放心的去使用,生活當中如果有關節疼痛,肩周炎,頸椎疼痛,或者是腰間盤突出以及風濕類風濕或者風寒感冒,宮寒痛經以及乳腺增生等情況,都可以考慮塗抹。
可暖精華液的正確用法:
可暖精華液的正確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與其他的葯物或者保健產品是不同的,這款產品是一款外用塗抹的產品,雖然沒有任何的副作用,但是也一定要正確的去使用,在使用的時候都是哪裡酸痛,可以直接的去塗抹,在塗抹的時候搭配一定的按摩手法,可以更好的去促進吸收,而且對於通經絡或者是補腎固本活血化瘀等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
6. 暖寶寶貼在哪裡可以暖手
暖寶寶貼,可貼於人體的肩部、腹部、背部、腰部、胃部及相關關節部位,能夠驅寒保暖(暖手),促進人體微循環。
粘貼方法很簡單,將暖貼的真空包裝沿切口處打開,揭去後面的襯紙,貼於內衣的外側,最後用手鋪平即可。
7.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生活中,每一個人身材都會有一下毛病,而這些毛病會讓人很疼痛,而疼痛是很令人難受的。那麼又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在疼痛的時候,可以緩解疼痛?下面是關於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的內容。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1
疼痛令人難受,偏偏疼痛的種類又多,頭痛、筋骨扭傷痛、月經痛、腰酸背痛、牙痛等等,很多人都無法忍受這些難熬的疼痛,選擇吃止痛葯。其實,在中醫的針灸科里有六大治痛要穴,只要記住這六個穴位的位置,以後面對惱人的疼痛就可以不吃止痛葯,而自己解除疼痛。
一些特定穴位可以解除人的疼痛有科學研究的證實,維也納大學附屬醫院麻醉與重症治療科醫學博士賀拉夫從中醫理論中,找到五個止痛的穴位點,他做了實驗,在救護車運送外傷患者的過程按壓穴位,希望能在葯物介入前透過穴位按摩替傷者止痛。
研究結果發表在《麻醉與鎮痛》期刊,在抵達醫院前,按壓穴位那組的患者不僅疼痛明顯降低,而且傷患的焦慮減輕、心跳趨於穩定,滿意度也較高。實例證實穴位按摩可以有相當程度的緩解疼痛。
中醫從各大經絡通過的位置找出人體的穴脈,以下是可以解除疼痛的6大穴位。
1、合谷穴
合谷穴是中醫臨床常用來治痛的要穴。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可治療臉部五官的痛症:頭痛、眼睛痛、牙痛、喉嚨腫痛等。頭痛按合谷穴,臨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針刺合谷上方。合谷穴還能治療身體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如果無法找到正確的合谷穴,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頭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其實合谷穴附近還有二間、三間、陽溪、偏歷等穴,只要按手的虎口即可止痛。
合谷穴的位置:把手指並攏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點壓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有酸麻脹痛的感覺即表示壓的位置正確。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顧名思義,按了此穴一天可以走三里路。換言之,足三里能緩解膝腿疼痛,沒辦法走路的人,按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比較有力,也可緩解走路後下肢疲勞。
它位於足陽明胃經,腸胃問題,胃痛、胃痙攣、脹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便秘、肚子痛等症狀,都可以按足三里穴,它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
足三里穴位置:膝蓋外側有個有個凹陷處下方三吋(約四指寬)的位置。
3、三陰交穴
三陰交是三條陰經交會處: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它主要調理肚臍以下的疼痛,如經痛、產痛、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按壓。中醫師提醒,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
三陰交位置: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四指幅寬)的地方。
4、 委中穴
一些搬重物、坐姿不良的上班人士易腰酸背痛。按壓經過的委中穴,可治療腰、脊、背等疼痛,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也可按委中。
委中穴位置:位在大腿後側,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的位置。
5、內關穴
按壓內關穴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緩心絞痛、心律不整。此外,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活血止痛;同時它又與奇經八脈中分布於胸腹的陰維脈交會,因此可治胸中諸疾,如咳嗽、氣喘、嘔吐、胃痛等症狀。按壓內關穴還能達到安寧心神,消除緊張心情。
內關穴位置:手用力握拳,前臂內側會有兩條筋浮起來,在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兩吋(三指幅寬)的位置。
6、陽陵泉
陽陵泉穴在足少陽膽經上, 一般外傷或筋骨方面如拉傷、關節炎、五十肩、肩頸酸痛、運動傷害、扭挫傷、落枕,通常只要將陽陵泉疏通,筋就自然鬆了。
陽陵泉位置:小腿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
下次哪兒感覺痛得難受,別急著吃止痛葯,先按按身體的止痛穴位,讓自己緩解一下疼痛,可以免去吃止痛葯。
可以緩解疼痛的穴位2
頭痛
揉兩眉間
無論感冒還是心煩,頭疼總是緊緊相連。
緊鎖眉頭時,不妨輕輕舒展,可有助於舒緩頭疼。頭疼時,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揪揉這個部位皮膚,以局部感覺微麻、發脹為宜,如果真有疾患,這個地方會出現一個紅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樣。一般揪揉2分鍾即可。動作宜慢不宜快,但要稍微有點力度。一般的頭痛立刻能見效。
這兒有個穴位叫「印堂穴」,位於督脈之上,按摩印堂穴所在的這個部位有助於推動督脈氣血運行,緩解頭痛、鼻部不適等症狀。
背痛
手助後腰暖
如果腰酸背痛,不妨嘗試一下雙手搓搓後腰,你會發現腰酸背痛的症狀有所改善。先將兩手對搓發熱,緊貼後背脊柱兩側的腰眼處,稍停片刻,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腰部是中醫所指的「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經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自然有助於緩解腰酸背痛啦。
牙痛
按虎口下關
牙痛讓人坐卧不安,這時不妨按壓一下這兩個部位:一個是在百姓常說的「虎口」附近,中醫的合谷穴也在這個位置。揉壓「虎口」時,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此穴道療效。
但要注意,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刺激。另一個是在面部,耳朵前方,顴骨下方的凹陷處。感覺牙痛,可以用手指或指關節按壓這個部位,也是下關穴所在。中醫認為手陽明經的脈絡入下排牙齒,足陽明經的脈絡入上排牙齒,合谷、下關兩個穴位都是陽明經穴,按摩這兩個地方能有助止牙痛。
肩痛
提揉肩上「井」
很多人經常幫肩痛的父母揉肩,但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原因及標准動作是什麼。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氣血,還有一個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
按摩肩井穴能直接或輔助治療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症狀。很多父母年事已高,常感腰酸背痛,「拿肩井」是好辦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立於被按摩者身後,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並攏,搭在被按摩者雙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律的拿捏動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幫老人捶捶後背,效果會更好。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過重、過久,尤其血壓高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心痛
手腕上「玄關」
手腕橫紋往上約三指寬處,有一把解除心痛的「鑰匙」,是內關穴所在。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是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幾乎所有與心臟異常有關的症狀均可使用。
心臟不好者若突發心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還可按內關穴,對其行點、按能活血通絡,止痛。一般需按5分鍾。僅作輔助治療以及急救使用。
胃痛
點按足三里
氣血虛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點就會引起腸胃脹痛。中醫認為,通過穴位按摩,可起到調整胃的機能、鎮痛、降逆氣化濁氣的養生功效,進而緩解胃痛胃脹等不適症狀。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於四個手指並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痛經
腳背對點按
痛經讓許多女孩子痛苦。按摩哪個部分能緩解痛經?答案就在腳背上,在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這是太沖穴的位置。按揉這個點,具有明顯疏肝止痛作用,有助治療痛經。
具體按摩方法如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鍾
8. 手腳涼暖寶寶應該貼哪個部位
手腳涼暖寶寶應該貼在肩部、腿部。將暖貼的真空包裝沿切入口打開,揭去後面的襯紙,貼於內衣的外側,用手鋪平即可。
暖寶寶可貼於人體的肩部、腹部、背部、腰部、胃部及相關關節部位,能夠驅寒保暖,促進人體微循環。注意不可將暖貼貼在容易撕扯壞的衣物上,比如毛衣。
使用暖寶寶時只須往相應部位一貼,立刻就能發熱,平均溫度53℃,可貼型暖貼持續時間臨床檢測在12小時。女性痛經、腰部酸痛時使用暖寶寶可減輕或消除疼痛,也可用於受寒引起的腹痛,外作業時取暖,房間內低溫時取暖,按摩的熱敷等。
(8)可暖哪裡痛塗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使用暖寶寶的注意事項:
1、謹防慢性損傷。長時間使用暖寶寶,會引起一種叫做火激紅斑的病症。因為火激紅斑相當於皮膚的應激反應,大部分患者只要遠離高溫,紅斑會自行消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有些患者會因接觸時間過長,或自身皮膚特別敏感,出現色素沉澱。
2、警惕低溫燙傷。當暖寶寶的溫度長時間處於50攝氏度至60攝氏度之間時,盡管人體皮膚剛接觸時不會有強烈的疼痛感,但由於局部熱量無法及時散出,依然會將皮膚燙傷,即常說的低溫燙傷。
3、出現低溫燙傷,可先用涼水沖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不可隨意塗葯,防止傷口感染,更不要試圖自己用針扎破水泡,最好及早到燒傷專科就診,請專家診斷,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4、暖寶寶不要直接接觸皮膚,盡量貼在外套內的貼身衣服上,感到燙時盡快取下。再者,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障礙者以及老年人、孕婦和嬰兒這些人群慎用暖寶寶,最好別用。
9. 可暖可以擦在微創手術後的肚子上嗎
我覺得剛做完微創手術雖然是微創手術,他也是有。道印兒的,所以說不能用水什麼擦拭,容易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