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路自行車的前盤分幾種齒數分別是多少
有四種。
1.公路一般配置:兩片盤,52-48或者50-48。
2.爬坡型:問一般50-46。
3.越野公路:兩到三片牙盤,齒數從版42到50不定。
4.場地:有60T的。
普通自行車的前齒輪有36個齒,後輪有16個齒。從理論上講,自行車的行駛速度與前鏈輪的齒數成正比,與後鏈輪的齒數成反比。事實上,前後輪齒的比例越大,循環越費力,所以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比例與反比的關系。
(1)什麼是前齒輪齒數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自行車變速器,前3齒交叉檢查,後9齒盤組合可變速為27。這里以山地車為例進行說明。
當腳被踢的時候,前齒轉了一圈又一圈,通過鏈條把力傳遞給後齒,車輪向前移動。前板的大小(齒數)和後板的大小(齒數)決定了腳旋轉時的力。
前盤越大,後盤越小,踏板越難(自行車行駛的距離變長)。
前踏板越小,後踏板越大,踏板越容易(距離越短)。
自行車的騎行是開始、停止、上坡、下坡、迎風、順風等等。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車快進,或慢進,都可以保持一定的踏板速度和扭矩,傳動。
㈡ 普通自行車前齒輪齒數和後齒輪齒數是多少
普通自行車的前齒輪的齒數是36,後輪的齒數是16。
理論上自行車的騎行速度和前鏈輪齒數成正比,和後鏈輪齒數成反比。實際上,前後鏈輪齒數比越大騎行越費力,故不能夠簡單歸結為正比和反比的關系。
前齒輪(大鏈輪)為主動輪,後齒輪(小鏈輪)為被道動輪。通過鏈條連接變速(速比=大齒輪齒數/小齒輪齒數)。後齒輪與後車輪同軸,轉數相同。後車輪為專主動輪,通過地屬面摩擦把動力傳給前車輪同步轉動。此外,前車輪還有維持車體平衡功能。
(2)什麼是前齒輪齒數圖片擴展閱讀:
自行車的變速器,前3齒盤、後9齒盤的組合可變速為27。在此以山地車為例說明。
旋動腳蹬時,前齒盤旋轉,通過鏈條把力量轉遞到後齒盤,車輪就前進。前齒盤的大小(齒數)和後齒盤的大小(齒數)決定旋動腳蹬時的力度。
前齒盤越大,後齒盤越小,腳蹬時感到費力(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長)。
前齒盤越小,後齒盤越大,腳蹬時感到輕松(自行車前進的距離變短)。
自行車的騎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風、順風等情況下前進。不管是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車快速前進,或者是慢速前進,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變速器。
㈢ 山地車前齒輪和後齒輪有什麼區別
1、功能不同
山地車的前齒輪叫做牙盤,是主動齒輪,控制動力的輸出。人們通過蹬踏帶動曲柄,進而帶動牙盤的轉動,最終通過鏈條和飛輪,驅動後輪轉動,提供動力,完成自行車的整個傳動鏈。
山地車的後齒輪叫做飛輪、塔輪,是從動輪,配合牙盤帶動輪組旋轉。動力和運動由主動軸輸入,通過帶和塔輪裝置由從動軸輸出。當帶所處的主動輪和從動輪直徑相等時,實現等速傳動。
2、齒輪片數不同
山地車的前齒輪通常情況下由三片組成,包括最大碟片(齒數最多)、最小碟片(齒數最少)、中間盤。
山地車的後齒輪通常情況下由6-10片組成,因為很多齒片組合在一起像寶塔一樣所以被叫做塔輪。
3、齒輪作用不同
山地車前齒輪的最大碟片用做下坡、高速使用;最小碟片用做上坡、低速使用;中間盤用做平路正常使用。
山地車的後齒輪,高速騎行可以選擇齒數少一些的塔輪,低速騎行可以選擇齒數多一些的塔輪。配合不同齒數的牙盤一起使用效果會更好。
㈣ 自行車前齒輪數和後齒輪數的關系。
前、後齒輪的齒數與他們的轉數成反比例關系。
牙來盤齒輪的轉速=踏頻(騎行者踩踏的頻率/每分鍾的踩踏轉數),牙盤轉速由騎行者掌握,與齒輪數無關。如:騎者A的平均踏頻為每分源鍾100轉那麼牙盤轉速即為平均每分鍾100轉。
飛輪的轉速(車輪的轉速)與牙盤轉速和齒輪數有關系,即:飛輪的轉速=牙盤轉速×齒輪比(牙盤齒數÷飛輪齒數)。如:騎者A在騎行牙盤為42齒、飛輪為21齒的自行車時踏頻為平均每分鍾100轉,那麼飛輪的轉速=100×(42÷21)=200(轉)。
(4)什麼是前齒輪齒數圖片擴展閱讀
理論
自行車它是後部鏈輪數量與前部鏈環數量的簡單乘法。因此,帶有10速後置匣的三鏈環設置是30速自行車,換句話說,可以將所有10個鏈輪與三個鏈環中的每一個結合使用。同樣,雙鏈輪與11速卡帶配對也是22速設置,依此類推。
齒輪可以使我們保持舒適的踩踏速度(或節奏),無論梯度或地形如何,這是一個齒輪都無法做到的。高速檔,有時被騎車者稱為「大檔」,在下降或高速行駛時是最佳選擇。自行車上最高或最大的齒輪是通過將最大的前鏈輪尺寸與最小的後齒輪或鏈輪相結合來實現的。
反之亦然,將最小的前鏈輪尺寸與最大的後鏈輪尺寸相結合,可獲得最低的可用檔位,這將有助於在道路指向急劇上升時保持踏板旋轉。
㈤ 問摩托車,前齒輪15齒比17齒有什麼區別
前齒輪15齒比17齒的主要區別如下:
一、油耗不同
車子跑起來有勁兒但是速度上不去,其實這是發動機動力過剩的原因。只要將前面的小鏈輪(主動齒)加大1 ~2個齒數就可以搞定。其原理是:齒數變大,傳動比變小,相同的發動機轉速下,車速提高約11%左右, 自然起到節油的效果。
二、速度不同
後齒輪不變的情況下,前小齒輪越小力氣就大速度就慢,前小齒輪越大力氣就小速度就快。
三、易磨損程度不同
換完後扭矩減小了,速度提高了,但是換裝後發動機的單圈負載加大了。在相同時速下降低轉速,改齒只能影響提速前齒輪數量加大反而提速慢,也就是增加曲軸磨損。
(5)什麼是前齒輪齒數圖片擴展閱讀:
齒輪的分類
按傳動比分
定傳動比 —— 圓形齒輪機構(圓柱、圓錐)
變傳動比 —— 非圓齒輪機好構(橢圓齒輪)
按輪軸相對位置分
平面齒輪機構、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外嚙合齒輪傳動、內嚙合齒輪傳動、齒輪齒條傳動、斜齒圓柱齒輪傳動、人字齒輪傳動、空間齒輪機構、圓錐齒輪傳動、交錯軸斜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
按工藝分
錐形齒輪、毛坯半製品齒輪、螺旋齒輪、內齒輪、直齒輪、蝸輪蝸桿。
㈥ 前齒輪的齒數比後齒輪的齒數等於什麼
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的齒數=後齒輪轉過的圈數/前齒輪轉過的圈數=後齒輪轉速/前齒輪轉速。
車輪轉一圈,自行車走一個車輪的周長;後齒輪與自行車後輪是共同轉動的。
所以,蹬一圈自行車走的距離,等於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的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