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圖片上的是什麼草,坐等答案,謝謝了
這個叫作佩蘭,是菊科,澤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根莖橫走,淡紅褐色。莖直立,花序分枝及花序梗上的毛較密。中部莖葉較大,三全裂或三深裂,中裂片較大,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全部莖葉兩面光滑,羽狀脈,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傘房花序,總苞鍾狀,總苞片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中內層苞片漸長,長橢圓形;全部苞片紫紅色,花白色或帶微紅色,瘦果黑褐色,長橢圓形,7-11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及陝西。日本、朝鮮也有。野生罕見,栽培者多。野生者生路邊灌叢及山溝路旁。全株及花揉之有香味,似薰衣草。湖南長沙西漢初年馬王堆古墓中曾發現有該種植物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葉殘片。葯用全草,性平,味辛,利濕,健胃,清暑熱。
㈡ 胃虛 是什麼意思
胃虛,證名。因胃氣虛、胃陰虛所出現的病證。《脈經》卷二: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胃虛……病苦脛寒不得卧,惡寒淅淅,目急,腹中痛,虛鳴,……時寒時熱,唇口乾,面目浮腫。」參見胃病、胃氣不足、胃陽虛等條。
1、症狀
胃虛由胃氣、胃陽或胃陰虛損不足,致使胃生理功能減弱而表現出的證。常見於胃痛、呃逆、噎嗝、消渴、嘔吐,以及西醫的急慢性胃炎、小兒厭食證、消化功能紊亂、潰瘍病等。
2、保養方法
歷代醫家十分注重保養胃氣,勿令胃虛。如漢代張仲景創甘草瀉心湯治「胃中虛」,並反復告誡「無犯胃氣」。金元時期李東垣的《脾胃論》提出「胃虛臟腑經絡皆無所受氣而懼病」、「胃虛元氣不足諸病所生」等理論,使胃虛的理論方葯趨於完備。
3、胃虛的危害
(1)容易導致腹瀉,且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
(2)脾胃虛寒會誘發很多胃部疾病。
4、種類綜述
胃虛證以胃受納腐熟水谷的功能減弱為其基本病理變化。根據體質、病因病機和見症的不同,胃虛證可分為胃陽虛、胃陰虛和胃氣虛三種。
胃陽虛
多因素體陽虛,過食生冷或胃部受寒,以及過服苦寒葯物損傷胃陽而成。以胃病常見症狀與陽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臨床以胃脘部隱痛,每遇寒冷而發,喜溫喜按,飲食減少且喜進熱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為主症。伴有神疲乏力,肢冷喜暖,腹脹便溏,甚或完谷不化,嘔吐清涎等症。胃陽不足,腐熟功能減弱,故飲食減少;胃陽不足,胃腑失於溫養,遇寒則胃絡收引,故胃脘隱痛;寒凝於胃,胃陽無力溫化,故喜溫喜按以助胃陽;陽虛則陰寒內生,陰不耗津故口淡不渴;腐熟無權,氣血化源不足,故神疲乏力;胃陽無力溫煦肢體,故肢冷喜暖。胃病及脾,脾失運化,可見腹脹,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為胃陽不足之徵。胃陽虛,治療以溫陽建中為法,常用理中湯、附子理中湯之類。
胃陰虛
多因素體陰虛,肝火犯胃或胃熱熾盛,以及過服燥熱葯物等耗傷胃陰而成。以胃病常見症狀與陰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臨床以飢不欲食,胃脘隱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為主症。可伴有脘痞不舒,或干嘔呃逆等症。胃陰不足,則虛熱內生,熱擾胃中,胃氣不和,故飢不欲食,胃脘隱痛;胃陰虧虛,上不能滋潤咽喉,故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潤大腸,則大便干結;胃氣不和,升降不利,則脘痞不舒;虛熱內擾,胃氣上逆,則干嘔呃逆;舌紅少津,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胃陰虛證,治療以滋養胃陰為法,常用益胃湯、麥門冬湯之類。
胃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或服葯不當,或他臟有病損傷胃氣而成。以胃氣虛弱,受納無權,腐熟無力為其基本病理變化。以常見胃病症狀與氣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臨床以食少納呆,胃脘不舒,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無力為主症。伴有面色無華,氣短懶言,肢體倦怠,或惡心反胃,或脘腹隱痛等。胃氣虛則受納無權,故食少納呆;胃氣虛弱,胃失和降,故胃脘不舒;胃氣上逆,則惡心反胃;胃失和降則氣機不利,故脘腹隱痛。胃虛日久則損傷脾氣,脾虛失運,則大便溏薄;氣血化源不足,則面白無華;脾胃氣虛則氣短懶言,肢體倦怠;舌淡苔白,脈弱無力為脾胃氣虛、氣血不足之象。胃氣虛證,治療以益氣養胃為法,常用四君子湯、香砂養胃丸之類。
如何判斷胃虛
胃虛乃中醫之說法!《素問·五臟別論》載: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虛實交替反映了胃的排空作用,說明胃受納水谷之後不能久留,隨時把精微輸送給五臟,糟粕下傳而排出。故胃氣主降,只有通降,泄而不藏,實而不滿,虛實交替,才能生化不息。胃氣不降,滿而不泄,糟粕濁氣留於中焦,則出現胃脘脹滿、疼痛、納獃等症狀。若胃氣不降而反逆,可出現噯氣、呃逆、惡心、嘔吐等症。胃喜潤惡燥。胃有腐熟水谷功能,只有胃中津液充足,潤濡食物,才能幫助消化,五臟六腑才能得到滋養。若胃中津液不足或受到消耗,則燥氣橫生,出現口乾舌燥、腹脹、便秘、口渴等症。——中醫就是這么含蓄,答案就在里邊!
5、三者關系
胃氣虛、胃陽虛與胃陰虛可互相轉化又可同時並存。胃氣虛日久失治可發展為胃陽虛;胃陽虛又常兼胃氣虛;胃氣虛過用溫燥葯物,可損傷胃陰而轉化為胃陰虛;胃陽虛、胃陰虛經過治療,在胃陽、胃陰漸復的過程中,也可表現為胃氣虛。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宜陽中求陰、陰中求陽,還應在葯物治療的同時,注意飲食調養,方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㈢ 蒼術的葯理功效有哪些
蒼術又叫做赤術、青術、仙術,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乾燥根莖。菊科蒼術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有赤術、青術、仙術等,性味方面辛、苦、性溫且無毒。
綜上所述,與蒼術燥濕健脾功效相關的葯理作用為調整胃腸運動功能、抗潰瘍、保肝。抑菌等。蒼術主要有效成分是以β-桉葉醇及茅術醇為代表的揮發油。蒼術對血糖的影響。抗缺氧、中樞抑制、抗腫瘤、促進骨骼鈣化及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等作用,則是其葯理作用的現代研究進展。
以上是為大家總結的關於蒼術的功效與作用,蒼術的作用與功效很多,入葯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對治療人體的疾病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還是非常有益處的。
注意事項:
蒼術的作用與功效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對於氣虛多汗者應謹慎服用蒼術;陰虛內熱、出血者則須禁用蒼術。另外,蒼術是一種葯材,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㈣ 中醫陰陽分辨:如何區分陰虛和陽虛
很多學中醫的朋友,或者想了解中醫的朋友,都搞不明白中醫師說的陰虛或者陰虛的問題,這里俺給大家拋磚引玉的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外出郊遊,夜深了,我們圍在一起燒水吃飯。架起一堆撿的木柴,將大搪瓷杯子往上一架,倒上礦泉水,把一包方便麵放了進去。看著燃燒的火焰和杯子中翻騰的開水,我終於明白了一直縈繞在我腦子里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陽虛和陰虛。 火和水構成了陽和陰 中醫的理論多來自於自然界和人類實踐,取相比類,是最常用的手法。火為陽,水為陰。這幅圖片,恰恰地體現了一個陰陽轉化和融合的過程。 說完了陰和陽,我們再來說說虛這個概念。什麼是虛呢?就是弱的意思。陽虛就是火弱,陰虛就是水弱。 那在人體里,到底什麼是陽,什麼是陰呢?或者什麼是火,什麼是水呢?人們吃進東西,吸進氧氣,通過腸胃的生物轉換,就會產生能量,這種能量,就是人體之火,生命之火,這就是人體的陽氣。那什麼是人體的陰呢,或者人體的水呢?這個水就是血液、體液。 就像圖片里的一樣,如果火燒的過大,那麼,搪瓷缸中的水就會燒干,方面便就會糊;同樣,如果火不夠的話,水燒不開,飯也做不熟。人體也一樣,如果一個人的陽氣不足,人就會運化不好,人就會濕重,身體發胖,舌頭發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個人陰氣不足,人就會顯得很瘦,並且容易口乾和便秘。因此,一般而言,胖人多陽虛,而瘦人多陰虛。 因此,只有陰陽平和之人,身材才會不胖不瘦,顯得很勻稱。偏胖偏瘦之人,多半身體都有問題。其實對於陰虛和陽虛,我個人還是有點體會的。 我的身體偏胖,並且大便長期不太成形,因此,醫師多說我陽虛,對此我十分不解,但又不好意問。而我老婆剛好和我相反,偏瘦,而醫師則多說他陰虛。 前兩天,她肚子不舒服,拉稀,最初我也沒有搞明白她到底是吃了什麼不好的東西,還是受涼了。後來發現,我和孩子也沒太大的事,所以,肯定不是吃的問題,應該是受涼了?怎麼辦呢?陰虛內熱 又稱陰虛發熱。指由於體內陰液虧虛,水不制火所致的發熱證。症見兩顴紅赤,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夜熱早涼,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或滋陰降火。用青蒿鱉甲湯、百合固金湯等。 陰虛內熱型的十個症狀: 1、手心熱、足心熱、不欲近衣被。 2、心中煩熱、思冷飲、冷食。 3、口乾、口苦、咽干、惡心。 4、睡眠不寧、盜汗、躁汗、遺精。 5、發熱。(高熱、低熱或體溫不高皮膚有熱感) 6、出血。(鼻衄、齒衄、皮下有出血點等均系由陰虛內熱所致者) 7、頭暈、心悸、周身無力、面色蒼白。 8、大便干、小便黃或黃赤有熱感。 9、脈細數、大數、弦數。 10、舌苔黃或黃膩、乾燥少津或焦黃兼少津。陽虛 陽虛中醫名詞。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常見的有衛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症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宜忌原則 陽虛體質宜吃性屬溫熱的食物,宜吃具有溫陽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溫補忌清補,宜食熱量較高而富有營養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種冷飲,忌吃各種生冷瓜果。 陽虛5大症狀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症狀。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狀態。 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精神不振 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 舌淡而胖,或有齒痕 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於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餘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 脈象沉細 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五臟也有陽虛時 心陽虛。兼見心悸心慌,心胸憋悶疼痛,失眠多夢,心神不寧。 肝陽虛。兼見頭暈目眩,兩脅不舒,乳房脹痛,情緒抑鬱。 脾陽虛。兼見食慾不振,惡心呃逆,大便稀溏,噯腐吞酸。 腎陽虛。兼見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或癃閉不通,陽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陽虛。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低懶言,痰如白沫。概說 陰虛有哪些具體表現? 陰虛多因血虛,「陰虛生內熱」,表現為五心煩熱、口乾咽燥,神煩氣粗,尿黃便乾等;體質虛衰、心悸氣短、頭暈眼花、精神狀態差;月經不調、面色無華、黑色素沉著,黃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擾;過早進入更年期;一般多見於女仕、各種機能亢進性疾病如肺結核、長期低燒等。 陰虛多由熱病之後或雜病日久傷耗陰液或因五志過極房事不節過服溫燥之品等使陰液暗耗而成陰液虧少則機體失卻濡潤滋養碩士同時由於陰不制陽則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故表現為多次一派虛熱乾燥不潤虛火躁擾不寧的證候 陰虛可與氣虛血虛陽虛陽亢精虧津液虧虛以及燥邪等證候同時慢性存在或互為因果而表現為病人氣陰虧虛證陰血虧虛證陰陽兩虛證陰虛陽亢證陰精虧虛證陰津(液)虧虛證陰虛內燥證等陰虛進而可發展成陽虛亡陰陰虛可導致動風氣滯血瘀水停等病理變化 中醫認為腎虛病症有陰虛陽虛之分補腎應當針對腎陰腎陽的不同就讀採用對症的相應方法進行理論腎陰虛者常見有肺熱咽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苔偏紅等症狀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浙江進行滋補;飲食中應多吃清涼食品如山葯芡實金銀花綠豆決明子魚湯等;腎陽虛者常見有肢體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鳴舌淡體胖等症狀則應選擇羊肉鹿茸肉蓯蓉肉桂益智仁等補之 著名學者聶文濤先生總結四句科普:「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這四句話雖然不能涵蓋辯證的全部,確實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虛症。而陰虛可見於多個臟器系統組織的病變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以並見各臟器的病狀為診斷至今依據。 肺陰虛證,是肺陰不足,虛熱內生所表現的證候。多由久咳傷陰,癆蟲襲肺,或熱病後期陰津損傷所致。 [臨床表現] 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乾燥,形體消瘦,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甚則痰中帶血,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 肺陰虛證,以肺病常見症狀和陰虛內熱證共見為辨證要點。肺主清肅,性喜柔潤,肺陰不足,虛熱內生,肺為熱蒸,氣機上逆而為咳嗽;津為熱灼,煉液成痰,量少質粘。肺陰虧虛,上不能滋潤咽喉則咽干口燥,外不能濡養肌肉則形體消瘦。虛熱內熾則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熱擾營陰為盜汗;虛熱上炎則顴紅;肺絡受灼,絡傷血溢則痰中帶血;喉失陰津濡潤,並為虛火所蒸,以致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皆為陰虛內熱之象。 肺陰虛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葯? (1)桑葉薄荷煎湯沖服萊陽梨膏 菜陽梨膏適用於肺陰不足,肺氣上逆所致的陰虛咳嗽等。方取萊陽梨為君葯,性味甘寒,生津潤肺,清肅肺氣,善治肺熱之咳嗽;浙貝母為臣葯,清泄肺熱,止咳化痰;法半復、橘紅、陳皮為佐,理氣化痰,使氣順而不戕肺;白糖為使,甘能補、能緩、能潤,並能調和諸葯。共奏養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葉、薄荷煎湯,辛涼解表,與萊陽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無後患。 (2)風熱感冒沖劑合養陰清肺膏 風熱感冒沖劑有辛涼解表及清熱解毒的功效。養陰清肺膏系養陰清肺湯的成葯制劑。兩葯合用,主治肺陰虛感受風熱,病情較重者。 (3)潤肺止咳沖劑 方用雪梨、沙參、百合滋陰潤肺為君葯;桔梗、遠志、杏仁止咳祛痰為臣葯;佐以薄荷辛涼解表;使以麻黃透竅宣肺。麻黃雖為辛溫燥烈之品,與肺陰虛證不符,但麻黃的宣肺解表作用較強,在多味滋陰潤肺葯物中,加入一味麻黃,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於表邪的疏散和內熱的宣洩。全方適於肺陰不足,痰熱不散,復受風熱外感的病證。 (4)小兒止嗽金丹 方用玄參、麥冬、知母、天花粉滋陰清熱;杏仁、蘇子、桔梗、桑白皮、川貝母、瓜蔞仁、膽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並用檳榔導滯行氣;蘇葉解表;甘草調和諸葯。共奏滋陰潤肺,化痰止咳,調胃行滯之功,並兼有解表之功。適於素體陰虛夾痰,脾胃積滯,復受風熱外感的小兒。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為辛涼解表輕劑。秋梨膏以秋梨為君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貝、麥冬為臣,清熱潤燥止咳;鮮藕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蘿卜為使,順氣消痰。諸葯合用,養陰潤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風解熱的作用,於感冒病肺陰虛證之輕者,較為適宜。 主證: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虛煩、盜汗,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舌尖紅,少苔,脈細數等。或有兩頰發紅,心煩怔忡,頭暈目眩等虛火上炎之症, 辯證:多見平素肝腎不足,真陰虧耗,或熱病後期陰傷未復者,陰血不足,血不能養心寧神則出現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陰虛內熱則見盜汗,虛煩、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舌尖紅、少苔、脈細數等。兩頰發紅、頭暈目眩等為虛火上炎之症。 治法:滋補心陰,清心安神。 方葯:補心丹化裁 當歸、阿膠、玉竹、元參、麥冬、棗仁、柏子仁、龍骨、牡蠣、琥珀、珍珠母、石決明、黃連、竹葉、連翹、石蓮子、燈芯草等。 胃陰虛證,是指胃陰不足所表現的證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熱病後期陰液未復,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氣郁化火使胃陰耗傷而致。 【臨床表現】胃脘隱痛,飢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或脘痞不舒,或干嘔見逆,舌紅少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本證以胃病的常見症狀和陰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胃陰不足,則胃陽偏亢,虛熱內生,熱郁胃中,胃氣不和,致脘部隱痛,飢不欲食。胃陰虧虛,上不能滋潤咽喉,則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潤大腸,放大便干結。胃失陰液滋潤,胃氣不和,可見脘痞不舒,陰虛熱擾,胃氣上逆,可見干嘔呃逆。舌紅少津,脈象細數,是陰虛內熱的徵象。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 脾陰虛證,是脾臟陰液不足,濡養失職,運化無力所表現的證候。多因外感溫熱病後,陰液耗傷,或素體陰虛,或情志不遂,肝鬱化火,灼傷陰津,或過食辛辣之品,或誤服辛溫之劑所致。 [臨床表現] 納少,口淡乏味,食後作脹,消瘦倦乏,涎少唇乾,五心煩熱,大便干結,尿短赤,舌紅乾苔少或光剝,脈細數或細澀。 [證候分析] 脾陰虛證,以脾運無力兼以虛熱之象為辨證要點。脾陰不足,運化受累,則納食減少,口淡乏味,食後腹脹;化源匱乏,氣血不充,則神疲乏力;陰液虧虛,機體失養,則身體消瘦;津不上承,則涎少唇乾;津不下潤,則便秘尿赤;陰虛化燥生熱,則五心煩熱。舌紅乾苔少或光剝,脈細數或細澀為陰液不足之徵。 若以腸燥便秘、脈細澀為主要表現者,稱為脾約證。 指陰液虧損,肝失濡潤,陰不制陽,虛熱內擾,以頭暈、目澀、脅痛、煩熱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又名肝虛熱證。 【臨床表現】頭暈眼花,兩目干澀,視力減退,或脅肋隱隱灼痛,面部烘熱或兩顴潮紅,或手足蠕動,口咽乾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紅少苔乏津,脈弦細數。 【證候分析】本證多由情志不遂,氣郁化火,耗傷肝陰;或熱病後期,灼傷陰液;或腎陰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陰。以致肝失濡養,頭目、筋脈失潤,陰不制陽,虛熱內擾。 肝陰不足,頭目失濡,故頭暈眼花,兩目干澀,視力減退;肝絡失養,虛火內灼,疏泄失職,故脅肋隱隱灼痛;筋脈失滋,筋膜攣急,則見手足蠕動;陰虛不能制陽,虛熱內蒸,故五心煩熱,午後潮熱;陰虛內熱,迫津外泄,則為盜汗;虛火上炎,故面部陣陣烘熱,兩顴潮紅;陰液不能上承,則口乾咽燥;舌紅少津,脈弦細數,為肝陰不足,虛熱內熾之徵。 本證以頭暈、目澀、脅痛等與虛熱症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肝血虛與肝陰虛均屬肝的虛證,均有頭暈等表現,但前者為血虛,無熱象,常見眩暈、視物模糊、經少、肢麻手顫等症;後者為陰虛,虛熱表現明顯,常見眼乾澀、潮熱、顴紅、手足蠕動等症。 腎臟陰液不足,滋養和濡潤功能減弱所表現的證候。多因素體陰虛,或久病傷腎,或房事過度,或熱病傷陰,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臨床表現為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失眠多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男子兼見遺精,女子經少或經閉等。 腎陰虛以腎精虧虛兼有虛熱之象為辨證要點。腎藏精、主骨,骨主髓,腰為腎之府,腎陰不足,骨骼失養,故腰痛酸軟無力;腎陰不足,則髓海失充,故頭暈耳鳴;陰虛則生內熱,虛熱內蒸,則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舌紅少津,脈細弱;陰虧血少,故月經量少,經閉。治宜滋補腎陰,方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男性腎陰虛用什麼中成葯好? 腎陰虛、腎陽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腎陰虛和腎陽虛是指中醫講的腎臟功能方面的症,我們平常講腎虛,實際包括了腎陰虛和腎陽虛,也包括了陰陽兩虛,但是現在在宣傳上不是很細致,所以說解釋不清,把有些問題混淆了。我簡單的講一下,這個涉及到中醫基礎理論,內容很多。腎陰虛是一個物質的,腎陰和腎經是屬於物質的,腎陽和腎氣是功能的。如果我們消耗的物質比較多,比如說腎精這塊,或者是女性生活過於頻繁,或者是由於勞動,包括腦力、體力的過度,或者是生下來以後身體就弱,這樣他的物質基礎比較低,而出現的一些症狀,比如說出現了一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頭暈耳鳴,包括一些脫發,還有一些牙齒松動,記憶力減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較早,也還包括臨床上的性慾減退,還有容易遺精、早泄等等,這都歸為腎陰虛的症狀,腎陰虛還容易出現虛熱,中醫有一個理論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所以有時候容易出現五心煩熱,就是兩個手心,兩個腳心,心口感覺熱的感覺,還有睡覺的時候,容易盜汗,就是睡著了,一醒身體有汗。他的特點,腎陰虛多發生在中青年的時候,中青年活動量比較大,無論是學習、鍛煉,精力上物質耗損比較多,對性功能這塊,性慾不是特別低,但是射精容易快,有遺精現象。那麼腎陽虛,大多數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腎陰虛相同的情況,比如說腰膝酸軟,四肢乏力,還有性慾減退,但是因為它是陽分虛了,腎氣虛了,所以出現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狀,中醫有句話,陽虛生外寒,這樣的人面色比較虛白,比較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小便清長,大便湯薄。這種人性慾比較低,和現代醫學說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處。所以陽虛表現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於身體比較弱,有腎陽虛的情況,但是大多數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現這種腎陽虛的情況,中青年腎陰虛比較多。所以說,我想是那樣,一般就記住了,這兩個特徵,一個是年齡上的特徵,腎陰虛多發生在中青年,腎陽虛多發生在中老年,腎陰虛容易有虛熱的一些症狀,腎陽虛有怕冷的症狀。在性功能這塊,腎陰虛是容易早泄遺精的比較多,腎陽虛的陽痿的比較多。當然有共同之處,比如說腰酸乏力,四肢酸軟等等,這個是共同的症狀。前列腺炎是一個現代醫學術語,和這種腎陰虛、腎陽虛有交叉的地方,確實在臨床說有一些人,因為虛火旺盛,也出現了一些在下焦這塊有虛火,再加上吃一些辛辣食品等等,結果又有一些濕熱,濕熱和這種虛火交織在一起,就出現了前列腺炎的症狀,尿頻等的一些情況,小便黃,甚至也有一些小腹墜脹的一些情況。我們在治療慢性前列腺炎過程中,如果有腎虛的情況,我們就應該考慮進去,這就是中醫治病的特徵所在,我們中醫治療前列腺炎和現代醫學有一定區別,現代醫學大多數考慮的是致病菌,是細菌性的,還是非細菌性的,或者是因為支原體、支原體,或者是淋球菌,在這點上講,他也是非常對的,找到原因,採取相應的一些抗菌素進行治療,直接對著病菌,這是非常對的。可是中醫在這塊治療上,更有自己的特點所在,我們也把這塊考慮進去,中醫在治療前列腺炎這塊,我們也認為,他有濕熱,我們用一些清熱利濕、清熱解毒的葯,這個實際就是中醫的抗菌素,比如說我們也常用的一些野菊花、地丁、魚腥草,實際上用現在葯理來分析,也是廣譜抗菌素,副作用很小,在殺滅病菌這塊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西葯時間長了有抗葯性了,換成中葯效果竟然也很好,這樣在臨床上也屢見不鮮,所以中醫在治療前列腺這塊也有類似於西醫的抗菌素的作用,但是中醫同時還有其他方法,比如說我們認為他是一種易病體質,比如說是虛火,我們可以用一些清虛火的葯物,改善他的身體情況,改善致病的環境,把虛火去了,把濕邪去了,把他的體質改變了,他的發病幾率就少了,中醫能夠改變,比如濕氣大的人可以化濕,有虛火的人可以降虛火。第三,中醫可以對於這種致病菌所造成的泌尿系統的一些損害給以修復,或者是我們說修復症狀,比如說有很多人,通過化驗檢查,致病菌已經得到了控制,衣原體支原體感染,通過一段的用葯之後,再化驗就變成陰性了,但是病人的感覺還難受,這時候如果再用抗菌素,西葯好像沒有理論根據,效果也不好。但是中醫有這方面的葯,我們可以用一些化濁、通筋絡的,軟筋散結的,活血化瘀的這些,能夠消除造成的功能性的障礙,效果也很好,有一些墜脹,我們用一些行氣的葯,作用也非常好。第四,涉及到久病必虛,任何一個病時間長了對身體的正氣都是消耗,有些人得前列腺炎之後,出現體虛的症狀,睡覺不好,我們中醫可以扶助正氣,我們可以益腎、健脾、養心,這樣人的正氣輔助了,也可以好得快一些。所以既可以治病,又可以改善身體的體質,又可以調整前列腺炎造成的功能上的一些問題,還能夠輔助人的身體正氣。所以不能簡單的看腎虛和前列腺炎的關系,而是整體的說,前列腺炎如果出現了腎虛的症狀,當然我們可以用補腎的一些葯物,無論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可是我們不能認為,所有前列腺炎都一定有腎虛的症狀,比如說他得的時間比較短,沒有腎虛的症狀,就不需要補腎,所以前列腺炎跟腎虛是有一定的關系,是互相交叉的,在治療的時候,醫生自然會考慮這些。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 陰虛,中醫名詞,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多見於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後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由於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兩者常互相影響。陰虛主症為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
㈤ 芛怎麼炒好吃
1、竹筍連殼放入冷水裡煮,並且放入一些生米;等米煮熟後,竹筍大約就熟了(生米也可以吸收竹筍的苦味)將煮好的筍子切絲、蔥切段、辣椒切絲、蒜頭切成片;肉絲加1匙醬油、米酒和少許太白粉抓腌,備用。
2、熱鍋加少許油,拌炒肉絲至約6-7分熟(肉表面變白)即可起鍋。
3、鍋中再加少許的油,爆香蒜頭片及蔥白;再將筍子絲放入拌炒,鍋中加入2大匙水,放入辣豆瓣醬拌炒。
4、倒入肉絲拌炒,加入蔥綠、辣椒絲,繼續翻炒1到2分鍾。
5、起鍋,撒一點胡椒粉即可。 [2]
筍菜譜編輯
竹筍香菇炒肉
原料/調料:竹筍300g﹐火雞(豬肉﹐牛肉)50g﹐香菇5個﹐石耳3個﹐青椒1個,鹽,麵粉1大勺﹐肉佐料﹕蔥﹐蒜﹐鹽﹐醬油﹐胡椒面﹐芝麻。
製作流程
(1)把竹筍分半切成片﹐並以鹽調味炒出來。
(2)把肉用調好的佐料炒出來。
(3)把泡的香菇和石耳切成絲。
(4)把青椒分半並切成細絲。
(5)在炒的肉里放香菇﹑石耳﹑青椒炒後﹐放在沖白面的水裡煮熟﹐並與炒好的竹筍混在一起盛在碗里。
春筍冬菇湯
原料:濕發冬菇約50克,冬筍90克,當歸約10克,油麵筋約320克,素上湯7杯。
做法:
1、當歸切薄片;冬筍去殼去頭尾,氽水後切塊;油麵筋氽水過冷河,切3毫米厚片;冬菇去蒂切半。
2、冬菇、麵筋、三分之一的當歸、冬筍片放入煮沸素上湯內,煮30分鍾後撈起瀝干(揀去當歸),湯留下備用。
3、取圓碗一個,碗內抹勻花生油,冬菇片排放在碗底兩邊,再放入冬筍片,倒入少許煮冬菇之湯;另用小碗一個,放入所剩的當歸和半杯水;把兩碗同在蒸籠里用旺火蒸20分鍾,取出,將圓碗里的蒸料倒扣在大湯碗中,麵筋鋪放在半邊冬菇面上。
4、把煮冬菇之上湯煮沸,加上所蒸的當歸湯調勻,輕輕澆入大湯碗里即成。
豌豆燜筍
【口味】:咸香
【難度】:切墩(初級)
【時間】:10-30分鍾
【分類】:大眾菜素菜老少皆宜
主料:筍500克、豌豆50克、蔥花少許、蚝油一茶匙、生抽三茶匙、糖一茶匙、鹽1/2茶匙、雞精一茶匙
做法:
1、筍洗凈後切從中間一剖為二,切成三厘米左右的條,用加了鹽(少量)的沸水焯燙二分鍾去掉澀味,為了保留鮮嫩口感,要過涼水,然後濾干水分備用。
2、碗豆同法濾干水分備用。
3、鍋內油燒到七成熱,放入蔥末炒出香味 將筍和碗豆放入大火翻炒均勻。
4、將調料放入,加少量清水沒過筍,蓋上鍋蓋中火燜三分鍾,大火收汗即可。
豌豆燜筍——豆果
豌豆燜筍——豆果 [3]
鯽魚春筍湯
原料:鯽魚1條約400克,春筍200克,蘑菇、薑片、鹽、胡椒粉、蔥花適量。
做法:
1、將鯽魚身上抹上鹽和黃酒腌20分鍾;
2、爆香薑片,將鯽魚的兩片略煎一下(這樣湯容易變白);
3、加水,放入春筍和蘑菇,燒開後轉小火煮30分鍾,起鍋後放鹽、胡椒粉、蔥花。
干貝煸春筍
原料:鮮嫩筍尖750克,干貝100克,料酒15克,精鹽1.5克,雞油25克,清湯500克,濕玉米粉10克。
做法:
1、將干貝去筋,用涼水洗凈,放大碗中,用清水浸泡1小時,上屜蒸3小時左右,取出大碗,使干貝在原湯中泡1小時,撈出,沖洗兩遍,再放入原湯(過細籮除去沙子)中浸泡。
2、用清水將鮮筍尖洗干凈,一破兩開,放入開水鍋中氽一遍撈出。坐鍋,注入15克雞油,下入筍尖煸炒一下,隨即注入300克清湯,加入精鹽、料酒各少許,再放入發好的干貝,用微火煮5分鍾左右,撈出,控凈水;將干貝(不要弄散)平碼在圓盤四周,將竹筍整齊地碼在中央。
3、鍋中注入200克清湯,上火燒開,兌入少許蒸干貝的原湯,加入剩餘的精鹽,撇去浮沫,用水將玉米粉調稀,勾成芡汁,淋上雞油,澆在菜上即成。
雞味春筍條
原料:春筍500克,雞湯1碗,干辣椒2隻,紹酒1勺,白糖、鹽少許。
做法:
1、筍豎割外殼,大約劃至筍肉深,從下到上完整地剝去筍殼,這樣筍就不會斷裂,後面切出來就是完整的條狀;
2、將筍洗凈入開水鍋焯5分鍾,以去筍澀味;
3、撈出筍,過涼水,與涼雞湯一起下鍋用中火燒開;
4、倒1勺紹酒加干辣椒,用小火煨8分鍾;
5、嘗鹹淡,加鹽及白糖合味,再煨片刻裝盤,注意用筷子理順,並把辣椒夾出去。
蚝油炒春筍
原料:春筍500克,蚝油、鹽、白糖、醬油、香油、雞精、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
1、春筍洗凈斜切成條;
2、坐鍋點火倒油,待油6成熱時放入蚝油、春筍、鹽、白糖、醬油、香油、雞精炒熟即可。
春筍燒臘肉
原料:臘肉1塊、春筍1個、青蒜3根、紅辣椒2個,調料有鹽、雞精、料酒、老抽。
做法:
1、首先將臘肉切條,在熱水中煮到臘肉的肥肉呈半透明的狀態;然後把春筍切片,紅辣椒切絲,青蒜斜切成段;
2、在鍋中熱油,等春筍片煸至焦黃,放臘肉同炒,加紅辣椒絲和青蒜白,加鹽;再加青蒜葉,點少許料酒、雞精,就可以了。
點評:這是一道極好的下飯菜:有臘肉的香味,有春筍的清脆適口,還有青蒜和辣椒的微辣,是佐餐佳品。但春筍本身就比較硬,臘肉也是質韌的,有胃腸病的人不可多吃。
春筍清粥
原料:江米300克、春筍2根、小蔥1根,再有一點鹽和雞精就可以了。
做法:先將春筍剝去外皮、洗凈,切成薄片;然後用江米熬粥,熬到米粒稍微綻開時放入春筍片。等粥成糊狀時放入鹽和雞精,攪拌均勻;最後再把小蔥切成蔥花放入粥中就可以食用了。
點評:這道春筍清粥,很容易使人聯想起「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美妙意境。春筍本來味甘性寒,與江米燒粥,食之可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
五彩筍絲
這道菜是從傳統菜目『五彩雞絲』中得到的靈感。
原料:春筍1個、紅辣椒1根、青辣椒3根、胡蘿卜1根、香菇3片;調料很簡單,鹽、雞精、料酒。
做法:製作時,先將五種原料分別切成絲,鍋中熱油,將切好的原料翻炒片刻,加鹽,點料酒,加雞精,出鍋即可。
點評:這道菜鍛煉的是刀功,需要的是創意,顏色搭配得很好,營養也很全面,值得一試。
干燒春筍
干燒春筍最重要的是需要一袋豆瓣,原料用春筍1個、胡蘿卜1根、香菇3片、青豆適量、姜1塊、蔥2根,其它的調料是鹽、雞精、濕澱粉、料酒和少量的砂糖。
做法:
1、首先將香菇、胡蘿卜切成丁,和青豆一起在開水中焯一下;
2、然後把豆瓣放在鍋中翻炒現出紅油;再用蔥、姜熬制味汁;將原料在炒好的紅油中翻炒,放鹽,加蔥、姜水,點一點料酒和湯,最後用濕澱粉勾芡就好了。
點評:這道菜製作最為復雜,這樣烹調可以部分去除春筍中對人體不利的成分草酸鹽,使菜的味道錦上添花。
春筍魚片
原料:青魚中段350克,熟竹筍片50克,水發香菇25克,蛋清1隻,調料是豬油300克,黃酒、細鹽、味精、生粉、水生粉各適量。
做法:
1、先將魚沿脊骨剖開,去骨刺及魚皮,先切成5厘米長的段,再斜批成薄片,用細鹽、味精、蛋清、生粉拌勻上漿,置冰箱冷藏約30分鍾;水發香菇也批成薄片。
2、將鍋內放豬油燒至三成熱時,放入魚片逐一炸熟,再放入筍與香菇,受熱後倒出瀝干油。然後在原鍋內留少量油,倒入黃酒,加湯水和細鹽、味精,燒沸後用水生粉勾芡,將魚片等原料倒入翻炒均勻,淋油上光即可裝盆食用。
點評:魚片潔白,鮮咸爽口,鮮嫩脆香。但不要用蔥姜之類的調料,黃酒也不要倒得太多。
炒雙鮮
原料:竹筍、鮮香菇;
佐料:鹽少許、生抽少許、糖少許、食用油
做法:
1. 將竹筍剝去外皮,洗凈,改刀成小條;香菇洗凈(為了讓口感更嫩滑,可以去掉香菇腿)切成小條。
2. 燒開水後,將切好的竹筍和香菇先後倒入氽水片刻,瀝干備用(小貼士:氽水是為了去掉鮮筍本身的苦澀味道,而且氽過水的材料加工好後會更加脆嫩。)。
3. 炒鍋放入適量食用油(小貼士:因為氽過水,不用再想往常炒春筍時需要加很多油。現在只用加入少許即可。),將氽過水的竹筍和香菇條倒入翻炒。
4. 快要熟時,依口味加入適量鹽、生抽和糖(小貼士:一定要加點糖哦,這樣口味很鮮)。如果喜歡,還可以加一點點雞精(小貼士:一點點就可以,這道菜兩個原料搭配本來就很鮮了。)
5. 裝盤出鍋。
雞燉筍
原料:
A:一隻剛斬好的雞洗好切塊 B:蔥料切備好 C:剝洗好的新鮮筍切小塊或者斜片 D:一支啤酒
做法:
1、鍋燒熱,加油燒熱,放入B料爆香;
2、放入A炒,在炒的過程中適量加黃酒或者啤酒去腥.並加點生抽增味.炒變色後將啤酒倒入一支.倒入C,稍撫平,如果啤酒不夠多可加冷水直到淹沒過筍;
3、大火煮開後改中火慢燒二十分鍾,(記住了煮開之前後不要急著用鏟去翻動,不然入不了口),之後加鹽再煮上十來分鍾之後再調味,好了,我覺得這樣做還是夠鮮的,也不會太膩,而且湯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