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九龍壁圖片在哪裡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九龍壁圖片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8-23 07:49:53

Ⅰ 我國現存最長的九龍壁在哪裡

最長的是
大同九龍壁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區東街路南

Ⅱ 關於北京故宮的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壁長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

壁上部為黃琉璃瓦廡殿式頂,檐下為仿木結構的椽、檁、斗栱。壁面以雲水為底紋,分飾藍、綠兩色,烘托出水天相連的磅礴氣勢。下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端莊凝重。壁上9龍以高浮雕手法製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強的立體感。縱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將9條蟠龍分隔於5個空間。黃色正龍居中,前爪作環抱狀,後爪分撅海水,龍身環曲,將火焰寶珠托於頭下,瞠目張頷,威風凜然。左右兩側各有藍白兩龍,白為升龍,藍為降龍。左側兩龍龍首相向;右側兩龍背道而弛,四龍各逐火焰寶珠,神動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側雙龍,一黃一紫,左端黃龍挺胸縮頸,上爪分張左右,下肢前突後伸;紫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龍尾前甩。二龍動感十足,爭奪之勢活靈活現。右端黃龍弓身弩背,張馳有度,騰挪跳躍之體態刻畫生動;紫龍昂首收腹,前爪擊浪,風姿雄健。

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為天子之尊的重要體現。整座影壁的設計,不僅將「九龍」分置於5個空間,壁頂正脊亦飾9龍,中央坐龍,兩側各4條行龍。兩端戧脊異於其它廡殿頂,不飾走獸,以行龍直達檐角。檐下斗栱之間用九五45塊龍紋墊栱板使整座建築以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此外,九龍壁的壁面共用270個塑塊,也是九五的倍數。為了不損壞龍的頭面,分塊極為講究。只有悉心的設計,高超的技藝,才能達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Ⅲ 故宮參觀最佳路線圖,參觀故宮需要多長時間

參觀故宮最少也需要半天的時間。

故宮博物院實行「單向參觀」,遊客參觀順序規定為從南側午門進入,北側神武門出。

最理想的參觀路線是從午門進入紫禁城,然後沿著中軸線依次參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參觀完御花園,可以通過御花園左側的門進入西六宮依次參觀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太極殿(也叫啟祥宮)。

然後出內右門回到乾清門廣場,東行進入內左門,可依次參觀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乘乾宮、鍾粹宮。

參觀完東六宮可沿東長安街再回到乾清門廣場,向東穿過景運門進入錫慶門,然後再進入皇極門,可以參觀皇極殿、寧壽宮、扮戲樓、暢音閣、養性殿、乾隆花園、珍妃井,最後出順貞門西行出神武門離開故宮。

(3)九龍壁圖片在哪裡擴展閱讀

門票設置

北京故宮門票價格旺季60元,淡季40元。2014年7月1日,北京故宮限流分流方案公布了試行方案,具體為3項試行方案——年票方案、主題免費開放日方案、單日內分流方案。故宮年票採用實名制,按自然年度發售年票,每年10月開始發售下一年度年票。

按照年票方案,在一年內(自然年)可憑票參觀10次(不含專館),每年10月開始發售下一年度年票。

2014年12月開始,故宮在淡季每月第一個星期三試行主題免費開放日,以此引導部分觀眾避開參觀的高峰期,獲得更好的參觀環境與文化氛圍。教師、大專院校學生、現役軍人等五類人群將有機會在特定時間免費參觀故宮。

2015年6月13日,第十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故宮將正式實行每日8萬人次的強制限流措施。為防止黃牛黨利用故宮的限流政策高價倒賣門票,2015年6月13日,故宮將同步實行全員實名制購票政策,並實行旅行社團隊全部通過網路預訂門票,也提倡散客通過網路預訂門票,逐步提高網路預售比例。

淡季網路門票降至20元,並適時推出手機售票除了網上購票,故宮還將推出手機售票。

2017年5月,故宮博物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院長單霽翔稱,擬在2017年第四季度(10月下旬)起,取消現場售票,實行全網路售票參觀,最終實現「分時段售票、分時段參觀、有效控制觀眾流量」。

Ⅳ 中國的九龍壁都在哪裡有

「中國三大九龍壁」分別在北京的故宮、山西大同、北京北海公園。

Ⅳ 我國建造最早的九龍壁在哪裡

山西大同有一座九龍壁,是我國建造最早的九龍壁。這座九龍壁並不是最高等級的龍,它的主人也不是「真龍」,其規格等級都要遠遠低於北京後來建造的兩座九龍壁。

不過這座九龍壁是當時的皇帝朱元璋賜給自己的第十三個兒子的。由於是建造給王爺的,因此這座九龍壁上的龍只有3個爪子,寓意比五爪真龍低等的地位。

Ⅵ 故宮九龍壁九條龍的照片和位置

北京故宮九龍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皇極門外,長29米多,為單面琉璃影壁。影壁上纏繞著九條龍,背景為藍色和綠色的雲水,整體氣勢磅礴,色彩鮮明,庄嚴端莊,引人注目。正中是黃色的龍,瞠目張頷,威武雄偉。左右則是白龍和藍龍兩條,最外一側是黃龍和紫龍。

九龍具體的位置排列分布圖片如上。

Ⅶ 北海九龍壁建於什麼時候

在我國,有三座著名的九龍壁,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最有特色的一座,就是北海公園的九龍壁;第三座,在故宮的寧壽門前。

北海九龍壁建於1756年,全部用彩色琉璃磚砌成,長25.5米,高5.6米,厚1.6米。

壁的兩面各飾有九條蟠龍,戲珠於波濤雲霧之中,其造型之生動,色彩之艷麗,工藝之高超,為我國琉璃建築中少見的珍貴作品。它是大西天經廠門前的影壁,建造這樣一座影壁,據說是為了震懾火災和辟除邪祟。

九龍壁體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雲、日出和明月圖案,底座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座上的壁面,前後各有9條形態各異、奔騰在雲霧波濤中的蛟龍浮雕。

這些龍體態矯健、龍爪雄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壁東面為江崖海水、旭日東升流雲紋飾,西面為江崖海水、皓月當空流雲圖像。

壁頂為琉璃筒瓦大脊龐殿頂,大脊上飾黃琉璃流雲飛龍紋。影壁用424塊預制的七色琉璃磚砌築而成,使其在整體上達到了色彩絢麗,古樸大方的境界,是清代琉璃結構建築中的精品。

北海九龍壁除了壁前壁後各有9條醒目的戲珠蟠龍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築構件等地方都有龍的蹤跡。

九龍壁頂呈「廡殿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正脊前後各有9條龍,垂脊左右各有一條龍,正脊兩側有兩只吞脊獸,它的身上前後也各有一條龍,這樣5條脊上就有30條龍。

往下每塊瓦當下面鑲嵌的琉璃磚上,也各有一條龍,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塊,隴垂251塊,龍磚82塊,加上躍於雲霧之中的18條蛟龍,就有633條龍了。

在正脊兩側「吞獸脊」下,東、西還各有一塊「圓餅形」的瓦當,上面也各有一條龍。這樣算來,北海九龍壁上總共有635條龍。

北海九龍壁可謂是「龍之壁」,這上面的龍不僅顏色各異、形態不同,而且數量之多讓人眼花繚亂,站在此壁前,你幾乎分不清哪裡是龍,哪裡是牆壁,真有「龍在牆中,牆在龍中」的恍惚感覺。

畫舫齋位於北海東岸,建於1757年,這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處獨立院落。前殿為「春雨淋塘」,院落中有水池,又叫做「水殿」。院落北部為正殿「畫舫齋」。東西各有一處精巧別致的院落,東為「古柯亭」,西為「小玲瓏」。

古柯亭位於畫舫齋東北隅,亭內有古槐一棵,相傳為遼、金時代所植。此處環境幽雅清靜,後來的光緒皇帝曾在這里讀書。

整個畫舫齋朱廊環繞,結構精巧,環境別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邊的一條大船,原引用歐陽修的《畫舫齋記》而造其形,所以得名為畫舫齋。乾隆曾坐冰床來此題詞,「畫舫齋」三字便是他的手跡。

靜心齋原名鏡清齋,因其前後臨水,詩雲「臨池構屋如臨鏡」,故稱鏡清齋。鏡清齋在北海北岸,臨近天王殿。1757年建造,全園面積為4700平方米,園內水池橫貫,假山連綿,三個區域,似分又合,渾然一體,是古典園林的精品,也是皇太子的書齋。

鏡清齋以疊石為主景,周圍配以各種建築,亭榭樓閣、小橋流水、疊石岩洞、幽雅寧靜、布局巧妙,體現了我國北方庭院園林藝術的精華,是一座建築別致、風格獨特的「園中之園」。

靜心齋正門與瓊華島隔水相望,四周以短牆圍繞,南面為透空花牆,使內外景色交融。碧鮮亭緊貼花牆外,起到點景之妙。

齋內遍布太湖石山景,玲挑剔透,與隱現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軒、橋相互輝映,景色幽雅,有「乾隆小花園」和「園中之園」之稱。

該處主要建築有靜心齋、韻琴齋、抱素書屋、枕巒亭、疊翠樓及沁泉廊等。位於西北側的疊翠樓為園內的最高建築,樓高兩層,登樓遠眺,北海景色盡收眼底。

該園以山、池、橋、廊、亭、殿、閣的優美建築布局取勝,是一座風光如畫,妙趣無窮的小巧園林,為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傑作之一。

後來的1885年,慈禧太後曾挪用海軍經費增修齋內的建築,並設小火車站,鐵軌由中南海經陽澤門沿西北岸直達靜心齋的大門。

靜心齋的北部是規模宏闊、堆疊巧妙的山石景觀,其假山上石頭的形態各異,精巧美觀。

整個山石景色,是仿中國山水畫筆法疊石,這無異於用實物造就了一幅真實的水墨山水畫。太湖石假山是北海公園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海公園九龍壁

Ⅷ 中國唯一的雙面龍九龍壁在哪裡

我國現存的三座九龍壁中,僅有一座是雙面的,這就是北海的九龍壁

Ⅸ 故宮九龍壁全圖

九龍壁不是故宮的哦,在北海公園裡面。

Ⅹ 「九龍壁」不是乾隆時修建的嗎

有的是乾隆時建有的不是

我國現存有三處九龍壁,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和山西大同九龍壁。

1.故宮的九龍壁,是其中最精美的一座,堪稱我國古代城市雕塑的典範。
故宮九龍壁建於乾隆38年

2.北海九龍壁
據記載,此壁始建於遼,清乾隆二十一年重建

九龍壁位於北海公園五龍亭以北,天王殿西側。北京有二處九龍壁,一在故宮皇極門前,若就造作精工而論,則推北海九
龍壁為最。
北海的九龍壁,高5米,厚1.2米、長27米,金碧輝煌,建造極為壯觀。據記載,此壁始建於遼,清乾隆二十一年重建。
重建後的九龍壁,較前壁更加雄渾壯觀,雖歷二百年風雨剝蝕,顏色不變,成為最有價值的古文物之一。
九龍壁用色分黃、紫、白、藍、紅、綠、青。南北兩壁,每壁用長方琉璃磚200塊拼組而成。二層40塊,計五層。若就龍
的姿態而言,可以把它們分為兩類,躍身上騰者為升龍,俯身探海者為降龍。除壁前壁後各有九條蟠龍在戲珠外,壁的正脊、
垂脊、筒瓦、隴垂等地方都有龍的蹤跡,據統計共有635條龍。
九龍壁是清乾隆時名匠「樣子雷」構思設計的。據說當雷氏把燙樣呈給乾隆審閱時,這個老師傅曾巧妙地解釋九龍壁的意
義道:「數至九九,壁長為暗九,乃應中華國祚萬年」。乾隆大喜,厚賞「樣子雷」,即降旨命工部依樣建造。

3大同九龍壁
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

九龍壁在代王府,位於大同市中心和陽街,系明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的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