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伊尹墓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伊尹墓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6 22:24:02

⑴ 伊尹的人物軼事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摯,尹為官名,甲骨卜辭中稱他為伊,金文則稱為伊小臣。
相傳伊尹生於伊水邊,成年後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為生,地位雖卑,而心憂天下。他見有莘氏國君有賢德,想勸說他起兵滅夏。為接近莘國君,他自願淪為奴隸,充任有莘國君貼身廚師。國君發現其才幹,提拔為管理膳食之官。經長期觀察,伊尹終於發現,有莘氏與夏同姓,均為夏禹之後,血緣聯系難以割斷,況且有莘國小力弱,不足以擔當滅夏重任,只有湯才是理想人選,決定投奔湯。
其時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自願作陪嫁縷臣,隨同到商。他背負鼎俎為湯烹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勸湯承擔滅夏大任。湯由此方知伊尹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免其奴隸身份,命為右相,成為最高執政大臣。
伊尹不僅是輔佐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勛,還是後來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辭中被列為「舊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僅與湯同祭,還單獨享祀。 湯即位之初,商王畿之內連續五年大旱,驕陽如火,河井枯竭,田地龜坼,草地枯萎。湯命史官在郊外燃燒積薪,以牛羊豕作為犧牲,祭祀上帝。湯祈禱時引咎自責,列舉六條自己可能犯的錯誤,哀求上帝賜福降雨,但毫無效果。大旱延續到第七年時,湯又在桑林之地設壇,祭天求雨。史官占卜後說,要用活人作犧牲,上帝才肯降雨。湯認為,祈雨本是為民,豈可再又殘害於民?便決定由自己充任犧牲。他剪去頭發指甲,沐浴潔身,向上天禱告:「我一人有罪,不能懲罰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勿因我一人之過,而傷害村民性命!」禱畢便坐到柴堆上。正當巫祝要點火燃柴,大雨驟然而來,萬民一片歡呼,作歌頌揚湯的德行,樂曲取名為「桑林」,又名「大」,後人稱其為「湯樂」。
成湯滅掉暴君夏桀後,命大臣伊尹改編這一舞蹈,就是《大濩》,持矛以舞,象徵成湯東征西怨,南征北怨,救護萬民,因此稱「護」[古代濩和護(護)相通]。《大濩》雖然是武舞,但音樂寬厚溫和,充滿勸善仁愛的厚義。吳國公子季札欣賞《大濩》後,感嘆地說:「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聖者如此偉大,仍會為不足感到慚愧,做聖人真是不易呢!)
這里不但有鏗鏘的音樂,還有美妙的萬舞,萬是一種舞的專名。此外還有「嘉客」,就是唐堯、虞舜和夏禹的後代子孫以及諸侯們,前來助祭的。可以想像到這種典禮是怎樣隆重了。並且祭的第二天,按例還有舉行一次祭的,叫做「肜」祭。
詩經中有詩《那》記載了大濩樂舞: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伊尹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谷熟鎮南三公里處(虞城縣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內)。始建於3500多年前,舊時佔地數十畝,墓前有伊尹祠,內塑其像,歷代修葺。墓冢高3米、周長46米,周圍一片古柏環繞。 在伊尹墓東500米處,有唐代朝丞相魏徵的墓。墳前墓碑為清同治年間所立,長方形,圓頂方座,碑高2.05米,寬0.48米,厚0.18米。篆字題名:「商元聖墓」(即伊尹墓碑)。1981年,「虞城伊尹墓」作為辭條收入了《中國名勝詞典》。
每逢農歷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九月初九,這里都有伊尹廟會,本地及附近的安徽、江蘇、山東等地數百里成千上萬的人們都會來此朝會。1984年,政府對伊尹墓進行了重修。該墓被列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竹書紀年》:沃丁既葬伊尹於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呂氏春秋》記載:「伊尹卒葬南亳」。
《通鑒外記》記載:「伊尹生於空桑,卒葬南亳。」
《商丘縣志》記載:「伊尹百歲歿,帝沃丁以禮致葬於亳,即其地也。」
《重建伊尹殿記略》載:「谷熟之南舊縣,即古亳故墟,有冢畝余,世為伊冢,冢前建祠,祠設其像。」今店集鄉魏堌堆村後伊尹墓即此。
《後漢書·東漢郡國志》:「梁國谷熟縣有南亳,寧陵有葛伯也。」
《大明一統志》:「伊尹墓,在歸德州城東南四十里,墓前有廟。」
《大明一統志》:「亳城,在歸德州城東南四十五里,契父帝嚳都亳,湯自商丘遷焉。湯居亳,與葛伯為鄰,即今寧陵縣葛鄉,亳乃今谷熟縣也。蒙為北亳,即景亳,湯受命之地。谷熟為南亳,湯所都。」
《讀史方輿紀要》:《禹貢》豫州地。古曰商丘《左傳》:高辛氏子閼伯居商丘。商湯為亳邑地。
《宋州從政錄》載:「伊尹墓,在谷熟鎮,有廟。」
《三家注史記·殷本紀第三》:括地誌雲:「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湯都也。」
範文瀾《中國通史》註:「南亳,在今虞城縣谷熟南里許。」 據《皇覽》載:「己氏城有平利鄉,鄉有伊尹冢」。古己氏城即今曹縣楚天集,平利鄉即殷廟村。殷廟村在楚丘西二十餘里,西望湯陵,前有神祠,名曰「元聖祠」,為明代知縣范希正重建,其規模與湯陵同例。據傳「同治八年,孫偉人,姚金君等重修之。功竣之夕,近村見寺中紅光沖天,群奔救之,竟非火光,於雞鳴方滅,共驚為異雲。」民國以來幾經烽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僅存徑五步、周十五步、高丈二之古墓一丘,正殿三楹,拜三楹,伊尹等塑像,及徑五尺周丈五高七尺重兩千斤之大鍾一口,和部分殘斷碣。十年浩劫祠墓夷為平地,碑碣大鍾亦盪然無存。四周村民為弘揚民族文化,恢復歷史名跡,於舊址處重新封墓建祠,琉璃碧瓦歇山飛檐三楹正殿,又巍然屹立於世間。

⑵ 菏澤最好的景點是哪裡

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位於菏澤市區內,是菏澤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2年8月)。曹州牡丹園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菏澤有中國牡丹之都的美稱,每年4月中旬牡丹盛開的季節,菏澤各牡丹園便會涌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欣賞牡丹。
曹州百花園:位於牡丹區的洪廟村北部,原名「萬花村」,有「精品牡丹園」之稱,有珍貴百年以上高齡牡丹百餘株,始建於明朝嘉靖年,歷經滄桑,傳奇頗多。1958年正式建園,定名「洪廟花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命名「百花園」。
古今園:位於牡丹辦事處王梨庄,是在明代萬花村花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建園,1982年政府撥款重建,故名「古今園」。園中主要種植牡丹、芍葯,令有奇花異卉如芍葯、臘梅、黃刺梅等百種花灌木,該園尤以松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
凝香園:位於岳程辦事處岳樓村,也稱「正春園」。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凝香園是我國古代北方八大名園之一,俗稱「何家花園」,距今有近1000餘年的歷史。園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幾百年的臘梅、紫丁香,千年翠蘭松和一塊假山石。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於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建成開館。佔地198畝,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是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全面而又系統地反映了三、四十年代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英勇奮進的革命精神。畫館內全景畫面高17米,周長123米,繪畫、地麵塑形和燈光音響相互交融,堪稱國內一流。

曹州書畫院:建於1985年10月,總佔地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建展廳、創作樓、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作品陳列館以及全國著名的曹州碑廊。院內藤廊、亭台、假山、噴泉、松竹斗奇,百花爭艷,景觀幽雅,宜書宜畫。此該院為全國地市級最大的書畫院,碑廊為全國最長的碑廊。
炫樂城游樂園:位於菏澤市北外環路中段,是全國首家以薰衣草為主題、以高科技為先導、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融異國風格建築、郊野園林藝術和各類游藝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休閑娛樂場所、為家庭旅遊首選,佔地面積達14萬平方米。引進高科技發射式過山車,高達88米的幸福摩天輪,激流勇進,搖頭飛椅,及驚險刺激的大擺錘,趣聞性兒童游樂區等等。是周邊500公里內最大的游樂觀光場所。

炫樂城游樂園
中華祖源景區:位於胡集鎮政府駐地胡集行政村和堯王寺行政村,上古時期的成陽古城、堯帝陵遺址、雷澤寺都位於胡集鎮境內,景區分為雷澤文化園和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兩個部分。恢復重建後的雷澤寺,與相距不到1公里的中華祖源帝堯陵孝文化園打通水系,可行船來往兩個景點,使之互為依託,更好地展現佛教文化的魅力。
千佛湖文化旅遊景區:位於高庄鎮白虎集,依託千佛寺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積淀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在千佛寺原址上建成的集生態農業採摘園、垂釣園、商貿街、溫泉養生度假、游樂園、廟宇觀光和功德林等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
穆李村文化風情園:位於穆李村,包括採摘園、垂釣園、麵塑陳列館、仿古一條街等,已成為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區域,成為該區鄉村文化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天香公園:位於市區中華東路,一所集休閑、娛樂、游覽、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型公園。面積150畝,其中山38畝,島4畝,湖36畝,其他72畝。公園繼承了我國自然山水園林的造園手法,結合牡丹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造就了一個有民族文化特色,集牡丹觀賞、品種保護、學術研究為一休的綜合性園林。
環城公園:位於老城區中心部位,以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老城牆和護城河為基礎,全長6公里,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45.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54.1萬平方米,各類仿古建築佔地3.6萬平方米。整個環城公園工程分為水系工程、園區綠化、道路橋梁三大塊。
趙王河公園:南起萬福河,北至北外環路,全長8公里,總面積203公頃,其中水面面積97公頃,是菏澤最具現代氣息、地方特色和生態價值,集文化、娛樂、休閑、旅遊為一體的一條重要景觀帶。沿岸從南向北分別為菏澤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商業中心。
青年湖公園:青年湖公園似一顆明珠,鑲嵌在菏澤城的西南端。現存的150餘畝水面,為歷史上築城取土所形成。 這里遠離鬧市,環境清幽,西南兩面城堤環護,綠樹掩映,風景宜人。
巨野
金山旅遊區:
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國家AAA級旅遊區,因「鑿石得金而名」,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美譽,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在齊魯「山水聖人」旅遊線上。春賞百花怒放,夏聞松濤泉鳴,秋覽牡丹紅遍,冬觀雪滿枝頭。
永豐塔: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至北宋年間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 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
秦王避暑洞:是一處歷史罕見的人工開鑿工程,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傳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建造的駐蹕行宮,故稱之為秦王避暑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
齊魯會盟台:位於巨野鎮西南大李庄以北半華里處,亦稱西王台,相傳為康王趙構閱兵處,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定陶
仿山旅遊區:
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仿山是西周曹國國君墓群地,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其弟振鐸於曹,建曹國,都陶丘。公元前487年,曹亡後,曹民懷念故國,便在仿山建造曹伯祠,供奉祭祀。曹伯祠屢圮屢建,延續不絕。唐宋以後,仿山陸續建造寺廟道觀,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廟宇達40餘座,形成規模宏大的風景寺廟園林。
官堌堆:位於仿山鄉姜樓村南,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6米,長60米,寬48米,總面積近2900平方米。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故曰官堌堆 ,亦名受命壇、即位壇。
項梁墓:位於定陶鎮堌堆劉村南100米處,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高2米,佔地10餘畝,197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8年9月,項梁與秦軍大戰於定陶,兵敗身死,就地埋葬。
梁王台:位於定陶鎮賈樓村西北。秦末,彭越曾在定陶一帶招兵買馬,聚眾納士,修築土台於此。後伐楚扶漢,受封梁王,故曰梁王點將台,簡稱梁王台。今台高五米,長五十米,寬三十五米,面積為一千七百五十平方米。
戚姬寺:位於縣城東北十二華里。戚姬為漢劉邦之愛妃,劉邦死後,被呂後所害。文帝即位後, 於公元前179年建此寺院,紀念戚夫人,故稱戚姬寺。
左山寺:位於馬集鎮郭庄村南300米處,魯西南著名古寺院,原名興華禪院,又名左山禪寺,建於東漢年間,隋、唐、宋時最為興盛,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范蠡湖:位於縣城內,今南關北首,據說這里是范蠡當年養魚的地方。
范蠡墓:位於定陶鎮崔庄北200米處。墓地及其周圍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據《史記》載,范蠡輔越滅吳後,棄官經商,先到齊國,後定居於陶,自稱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後葬於此地。
鄄城
孫臏旅遊城:位於鄄城縣東北20公里,佔地999畝。孫臏旅遊城原有景點為億城寺、孫臏墓、羊左合葬墓、荊軻墓等。該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已被納入國家首批十二條精品旅遊線路之一,並且被評為山東省最具特色影視拍攝基地。孫臏旅遊城是在中國古「億城寺」遺址的基礎上興建的。整個景區劃分為三大區域,即:孫臏紀念區、佛教文化區、園林游覽區。
谷林堯陵:又稱堯王墓,乃帝堯所葬之處,《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縣城7公里的富春鄉谷林,故名「谷林堯陵」。
歷山舜王廟:位於閻什鎮歷山廟村西,舜20歲登帝位,它是一位仁愛、誠信、謙恭、勤政、愛民的帝王,後人思其功德,嚮往其遺風,在所耕之歷山建廟以祀之,故名「歷山舜王廟」。
陳台:位於舊城鎮杏花崗村西南,乃曹植為鄄城王時所築之台,植在此台上讀書、吟詩作賦,故名「讀書台」。植後徙為陳王,死後謚號「思」,故此台又名「陳思王讀書台」,簡稱「陳台」。
莊子釣魚台:位於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五百米左右。該台為著名釣魚台之一。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莊周曾垂釣於此,故稱「莊子釣魚台」。
鄆城
水滸文化城:是山東省旅遊局重點扶持的旅遊項目,也是菏澤市旅遊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由宋江武校投資建設的集武術交流、水滸文化街的風情展示和狗娃藝術團精彩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景觀,是水滸旅遊線的門戶景區。
唐塔公園:坐落於風景秀美的東門街北段,西臨鄆州賓館,北臨我鄆城最大,最繁華的購物商城——唐塔商城。是鄆城的魂魄,該塔建於五代唐時期,又稱觀音塔。圍繞該塔為背景而建立的公園美不勝收,既陶冶情操,又讓更多人了解鄆城的文化。
黃泥崗:位於黃堆集鎮,碑文記載,此處即當年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之地。
單縣
浮龍湖旅遊度假區:面積50平方公里,核心區25平方公里。度假區以回歸自然、保護生態、休閑度假為主要風格,集中體現了浮龍湖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旅遊資源的精華。浮龍湖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黃河故道濕地景觀區、水上休閑娛樂區、森林公園生態體驗區。主要包括人造沙灘游泳區、垂釣區、水上樂園、遊艇俱樂部、康樂養生園、生態觀鳥區、森林野營體驗區、歷史文化展示區等景點,是很能展現魯西南地方特色、現代元素和歷史古跡特點的旅遊景區。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建於單父名勝「一里三台」遺址之上。東有淶河環繞,西與棲霞山相望,北枕護城堤,古淶水穿園而過,山水陵園融為一體,環境優美。風光宜人,是人們瞻仰、游覽的勝地。
仟山公園:位於開發區內,公園以東溝河為依託,南臨舜師路,北靠向陽路,東接園藝路,佔地面積470畝。園內分開山湖、青少年樂園、開山古韻、春華秋實園、景觀跌水、花壇、廊架、單縣展覽館主體、捉妖洞、人物雕塑、四君子文化園和廣場道路等多個景區。。
百獅坊:俗稱張家牌坊,坐落在單縣城內張牌坊街東端。牌坊高14米,寬9米,4柱3間
5樓,歇山頂,正中車馬道,兩側分設人行道。此坊刻有100隻形態各異的獅子,故名百獅坊。
百壽坊: 俗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枋心邊沿浮雕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得名。雕刻內容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等奇花異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可與百獅坊媲美。
曹縣
萬畝荷塘風景區:位於魏灣鎮,景區依託黃河故道現有的5.4萬畝水面,1萬畝荷塘,面積廣大的稻田、濕地蘆葦,太行大堤等,以大堤、森林、水面、濕地、蘆葦、稻田、荷塘、村社農家為特色,進行水體綜合景觀的設計,開展賞荷、劃船、釣魚等水上休閑活動,打造「魯西水鄉」旅遊品牌。
南湖公園:位於城區的東南部,水面面積10萬平方米。九曲橋蜿蜒伸向湖心亭,亭上雕龍畫鳳、古色古香。岸邊垂柳依依,彩磚鋪地,草坪青青,健身器材點綴其中。西為人民廣場,三架虹橋凌空飛架於玉帶河上。綠地、華燈、噴泉相映成趣,是人們游樂、休閑、健身的絕好去處。
安陵堌堆:位於韓集鎮孫庄村北,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伊尹墓:位於大集鄉殷廟村西100米處,封土直徑6米,高4米,墓前有伊尹祠。
成武
文亭湖旅遊區:項目總投資13.2億元。開發面積2800畝,集休閑、旅遊、商住於一體。其中文亭湖公園是文亭湖旅遊區開發的重中之重。規劃建設了1500畝湖面,設有湖心島、環湖步行道、湖畔景觀、休閑碼頭、觀賞漁業等景點。湖心島內設先賢祠、觀景台、沙灘浴場、垂釣走廊、親子樂園等,環湖帶入口處建伯樂園。湖畔景觀有映湖晨煙、西浦荷花、蘆盪聽禽、漢泉古韻等九大歷史自然景觀。
吉祥寺:座落在縣城東20公里白浮圖鎮政府駐地,該寺院佔地面積60畝。寺院始建於南北朝時期,院中石佛為釋迦牟尼石佛,屬珍貴歷史文物。該佛青石質,圓雕,高7尺2寸,肩寬三尺,重約5噸,造型古掘,衣朴無華,現存完好。
田塔:位於大田集鎮東四公里,始建於唐朝初期。塔呈樓閣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全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
東明
萬福公園:
位於縣城南,園內現建有大型音樂噴泉、2.3萬平方米湖面和曦照亭、園林橋、觀賞魚池、紅花蓮池及莊子書畫院、南華故事畫廊、老幹部活動中心等設施。分為荷香桂馥、松風聽濤、柳浪聞鶯、淺草飛紅、杏簾在望、瑤台秋色等六大景區。整個園區環境優雅,碧水亭台、綠樹藍天交相輝映,成為人們節日休閑的好去處。
黃河森林公園:位於縣城西南30公里處,瀕臨黃河,總面積775.3公頃,東西長5.09公里,南北寬4.65公里。形成以弘揚黃河文化,開展森林遊憩娛樂、水上游樂、植物觀賞、野生鳥類觀賞、休閑度假、果品採摘等項目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態旅遊區。
長東黃河大橋:有「亞洲第一長鐵路大橋」的美譽,連接中原地區重鎮河南新鄉和山東菏澤。
莊子廟:位於東明縣北菜園集鎮庄寨村黃河堤下,佔地200多畝,由古代莊子傳人遷移於此並建立莊子廟。

⑶ 伊尹墓的伊尹簡介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摯。夏朝末年生於伊水(今河南伊川)[據專家考證,應出生於河南開封杞縣空桑村。

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為氏。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華廚祖。

約公元前16世紀初,伊尹輔助商湯滅夏朝,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天下,也就是後來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他任丞相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伊尹歷事商朝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餘年,為商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終年100歲。

(3)伊尹墓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伊尹做為商朝的開國元勛,被尊為阿衡(宰相)。商湯去世後,伊尹歷輔外丙、仲壬,及太甲。卒後被沃丁以天子禮葬於亳都附近,即此地。墓地舊時佔地數十畝,冢前有祠,內塑其像,歷代修葺。

伊尹未仕前「耕於有莘之野」。《孟子·萬章上》上載:有莘之墟在今河南省商丘虞城縣店集鄉魏固堆村。

伊尹初為有辛氏國王的做飯奴僕,後提為廚師。他自幼聰明好學,勤奮求知,對事物慣於分析探索,後來做了有辛氏國王女兒的教師。

他在當廚師期間,看到人們醫病吃中草葯的葉、根難以下咽,就用陶器煎草葯湯液幫人治病。《中葯學》一書說:「商代伊尹始創湯液,療效顯著,服用方便,並可減低葯物毒副作用。」

以後便成為常用的中葯劑型,使中葯得到了廣泛應用,並延續至今。故伊尹被尊為「烹飪鼻祖」,至今各地廚師業拜祖碑刻尚存。

伊尹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沃丁帝以天子禮將伊尹葬於都城南亳。商湯王稱伊尹為「元聖」,意思是伊尹是最高尚、最偉大的聖人。魏堌堆遺址處的伊尹墓前的石碑上,仍刻有「商元聖墓」的字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尹

⑷ 伊尹墓的民間傳說

伊尹墓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魏堌堆村附近有一個大孝子,他的母親得了不治之症,危在旦夕。
為了在母親臨死前盡到孝道,他就到街上去買燒餅。路過伊尹祠時,他到伊尹墓祭拜,祈求母親轉危為安。
待他祭拜完准備離開時,發現經過大雨的沖刷,伊尹的墓碑有些傾斜了,他忙伸手扶正。他手裡的燒餅正好蹭在碑上,擦出一個紅色的火花。
回到家後,他的母親吃了燒餅,病竟然好轉了。
一傳十、十傳百,知道此事的人越來越多。這之後,誰家有人得了疑難雜症,就買個饅頭或燒餅到伊尹墓碑上蹭一下。
到了如今,還不時有人拿著饅頭或燒餅去蹭墓碑,而歷經數千年石碑上的字,也早被磨掉了。
和蹭墓碑一樣流傳的,還有伊尹墓冢上長出的一種枝葉細嫩、帶有絨毛的草。據說,已婚婦女將草的葉子摘下熬水,服下可以生男孩;用草根熬水,服下則可以生女孩。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廟會期間,來這里求墓草的人數不勝數。

⑸ 關於商丘的風景

白雲寺 位於民權縣城西南20公里白雲寺村內。創建於唐貞觀年間,原名白衣庵,後良介和尚改為寺,因夏秋白雲繚繞,景色奇異,更名為白雲寺。金末毀於戰火,明代傑修和尚募化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佛定和尚擴建,佔地450畝,建有山門、鍾鼓二樓、五大佛殿、藏經樓及東西五大廊房等千餘間,僧侶800餘人,為中州五大名寺之一。康熙三十年南巡經此,手書「當堂常賞」四字,石刻於山門之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蘭祠 花木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女英雄,「代父從軍」的壯舉廣為人知。自從美國動畫片「花木蘭」放映以來,她作為「巾幗英雄」的形象,更是風靡全世界。

花木蘭本姓魏,北周時可汗募兵,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十二年,屢立戰功。戍邊歸來,隋文帝欲封她為尚書,她堅辭不授。歸家後,脫去戎裝,又現女兒真面目。
後人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商丘虞城縣營郭鎮建造了木蘭祠。該祠始建於唐代,後多次重修擴建。

閼伯台
閼伯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上古時,帝嚳之子契在此為火正,一是管理火種,二是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以便及時地告知人們防災避禍並適時地播種收割。由於太歲星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年出現叫「閼逢」。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星的火正契就被稱為「閼伯」。契死後,人們就在他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就為後人所稱之閼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微子墓
位於商丘城西南12公里青岡寺集上,商(丘)柘(城)公路從其西側穿過。微子名啟,殷紂王庶兄,周初封於宋,卒後葬於此。墓地原建有廟宇,後廢,墓冢亦漸成平地,僅存明萬曆四十年(1612)歸德知府鄭三俊所立石碑一通。1980年在墓地堆新冢,並修建碑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巡祠 商丘古城南門外有一佔地廣闊的陵園。園內有唐代「安史之亂」時因守睢陽而殉國的張巡之墓。唐朝的睢陽是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公元757年,安史之亂判軍為了打通睢陽,然後南下江淮,派大將尹子奇率兵13萬奪取睢陽。睢陽太守許遠求助於雍丘防禦史張巡。張巡立即帶兵3000進駐睢陽,與許遠守軍3800人合兵抗戰。張巡善謀略,精兵法,此前已多次以少勝多,抗擊了安史叛軍。許遠自知軍事上不如張巡,戰守事宜全由張論指揮。張巡率眾抵抗,日夜苦戰

梁園
今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於明正德六年(1511),為古城堡式建築,城池外圓內方,形似銅錢。磚城牆周長725華里,城門為拱卷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城內建築多為走馬門樓、五門相照的四合院建築群。根據五行相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明嘉靖以後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御史、總兵、.....

孔子還鄉祠
史籍記載,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西周初年,微子啟封於宋。死後,其弟微仲繼位。微仲死後,子宋公稽立。宋公稽死後,子丁公申立。丁公申死後,子泯(min)公共立。泯公共死後,弟煬公熙立。泯公共次子鮒祀殺煬公,欲立太子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鮒祀自立為厲公。弗父何則為宋國上卿,受采邑於栗(即現在的商丘市夏邑縣)。弗父何在栗定居後,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勝,世子勝生正考父,王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它殤公十年(公元前710.....

壯悔堂
位於商丘古城北門內,為明末才子侯方域壯年著書處,是一明三暗五、前出後包、上下兩層的硬山式建築。上下貫通的四排圓柱和八十八根根線構造成一木間架,牆裝青磚,頂蓋壟瓦。屋脊有青獸壓頂。屋內有木屏相隔。門窗鏤花剔線,圓柱浮雕龍鳳。該建築通體顯現出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築藝術。

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始建於隋,宋元佑八年(1093年),歷時6年建成。因建於寺內,故名崇法寺塔。「寶塔盤雲」古為永城八景之一。

崇法寺塔為八角樓閣式9層磚塔,高346米,底層直徑77米。塔體為椎柱形,每層檐下均有仰蓮相托。仰望塔身,如九朵蓮花開放。塔每層均有東南西北四門。八角皆有石龍頭,龍頭系鐵鈴,隨風而鏗鏘齊鳴,悅耳動聽。

伊尹墓
伊尹為商朝湯武王的宰相,輔佐湯武王滅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他還是廚師之祖。

伊尹死後葬於商丘,其墓位於虞城縣西南20公里的魏崮堆村。墓高3米,周長46米。墳墓四周有高大的古柏180餘棵。其中有鳥柏一株,枝葉酷似鳥形,據說其年輪花紋也為鳥形,甚為罕見。墓前伊尹祠,原有祭殿、卷柵、鍾樓、配房、大門、圍牆等,現僅存兩座大殿和花戲樓。每逢農歷二月二、四月八、九月九,鄰近幾省的鄉民前來趕廟會,人流如雲,熱.....

芒碭山 逶迤起伏的芒碭群山,占據茫茫豫東平原制高點,錯落突兀的十三座山頭,從古至今素有十三座「仙女峰」之美稱。一九九八年辟為文物旅遊區。

永城市芒碭山文物旅遊區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西依京九,東傍京滬,北枕隴海。有歐亞大陸橋之稱的連霍高速公路縱貫其間。文物旅遊區佔地十二平方公里,內括四大景區,三十個旅遊景點,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不同時代的文物古跡幾乎涵概了中國歷史演變的全過程。這里分.....

造律台遺址
造律台遺址位於永城市城西南25公里古縣城內東南側。相傳西漢丞相蕭何曾在此制訂法律,故名。該遺址現存賀圓形土丘。高約7米,底部南北長54米,寬34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8~9米。上層為商代遺存,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遺存。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勝墓
陳勝墓位於芒碭山西南麓的陳勝墓是中國第一位舉起反秦大旗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墓。墓體坐北向南,是石券土冢,墓前有近代大文學家郭沫若親筆題寫的「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的高大石碑。現在,陳勝墓和西漢梁國王陵一起被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八關齋
八關齋位於商丘城南500米處,進入院內,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優美的八角亭內,有座八棱石幢。石幢高32米,每面寬05米,上面有顏真卿晚年撰寫的《宋洲八關齋會報德記》。碑文記載,田神功在安史之亂中解了宋洲之圍,唐大歷七年(公元772年)四月田神功有病累月方愈,宋洲刺史徐向等為逢迎田神功,在城南開元寺設八關齋會,邀請一千僧人赴齋。石碑初稱顏魯公碑,因碑文所記是八關齋的佛事,後人便逐漸將此碑叫成八關齋了。八關齋歷千餘載,幾度興廢,新.....

隋堤 隋堤 位於永城市中部鄭(州)永(城)公路線上,西起馬牧鄉鄭店,東至侯嶺鄉呼庄,綿延45公里,呈土崗狀,高出地面05~2米不等。隋大業元年(605)開通濟渠,現兩岸築堤植桃、柳,供煬帝楊廣乘龍舟游江南時觀賞。北宋時稱汴河,後河道淤沒,堤址仍存。此為堤岸舊址比較明顯的一段。舊時「隋堤煙柳」為永城八景之一。 .....

⑹ 伊尹墓的介紹

伊尹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縣城西南22公里魏堌堆村北,始建於3500多年前,舊時佔地數十畝,墓前有伊尹祠,內塑其像,歷代修葺。墓冢高3米、周長50米,周圍一片古柏環繞。古柏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最大的直徑3米多。11978年,墓西曾出土商代、周代、漢代時期的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