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擁有傾國傾城美貌的李夫人,為什麼臨終前拒見漢武帝
根據史料記載,李夫人出身一個普通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歌舞方面的藝人,她的哥哥名叫李延年,受父母的影響也擅長歌舞,後來李延年犯法被判處宮刑,送入宮中為皇室養狗,由於善於歌舞漸漸出了名。
有一次漢武帝觀看李延年的歌舞,當時他唱了一首:「北方有佳人,風姿絕世,亭亭玉立,回眸一望能傾覆城池,回首再望能傾覆國家,豈不知傾城傾國的禍患,只因為佳人難再得!」漢武帝聽得入迷了,感嘆說世上怎麼會有唱歌如此好聽的人,可惜你是一個太監,如果要是一位女子該有多好啊。
為什麼李夫人臨死之前不肯見漢武帝呢?史書中記載這是李夫人在為自己的兄弟著想,尤其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李夫人心裡明白,自己得寵是因為擅長歌舞,容貌美麗。久病之後的自己已不能跳舞,而且面容憔悴。她不想給漢武帝留下不好的一面,如果皇帝心中的自己永遠是光鮮亮麗的形象,那麼今後他會經常思念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照顧我的兄弟。如果見到我容貌毀壞,顏色非故,一定會厭惡拋棄我,還怎麼會記得憐憫錄用我的兄弟呢!
㈡ 皮影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皮影戲又名「燈影戲「、「土影戲「;在土耳其被稱做卡拉格茲戲。皮影是廣大群眾極為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皮影戲在我國起源很早,傳說漢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後,武帝時常想念,有個叫少翁的人,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燈光照射到布帳上,武帝看到布帳上的人影,很像死去的李夫人,非常高興。這可能就是皮影戲的雛形。南宋時期,開封和杭州等地有許多影戲棚,演出三國故事等,非常受歡迎。元代時我國的皮影戲流傳到了緬甸、波斯、爪哇等地。清代乾隆時,在中國傳教的法國神父,又把中國的皮影戲帶到了法國,演出時就叫做「中國皮影「。後來又傳到了英國和德國,在歐洲曾轟動一時。皮影戲中用人來操縱的皮質人形,稱為皮影。皮影的製作在河北唐山、灤縣及陝西乾縣等地比較普遍,陝西皮影還分成西路和東路,造型風格上各有不同。最初是用素紙雕刻成形,後來採用羊皮或驢皮製作,先把皮子刮薄,雕出形象,再染色和上油,然後通過燈光照射,在幕上映出皮影人的影像。皮影人一般高約一尺,身上有若干關節,用胡琴弦絞連,安裝上三至五根鋼質細桿,表演者在幕後操縱,通過燈光投影,非常生動和逼真。音樂伴奏和歌詞也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腔調。由於是在平面的布幕上進行投影演出,只能左右動作,因此皮影人物大多為側面造型。
㈢ 李夫人的出身是怎樣的她對漢武帝有著怎樣的情感
李夫人的出身比較低下,她由於家庭貧困,所以在四五歲的時候就被家人送進了皇宮。李夫人深愛著漢武帝,兩個人生育了一個兒子。等到她去世以後,漢武帝一直非常的懷念她。
由於李夫人的身體不好,所以她去世的時間非常早。李夫人去世以後漢武帝非常的傷心,他不僅厚葬了李夫人,而且還後代了李夫人的哥哥以及兒子。他將李夫人的哥哥封為了將軍,將李夫人的兒子封為了諸侯王。不僅如此,漢武帝在去世以後並沒有選擇和自己的皇後衛子夫葬在一起,而是和李夫人葬在了一個陵墓裡面。我們從這些事情上面也可以看出來,漢武帝的畢生真愛是李夫人。
㈣ 什麼叫姍姍來遲
姍姍來遲讀作[shānshānláichí]。姍姍來遲指走的緩慢從容而遲到;形容慢騰騰地來的很晚。
成語運用:
1、成文用法:姍姍來遲"指走的緩慢從容而遲到;形容慢騰騰地來的很晚。
2、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姍姍來遲的近義詞:
捷足先登:也說疾足先得。腳步快,先登上去。比喻行動敏捷,首先達到目的。
蝸行牛步:蝸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動或進展極慢。
緩不濟急:意思是緩慢的行動適應不了緊急的需要。"
㈤ 李夫人是什麼出身病重的她為何要拒絕漢武帝的探視
李夫人的出身比較低下,只是樂府中的一個舞女。她之所以在生病的時候拒絕漢武帝的探視,主要是為了給漢武帝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由於李夫人將自己美好的形象留在了漢武帝的心中,所以她去世以後,漢武帝對她的親人非常好。
㈥ 河南一藝術團表演的皮影戲版《唐宮夜宴》引觀眾叫好,你對皮影戲了解多少
皮影戲自西漢時期出現之後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表演主要藉助獸皮或者紙板所製作成的人物剪影進行。說到皮影戲的起源,據傳是源自於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曾經有一位十分寵愛的妃子,人稱李夫人。這位李夫人容貌出眾,自進宮之後便一直頗受寵愛。但是可惜的是紅顏薄命,李夫人在年紀尚且還很年輕之時便因染病去世。李夫人病逝之後漢武帝對她始終難以忘懷,甚至於還因心情悲痛而無心於朝政。
現如今因為社會的快速發展,皮影戲這種表演方式早已不再流行。但是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方式之一,它應該得到保護與傳承。為了皮影戲的傳承,國家在06年時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之中。時隔五年之後,皮影戲進一步入選非遺名錄。
㈦ 我們熟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是說誰
傾國傾城的女人就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分別形容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真的印證了那句話,相見不如懷念,李夫人至死沒見漢武帝,但讓漢武帝終身念念不忘,李夫人死後,漢武帝以王太後之禮葬之。不僅封他的弟弟李廣利為貳師將軍,予以重任,還將李夫人畫像掛在甘泉宮,多次為李夫人招魂!臨終之前,還交代霍光,讓李夫人配享祭祀,並追封為漢孝武皇後!
㈧ 讓漢武帝念念不忘的李夫人,究竟有什麼魅力
李夫人年輕時貌美如花,漢武帝對她寵愛有加。可惜她紅顏薄命,生了一場大病,武帝看望她,她卻用面紗遮住臉,至死不讓武帝看到她病中的容顏,怕讓武帝失望。漢武帝就召了李延年的妹妹入宮,漢武帝一見到她就被驚艷到了,確實長得傾國傾城。就這樣,李延年的妹妹就成了漢武帝的李夫人,得到了漢武帝極致的寵愛。
李夫人是宮廷樂師李延年和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妹妹,李家兄妹出生於音樂世家,李夫人能歌善舞,人也長得漂亮。哥哥李延年一直想把妹妹介紹給皇上。妹妹當了皇後能虧待哥哥嗎?要脫穎而出並終身受寵,絕非易事,陳阿嬌和衛子夫,都有受寵有經歷,但阿嬌恃寵而驕,橫行無忌弄得別人說她仗勢欺人,也不像衛子夫一樣安分守己,彰顯賢惠,在生下兒子不久,李夫人病重。病重時,她拒絕再見武帝,力求在他心中保留最完美的樣子。李夫人去世後,武帝以王太後之禮安葬她。
漢李夫人把握漢武帝的心,把握的透透的。就因為李夫人在漢武帝永遠是那個容貌絕美的女子,印象中一直都是美麗的容顏。在李夫人死後,成了漢武帝心口的硃砂痣,玄宗皇帝確實喜歡楊貴妃,但是他對別的女人同樣來者不拒,就連楊貴妃的幾個姐姐都不放過,所以從古至今,所謂的專寵很像一個美麗的夢,鏡花水月一般的存在李夫人遠離朝堂政事 專心服侍武帝而無他。阿嬌依靠其母親輔佐武帝上位有功而頤指氣使,驕橫霸道,而且其母親劉嫖始終在武帝面前提起擁立之事。
㈨ 漢武帝最寵愛的皇後李夫人,為何被稱為史上最聰明的女子
大殿之上歌舞昇平,漢武帝坐在龍椅上,欣賞著下面的一切,但是再好的歌舞他都提不起興趣,曾經的阿嬌被打進冷宮,美貌的衛子夫也已人老珠黃,後宮竟無一人能讓自己心旌盪漾,漢武帝寂寞的坐在那裡獨自喝著悶酒,下面的一切再熱鬧也引不起他的興趣。雖然這是一個夢,但是香氣還在,彷彿是真的一般,怎能讓人不相信,至此以後,漢武帝對李夫人更加懷念,只盼能與她常常在夢中相見,但佳人必竟已經遠去,怎能說見就見呢?不得不說李夫人真的一是位多才睿智的女子,她深深懂得如何抓住男人的心,她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即使死後也能讓自己的家族盛寵不衰,她驗證了愛情當中一個不變的真理“相見不如懷念”。
李夫人可以說是漢武帝時期唯一得到善終的女子,她不像衛子夫因年老色衰而受到冷落,兒子還被陷害而死。也不像鉤弋夫人,為了讓兒子登上皇位,不得不以失去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李夫人與其他女人不同,她冰雪聰明,情商極高,她把自己在漢武帝心中的形象定格在最美好的年華,讓漢武帝一生對她念念不忘。漢武帝一直把她的畫像掛在自己宮中,日夜思念。
李夫人靠自己的智慧,待漢武帝死後還能與其合葬在一起,這對於皇帝的女人來講,應該心滿意足了。漢武帝的一生女人無數,只有李夫人始終存在於他的心中。李夫人雖然早逝,但她靠自己的聰明才智保全了身後的一切,盡管李氏家族後來被殺,那也是族人自尋死路,如果他們能有李夫人的才智,想必一定會世代享受榮華富貴。(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