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奇的國外岩洞有哪些
岩洞可謂是大自然營造的自然地下宮殿,而有的岩洞的神秘奇異更令人驚嘆和不解。譬如,在印度尼西亞西比路島上有一個能健身治病的洞穴。患有關節疼痛或神經衰弱的患者只要在這里穴居十天半月,疾病便不治而愈。島民利用這個洞穴開辦了一家醫院,洞穴內設有40多張病床,這個洞已經使7000多名國內外關節炎或失眠症患者恢復了健康。
又如,印度安得拉邦貝盧姆村附近,有一個人間罕見的重疊連環洞,此洞全長2.l公里。這里洞中有洞,一洞套一洞,大洞之中共有三層重疊的洞,最底層的地洞盡頭是一個湖泊。
再如,在委內瑞拉古艾納郊外,有一個奇特的洞穴,它在每天上午的11點就開始噴吐煙霧,每次兩個小時,噴煙的次數、時間和數量年年如此,人們始終弄不清這是什麼原因。
此外更令人稱奇的是,秘魯普諾省貝列斯塔村,有一個會唱歌的洞穴,清晨,從洞穴內發出陣陣悅耳動聽的風琴聲。中午,洞內敲鑼打鼓,熱鬧異常。傍晚,橫笛悠揚,時高時低。如果陰雨連綿時,洞穴就會「表演」女聲獨唱,其「嗓音」嬌柔,令人百聽不厭。
在尼加拉瓜圭納附近的丘科米爾鎮,有一個直徑345厘米的洞穴。上午,洞口呈橢圓形,下午卻又變成了不規則的長方形;到了深夜,又變成了正方形;次日凌晨,又還原成橢圓形。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在印尼某地,一位叫海納的雜志女記者發現了這樣一個岩洞,洞中光線微弱,進入小洞口後,里邊有一大長圓形巨洞,有如在巨形雞蛋殼內,四壁上布滿細密的小方孔,小方孔中透出暗藍色幽光。當一踏上有小方孔四壁的中間地段時,洞內立刻打破寧靜,有類似拉風箱的鼾聲,接著嗑瓜籽的喳喳聲、劇烈咳嗽聲、砸夯式的腳步聲、還有刺耳的哭聲、怪笑聲、叫罵聲、哀嚎聲……這些怪聲是從腳下的小方孔中發出來的。難道四壁是收集這些人間噪音的收集器不成?由於驚慌,這位名叫海納的記者失足滑入了巨洞中央,此時除上述雜訊外,又增加了野獸聲、風雨聲、重磅炸彈聲、雷聲等通通響起。細聽起來,里邊有驢叫聲、馬嘶聲、豬嚎聲,此外,還有汽笛聲、馬達聲、警報聲、槍炮聲等。這些噪音的響聲越來越大,由80分貝到120分貝、140分貝,很快就超過人耳所能承受的極限范圍。最後這些聲混合在一起,成為名符其實的雜訊發生器。有人說這個洞是專門由某些神秘的人來製造的,它的目的到現在還不明確。
在印尼,一個島上還有6個奇怪的山洞,當人或動物走到離洞口還很遠的地方,便被一種莫明其妙的引力吸進入洞中。就這樣失蹤的人和動物已有很多,是什麼力量形成如此特性?還有待人們去破解。
Ⅱ 西遊記中的妖精洞穴有哪些
1、盤絲洞
盤絲洞的女妖精是七個得道的蜘蛛精,號稱七仙姑。她們使用的都是三尺寶劍,經常變成美女興妖作怪,禍害人畜,打鬥激烈時,就敞開懷,露出雪白的肚子,肚臍眼絲繩亂冒。她們用這個法術捉住唐僧和八戒,想吃聖僧的肉長生不老。幸好孫悟空,施展本領救出師父,不料唐僧又落入蜘蛛精師兄多目怪手中,孫悟空氣憤之極,拔了一把毫毛,吹口仙氣,變成七十二個小行者,一陣亂打,殺死了她們,除去取經途中一大害。
2、金兜洞府
金兜洞府是明代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地名,獨角兕大王的洞府,獨角兕大王本是太上老君坐騎青牛,趁著牛童兒瞌睡之際,偷走老君的寶貝金鋼剛琢,下凡到金兜山金兜洞做妖王。獨角兕大王使用一根丈二長的鋼槍,又仗著太上老君的寶物金剛琢,屢次打敗孫悟空及其救兵。因唐僧、八戒、沙僧三人偷穿了三領納錦綿裝背心兒在身,捉住唐僧、八戒和沙僧。
3、蓮花洞
蓮花洞是《西遊記》中平頂山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的洞府,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金爐的童子,銀角大王是看銀爐的童子。菩薩為了試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角二童,變作妖怪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
金、銀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都是一把七星寶劍,並且有紅葫蘆、玉凈瓶、芭蕉扇、金繩子幾件寶物,與孫悟空比武鬥法,難分輸贏。後來孫悟空開動腦筋,用計謀戰勝金、銀二怪,收繳了五件寶物,連人帶物返還給太上老君,戰勝了西行路上一個災。
4、毛穎洞穴
毛穎洞穴,玉兔精的兔穴。位於天竺國首都正南方,山勢高大,原本是五環福地,玉兔精私下凡間,假扮天竺國公主,戲哄國王,欲搭台拋綵球,招唐僧為駙馬,誘取唐僧的元陽;被悟空識破並打敗後,因護國天王帥領龐劉苟畢四大元帥封鎖西天門;
無法逃回月宮,躲進毛穎山中兔穴中;當天黃昏,悟空在毛穎山土地神和山神的帶領下,把玉兔精逼出洞穴,經過一番激烈的打鬥,即將一棒打死玉兔精之時;嫦娥仙子和太陰星君降彩雲到於當面,請求悟空手下留情,並把玉兔帶回了月宮。
5、亂石山洞穴
亂石山洞穴,是《西遊記》中萬聖龍王的住所,萬聖龍王首次出場是請牛魔王去亂石山碧波潭赴宴。因為招了九頭蟲這個賊駙馬做女婿偷了祭賽國金光寺寶塔上的寶珠,龍女還偷過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溫養佛寶舍利子。最終引來了滅門之災:九頭蟲被二郎神的細犬咬掉一顆頭顱後逃竄,不知所蹤。亂石山碧波潭被鏟平,孫悟空和豬八戒殺死了萬聖龍王和龍子龍孫。
6、琵琶洞
琵琶洞原出自於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名神魔小說《西遊記》中,是《西遊記》中蠍子精的居住地。本是琵琶大小的蠍子,修行多年。她使用一柄三股鋼叉,鼻中噴火,口中吐煙,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她用法術捲走唐僧,欲成夫妻美事,武藝高強,屢屢打敗孫悟空、八戒。
Ⅲ 西遊記中各個妖怪住的洞府名稱
1、麒麟山獬豸洞(賽太歲)
2、陷空山無底洞(白毛老鼠精)
3、敵毒山琵琶洞(蠍子精)
4、號山火雲洞(紅孩兒)
5、黑風山黑風洞(黑熊精)
6、黃風嶺黃風洞(黃風怪)
7、碗子山波月洞(黃袍怪)
8、平頂山蓮花洞(金、銀角大王)
9、金兜山金兜洞(兜大王)
10、翠雲山芭蕉洞(鐵扇公主)
11、盤絲嶺盤絲洞(蜘蛛精)
12、獅駝嶺獅駝洞(獅、象、鵬)
13、柳林坡清華洞(鹿精)
14、隱霧山折岳連環洞(艾葉豹子精)
15、豹頭山虎口洞(黃獅精)
16、竹節山九曲盤桓洞(九頭獅子)
17、青龍山玄英洞(犀牛精)
(3)連環洞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西遊記》劇情簡介——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產下一猴。石猴求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去可行十萬八千里,自稱「美猴王」。他盜得定海神針,化作如意金箍棒,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玉帝兩次招安均以失敗告終,玉帝無奈,
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如來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取經人,來西天取經,勸化眾生。觀音點化陳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孫悟空。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在高老莊,收伏豬八戒;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凈。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經。
Ⅳ 國外有哪些神奇的岩洞
岩洞可謂是大自然營造的自然地下宮殿,而有的岩洞的神秘奇異更令人驚嘆和不解。譬如,在印度尼西亞西比路島上有一個能健身治病的洞穴。患有關節疼痛或神經衰弱的患者只要在這里穴居十天半月,疾病便不治而愈。島民利用這個洞穴開辦了一家醫院,洞穴內設有40多張病床,這個洞已經使7000多名國內外關節炎或失眠症患者恢復了健康。
又如,印度安得拉邦貝盧姆村附近,有一個人間罕見的重疊連環洞,此洞全長2.l千米。這里洞中有洞,一洞套一洞,大洞之中共有三層重疊的洞,最底層的地洞盡頭是一個湖泊。
再如,在委內瑞拉古艾納郊外,有一個奇特的洞穴,它在每天上午的11點就開始噴吐煙霧,每次兩個小時,噴煙的次數、時間和數量年年如此,人們始終弄不清這是什麼原因。
此外更令人稱奇的是,秘魯普諾省貝列斯塔村,有一個會唱歌的洞穴,清晨,從洞穴內發出陣陣悅耳動聽的風琴聲。中午,洞內敲鑼打鼓,熱鬧異常。傍晚,橫笛悠揚,時高時低。如果陰雨連綿時,洞穴就會「表演」女聲獨唱,其「嗓音」嬌柔,令人百聽不厭。
在尼加拉瓜圭納附近的丘科米爾鎮,有一個直徑345厘米的洞穴。上午,洞口呈橢圓形,下午卻又變成了不規則的長方形;到了深夜,又變成了正方形;次日凌晨,又還原成橢圓形。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Ⅳ 在冀中的地道戰里岔道為什麼要叫迷惑洞呢
因為可以可以迷惑敵人,使敵人分不清方向。這篇課文可分三個部分,前面一部分說明冀中地道戰的出現原因和作用,後一部分對其作出高度評價,中間的重點部分則主要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
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的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抗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敵情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能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
地道戰的產生
1939年初,日軍侵佔了冀中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後,經常包圍村鎮,製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慘痛的教訓,逼得蠡縣的抗日軍民不得不想個好辦法,以躲避敵人的突然襲擊。
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啟發,當時河北省保定市蠡縣的縣委書記王夫指示,選基礎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條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連、敵人來時便於躲避。
後來,經過縣委決策,在河北省保定市蠡縣的各抗日村鎮發展起了網路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還發明了連環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繚亂。在戰斗中,這種被改進的地道很快發揮了它的威力。
Ⅵ 臨沂免費旅遊景點
一、沂水雪山彩虹谷
景區內隨處是可以席地而坐的草坪,潔凈的柏油路在垂滿瓜果的雪山踏趣廊下延伸。清泉叮咚,山路潺潺,野花爛漫,鳥兒啼鳴,使人頓感回歸大自然的愜意。 尚若您意猶未盡,還可以到聽雨軒前欣賞古典音樂;去深山劇場觀看大型演出;到綉樓前凝神靜候綉球拋入您的懷中;或去一睹汽車「飛檐走壁」之驚險。
如果說蒙山因其山勢險峻而具有陽剛之氣的話,沂水雪山彩虹谷則因其溫馨、浪漫、刺激而凸顯經典秀麗之美。沂水雪山彩虹谷這朵奇葩,將成為八百里沂蒙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二、蒙山
蒙山,古時又稱「東蒙」,「東山」,屬於泰沂山系。位於蒙陰縣南部,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東西綿延百餘里,主峰海拔1156米,是山東境內的第二高峰。蒙山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據史書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蒙山就屬於古顓臾國的封地、而顓臾國則是人類始祖伏羲氏的後裔。後來在一長時期內,古代帝王對蒙山封祭不衰。
歷史悠久、巍峨險峻的蒙山、與相距120公里的泰山遙遙相對,浩盪逶迤,重巒疊嶂。山間有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岩溪古樹,年代久遠的道觀廟宇,古樸淳厚的風土民俗,神奇美妙的故事傳說,往昔孟子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的記述;唐玄宗、清康熙和乾隆等皇帝都到過蒙山祭祀、巡禮,蔡邑、李白、杜甫、蘇軾等大文學家也都曾游歷過此地、吟詩作文,留下了千古佳句。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點開發方面,先後開發了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峰、棲鳳山、天壺峰、仙狐樓等百餘處景點;在基礎設施方面,完成了進山道路硬化、通電雨王廟、上山石階路、擴建停車場等工程;在人文、歷史景觀方面,修復了雨王廟、建了蒙山山門、瞻佛亭、觀瀑亭、光明亭、蒙山鹿苑;在服務設施方面,新建雲蒙山莊和沂蒙人家。
三、沂水地下大峽谷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處姚店子鎮九頂蓮花山山底下。是融休閑、遊憩、娛樂、度假、溶洞漂流、洞內觀景為一體的旅遊區。現已探明洞穴長度6100米,為江北第一長洞,最高處達30米,整個洞穴是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洞內流水潺潺,鍾乳石奇形怪狀,石筍、石瀑布、石竹、石花、月奶石等千姿百態。峽谷內共分17景段,有一河、五關、六瀑、九宮、九泉、十二峽等160餘處景點,尤其是地下暗河四季長流,可以在洞內進行漂流,在我國北方罕見,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四、竹泉村旅遊景區
竹泉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北部,知名山東旅遊景點距縣城12公里。元明時期叫做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間改名竹泉村。在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自元明以來,村民繞泉而居,砌石為房,農耕為業。竹林隱茅舍,家家臨清流,田園瓜果香,居者樂而壽,是中國北方難得一見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環境。古村背靠玉皇山,中有石龍山,左有鳳凰嶺,右有香山河,前有千頃田,是中國傳統的風水寶地。也是去臨沂旅遊鄉村風格的代表之作。
五、費縣仙人洞
在費縣城南15公里處的許家崖鄉以東,玉環山之陽,有古廟一座,曰叢柏庵,創修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至三十七年(1558)。重修以後,又逾2年,始立玉環山叢柏庵碑記,今猶可考。及至清代,屢次重修,載之甚詳。廟宇中有玉皇殿、泰山殿、關公殿、靈官殿與金姑殿等。近百年來,迭遭戰亂,相繼傾圮。此地懸崖環列,危岩欲墜。上有蒼松圍繞,下有銀杏凌空,林木茂密,青苔掩映,山光嵐氣,令人迷戀,故歷代遊客共推勝地。叢柏庵北有深邃山洞,可容千人,半明半暗,幽曲穹窿,南北兩門,中間相通,還有天窗,上下兩層。三伏盛夏,洞中寒氣襲人,入內小憩,氣爽神清,別有天地,猶如仙境,因名仙人洞。
明代天啟二年(1622)武英殿大學士張四知(明末閣老)在此避暑時,留有"四面青山一線天,玉環高戴彩雲間,遠隔咸陽三千里,避秦何必入桃源"的詩句,至今廣為傳誦。廟院中古銀杏一株,挺拔聳立,高約40米,樹干直徑2米,枝葉茂盛,果實累累。樹下有井,曰"響水泉",冬暖夏涼,清澈如鏡,素有"醴泉"之稱。泉中青蛙鼓而無聲,當地人有"仙人洞的蛤蟆干鼓肚"之說。下有小橋,曰"仙人橋"。再下有養魚池,曰"八卦池"。人行橋上,青山倒影,池水盪漾,似駕彩虹。
沿路向上,殿前有石階24級,寬約5米,或緩步其上,或坐而稍息,清風拂面,景色宜人。西僻有青楊樹一株,雙干並生,粗若罐口,高約5米,狀如華蓋,亭亭玉立,四時常青,含翠欲滴。順溝向西,有石如屏,勢如刀劈,高約6米,寬約8米,此乃當年張四知題詠之處。再向下行,有1966年所築塘壩,名浪池。每當雨季,蓄水滿盈,兩岸垂柳,鵝鴨遊行,鳶飛魚躍,蘆葦叢生,更顯山明水秀,草木爭榮,有人題兩聯以志感懷,其一為"鳶飛魚躍高深共賞,山環水抱仁智同歸"。其二為"仙人洞上松不老,玉環山下水長流"。歷代文人雅士,吟詠仙人洞詩文頗多,傳今者唯有明朝張四知、孫盤石、薛南村、王桂峰與清代張翹南、吳連城、周鳴謙、劉樂同等人的10餘篇。近百年來,還有書法家陳鴻文、李以成等到此寫作。解放後,又成了勞動人民游覽觀賞的勝地;且有學者專家來此考察。古老的洞府經常飄溢著歡聲笑語。六、沂蒙石林旅遊區
沂蒙石林旅遊區主要位於費縣城北鍾羅山後1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產園林石玲瓏剔透,佝僂皺曲,集「瘦、漏、透、皺、丑」於一體,天釀地造,鬼斧神功,可稱天下一絕。沂蒙石林旅遊區有的象猛虎下山,有的象蟠龍卧海,有的象雄鷹展翅,有的象猴子爬山,還有的象仙女下凡……,千姿百態,形神兼備,可謂一塊奇石一個故事,一塊奇石一篇文章。山東著名的旅遊景區沂蒙石林旅遊區費縣園林石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明朝就有王姓大戶人家在費縣朱田鎮苑上建花園,作為別墅,花園內就立有三塊園林石,底座上均刻有文字,留存至今。清乾隆30年,弘歷皇帝第二次南巡駐蹕費縣時,就賦詩贊美費縣園林石:「突兀玲瓏各斗奇,高低位置雅相宜,盡此用心勤民務,吾不憂無賢有司」。
沂蒙石林旅遊區用費縣園林石裝點園林庭院,古樸典雅,可與江南的太湖園林石媲美。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里的怡紅院、瀟湘館用的就是費縣園林石。1986年,美國總統里根的少數民族問題顧問劉傳虎先生曾專程到費縣,選中四塊園林石,運回美國,立在夏威夷等地。臨沂市和韓國鎮海市作為友好交流城市,2001年4月,臨沂市人大和市政府主要領導帶團訪問韓國鎮海市時曾精選兩塊費縣園林石作為友誼的象徵贈送給鎮海市。
沂蒙石林旅遊區經專家認定,費縣石林資源是我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造型最佳的埋藏型石林,是世紀之交我國北方發現的最大自然奇觀,與雲南石林遙相呼應,堪稱中華一絕。目前已由旅遊專家做了專題規劃,選址定在費縣許家崖旅遊區的玉環山,按照粗獷式園林的風格,精選奇石進行優化組合,建設「沂蒙石林旅遊」項目,使其成為融石林觀光、民俗風情、購物休閑為一體的著名旅遊景區。
七、八卦連環洞
八卦連環洞位於費縣玉環山西側,上至玉皇頂,下至玉環庄,南連仙水洞,北接南天門,方圓約千畝。
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易人,松柏茂密,奇松怪石,有藏寶洞、雙門洞等八洞之多,既有天然形成的大石佛,又有令人稱奇的石仙;有華山似的步雲梯,又有陡峭的仙人洞,還有形象逼真的壽星石,是尋幽控險、怡情抒志、度假休閑的極好風景區。
八、杏山溶洞
杏山溶洞位於臨沂蒙陰縣城南部10公里處的桃墟鎮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採石時發現的。洞門是從溶洞中間炸開的,兩頭深不見底,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建設。現已開發360多米,並已於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遊人開放。
天然雕飾的杏山溶洞,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十分壯觀。寶石花,如此之多,如此漂亮是其他溶洞中所罕見的,有很高的觀賞和旅遊價值。洞內洞套洞,洞連洞,洞中有湖,湖中有島,怪石林立,奇景疊出。「卧牛」等造型惟妙惟肖,「龍宮」等場景把人帶入世外仙境,童話世界,。
目前,杏山溶洞已具備接待遊客的優良條件,並與5公里外的蒙山國家森林公園、20公里外的雲蒙湖及孟良崮形成了旅遊圈,僅杏山溶洞接待遊客在高峰期就達到日數千人。
九、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公元303年出生於琅琊郡(今臨沂市),自幼酷愛書法,真、草、隸、篆俱佳,尤善長隸書,贏得「書聖」之稱,並與其子王獻之,在我國書法史上並稱「二王」。
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隨家族南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市),舍故宅為佛寺,佛寺歷經興廢。偽劉豫時,易名普照寺,沿襲至今。為紀念我國歷史上這位書法大師,1990年以來,由政府投資400餘萬元修復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於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為古典園林式建築,佔地約5畝。傳說,王羲之幼年時刻苦練字後即到池中洗刷硯台,長時間後以至於池水呈墨色,於是人們名曰「洗硯池」。在洗硯池的北面約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曬書台,為當時王家曬書之所。在曬書台北面約10米處,有5間仿古建築,佔地約200平方米,為後人修建的琅琊書院,故居內陳列著有關王羲之的文獻資料,以及他的書法拓片。修繕一新的洗硯池、曬書台、鵝池、禊亭等遺跡,可一窺當時王宅的模樣。新建的晉墨齋、書法展室和百米長的書法碑廊,可使欣賞到書聖的手跡、碑帖以及當代南北大家不同風格的書法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前兩年在翻修洗硯池時,意外發現了兩座晉墓遺址,據考證均屬於西晉時期,距今1700年左右,與王羲之出生年代相近。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兩座墓中,出土了不少具研究價值的文物,尤其是一號墓,雖為磚造墓室,不過是目前山東已發掘漢晉時期大中型磚室墓葬中保存最完好的。
十、沂水天然地下畫廊
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旅遊風景區位於沂蒙生態第一鄉、「紅嫂故里」--山東省沂水縣院東頭鄉留虎峪。景區由三部分組成:包括百萬年繪就的「天然地下畫廊」;按三星級標准規劃建設的度假村--「怡然居」;有「沂蒙第一生態谷」之稱的生態山林。是一處集地下奇觀、休閑娛樂、會議、餐飲、居住、商務、科普、健身等為一體的休閑游樂中心。
塵封百萬年的「天然地下畫廊」位於九頂蓮花山麓,全長6600米,一期開發1600米,由全國著名學者、國畫大師范曾親筆題寫洞名,被眾多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溶洞」。洞內鍾乳遍布,石筍林立,108處主要景觀形態各異,令人嘆為觀止。「北國風光」、「宇宙奇觀」、「南國風情」、「海底世界」四幅各具特色的巨幅畫卷,被洞內數道石門相隔,自然天成。毛澤東詩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北國風光\"畫卷的生動寫照;過一道石門簾,便從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進入了世人驚嘆的「宇宙奇觀」畫卷,天鍋、天河、天橋、牛郎織女等爍爍繁星讓人置身於廣袤的宇宙空間;又一石門過後,便是秀美的「南國風情」畫卷,奇山、怪石、沙灘、小橋、流水組成了一幅幅江南美景;經過「別有洞天」進入「海底世界」畫卷,神龜、海象、游龍等動物,天瀑、玉峰、水晶宮等景緻,惟妙惟肖,目不暇接。整個畫廊氣勢磅礴,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簾、石花、石旗、石葡萄、鵝管、飛瀑等各類象形。
「怡然居」酒店依山而設,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按三星級標准建設,一期工程能容納150個床位、150人的會議、300人的就餐;建築風格質朴大方,石房、草屋、亭台、長廊錯落有致,停車場、購物中心、工藝品展區、兒童樂園、KTV、登山、野營帳篷等設施一應俱全;由國際飯店金鑰匙組織會員單位--四星級臨沂陶然居大酒店管理,周到的星級服務讓您倍感家的溫馨。
「生態谷」位於九頂蓮花山麓,有千畝成片的栗園、密密匝匝的松林,高達85%的森林覆蓋率,使這里常年負氧離子豐富,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是人們理想的「天然氧吧」。感受北國江南,盡享沂蒙風情,縱覽地下奇觀,緬懷巾幗風范。沂蒙游樂家園盼望您常「回家」看看。
十一、莒南天佛天佛景區
天佛景區,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在連綿的望海樓群山之中,有一尊天然大佛赫然出世,全長3800米。頭枕西南青山,腳抵東北明湖;天庭飽滿,地頜方圓,獅鼻微翹,笑口常開,慈眉善目,五官清晰,四肢分明,神態安詳,蘊涵玄妙,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佛教界泰斗茗山長老朝拜後,欣然題詞贊頌:「莒南天佛,世界奇觀」。這是佛教界對天佛的最高評價。四海遊客觀後無不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南北朝時期,著名高僧圖澄大師率弟子遊方講學佈道時,發現了莒南天佛,在天佛山下結廬為寺,祈奉天佛,名曰「卧佛寺」。唐開元年間,高僧一行大師為修「大衍歷」,重新奠基卧佛寺,栽一國槐,與天佛形成子午線觀測點。千百年來,卧佛寺香火旺盛,為魯南、蘇北佛教文化中心,那株歷盡千年滄桑的唐槐至今仍枝繁葉茂,春華秋實,成為卧佛寺活的見證。1996年,為落實宗教政策,莒南縣政府重修卧佛寺,並被批准為沂蒙山區唯一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大雄寶殿、卧佛殿,藏經樓、鍾樓、鼓樓、舍利寶塔等相繼建成,氣象萬千。整個寺院古建築群古樸典雅,飛檐斗拱,雕粱畫棟,雄偉庄嚴。2000年卧佛寺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大典,每逢節假日,各地香客及信眾雲集這里,萬頭攢動,香煙繚繞,場面宏大。
蓮花湖面積700畝,像一面明鏡鑲嵌在景區中央。湖畔垂柳依依,綠草茵茵,亭台廊榭,金碧輝煌;湖內波光瀲灧,蘆葦搖曳,荷花映日,香菱滴翠,野鷗橫飛。「七寶蓮池香雪海,分外秀麗更端莊」便是對蓮花湖的真實寫照。鏡台觀佛、菱榭晚照、靜海慈航、菩提曉月、般若悠然等景觀是蓮花湖著名景點。
九頂蓮花山,橫看象一條巨龍逶迤騰飛。觀音閣高聳在蓮花山最高峰,巍峨庄嚴,是求福求子的佛教道場;登閣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小城春秋,一覽無余。山東麓,蒼松翠柏鬱郁蔥蔥,火炬松濤香氣襲人;山西麓,林密徑幽清雅別致,栗園秋實碩果累累;大觀亭、鳳凰亭,亭亭玉立,攬勝閱春,風光無限;一線洞天、鱷魚出水、猿人沉思、金鰲聽禪等景點情趣盎然。
觀佛台位於天佛景區中央,是觀佛拜佛的聖壇。高台巍峨,松竹相擁,碧水環抱,古樸典雅,氣勢恢宏。三層四角,寓佛教「三學四諦」;基層28級台階,示佛祖菩提樹下開悟之數;其上45級台階,合佛祖住世弘法歲月;台四周鑲嵌紫砂岩浮雕畫,都是佛教文化典故;台前廣場,氣象萬千,吉祥鍾、如意鼓矗立東西;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分列兩旁;天佛聖境牌坊上的楹聯刻字,發人深省。每逢重大節日,廣場上人山人海,登台向北眺望,天佛赫然出世,令人魂魄激盪,頂禮膜拜。
天佛景區突出一個「真」字,表現一個「奇」字,蘊涵一個「美」字。這種神奇、絢麗的風光在國內外是絕無僅有的。
十二、孟良崮戰役紀念地
孟良崮戰役紀念地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處,屬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積1.5平方公里。相傳宋朝楊家將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
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擊斃該師師長張靈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揚海內外。孟良崮戰役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臨沂旅遊重要的文化景點。
孟良崮地處交通要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1948年建孟良崮戰役紀念碑,聳立於大崮頂之巔的白色碑身,高20米,分外引人注目。
1984年為紀念孟良崮戰役在山上修建的紀念碑高30米,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築成,象徵著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制。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於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園內,館內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烈士英名塔。
Ⅶ 西遊記裡面各種妖精的介紹,還有他們住的地方的圖片有就發過來啊,謝謝啦~
黑風山熊羆怪:熊羆怪原是一頭黑熊,住在黑風山裡的黑風洞,修行多年成為精怪,使一柄黑纓長槍,善於變化,手段也很厲害。唐僧取經路上,這個黑熊精偷走如來佛祖賜給唐僧的寶貝袈裟。孫悟空與他爭斗多次,也未討回師傅的袈裟,只好求救於南海觀音菩薩。觀音假裝送給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現出原形,為唐僧討回袈裟。後來,黑熊怪皈依佛門,摩頂受戒,在菩薩的落伽山後當了守山大神。
黃風大聖:又叫黃風怪,原是靈山腳下得道的老鼠,因為偷吃琉璃盞內的清油,怕金剛捉拿問罪,跑到黃風嶺興妖作怪。他用金蟬脫殼之計騙了悟空和八戒,捉住唐僧想吃聖僧肉,求得長生不老。黃風怪使用一桿三股鋼叉,十分驍勇,與孫悟空在黃風嶺上打鬥三十多個回合,未見勝負。黃風怪吹起狂風,颳得悟空像紡車一樣在空中亂轉,火眼金睛酸痛。無奈之際,悟空從小須彌上搬來了靈吉菩薩,用定風珠和飛龍才降服黃風怪,使之現出黃毛貂鼠的本相,救出了唐僧。
南山大王:本是只艾葉花皮豹子精,修行數百年成妖,在隱霧山折岳連環洞作怪,使一根鐵杵,勇猛異常。他使用分瓣梅花計,捉住唐僧。孫悟空救師心切,一會兒變成水老鼠,一會兒變成會飛的螞蟻,用瞌睡蟲放倒看守唐僧的小妖怪,和八戒打入妖精洞府,打死妖精,救出師父。
黑水河鼉怪:鼉怪原來是西海龍王敖閏的外甥鼉龍,手使一根竹節鋼鞭,搶佔了衛陽峪黑水河神的府第,又用計擒住唐僧和八戒,也想吃唐僧肉長生不老。孫悟空知道他的出身後,闖進西海龍宮,連唬帶嚇,逼迫西海龍王派太子敖摩昂率兵征討收服鼉龍,解救了唐僧一難。
黃眉大王:原本是東來佛祖笑和尚敲磬的童子,手使一根由敲磬槌變成短軟狼牙棒。他趁佛祖不在家時,偷了金鈸、人種袋幾件寶貝,下界成精。此怪膽大妄為,假設雷音寺誘使唐僧師徒上當,並把悟空扣在金鈸里。又施展人種袋,數次把孫悟空和天兵天將收入袋子。緊急關頭,東來佛祖笑呵呵踏雲而來,教悟空誘使妖怪出洞,彌勒佛變成種瓜叟,讓妖魔把悟空變成的西瓜吃進肚子,治服了黃眉大王,彌勒佛也趁機收回了人種袋子等寶物。
六耳獼猴:神通廣大,多端變化,騰雲駕霧,樣樣精通,非常了得。這個妖精趁唐僧趕走孫悟空的機會,變成孫悟空,差點打死唐僧,搶去唐僧的衣缽,又嫁禍給孫悟空,霸佔了花果山。悟空與他交戰,難以取勝,打到天宮,眾神仙難辨真假。真假悟空打到西天雷音寺之後,如來佛祖慧眼一睜,六耳獼猴恐難逃法網,急忙變成小蜜蜂慌張逃走,如來拋起金缽盂,扣住蜜蜂,現出六耳獼猴的原形,被悟空一棒打死。
通天河魚怪:原來是普陀山蓮池中的一尾金魚,每日浮頭聽菩薩講經,煉成一身的本事,偷偷離開菩薩下凡,在通天河兩岸專吃童男童女。魚怪使用的兵器是一柄九瓣銅錘。他使用降雪的法術,凍住通天河,當唐僧走到河中央,魚怪打開冰凍,捉住唐僧。危難之際,觀音菩薩下山,收服魚怪,救出唐僧。
紅孩兒:號聖嬰大王,住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紅孩兒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兒子,鐵扇公主養的小妖怪,使用一桿八丈火尖槍,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練三百年,練成三昧真火,口裡吐火,鼻子噴煙,十分了得,經常與人赤腳打鬥。紅孩兒聽說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用狂風捲走唐僧,用計騙擒八戒。孫悟空戰之不勝,去落伽山請來觀音菩薩,又讓護法惠岸木叉借來李天王的天罡刀,收服了紅孩兒,讓他做了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最終成了正果。
獨角兕:大王本是太上老君坐騎青牛,趁著牛童兒瞌睡之際,偷走老君的寶貝金鋼琢,下界到金�山金�洞。獨角兕大王使用一根丈二長的鋼槍,又仗著太上老君的寶物金鋼琢,用計捉住唐僧、八戒和沙僧,套住悟空的金箍棒,將他打敗。悟空只好到天宮搬來了托塔天王父子,獨角兕大王著實厲害,把哪吒的六件兵器統統套住收走,又打敗前來助陣的火德星君率領的眾火神,天兵天將和如來的十八羅漢都戰勝不了。多虧如來佛祖暗示孫悟空,請來了太上老君,使妖怪現出青牛本相,老君跨上牛背,悟空等率眾打入洞中,殺死小妖。
百眼魔君:又叫作多眼怪,住在黃花觀,禍害百姓。多目怪長了一千隻眼睛,只隻眼睛金光四射,使人向前不能靠近,往後不得後退,就象罩在無形的光網之中。整得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是沒有辦法。幸虧驪山老母指點,孫悟空駕雲到紫雲山千花洞,請來了毗藍婆菩薩,破了多目怪的金光罩,救出了唐僧、八戒和沙僧。經毗藍婆菩薩施展法術,多目怪現出原形,原來是條七尺長的蜈蚣精。
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經途中遇見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雙劍,武藝出色,想吃唐僧肉,先變成十六七歲的漂亮少女,再變成一個八十歲的老婆婆,後變成年邁力衰的老翁,使出離間計,使唐僧逼走孫悟空,把唐僧捉住。在唐僧險遭殺身之禍時,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多番變化,幾經爭斗,終於打得白骨精露出原形,救出了唐僧。
金、銀角大王: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金角大王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金爐的童子,銀角大王是看銀爐的童子。菩薩為了試驗唐僧西天取經的決心,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角二童,變作妖怪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金、銀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都是一把七星寶劍,並且有紅葫蘆、玉凈瓶、芭蕉扇、金繩子幾件寶物,與孫悟空比武鬥法,難分輸贏。後來孫悟空開動腦筋,用計謀戰勝金、銀二怪,收繳了五件寶物,連人帶物返還給太上老君,戰勝了西行路上一個災難。
獅魔王:原來是文殊菩薩座下的青毛獅子,善於變化,武器是一把寶刀。經如來佛祖同意,派青毛獅子下凡,把以前捆綁過文殊菩薩的烏雞國王推入八角琉璃井後,變化成國王模樣取而代之,當了三年國王。唐僧師徒西行到烏雞國,夜晚遇到烏雞國國王靈魂訴說冤屈,孫悟空奉唐僧之命,上天向太上老君借來九轉還魂丹,救活國王,在文殊菩薩的幫助下,用蓮花罩住獅魔,迫使獅魔現出原形,終於收服。
白鹿精:本是南極壽星的坐騎,一日趁壽星不注意,偷得壽星的蟠龍拐杖作為兵器,下界收狐狸精為女兒,並將她獻給了比丘國國王,自己當起國丈來,常用小孩心肝作為葯引子,以求千年不老。唐僧看見於心不忍,讓孫悟空解救無辜的孩童。孫悟空神勇無比,白鹿精哪裡抵得住神出鬼沒的如意金箍棒,悟空、八戒齊心協力,搗毀妖精魔穴,正要打殺鹿精變成的國丈時,南極壽星趕到,迫使國丈現出白鹿的本相,收伏了白鹿。
琵琶洞蠍子精:本是琵琶大小的蠍子,修行多年。她使用一柄三股鋼叉,鼻中噴火,口中吐煙,十分厲害,她用法術捲走唐僧,欲成夫妻美事,又屢屢打敗孫悟空、八戒。最後,孫悟空上天從光明宮搬來昴日星官,星官等孫悟空誘出妖精,變成六七尺高的雙冠子大公雞,一聲啼鳴,使妖精現出原形,被八戒搗成一團爛醬,真是罪有應得。
黃袍怪:居住在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怪,原是天上二十八宿的奎星,也就是奎木狼,因在天宮與披香殿侍香的玉女交了朋友,思凡下界,佔山為怪,與玉女作了十三年的夫妻。
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路過碗子山,被黃袍怪捉住。八戒與沙僧兩人合力與他拚鬥,還是難敵黃袍怪那柄鋼刀,就連悟空也和他打了個平手。玉帝知道黃袍怪是奎星下凡,命二十七宿星員下界收服黃袍怪,貶奎星為太上老君燒火,帶俸操作;有功復職,無功便罪加一等。
九頭怪:本是九頭蟲修行成精,手使一柄月牙鏟,更奇的是長了九個頭,是亂石山碧波潭的萬聖老龍的駙馬,他盜走祭賽國金光寺的舍利子佛寶,又偷了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嫁禍給金光寺的和尚。唐僧師徒知道後,決心追回佛寶,為佛門弟子討個清白,在二郎真君的幫助下,打敗了九頭怪,追回了舍利子佛寶和九葉靈芝草,救了金光寺的和尚。
獅駝洞三大王:獅駝洞老妖原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成精下凡。它手執一把明晃晃的鋼刀,大口能吞十萬人馬,把獅駝國君臣百姓吃了個精光,與孫悟空、豬八戒打鬥時,又一口吞下悟空和八戒,悟空便在老魔肚子里翻筋斗,豎蜻蜓,痛得老魔連連告饒。老魔自作聰明,想在悟空跳出口時咬死大聖。聰明的悟空識破他的詭計,用金箍棒一試,迸得老魔門牙粉碎,才知自討苦吃。孫悟空二次跳出老魔口時,用毫毛變成四十丈長的繩子,拴住老魔的心肝,跳出來逗著老魔玩。最後,文殊菩薩奉如來之命,下山降服妖;獅駝洞二怪本是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身高三丈,手使一柄長槍。二魔與八戒打鬥中,伸開象鼻,輕輕一卷,捉住了八戒。二魔捲住悟空,悟空用金箍棒往二魔鼻孔一捅,使二魔現出本象,答應護送唐僧師徒越過獅駝山。無奈三怪不允,又經多次打鬥,普賢菩薩奉如來佛祖之命,收回老象騎著回到峨眉山;獅駝洞三怪原是只大鵬金翅鵲,名號雲程萬里鵬,手使方天畫戟,又有稀世之寶陰陽瓶,心計狡詐,神勇非凡。他的陰陽瓶若把人裝了進去,一時三刻就會化為膿水。三魔捉住孫悟空放進陰陽瓶,誰知孫悟空有菩薩賜給的三根救命毫毛,變成金剛鑽,泄放了陰陽之氣。孫悟空施展法術,逃出了魔掌,一個筋斗雲來到西天佛祖面前,請佛祖收伏三魔。如來輕動佛指,便讓三魔現出了本形,被迫皈依成了佛祖護法的神鵬。
吼子怪:住在麒麟山獬豸洞,號稱賽太歲,原本是觀音菩薩胯下的金毛�。它手使一柄宣花大斧,三個寶貝金鈴更是歷害無比,頭一個晃一晃,三百丈火光燒人;第二個晃一晃,三百丈煙霧熏人;第三個晃一晃,三百丈黃沙迷人。金毛�的下凡很有趣。一次,它駝著觀音菩薩去西方佛母處,聽佛母對菩薩說,她的一雙兒女變作孔雀,被朱紫國東宮太子用弓箭射傷,佛母生氣,教他夫妻拆散三年。金毛�留心,等到太子當了國王,便趁牧童打盹兒之機,咬斷鐵索,下界來到麒麟山,搶走朱紫國東宮金聖娘娘,要行百年之好,無奈金聖娘娘穿著帶毒刺的新衣服,使妖怪不能近身。孫悟空要解救金聖娘娘,先變成妖怪手下的小兵有來有去,又變成娘娘的侍女春嬌,騙取了妖怪的寶貝金鈴,打敗妖怪。妖怪現出原形被觀音菩薩收回南海,孫悟空救出了金聖娘娘,紫陽真人又用法脫去娘娘身上的毒刺衣裳,才使朱紫國的國王與金聖娘娘團聚。
紅蟒精:本是一條大紅蟒,手使兩桿輕柄槍,兩隻眼睛像燈籠,常在稀柿�興妖作怪,吞吃人畜不吐骨頭,遇上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卻不經打,現出原形,一口吃了孫悟空,誰知正中孫悟空的下懷。孫悟空在紅蟒精的肚子里大耍威風,把蟒精整治得沒有辦法,孫悟空還不罷休,用金箍棒戳破蟒精的肚皮,使妖精一命嗚呼,為當地百姓除了一害。
玄英洞三妖魔:叫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都是修行多年的犀牛精。辟寒大王手使一把鉞斧,是妖精的魔頭,辟暑大王使用一桿大刀,辟塵大王使的是少見的奇撻藤,三妖怪都能飛雲步霧,多種變化。
三妖魔設計捉住唐僧,正在算計怎麼個吃法,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打上門來,妖魔仗著人多勢大,又捉住八戒、沙僧。孫悟空人少力單,只好上天搬救兵,玉皇大帝派四木禽星捉拿妖怪。那三個妖魔一見四木禽星,紛紛逃竄到西海中,西海龍太子率兵相助悟空,捉住三個妖魔,救出唐僧、八戒和沙僧。
盤絲洞蜘蛛精:是七個得道的蜘蛛精,號稱七仙姑。她們使用的都是三尺寶劍,經常變成美女興妖作怪,禍害人畜,打鬥激烈時,就敞開懷,露出雪白的肚子,肚臍眼絲繩亂冒。她們用這個法術捉住唐僧和八戒,想吃聖僧的肉長生不老。幸好孫悟空,施展本領救出師父,不料唐僧又落入蜘蛛精師兄多目怪手中,孫悟空氣憤之極,拔了一把毫毛,吹口仙氣,變成七十二個小行者,一陣亂打,把七個蜘蛛精打成爛泥,除去取經途中一大害。
玉兔精:原是廣寒宮搗葯的玉兔,為報私仇思凡下界,在毛穎山中興妖作怪,手使一條名叫搗葯杵的短棍,善於多端變化。她攝去天竺國公主,扮成假公主。知道唐僧取經要路經天竺國,想招聖僧為丈夫,採取元陽真氣,以便得道成仙。多虧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妖精的真相,兩人一場大戰,不分勝敗。孫悟空扔起金箍棒,萬千變化,打得妖怪化作清風,逃到南天門上,孫悟空緊追不舍,又打回地上,妖怪難敵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遁入毛穎山。孫悟空追到山上,找到妖精,妖精無奈出洞迎戰,正當招架不住時,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趕到,妖怪的性命,帶回天宮。孫悟空救出了真公主,那國王自然對唐僧師徒是千恩萬謝,一番盛情款待。
金鼻白毛老鼠:精老鼠精有三個名字,因偷吃如來佛祖的香花寶燭,改名喚做半截觀音,被逐下界,又在陷空山興妖作怪,叫做地涌夫人。老鼠精手使兩口寶劍,變化多端,化為狂風捲走唐僧,想與聖僧結為百年之好。結果孫悟空變成桃子,鑽進妖精肚子,掄拳跳騰,差點兒把妖精肚皮搗破,只好放開唐僧,待到悟空出來便拔出雙劍與悟空一決高下。結果妖怪趁悟空不注意又變成清風,又搶走唐僧,氣得悟空跑到天宮告狀,玉帝派托塔天王父子下界捉拿妖精,用縛妖索捆住妖怪,回天宮向玉帝復命,唐僧由此度過了一難。
鐵扇公主與牛魔王:鐵扇公主又叫羅剎女,是女妖中十分厲害的一個,長得漂亮俊俏,與牛魔王是夫妻。鐵扇公主住在翠雲山芭蕉洞,手使一把三尺寶劍,還有十分厲害的芭蕉扇。唐僧西天取經,被八百里火焰山擋住去路,只有借得芭蕉扇,扇滅八百里火焰,才能通過。孫悟空向羅剎女借寶扇時,被羅剎女一扇扇到小須彌山,誰知悟空因禍得福,向靈吉菩薩借得定風珠,再到芭蕉洞去借寶扇,後來悟空使計變成小蟲兒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迫使羅剎女借給芭蕉扇。誰知智慧無邊的齊天大聖這次上了大當,借了一個假扇,越扇越旺,差點兒燒了自己。孫悟空無可奈何,只好到積雷山摩雲洞找他當年的結拜兄弟牛魔王。那牛魔王手使一根混鐵棍,坐騎辟水金睛獸,武藝高強,神通廣大,並不買齊天大聖的帳,孫悟空靈機一動,趁牛魔王在亂石碧波潭赴宴的機會,偷了他的坐騎金睛獸,自己變成牛魔王的模樣,騙得了芭蕉扇。正當悟空高興之時,又被牛魔王變成的八戒騙回了寶扇。在托塔天王帶領的天兵天將幫助下,孫悟空治服了牛魔王和羅剎女,借得芭蕉寶扇,一扇扇得火熄焰滅,二扇就見涼風吹來,三扇只見滿天細雨霏霏。孫悟空接連扇了四十九扇,斷絕了火根,永遠不會再起火焰了。經過這一番爭斗,牛魔王皈依佛門,羅剎女也隱姓修行,最後都成了正果。
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是唐僧師徒取經時,路過車遲國遇到的三個妖怪,他們本是山中成精的野獸:是黃虎、白鹿和羚羊。這三個成精的山獸,以妖術騙過了車遲國君臣,當上了國師。三個精怪遇上了神通廣大孫悟空,就倒運了。先是唐僧與虎力大仙鬥法行雨,悟空請風婆和雷公電母以及四海龍王相助,贏了精怪。隨後鹿力大仙又與唐僧賭比坐禪,悟空略施小計,挫敗了鹿力。下來羊力大仙又和唐僧比賭隔板猜物,又輸了一著。三妖途窮末路,與孫悟空決斗砍頭、剖腹和油鍋洗澡,黃虎精被砍了頭,悟空拔根毫毛變成黃犬,叼走了虎精的頭,使妖怪現出原形;白鹿精剛剖開肚腹,悟空又拔根毫毛變成餓鷹,叼走了鹿精的五臟心肝,妖怪也顯出白鹿的原形。最後比賭油鍋洗澡,悟空在油鍋里洗了個痛快,可等羊力大仙下了油鍋,立刻皮焦肉爛骨脫,現出了羚羊的原形。可惜修行多年的精怪,不務正道,落了個自取滅亡。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601326500&tn=imagedetail&word=盤絲洞&in=10盤絲洞
Ⅷ 在隱霧山折岳連環洞唐僧師徒遇到了什麼妖怪如何脫險
遇到了豹子精並識破妖怪奸計救出唐僧。
在西遊記第八十五回和八十六回中,唐僧師徒四人行至隱霧山折岳連環洞時,遇到自稱南山大王的艾葉花皮豹子精,論武藝,這個妖精對付八戒都吃力,可是,他竟然成功地將唐僧抓住。原來,他的手下有一個小妖,可算得上是西遊記這部小說里,智力最超群的一個小妖。
它的原形是個鐵背蒼狼怪,它給豹子精出了個主意,叫做分瓣梅花計,唐僧不是有三個厲害的徒弟么,也就是說,唐僧團隊有同時防護三個目標的反導能力,那我們就另選三個武藝高強,會變化的小妖,拿著大王的武器,穿著大王的衣服,跟你一起去抓唐僧。
其中一個對付孫悟空,一個對付豬八戒,一個對付沙和尚,這樣一來,唐僧團隊的反導能力就用光了,這時候,大王您就去抓唐僧,豈不是美。豹子精連連說是,承諾抓著唐僧封它個先鋒官,准其分吃唐僧肉。
小說描寫:
三人沒計奈何,只得入山找尋。行了有二十里遠近,只見那懸崖之下,有一座洞府:削峰掩映,怪石嵯峨。奇花瑤草馨香,紅杏碧桃艷麗。崖前古樹,霜皮溜雨四十圍;門外蒼松,黛色參天二千尺。雙雙野鶴,常來洞口舞清風。
對對山禽,每向枝頭啼白晝。簇簇黃藤如掛索,行行煙柳似垂金。方塘積水,深穴依山。方塘積水,隱窮鱗未變的蛟龍;深穴依山,住多年吃人的老怪。果然不亞神仙境,真是藏風聚氣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