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像朝什麼方向擺放好
佛像坐西向東擺放好。
佛前鮮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屬於消耗品,必須每日更換;如果尚是可用可食,應該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拋棄;如果腐爛、敗壞,則做垃圾處理。至於供品的單數或雙數,沒有限制,以對稱的美觀而言是雙數,如限於物力、財力、位置及場地的關系,單數也沒什麼不可。至於品類,質料是以各人的財力可能負擔的范圍為原則。
(1)佛是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供佛時要注意的事項:
一、寺院拜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二、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拜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三、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接連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㈡ 我國最大的一座坐佛是什麼在哪裡呢
在四川省樂山市,坐落著一尊佛像,他用慈祥的目光俯視江河與萬物眾生,他就是樂山大佛。樂山大佛是全世界最大的坐佛像,也是全國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這尊傳奇的大佛有著怎樣的歷史,伴隨著他又有哪些傳奇故事,今天我們一探究竟,還原樂山大佛的厚重與歷史。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今天的大佛,已經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外圍的大像閣不復存在,人們得以看見他的全貌真容。唐代的大佛是歷史的奇跡,是勞動人民的創造,今天的大佛是歷史的遺存,是文化的寶藏。樂山大佛早已不僅僅是一尊佛像,他更是活在當下的歷史,活在人們心中的一份美好願景。
㈢ 佛像擺放位置
如果沒有專門的念佛堂,可以放在明亮的書房或者客廳中,不能放在卧室和衛生間。
㈣ 樂山大佛簡介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卧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8年10月8日,樂山大佛景區九曲棧道處已經開始施工前打圍封閉。
建造歷史: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
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佛像結構:
1、基本面貌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匯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開鑿的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
右側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通道——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後,曾建有七層樓閣覆蓋(一說九層或十三層),時稱「大佛閣」、「大像閣」;佛閣屢建屢毀,宋時重建「凌雲閣」、「天寧閣」;元代建「寶鴻閣」;明代崇禎年間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終廢毀殆盡。
2、石塊發鬈
大佛頂上共有螺髻105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清的。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3、木質雙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證實了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的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由此可知,內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
4、排水系統
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
這些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兩洞,由於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厘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 崖壁仍是紅砂原岩,而且比較乾燥。
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顯然,這是由於洞未貫通的緣故。不知道當年修建者為何不把它打通
5、胸部殘碑
據1962年維修的負責人黃高彬和羅伯衡介紹,當時發現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開洞一看,裡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
從大佛膝、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毀掉了。
(4)佛是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設計特點: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
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沿大佛左側的棱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
這里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雲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發,共有螺髻1051個。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洞裡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
從大佛棱、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遭毀。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里保存,可惜於文革被毀。
宗教內涵:
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唐代崇拜彌勒佛。佛經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武周時期,武則天曾下令編造了一部《大雲經書》,證明她是彌勒轉世,百姓對彌勒的崇拜幫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登上帝位。
由於武則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國塑鑿彌勒之風大行。樂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則天時代僅20餘年,所以當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且彌勒佛既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國漢地佛教文化中,彌勒佛造像的變化是很大的,第一階段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交腳彌勒;第二個階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第三個階段是布袋彌勒。樂山大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
照《彌勒下生經》所描述,彌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要求他的五官、頭、手、腳、身都具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特徵。樂山大佛整個形體超凡脫俗,頭上的發髻、闊大的雙肩、高而長的眉毛,圓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規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寬肩細腰」,在大佛身上盪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壯實的雙肩,飽滿的胸脯,體現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時尚。
樂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雙腳自然下垂,這與印度佛像的「結跏趺式」也不一樣,因為大佛是修來鎮水的,這種平穩、安定的坐式可以帶給行船的人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
布袋彌勒佛是根據中國五代時期的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縣人,樂善好施,能預知天氣和預測人的吉凶,經常拿著一個布袋四處化緣,在逝世前他曾說「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而大家都認為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寺廟里的彌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個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參考資料:
網路-樂山大佛
㈤ 佛像的擺放位置
我國是佛教大國,信奉佛教的教徒遍布中國以及世界各地,自然供奉佛像也是必不可少的禮儀。不過佛像要怎麼擺放呢?以下就是我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佛像的擺放位置: 一、佛像擺放時千萬不能對著門牆,最好是正對著大門的位置; 二、擺放佛像時,一定要配一鼎比例適中的香爐,還有一個供水杯、蠟燭等供品; 三、不要在佛像的前面擺放經常吃飯的桌子,不要在佛像前吃飯; 四、必要時,請一個佛龕用來擺放佛像,以免佛像受到不必要的損壞。 佛像擺放方位的朝向: 佛像應擺放在住宅的吉方,坐東朝西,在佛像的下方要墊一張紅色的紙。佛像的後面還必須要有固定的牆為靠山。 佛像的擺放位置在什麼位置: 在中國傳統民間觀念中,認為財神是掌管天下財富的神祗;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顧,便肯定可以財源廣進,家肥屋闊。因此很多人為求心安理得,往往會擺放財神像在家裡,希望求取好兆頭。而有些人更是朝夕上香供奉。,但很多人均有同一疑問,便是民間流傳的財神有很多種類,到底哪一種才適合自己擺放或是供奉呢?民間流傳的財神雖然很多,但大致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 文財神:文財神有二,分為財帛星君,以及福祿壽三星。 (1)財帛星君:他的外形很富態,是一個面白長髭的長者,身穿錦衣系玉帶,左手捧著一隻金元寶,右手拿著寫上“招財進寶”的卷軸,面似富家翁。相傳他是天上的太白星,屬於金神,他在天上的職銜是“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所以,很多求財的人,對他都非常尊敬,有些甚至日夜上香供奉。 (2)福祿壽三星:“福星”手抱小兒,象徵有子萬事足的福氣。“祿星”身穿華貴朝服,手抱玉如意,象徵加官進爵,增財添祿。“壽星”手捧壽桃,面露幸福祥和的笑容,象徵安康長壽。福祿壽三星中,本來只有“祿星”才是財神;但因為三星通常是三位一體,故此福、壽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視為財神供奉了。倘若把福、祿、壽三星擺放在財位內,有這三星拱照,滿堂吉慶,撇開風水不談,單是視覺上及心理上也會覺得十分舒服的。擔任文職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宜擺放或供奉文財神;至於那些經商做老闆,以及當兵當差從事武職的人,則應該擺放或供奉武財神。 2、武財神:武財神有二,一是黑口黑面的趙公明,一是紅面長髯的關公。 (1)趙公明:又名趙玄,是一位威風凜凜的猛將,趙公明這位武財神,民間相傳他能夠伏妖降魔,而且又可招財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戶均喜歡把它供奉在店鋪中;而在南方的商戶則大多供奉關公。 (2)關公:關公原名關羽,字雲長,是三國時代的名將。形象威武,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財進寶,護財避邪。有一點必須注意,擺放文財神以及武財神的方向有異,必須分清楚!滿面祥和的文財神,不論是財帛星君,或是福祿壽三星均應向著自己屋內,而不應向著屋外。否則便會向屋外送財!至於威風凜凜的武財神則應面向屋外,或是面向大門,這樣一方面既可招財入屋,同時又可鎮守門戶,不讓外邪入侵。 3、神佛的座向 中國人一直是崇拜多神的民族,信仰自由,所以各式各樣的神祗均有人信奉膜拜。即使在今日相當西化的香港、新加坡社會里,仍然有很多人保存傳統的習俗,在家中擺放神桌,朝夕虔誠上香。 依照習俗,擺放神桌有些宜忌需要注意: (1)神桌應向大門:神桌是應該正對大門,各位倘若不信,請看天下大小廟宇道觀,所有神像均是面向大門,便知此言不謬。家中除了某些神像應該面向大門外,其餘的則不需墨守成規;舉例來說,“關帝”以及“地主財神”是應該向著大門,其他則不必如此。 “關帝”是武財神,龍眉鳳目,手執青龍偃月刀,不單威武非凡,而且正氣凜然,令奸妖魔望而卻步,故此一般家庭大多奉為鎮宅之神。若是正對大門便有看守門戶的作用。“地主財神”,全名“五方五土龍神,前後地主財神”。在中國傳統的社會里,“地主財神”供奉在屋內,與供奉在大門外的“門口土地”,一內一外,作為一間屋的守護神。但現在很多大廈均不容許在公眾走廊供奉“門口土地”,因此屋內的“地主財神”便要身兼二職,必須面向大門來阻止妖邪人屋肆虐了!由引可知,“關帝”與“土地財神”是應該面向大門的。 (2)觀音的擺設:有很多人把觀音與關帝放在一起來供奉,其實這並不妥當。因為觀音是佛教的神,而關帝則是民間崇拜的英雄偶像;而且觀音慈悲為懷,戒殺生,而關帝則是嫉惡如仇,在血腥中建功立業!故此把兩者擺放在一起供奉,確是格格不入。上面曾經提過,關帝宜向大門,但觀音不需如此。,觀音最宜“坐西向東”,此外,因為觀音清凈無瑕以及戒暈腥,故此有三不向: 一不向廁所; 二不向房門; 三不向飯桌。
㈥ 佛擺件在家擺放的位置
凈空法師---家裡供的佛像、菩薩像,擺的位置
1 有同學來問我,家裡供的佛像、菩薩像,擺的位置,有人來跟他講,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到底怎麼辦?這是魔來擾亂。他讓你起分別,讓你起執著,讓你起煩惱,所以決定不能聽。
2 佛像供在家裡面要供在什麼地方?如果你家裡面的房子很多,應當要空出一間做佛堂,供養佛;如果房間不多,就供在客廳,都行。客廳供在上方,這個上下怎麼區別?坐在這個位子,每一個人進到這個房子,他第一眼看到,這個方向就是上方。
3 供佛像有兩個重要的意義,這一定要懂得,第一個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恭敬心,這一點很重要!恭敬心是性德的表現,課誦本裡面諸位常念到「一切恭敬」,佛菩薩對人、對事、對物都是至誠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是不是至誠恭敬?
4 對一切人事物至誠恭敬,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這個人我喜歡他,我對他恭敬一點;那個人是我的冤家對頭,我就恨透他,這是凡夫。
5 佛菩薩是一切恭敬,決定是平等清凈,沒有高下,沒有分別。所以我們供佛像,因為我們對佛恭敬,對佛恭敬立刻就想到:我對一切眾生要恭敬,對一切萬物要恭敬。
6 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你要把每一個眾生都當作佛一樣地恭敬,這是供養佛像的第一個意義,這叫真供養。這個供佛像,決定是大吉大利!
7 供佛像的第二個意思是報恩。佛是我們第一個老師,我們今天能夠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我們不要忘了根本的老師。所以我們供佛,不是把他當神看待,而是把他當作老師看待。我一看到佛像,我要覺悟,我要向佛學習!
8 佛像擺在那裡,提醒我覺而不迷,它的意思在這里。其次,看到這個佛像,曉得我自己也是佛。我不胡思亂想了,我就是佛;我胡思亂想,我就是凡夫。所以成佛、成凡夫,就在自己一念之間!
問:他說:「佛堂供在卧室,晚上睡覺時用布簾拉上,是否如法?」
凈空法師答:如法。在現代大都市裡面,這種情形愈來愈多。我們的居住空間愈來愈小,有很多確確實實是不得已,把佛堂供在自己的卧房。在卧房裡面,最好能做一個小佛龕。我們不是在做課誦的時候把佛龕的門關上,課誦的時候門打開。沒有佛龕,你用一個布做一個簾子拉上,也一樣,這都很好,都是我們一點的敬意。
㈦ 佛的擺放位置
釋迦世尊在中間,觀音彌勒兩邊。
佛菩薩形象,一般建議供在上位,就是一開門一眼可以看到的位置。
當然,實際情況可以按您實際擺設來靈活變通,佛法圓融,都是可以的。
哪裡是上方?坐在這個座位,每一個門,人進來的時候你第一個看到,這個位置就是大位、就是上位。因為房子的建築方位不同,所以不拘哪個方向,我們供佛一定供在上位,不要去搞東南西北,這就對了。
《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都是向南方,南巡參訪,這個「南」絕對不是東南西北的南。如果說只有南方有善知識,而北方、東方、西方都沒有善知識嗎?為什麼善知識偏偏都到南方去?「南」是表法,代表光明,在五行裡面南方是火,火是代表光明,光明代表智慧。善知識是有智慧的人,他住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叫「南方」,善知識是有福報的人,他住的地方也叫「福城」,所以福城、南方不是指一個方向、一個地區,我們要懂得佛法這個意思。
我們只要虔誠恭敬供養佛菩薩、禮敬佛菩薩,就能消災免難,這個道理要懂。
【關於各種供具表法簡述】:
供香不是給佛菩薩吃的,也不是給佛菩薩聞的,是用來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薩的教誨,才不會做出錯事,令自己後悔的事情。
人內有煩惱,外有誘惑,財令智迷,色令智昏,供香,是在提醒自己,待人處事做判斷的時候,要有佛菩薩的智慧,要有佛菩薩的心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二七卷) 2003/1/8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12-17-0927
燃燈,這是以智慧、光明供養大眾,幫助大眾破迷開悟。供香是幫助大眾轉惡為善。你看看這一句里頭的意思,「香」表戒定,學佛的同學都知道,香贊裡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所以我們每天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燃香、燃燈,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是佛菩薩要的,「香燈」是提示我們自己。我們看到香的煙、聞到香的味道,就要想到戒定;看到佛菩薩前面供的燈,就要想到智慧。戒定慧是三寶,『具眾寶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七三四卷) 2002/6/11 澳洲凈宗學會 檔名:12-17-0734
佛前面供花、供果,這個很普遍,常常看到有人帶著香花水果到寺院去供佛、供菩薩。什麼意思?花代表的是因,果是表果報,花好,因好,果一定好;果好,因一定好,花跟果是代表因果的,讓你看到,常常想到種善因得善果。你要能想到這一點,光明照耀,你的心裏面放光!不是供花給佛菩薩看的、給佛菩薩欣賞的,佛菩薩是泥塑木雕,它怎麼會欣賞?供果,佛菩薩也不會吃,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教學,千萬不要把意思錯會了!有人問,哪些花不能供佛菩薩?哪些果不能供佛菩薩?那這就是迷信。在佛法里頭,無論什麼樣的花都能供,無論什麼樣的果也能供佛,為什麼?表法!看到花就知道修因,因是什麼?四攝六度。花代表四攝六度,在《華嚴經》裡面花代表十波羅蜜,果代表菩提涅盤。在凈宗裡面,果代表往生凈土,往生凈土就證果,這是供花、供果。
我們最常見的供水,水在一切供養品裡面,表法當中是最重要的,供一杯水。水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為什麼?讓我們能看得見,這最好,它表法!水代表什麼?水代表我們的心,這杯水清凈沒有污染,表清凈心。水裡頭不起波浪,平的,代表平等心。所以這杯水供在那裡,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常常想到我自己的心要清凈、要平等,表這個意思。水可以常供,花果、燈明也可以常供,教你無論在白天晚上、無論在什麼時候,看到就引起如來對我們的教誨,它在那個地方時時刻刻提醒我,是這個意思。唯獨供飯菜不能久放,因為供飯菜表法的意思少,報恩的意思多。我們每天吃三餐飯,吃飯的時候沒有忘記:我要供佛、要供養法界一切眾生,佛門叫出食,出食是布施一切鬼神眾,餐餐飯不忘。但是你要曉得,佛菩薩都是日中一食,所以早晚決定不能供飯菜,日中一食。中午供上,上供完之後就要撤下來;就好像你們請客請人吃飯一樣,飯吃完,當然飯菜剩下來的都要撤走,你總不能老放在客人面前。隨時用完了,隨時就撤走了。所以用飯菜供佛,供養完畢立刻就撤出。撤出之後供眾,先供佛、後供眾,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香花、水果是表法的,表法可以常常放在那裡。
現在我們也有看到一些道場,它們的香、它們的燭都用電燈做的,做成蠟燭的樣子,上面是個紅色的電燈泡,我看到很多。香也是如此,那不是真的香,但是香的前端是小電燈泡,很小的電燈泡,你看到是紅色的光點。這個有形相,沒有香味,但是行,表法。讓你看到了,知道自己要怎麼樣修學。花果也供的是假花,假的果,這行,為什麼?它是表法,讓你常常看到想到,不會把它忘掉,意思在這里。可以說道場、佛堂裡面,所有一切陳設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你要會看,你要能夠體會到,進去一句話不說,佛菩薩跟你講經說法就圓滿了,那真的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盡在庄嚴無語中,你細心去體會。
香爐表什麼?香爐是燃香的,香代表信,信香;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香又表五分法身香,前面說過。所以你看到香煙繚繞,聞到香味,你就提醒:我要修戒定慧三學,我要修五分法身,那就是「光明照耀」。沒有燃香,你看的時候,香爐沒有香,你看到香爐,看到香爐就想到燃香。看到蠟燭,從前在佛菩薩形像面前供養燈明,供養油燈、蠟燭,那個表法非常明顯,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現代說的舍己為人,犧牲奉獻的精神。現在都用電燈代替,是很省事又很乾凈,但是表法不太容易覺察到。所以你一定曉得,供具是教學的,必須要收到教學的效果。
【關於各佛菩薩的表法簡述】:
彌勒菩薩,現在造的像,一般是布袋和尚的造型,笑嘻嘻的,笑臉迎人。他是下任佛。彌勒的名字是梵文音譯,意思是慈氏,示現出來表達的是慈悲、寬容、快樂。
地藏菩薩表法「孝」(詳見《地藏經》),而地藏的名號,說的就是心地寶藏,人人皆有,真要種福,從心地裡面種,也就是從孝開始種福,才能有真實收獲。孔子《孝經》雲:夫孝,德之本也。有本源,才有後面種種利益。佛也說,好好奉養父母,是三世諸佛,(成佛)凈業正因。(《觀無量壽經》,凈業三福,第一福,第一句,孝養父母。)
有的寺廟還有供伽藍尊者(關公),表法「忠」,忠是孝的落實,不是愚忠,忠,看字就知道,中道的信,心正,謂之忠,是你的心正,你的心不偏,你的心不斜,這叫忠;換句話說,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正知正見。
順帶一提,大雄寶殿裡面,一般供奉的是華嚴三聖,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佛 文殊菩薩。
一般一佛兩菩薩這樣的三聖組合,都是兩菩薩錶行門和願門,也表大智和大行,佛表圓滿佛果,行願相資,有智有行,就能達至圓滿菩提的意思。
普賢菩薩表法「大願、大行」,《華嚴經》的最後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有願望就要有行動去落實,願望才能真實現。
文殊菩薩表法「大智」,一般持如意,如意頭是彎回來的,真有智慧,才懂得回頭,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從迷、邪、染中回頭,依靠覺、正、凈。回頭依靠,是為歸依(古文通假字作皈依)。
有智(判斷)、有願(方向)、有行(實行),才能證究竟圓滿佛果。釋迦牟尼佛就是究竟圓滿佛。
釋迦牟尼是梵文音譯,意思是能仁、靜默。
仁是不自私,「仁」是一個單人旁,這邊是二,是兩個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儒家說的,己欲立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則勿施於人。做到極處就是佛家說的「無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個程度,佛真清楚,真明白,你我本是一體,何來你?何來我?就是道家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就是現代量子物理研究出來的「弦」,是構成所有人和一切的本質。
靜默,就是清凈、清涼,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總是妄念紛飛,心裏面波濤洶涌,焦慮燥熱,弄得自己一刻不得安寧,而靜默的心,水平如鏡,清凈無染,清涼自在,能照一切山河大地,所謂山來見山,無所不見。
大雄寶殿後面一般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表法大慈大悲,慈者「予樂」,悲者「拔苦」。大者,無有分別,不論男女老幼,年齡國籍,信仰宗教,一律平等幫助救度。還有千手千眼觀音,表法眼到手到。看到了,立刻就加以幫助,表這個意思。
其實佛菩薩的存心都是一樣的,例如地藏孝,觀音不孝么?其實一樣孝。彌勒慈,觀音慈,普賢文殊不慈么?都是慈的。
我們明白其實佛佛道同,佛菩薩在理上,存心都是一樣的,只是事上,為我們示現出不同的方面而已,看到佛菩薩形象,我們能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薩的教誨,放下妄想、執著、分別,心裏面獲得清凈清涼,那就好。
㈧ 佛像的正確擺放位置
很多人會在家中擺放吉祥物品,而信奉佛教的人會在家中擺放佛像。我相信,信奉佛教的人都對佛像的擺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里還是提一提在家中該如何擺放佛像,以及家中佛像的擺放位置。
在講佛像的擺放前,先講講擺放佛像的數量也是有規范的。一般佛像以三尊表法:如西方三聖,中間阿彌陀佛表圓滿,左邊大勢至菩薩表大力;右邊觀世音菩薩表大悲:如華嚴三聖,中間佛表圓滿無礙,左邊文殊菩薩表大智,右邊普賢菩薩表大行。
在家中佛像不管是否供在神桌或書桌、書櫥上,首先應當剪一張紅紙(紅色避邪,7寸直徑)墊於佛座下,以示吉利。佛像如是以掛圖的情勢,應當剪一張一元大小之紅紙貼在佛祖蓮座上或座位上,以示吉利,選初一、十五、卯時。小佛像如要放在佛堂桌上使用小盤子墊紅紙。
佛像請回家千萬不可以當貴重古董對待,而鎖在保險櫃內,這是最不恭順的。否則會使家裡大小不平安心(孩子多感冒)。佛像的質材不必計較,只要庄嚴、親熱為原則。佛像老舊不要的應請到寺廟,或用金紙一同燒化(初一、十五奉送回歸本位)。
關於家中佛像和掛符的擺放。佛像或保身符掛像不要亂丟棄卧室內。佛像紙類掛圖,千萬不可捲起來,否則會引發你的頭痛。佛像不要隨意丟棄於不潔凈的處所。
另外,信佛的人心要虔誠,對佛像也要虔誠對待,所謂「不生不滅,萬法唯心」,心中有信念的人能夠獲得長生,而心中沒有信念的人即便是神仙、佛祖也無法讓他們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