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全國最美大學」之稱的廈門大學有哪些必去的打卡之地
作為喜歡在校園里邊瞎逛游的大一同學,來答一波!!
記得我第一次來廈大的時候,就被她的顏值所征服。
過了半年,每天走在校園里邊,仍然要感嘆:真的好好看哦!
頌恩樓和他的夥伴
頌恩樓其實還有一個小名不告訴你,是嘉庚三(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頌恩樓和他的夥伴包括嘉庚一二三四五五個兄弟,頌恩樓在最中間,是廈大的地標式建築,也是這五兄弟里邊的主樓。不管你從西村校門進還是白城校門進,都得經過他,因為他通往眾多遊客心嚮往之的芙蓉隧道。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2. 參觀廈門大學應該從哪裡進入
以廈門大學思明校區參觀為例。
依照《廈門大學思明校區參觀管理公告》規定,參觀人員從大南校門、群賢校門進校,其他校門謝絕參觀人員進校,而且私人參觀車輛禁止進校。參觀人員須提前通過「U廈大」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在預約的時段到達校門,進行人證比對後進校。
教學科研場所、學生宿舍和家屬區等非參觀區,謝絕參觀人員進入。中小學生集體參觀,由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批准後進校;公務活動、事務辦理和探訪親友等來訪客人,必須經過校內相關部門或者人員確認,在校門刷二代身份證後進校。
在學校調休調課、舉行重要活動或遇到極端天氣時,學校不接待參觀人員。
(2)芙蓉湖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以廈門大學思明校區參觀為例。參觀人員從大南校門、群賢校門進校,其他校門謝絕參觀人員進校。
而且廈門大學思明校區自2018年10月22日起,每個正常工作日中午12:30至14:00接待參觀人員不超過1000人,當日其它時間不接待參觀人員。周末和寒暑假期間每天接待參觀人員不超過5000人,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每天接待參觀人員不超過10000人。
重點注意的是,廈門大學校園為重要的教學科研場所,非旅遊景點,廈門大學及所屬部門不向任何人員和機構收取參觀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思明校區參觀管理公告
3. 想知道: 許昌市許昌新區芙蓉湖在哪
新區規劃的有芙蓉湖。許昌新區的中心地帶。環形的芙蓉大道已經修了一部分。在許昌北站北2公里107國道路東。尚集鎮南邊的區域。
4. 江陰古時的芙蓉湖在哪裡啊
經查:芙蓉湖古稱「上湖」、「射貴湖」,地處無錫、江陰、常州三地交界,北宋前這里湖面廣袤、碧浪滔天、南北相望百餘里,是江南僅次與太湖的一片水域,面積達「一萬五千三百頃」。唐代茶聖陸羽說:「惠山東北九里有上湖,南挖長洲,東峒江陰,北掩晉陵,蒼蒼渺渺,迫於軒盧」;「蓋自山下百餘里,目極荷花不斷,以為江南煙水之盛」。據《芙蓉湖修堤錄》記載:「芙蓉圩,本古芙蓉湖地,東通大江,南接龍山,西連雲瀆,北抵郡郊,中包芳茂、秦望諸山;煙波浩盪,相望百里。」 宋室南遷後,江南移民劇增,耕地的需求越來越大,圍湖之風勢不可擋,自此,水域面積劇減,嚴重破壞了平衡的水利系統,朝廷為圍田的巨大眼前利益所誘惑,政策時禁時松,在還湖為田與圍湖造田的矛盾中徘徊,芙蓉湖的消失,此時開始。 芙蓉湖區的水患不斷,水災日趨嚴重,明代時,魚米之鄉甚至出現了「地無芳草樹無皮」,當時的江南巡撫周忱,決心全面整治,周忱採用宋代水利專家單鍔的主張,採用「上堵下泄,化害為利」的方法,帶領三邑湖民在芙蓉湖北面築堤,阻止江水流入,四周開渠道,排泄湖水。開辟了江陰黃田港,讓芙蓉湖水流入長江。然後在芙蓉湖四周築圩堤,圩內開辟圩田十萬余畝,出現了「十萬八千芙蓉圩」奇觀。為防止堤內積水,又修築了提水工具——戽水機,積水隨時排出,為不讓湖河之水倒灌,又築了水閘,終於制服了水患。 芙蓉湖面積銳減,周忱治水七十多年後的明弘治年間,芙蓉湖的水域還存「東西亦五十里矣」,明嘉靖年間在湖中建起的蓉湖庄已「田塍羅列,港汊紛錯,橋壩盡排,村落顯現」,清代芙蓉湖已縮成了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小湖圩。 現在芙蓉湖已完全消失,只留下芙蓉鎮、芙蓉山、蓉湖庄,蓮蓉門、蓮蓉橋等這些地名。
5. 芙蓉湖的歷史變遷
關於芙蓉湖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戰國時期,春申君黃歇曾組織人力疏浚芙蓉湖,開挖申浦河,把水引入長江。到了東晉時期,當時晉陵內吏張闤也有過治理的記錄,關於治水,張闤曾因「所部四縣,並以旱失田」,「立曲阿新豐塘,溉田八百餘頃,每歲豐稔」,有很成功的經驗。所以面對芙蓉湖的水患,他就先瀉芙蓉湖水往引至西邊晉陵,然後再築岸圍田增加圩區,「水漲時專增其里,水乾涸時兼築其外」,想把湖一步步變成耕田,最後終因工程量太大,又恰好碰在嚴冬而「施功不成」,由此可知,張闤治水是次,主要目的還是想還田,迫於人物力與天氣而未成功,但「還湖可為良田」確實對人誘惑很大。
到了南朝宋元嘉年間芙蓉湖疏浚初獲成功,其後治理的成果一直延續到北宋,其中無錫北門的蓮蓉橋、蓮蓉閘就分別修築在初唐與北宋年間,期間的由於朝廷對圍湖造田「其禁甚嚴」,所以芙蓉湖面積與先前比未有大變。但到宋室南遷後,江南移民劇增,對耕地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此時水患問題也逐漸退化成次要,於是圍湖之風勢不可擋,數十年圍水域面積大減,而水域面積的劇減,造成本來平衡的水利系統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環境失衡,朝廷認識到圍湖成田危害的日趨嚴重性,所以多次重申浙西禁止圍田的禁令,逐漸開始返田還湖。但終因圍田帶來的眼前利益巨大,但又遭受連年水患慘重的惡果,朝廷陷入了兩難境地,時禁時松,在還湖為田與圍湖造田的矛盾中徘徊。
綜觀史料,宋代圍田對芙蓉湖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後世所見的《江陰軍志圖》上此時境內的三山湖已向南退縮了許多,儼然沒有北延秦望之麓的雄風;而向南本來可「南挖長洲」的情形,也被大大小小的圍閘給阻斷了。但此時芙蓉湖的噩夢歷程,才剛剛開始。
明宣德五年,周忱為江南巡撫,時逢芙蓉湖區水患不斷,災後民生慘不人睹,甚至出現了「地無芳草樹無皮」的現象,周忱於是決心來個全面整治,他採用北宋單鍔《吳中水利書》中主張,在西邊「修魯陽五堰,築上下兩壩」以阻斷上游的來水,向南「穿百凌於震澤」,向北「疏江陰黃田諸港河道」來把水導向下游,湖水再瀉出後原來的湖面不斷縮小,四周露出大片泥地,周忱又發動湖民,以工代賑圍築大堤六十三里,高廣及丈,成圩田十萬余畝,稱曰芙蓉圩,並倡導三邑湖民奮力墾殖,當時出現「十萬八千芙蓉圩」奇觀。自周忱徹行圍田毀湖後,芙蓉湖遭毀滅逐漸到了高潮,從周忱治水七十多年後的弘治年間,芙蓉湖的水域還存「東西亦五十里矣」仍「延至北塘」,但是到嘉靖年間在湖中建起的蓉湖庄已「田塍羅列,港汊紛錯,橋壩盡排,村落顯現」,到清代芙蓉湖已縮成了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小湖圩。
現在芙蓉湖湖已徹底消失了,只留下芙蓉鎮、芙蓉山、蓉湖庄,蓮蓉門、蓮蓉橋等這些地名,時過境遷,早已物是人非,今天的我們只能憑借殘存的遺跡和發黃的史料來辨認這里曾經原是片水波萬頃、碧浪滔天的芙蓉湖,而此時已廠房林立、高樓群起,面對此物此景,你是要贊美人力的偉大,還是悲嘆那自然的無情?
6. 廈門大學的風景介紹
1、群賢樓
從廈門大學正門進入校園,很容易被左側群賢樓長廊上的人流所吸引,這些樓群的一樓被該改成文化歷史展,二樓開辟了魯迅先生紀念館,通過一塊塊展覽板和歷史文物,講述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任教的故事,可以在這里邊走邊看。
2、頌恩樓
廈門大學芙蓉湖畔的頌恩樓是校內最高的建築,也是教師的辦公樓。平日里樓下廣場停滿了教職工的車輛,每到跨年,廣場都會被清空,留出空間舉辦跨年晚會。建築的21層有個陽台可以俯瞰廈大芙蓉湖區全景。
3、思源谷
思源谷是遊客喜歡的一個地方,它和教學區有段距離,是廈門大學龍舟隊的訓練基地,也是廈大學生的選修課——高爾夫的上課點。平日里,除了情侶,很少有學生會到這里,所以思源谷又名情人谷。
4、建南大禮堂
建南大禮堂就緊挨著上弦場,這是由陳嘉庚親自設計的,算是廈門大學學生心裡的標志建築之一,也是每年畢業照必有的取景地。
5、芙蓉隧道
芙蓉隧道距離西村的校門最遠,但過了中午十二點,人流開始往這條全長1.1公里的隧道匯集。因為隧道內滿是學生塗鴉作品的原因,在搜索網站的詞條上,芙蓉隧道被喻為「中國最文藝」的隧道。
7. 芙蓉湖的湖泊概況
芙蓉湖古稱「上湖」、「射貴湖」,入無錫地稱「無錫湖」,在江陰境內又稱「三山湖」,在江蘇武進縣東、無錫縣西北、江陰縣南。虞翻、酈道元皆以此列之五湖。北宋前這里湖面廣袤、碧浪滔天、南北相望百餘里,東西更港浜無數,綿延不絕,在當時江南是僅次與太湖的一片水域,面積達「萬五千三百頃」。
8. 廈門大學里那個有名的湖叫什麼名字求知情者
芙蓉湖啦。。。哈哈 美 還有兩個天鵝
9. 芙蓉湖的介紹
常山芙蓉湖景區位於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北芙蓉鄉.芙蓉峽谷長約10公里、寬20米至40米,海拔500米以上,谷深100米。芙蓉湖南距縣城直線26公里,是常山境內最大的水庫! 融以生態旅遊、休閑旅遊、探險旅遊及紅色旅遊為主題,由芙蓉湖、芙蓉谷、百洞花果山等景點組成。芙蓉湖島湖相連,灣汊相間,水深色碧。所謂「玉湖明麗山川秀,高壩崢嶸景物新」就是美麗「芙蓉湖」的真實寫照。
10. 西安有什麼湖
西安有芷陽湖、渼陂湖、芙蓉湖、西安湖、漢城湖等。
1、芷陽湖,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斜口街道辦事處芷陽村。芷陽湖位於驪山西側,是1969年修建的大壩水庫,距華清池3里。水源於上游冷水溝和山穀雨水,湖面長1500多米,最寬處100多米,最深處10多米,水面7萬多平方米。
2、渼陂湖,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澇河西畔,是秦漢上林苑、唐代游覽勝地,人文歷史遺跡眾多,杜甫、岑參、蘇軾、程顥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泛舟、賦詩,有「關中山水最佳處」之美譽。
3、芙蓉湖,是西安5A級景區大唐芙蓉園內的人工湖,也是西安市第一大人工湖。容量可超過30萬立方米。面積300餘畝。
4、西安湖,位於西安市渭河大堤之南,是利用沙坑改造成的湖泊濕地公園,總面積1500畝,也是西安最大的再生水景觀湖泊。
5、漢城湖,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鳳城四路與朱宏路十字以南200米路西,原為團結水庫(古漕運明渠),水面最寬處為80米,最窄處30米,水深4至6米,湖面85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