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萬物有靈是什麼意思
按照佛教的講法,就是萬物都有成佛的潛能、靈性。
泛靈論,又名萬物有靈論、物活論。一種主張一切物體都具有生命、感覺和思維能力的哲學學說。
物活論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者那裡表現為把一切都看作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物質的屬性,生命不能離開物質而單獨存在。在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那裡表現為生命活動、精神活動存在於一切物質之中。文藝復興時代,唯物主義者曾用物活論批判天主教神學的非物質的靈魂和靈魂不死的迷信觀點,起過進步作用。
(1)萬物皆有靈圖片怎麼弄擴展閱讀:
泛靈論的信仰被稱為萬物有靈論,即精神信仰的人,並代表最低或最基本的定義宗教。這一假設為基礎的哲學,宗教,發展的宗教思想可以追溯到從現有的數據和承認。這一原則的連續性,這是基本原理在其它部門的知識,因而適用於宗教。
萬物有靈不同於萬物有魂。生物有魂,有魂知。草木土石無魂,無魂知。靈,可以理解為「宇宙本源」。萬物有靈,萬物有源,都是從本源幻化而成。
② 萬物皆有靈性(意識),萬物皆有聯系,這句話正確嗎
從人類第一次仰望星空,到開始建立太陽系模型、甚至是宇宙模型,總是能看到「神學」的影子,在牛頓之前科學和神學傻傻分不清。
當人們遇見科學無法解決的事情時,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搬出上帝來說事,牛頓大神雖然在17世紀建立起了一套嚴密而完整的科學體系,推翻了神學千年的根基。
所以並不是意識決定了物質狀態,而是測量時發生的電磁相互作用導致了物質粒子確定的狀態。
在宇宙面前,科學還有很多的未知無法解釋,而這些無法解釋的現象和領域就是神學茁壯成長的地方。
③ 萬物皆有靈的圖片誰知道
萬物皆有靈,日本科學家江本勝騰水實驗。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你拿出一個玻璃杯,注入清水。你把這杯水放在面前,把臉部挨近,凝望著它。
你在望著這些水,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在此時此刻,杯中的水,也正在望著你。
這還不止,那些水同時也正在「感受」著那個房間的情景,「望」著窗外的景色,「聽」著周圍的聲音,更會在「閱讀」著你內心的思想、感受、狀態……。
更不可思議者,是那些水居然還將這一切一切,用它的方式紀錄下來!
讓水讀了文字「愛、感謝」後,拍下水結晶。
④ 萬物有靈的意思是什麼
按照佛教的講法,就是萬物都有成佛的潛能、靈性。
泛靈論,又名萬物有靈論、物活論。一種主張一切物體都具有生命、感覺和思維能力的哲學學說。
物活論在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者那裡表現為把一切都看作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物質的屬性,生命不能離開物質而單獨存在。在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那裡表現為生命活動、精神活動存在於一切物質之中。文藝復興時代,唯物主義者曾用物活論批判天主教神學的非物質的靈魂和靈魂不死的迷信觀點,起過進步作用。
萬物有靈論
哲學上的「靈魂」概念是指存在於人的身體之中,可與身體對立的精神實體。宗教認為靈魂是可以離開形體而獨立活動,並且不會隨形體死亡而死亡的超自然存在,它是人或物一切行為的主宰。
1872年英國著名人類學家、近代西方宗教學奠基人之一的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以豐富的民族學和宗教學的資料為基礎,簡明透徹地闡述了靈魂觀的產生和發展,創立了宗教起源於「萬物有靈論」的學說。
泰勒認為,靈魂觀念是一切宗教觀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觀念之一,是整個宗教信仰的發端和賴以存在的基礎,也是全部宗教意識的核心內容。
⑤ 萬物皆有靈:一隻神奇的雞
過年時親戚送了兩只鄉下養的土雞,因年夜飯的食材早己備好,就打算將這兩只雞先養著,等年後再宰了燉湯,省的放冰箱冷凍了不新鮮。
將兩只雞安放在原先養兔子的鐵籠里,再將家中狗狗用過的舊碗放進去,正好一個托盤兩個碗。開始幾天喂米和剩飯,菜葉,春節去鄉下四叔家拜年時,講到養雞要些稻子喂雞,四叔給了一大尿素袋自己種的稻穀給我,於是開啟了用稻穀養土雞的模式 。
一日給雞餵食時,發現了兩只雞之間居然是也存霸凌。我將稻穀放進兩個碗中,那隻壯碩的肥母雞立刻沖上前,腳踩在一隻碗里開始吃另一隻碗中的穀子,另一隻瘦母雞小心地將頭伸到肥母雞的腳邊,啄一下穀子,停一會兒再去啄下一次,剛啄到兩三下,肥母雞發現了,也不吃食了轉向瘦母雞的頭上接連啄了兩下,啄得瘦母雞連連躲閃,縮到了雞籠的角籠去了之後,肥母雞才自顧自地接著去吃食。
接下來幾天,我留意起來,幾乎每天肥母雞都在這樣欺負瘦母雞,瘦母雞似乎很怕那隻個頭比自己大的肥雞,從不見它反抗,一挨肥雞的啄,就受氣包一樣縮頭縮腦地閃到籠子的角落去了。我想:也不知是不是在來我家之前,從小被欺負慣了的原故。
正月十五,我直接將那隻肥母雞燉成了雞湯,宰殺清洗時發現,肥雞肚子里是兩大塊黃油,裝了一小碗,肥油下面僅有幾個指甲蓋大小的蛋花,估計再養一年也不會下蛋。
剩下一隻瘦雞在籠子里,它的居住空間變大了,重要的兩個碗里的稻穀都是它的,隨它自由吃,每日餵食稻穀和水之外,還投食青菜給它吃。一日餵食完畢,籠子門沒關好,母雞從籠子里出來,在院子里散了會步,居然自己又回到籠子里吃稻子去了,看來這只瘦母雞是很滿意我給它做的窩。
奇跡出現在我宰了肥雞之後的第二周,去餵食時忽然發現籠子里有枚雞蛋,雞蛋就那麼出現在雞籠里,如同那隻下了蛋的瘦雞一樣低調、安靜。我喜出望外地撿起這枚雞蛋,單獨放在一個盒子里,與家中超市買來的雞蛋區別開來,其實不單放起也能一眼看出來,因為這枚雞蛋實在是秀氣的很,跟乒乓球差不多大小。
之後給這只瘦雞每天喂的飽飽的,隔天就能撿上一隻雞蛋,因為是自家養的雞下的蛋,自己覺的比超市買的更珍貴。
昨天下午己撿了只雞蛋,按慣例今天該休息一天,可今天下午我從外邊回家,隔的院子柵欄就看到雞窩里的蛋,那隻瘦雞正在籠中不聲不響地硺著穀子。我進了院子,立刻就去撿雞蛋收起來。等我將雞蛋收到廚房裡專門的盒子放好,回到院中就聽到那隻瘦雞突然引吭高歌起來:咯咯噠,咯咯咯咯噠……我很㤞異,它是對著我在叫,是告訴我它下了一個蛋嗎?瘦雞一直持續叫了好一會兒,引得我家小狗旺仔坐到雞籠對面,好奇地打量著籠子里的雞。
晚上和家人講到今天雞又下蛋的事,說到這只神奇的母雞,下蛋之後不聲不響,要等主人回家後再叫喚,求生欲還真強,不由得感慨真是萬物皆有靈。
於是鄭重宣布:這只雞不殺了,我會一直養下去。
⑥ 萬物皆有靈
每一個會鳴叫的昆蟲有 情感 ,樹葉成於的樹木有 情感 。自然的這片園林在人類不觸及的寧靜里,生生不息地成長與忙碌。
踏入一個寧靜的草木地,可以在心情愉快的同時尋找躲藏於草木之中的生物們,不要驕傲,細細地感受。微風習習時,樹葉颯颯作響,舞動身姿,風使得樹歡舞起來。沒有風時,一片樹葉落地的過程也許是一個生命的消亡,平穩而又無聲無息。繁密的青草里有在數以億計的螞蟻,隱藏在草的青蔭營,過著屬於它們的生活。樹枝上的蟬鳴,不知來處的蟲聒,發出超越其他低唱小蟲的生命力量,呱呱地唱著。把這個空氣調成了空與寂。
花草樹木靜靜地躺在那,有的只是綠色的枝葉,染著輕塵,像個參照物。綠色叢中的小昆蟲雖然嗷嗷叫著,盡管如此,回應是不做任何凝視,匆匆一眼的別過頭。它們也如同幼時的玩伴,出現的,陪伴的,自然,不需要特別的放在心上,讓人們感受自然的親切。
它們與人類相同,有生命,綻放,消亡的過程,生老病死來的一俱。比如蟑螂,在潮濕黑暗的牆邊有隻只蟑螂的屈爬,與人共處一地時,它懂得藏匿起來,回到開始的地方。它知道生存,知道生活,這是靈。比如貓,生完幼崽之後藏匿於養貓人不知道的地方,為了保護它們不被帶走,這是貓為母的靈。比如螞蟻,它們生活在草叢當中,數以萬計的密集,搬運東西,不停歇,為了食物的儲備。它們懂得勞動的意義,這是靈。
在自然中集合,在植被裡暗中生長。風吹招搖,植物開花結果,落葉凋零,低調地生活。動物看似和諧,捕食求存的過程往往有它們的智慧與本領。
它們有著不為知的奧妙與靈魂承載。形形色色,共同相處,同人一樣的忙於自己的生命,它們不關心人類,它們靈的不動聲色,繽紛多彩。
⑦ 萬物皆有靈是嗎·
我個人認為.
萬物皆有靈.中的"靈"指的是意志.靈魂也就是一種由意志力產生的能量.當能量聚集的很多時.與腦磁場有時會產生沖突.就會出現幻覺.幻覺可能是這個或這些"靈魂"為你傳送著某個信息.
能量會有盡時.也就是"灰飛煙滅"了.
⑧ 萬物有靈
泛靈論,又名萬物有靈論,為發源並盛行於17世紀的哲學思想,後來其被廣泛擴充解釋為泛神論,逐漸演變為宗教信仰種類之一。泛靈論認為天下萬物皆有靈魂或自然精神,並在控制間影響其他自然現象。倡導此理論者,認為該自然現象與精神也深深影響人類社會行為,一棵樹和一塊石頭都跟人類一樣,具有同樣的價值與權利。
摩梭人的精神信仰,是萬物有靈的巫術文化。在達巴文化的送魂經中,有靈魂不滅之說。在許多人類學家看來,泛靈論和萬物有靈論者,大多存在著自然中的神靈崇拜,圖騰崇拜。
根據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認知發展理論中,前運算階段其特點:之一就是泛靈論。兒童無法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識動機、意向推廣到無生命的事物上。即4~6歲兒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意識、活的東西,常把玩具當作活的夥伴,與它們游戲、交談。
木心寫希臘:希臘偉大,但希臘是個小國家,人口少面積小然而產生了至今無與倫比的偉大藝術,弘麗,高潔文學,雕刻,建築,可說是達到最高的境界西方評價,除了基督教,希臘文化是世界文化可以誇耀的一切。黑格爾說:希臘是人類的永久教師。希臘人當年的知識范疇其實很狹隘,希臘人不知世界史,不知道世界地理,不知其他種族。希臘得天獨厚的是正確,有力,美妙的文字,表達了不朽的思想。從前有一說:詩人不宜多知世事,整個希臘如一個童貞的美少年想起希臘,好像那裡一天到晚都是早晨,空氣清涼新鮮,最了不起的,是希臘將美在人道中推到第一位,中國,印度,埃及,瑪雅,波斯,眾神像代表權威,要人害怕,攝服,只有希臘人崇拜美麗的權威,美麗的眾神阿波羅,維納斯為什麼美?那根本不是一個人。美,最後帶來:勇敢,正直,死不棄盾牌。為什麼美好?美就是快樂!希臘沒有歷史負擔,沒有傳統習俗,習慣,教條,約束他們這美少年不夢想天堂,也想不到地獄去。
有一天整理資料,有一位長輩問另一位知道喪葬禮儀的長輩某個儀式在講述的內容。只聽電話那頭說:這個嘛就是給逝去的靈魂時間,讓他到處看一看,永寧或許很小,四川他可能不喜歡,那麼他可以到北京上海看看,決定自己投生在哪裡。
摩梭人宗教泛靈論結合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摩梭人的信仰還是一個孩童。如木心所說,就是一個童貞的美少年。沒有習俗,習慣,教條的約束,美少年不夢天堂,也想不到地獄去。
是不是一個自由的美少年?是不是和我們民族自由的靈魂一樣?都很自由。彷彿那裡一天到晚都是早晨,空氣清涼新鮮。
而這么童貞的宗教,到底孕育著怎樣美好的一個族群?我最近正在研究,下回講給你聽。
以上觀點,均為個人觀點,如果不服,找我就好。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