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獨角獸是神話中存在的還是真的存在
獨角獸的傳說
獨角獸是所有動物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動物之一。幾個世紀以來,在民間傳說,歌曲,詩歌中,獨角獸的故事被廣為傳誦。迄今為止,它仍是世界上一大「未解之迷」。大多數人相信獨角獸的存在,幾個世紀人們也曾尋覓到它的蹤跡。然而,中國神話中獨角獸的東方形象與大家熟知的形似白馬的西方形象截然不同。唯一相同的是獨角獸頭頂正中有一支單角。
對於獨角獸的篤信者來說,獨角獸不復存在一說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因而把它加入恐龍,猛獁,甚至一些不為人們所知的動物如大足獸,湖海怪獸等的行列。而其他人相信獨角獸仍然生活在遙遠偏僻的地方,只有那些品德高尚,誠實守信的人才能找到。
人們驚嘆於獨角獸的美麗。同時,對於它為世界文化和歷史所做的貢獻大加贊賞。傳說中的獨角獸形態各異。但人們最熟知的是一種具有鹿身,牛尾,馬蹄,頭頂中央有一隻短角的動物。其背部毛發呈五彩色:紅,黃,藍,白,黑,象徵中國五種神聖的顏色。其腹部毛發為黃色。有些傳說中描述的獨角獸還具有像龍一樣的綠色鱗甲。
中國的獨角獸被稱為麒麟。它是麒——雄性獨角獸,和麟——雌性獨角獸的合體。麒麟活動時格外小心以免踩踏傷害到那些弱小的生命。它以植物為生,這些植物如今以不復存在。 麒麟有1000歲的壽命。
傳說麒麟來自於地球,被尊奉為四大吉兆動物之一(其它三種為鳳凰,龍,龜)。它能預示未來,並代表了生命的本質。
最早的獨角獸
在中國神話中,獨角獸是一種吉祥之物。它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是才出現。它的出現被人們視為美好時代的象徵。而獨角獸在近幾個世紀未曾出現的事實表明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渾噩的時代。當世界和平美好時獨角獸將會重現。
傳說大約五千年前第一隻獨角獸出現,並將文字傳授於伏曦皇帝。在大約47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697年,另一隻獨角獸出現在黃帝的花園。這一吉兆被視為黃帝之統治將千秋萬代,和平繁榮。堯帝統治時期也有兩只獨角獸,堯帝是四千年前五大皇帝之一。
獨角獸預言孔子之生死
中國人相信獨角獸能預言像孔子一類偉人的誕生。公元前551年,身懷孔子的婦女在森林中遇見一隻獨角獸。這只獨角獸給了她小小一枚碧玉,並把頭伏在女子的腿上。女子意識到有重要事件,知道這是上天賜福的徵兆。
玉上的文字說明告訴這名女子她的兒子具有非凡的智慧。果然,孔子成為中國最受世人景仰的哲學家。即便是2500年後的今天,孔子語錄仍然受到後人的尊重與推崇。相傳在孔子的晚年,他親眼看到一隻獨角獸,於是便知道自己去日無多。
其它東方獨角獸
除了中國以外,其它亞洲國家也有關於獨角獸的傳說。在日本它被稱為麒麟,是一種身壯如牛,頸部長滿鬃毛的動物。與中國獨角獸不同,日本的獨角獸是一種讓人敬畏的動物,罪犯尤其害怕它。事實上,獨角獸能找出罪犯。當發生法律糾紛時,法官都邀請獨角獸做出裁斷,懲治罪犯。
著名獨角獸目擊址
相關人物 目擊地址 日期
亞當 伊甸園 世界初始
伏曦帝 中國 五千年前
黃帝 中國黃帝的花園 公元前2697年
堯帝 中國 約公元前2000年
孔子 中國 公元前551年—479年
獨角獸之史
獨角獸在傳說中通常被描述為一種具有馬身,頭頂有一隻單角的動物。也有傳說獨角獸具有羚羊後腿,獅子尾巴和山羊鬍子。古代和中世紀亞歐文化中獨角獸的形象可能來自一位希臘醫生對犀牛的記錄。那是大約在公元前400年,這位醫生記錄了一隻獨角獸,稱其為具有潔白身體,紫色腦袋,腕尺長角的印度野驢。長角底部為白色,中部黑色,並有紅色裂縫。獨角獸行動敏捷,性情兇猛。亞里士多德和普林尼在他們的寫作中也分別提到過獨角獸。在中世紀基督教界,獨角獸象徵宗教和長久。一些希伯來聖經的早期譯本中曾經講到獨角獸(現代版本把這種動物稱為「野牛」),並且它具有神職。它象徵著純潔。雖然當它身陷絕境是會兇殘搏鬥,但只要有處女觸摸, 它就會乖乖馴服。許多中世紀藝術,包括木刻,燈彩,以及織錦等都有對獨角獸的描述,尤其是尋找獨角獸的故事。有些基督教傳說獨角獸總是和聖母瑪利亞在一起,有些傳說它就是救世主耶穌。獨角獸圖形的紋章還曾經風行於中世紀。中世紀以及後來的時期,由於獨角獸的聖潔性,其頭角被用做葯材與煉丹。當權者與羅馬教皇都擁有獨角獸的頭角,因為人們認為頭角具有很好的防毒作用。頭角還能預防胃病與癲癇症。世界各地的傳說中都能找到獨角獸的蹤影。它的外形在作家和藝術家豐富想像之下各不相同。獨角獸的傳奇能追溯到早期異教徒神話。有意思的是,這一異教徒之物竟然被中世紀的歐洲所接受。當時的歐洲完全被基督教統治,而人們竟然視獨角獸為基督耶穌。獨角獸之女神是歐洲一大傳說。相傳只有少女中最純潔的才能馴服這一動物。當獨角獸看到一名少女坐在木頭上時,它會走上前去,像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似的溫順地把頭依在她的腿上。這是獨角獸的一個弱點。
『貳』 你知道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獨角獸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子
我只知道huan(是在找不到這個字o(╥﹏╥)o)疏,長得和外國的獨角獸一毛一樣,什麼毛色的話沒有詳細資料。另外白澤好像也算一種獨角獸。
『叄』 中國傳說中獨角獸的六種形態
中國獨角獸較為復雜,至少有6種形態,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半雄半雌的麒麟;還有兩種是雄性的麒和雌性的麟。另外還有一種著名的就是獬豸。
麒麟
中國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四靈獸之一。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麒麟的額頭長著像龍一樣的肉質的角、鹿的身體、馬的腿、牛的尾巴,身上五彩斑斕,腹部是褐色的,行走時不會踩花和草,素食。
麒麟在古代很多典籍中均有記載,如《山海經》、《史記》、《論衡》等等。「十四年庚申,魯西狩獲麟,孔子作春秋。」便是十分有名的傳說。其中麒麟不但會被發現,被箭射中還會死……顯然不是信仰的產物。似乎在上古,麒麟雖少見,卻也不算是「妖怪」之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麒麟的本來面目,也逐漸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中華民族傳統的藝術寶庫里,麒麟是我國歷代人們喜聞樂見的裝飾形象。這個瑰麗多姿、儀態萬方的神靈瑞獸,不但集中了自然界各種動物美的大成,而且表現了超出自然本色的理想化的形式美,給人以吉祥的祝福和美的享受。
麒麟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特徵和氣質。它的演變基本上經歷了四個主要階段,即春秋戰國時期傳說中的朦朧美,兩漢時期的古拙美,南北朝時期的雄健美,逐漸過渡到明清時期的繁華美。
從麒麟的演變過程看,它與龍的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以至到明清時期兩者逐漸同化,使麒麟變成鹿形的龍,除了蹄子像鹿,尾巴像獅和軀體比龍短外,其餘和龍的形象一樣。因此,明清時期的麒麟,實際上是一種變異的龍。 龍鳳研究專家王大有先生認為:麒麟是龍鳳家族的擴大化,他在著述的《龍鳳文化源流》中說:「麒麟雖以鹿為原型,然而實際上是一種變異的龍,只易爪為蹄而已。它為中央帝的象徵,但因出現較晚,並不具統治地位,而中央帝的實際形象是蛇軀之龍。」
古文中常把「中央黃帝」尊為麒麟,而後來人們把歷代帝王比喻為龍,從中我們也可看出麒麟與龍的因果關系,它們同屬一宗。商代龍的角,常常用長頸鹿(古時將長頸鹿稱為麒麟)的菌狀角,這是麒麟與龍的又一種復合觀象。秦漢時期,龍從蛇體向獸體轉化,和後來的麒麟極為相似。漢代以後,麒麟作為一種「仁獸」雖慢慢從龍的大家族中分化出來,而逐漸自成一體,成為「五靈」之一,但卻始終沒有脫離龍的范疇。到明清時期,終於「萬變不離其宗」,和龍的形象靠攏,成為龍家族中的一員。 麒麟往往在太平盛世之際,伴隨著聖王或是喜慶祥瑞之時出現,在瑞氣祥雲繚繞中,在優雅的香音飄渺中,款款而來。有的還把麒麟說成是能吐玉書的聖獸,有的還給麒麟插上雙翼,說它能從日月飛翔,是天上的星宿,是神靈之獸,是吉祥的預兆。
目前,留存在中華大地上最為著名的麒麟當數南朝帝陵前的石雕。麒麟紋飾華麗,身軀趨向於獅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麒麟挺胸曲腰,目目真口張,頸短而闊,昂首作仰天長嘯狀,麟身紋飾極富裝飾味。體感強,且厚實。石雕在重視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意誇張和變形,顯得壯美而有生氣。
宋代的麒麟雖保持著鹿科動物的特徵,但從其頸部鬃毛的飄拂,以及軀體麟片的刻劃上,卻已向龍形方向靠攏。元代的麒麟則明顯的龍形化了。
明代麒麟頭部呈馬頭形,而頭部的裝飾和明代龍的頭部是一致的,連頭部的鬃毛也是前沖的,身軀上一般密布鱗片,馬的蹄,四肢及身上有火焰披毛,色澤以青色為多,也有黃色和綠色的。
明代的麒麟風格也各不相同。在北京法海寺內便出現了不同造型風格的石雕麒麟,一為鹿身蹄形麒麟,顯得纖巧、靈動,給人一種祥瑞之氣。另一為獅身爪形麒麟,顯得壯實而肥碩,但瑞氣與靈氣都不如前者。帝陵前的明代麒麟卻又是一種類型,其形體在往龍轉化發展的基礎上又繼承了南朝時期的瑞獸風格,使麒麟顯得穩健雄渾,這可能是與守衛陵墓的職責有關。
有人把天安門前華表上的朝天獵孔說成是蹲龍,其實,倘若把其造型和麒麟進行比較的話,那纖巧靈動的身軀,那蹲伏的姿態,似乎和麒麟的形狀更接近一點。
而到清代,麒麟的龍形化特徵得到進一步固定,形成了「龍頭、麋身、馬蹄、龍麟、獅尾」的藝術形象。麒麟的龍形頭部刻劃繁復華美,圖案趨向規范化、工整化,與六朝時期的麒麟比較,已失去了那種剛健豪邁的氣勢。
獬豸
獬豸(xiè zhì),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准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象。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東方獨角獸的歷史
獨角獸很少出現在傳說中,也同樣在現在小說中罕有它的蹤跡。但在口頭流傳的故事當中,有很多關於獨角獸的描寫。旅行者的傳奇所孕育的古代文學傳達了獨角獸一些細枝末節的信息,這也同樣影響了現在文學,使得有關獨角獸的想像一直流傳到現代。
也許第一個看到獨角獸並且記錄下來的人是中國皇帝伏曦,他生活在公元前2800年。 他的出名是由於他發明了多種樂器,一夫三妻制以及三個字元所代表顯示未來的銘文。
一天,當伏曦在沉思人生命的有限與對社會的永久貢獻時,他看到一頭奇怪的鹿,這頭鹿站在黃河邊。這個生物和幼小的牛犢一樣大小,但銀色的角從它的額頭正中伸出,它的皮毛五顏六色。當它站在河裡,渾濁的河水就變得清澈。當它離開的時候,伏曦看到它的背上和身體兩側有奇怪的花紋。 當它消失在遠方的時候,伏曦沿著它行走留下的痕跡追蹤而去,突然意識到這些痕跡能被用來描述思想和語言。
這樣的獨角獸,或者說叫做麒麟,引出了中國文字的產生。當然,它也使記錄當時的思想流傳後世成為可能。獨角獸隨著伏曦的死亡而消失,直到黃帝的出現。黃帝發明了房屋並締造了最初的城市。當他老年的時候,他在自己的庭院中看到獨角獸。這個動物對他鳴叫,使他極度驚異。他死後,人們相信,他的靈魂騎在麒麟的背上而得到永生。 從那以後,中國的傳說中鮮有獨角獸的出現。而獨角獸的出現也被視為吉祥的象徵。前面說是吉祥的象徵,同樣的,獨角獸的出現有時也象徵著法規的公正,或者壞事的預兆,或者偉人的死亡。
大約2500年前,麒麟出現在一個年輕女人面前,在她手裡留下一塊翡翠玉牌。在玉牌上有一些文字預示著,預示著她將成為無冕之王的母親。 預言成真了,孔子成為了偉大的中國先哲。孔子並沒有王冠或者成為一個掌權者。(因為翻譯的英文,不大明確,關於孔子與麒麟的關系,可見於「麒麟送子」的典故——《拾遺記》中講的"孔子未生時,有麟吐書於闕里人家,……"以後,人們又把吐書生孔子而演變為送子,便成為"麒麟送子"了。孔子的母親,不知道中文名字是什麼,只能就寫英文了,慚愧) 據說麒麟走路很輕,他的蹄子不發出聲響。 一些人相信它如此輕是因為它不想壓碎腳下的草葉。孔子一生之中只看到過一次麒麟,從他看到這個生物起,他知道他的死亡臨近了。那以後,周朝也漸漸的衰落了。
那以後的400年,直到漢朝,麒麟才再一次出現。漢武帝時,他在皇宮里建造了一個特別的房間來供奉麒麟。 從那以後,沒有太多的有關麒麟的記錄,很多人相信麒麟在中國滅絕了。 因為很少發現它的蹤跡,對它一無所知。 人們相信,如果還有任何一隻麒麟存在,它必定是存在在中國廣袤的深山中不為人們所見 ,因為它的出現將引起很大的社會轟動,因為現實的一切只存在於傳說當中。
『肆』 獨角獸是否真實的存在過
一、神話中的獨角獸,即馬有獨角的一種生物,現存的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不能證實獨角獸存在過,現有的知識內獨角獸是不存在的,不排除將來發現文獻記載獨角獸的出現和考古發現獨角獸的化石。
二、獸是某些動物的稱呼,也存在獨角犀牛這種動物,在某種規則內也可以被稱為獨角獸,這個方面上獨角獸是存在的。
獨角獸為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虛構生物。
現行西方神話的獨角獸則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有的故事中描述為長有一雙翅膀,甚至還有獨角獸是黑色的描述。西方獨角獸的原型已被公認為印度犀牛。
獨角獸,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頭頂正中長有一支單角的動物。在西方傳說里,獨角獸的角有解毒功能,很多人乘機去賣「獨角獸」的角的粉末。在中國古代傳說里,䑏疏(山海經·西山經)就是東方獨角獸的一種。
(4)中角獸的圖片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獨角獸的歷史(選自《最後的獨角獸》):
「獨角獸因為存在而存在。」這種動物不是沒有來由的。
不幸的是,偽科學家傾向於把這些感覺和幻想簡化為「有所謂的獨角獸的傳說」--因為「有獨角獸的存在」。
同樣自私的一些動物學家傾向於相信基督,他們依據聖經里一些對獨角獸的描述:
「上帝把它們帶出埃及……如同獨角獸一般強悍」(章節23:22)
「他的勇氣可比公牛,他的角如同獨角獸的角一般」(申命記 33:17)Deuteronomy(聖經舊約中的第五卷) 「獨角獸將服從於你或者因為被關入木籠而遵從?你能用繩索栓住獨角獸么?」(約伯記39:9-12)
「把我從獅口中救出:因為你聽到獨角獸角笛的呼叫」(Psalms 22:21)Psalms(《詩篇》,或譯《聖詠集》)
「主的聲音響徹黎巴嫩的雪松林,他使他們跳躍如同小牛犢,黎巴嫩和西連像幼小的獨角獸」(Psalms29:5-6)
「(人們)贊揚我的角如同獨角獸的角一般」(Psalms 92:10)
「由於主在波斯拉的祭品和以土買之地的大屠殺,獨角獸將與他們一起衰亡,如同牛犢與牛群(共存亡)」
『伍』 美麗而又神秘的西方生物獨角獸,在西方的神話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西方神話的獨角獸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在西方的神話中獨角獸扮演了光明的角色,代表著敢於斗爭。但在實際的西方文化當中,獨角獸的形象並不是現在神話當中所展現的這樣子,而是另一種形象。在宗教書《舊約全書》當中描述了獨角獸:在印度的森林中,(獨角獸)的體型和體型較大的馬一樣,或者比馬大一些。它們的身體是白色的,頭是深紅色,眼睛是深藍色。它們的角從額頭正中伸出,大約一英尺半長。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西方神話中的獨角獸。
在西方古老的神話當中,獨角獸是一種比較凶惡的神秘物種,不管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不敢招惹獨角獸,是一種非常難以馴化的猛獸,樣子也不是如今我們所看到或者認為的樣子,而更像是犀牛,或者山羊。
『陸』 獨角獸是什麼動物
【簡介】
獨角獸,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頭頂正中長有一支單角的動物。中國神話傳說和西方神話傳說中皆有記載和描述。然而,中國神話中獨角獸的東方形象與大家熟知的形似白馬的西方形象截然不同。
【中國神話中的獨角獸】
在中國神話中,獨角獸是一種吉祥之物。它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時才出現。它的出現被人們視為美好時代的象徵。當世界和平美好時獨角獸將會重現。
傳說大約五千年前第一隻獨角獸出現,並將文字傳授於伏曦皇帝。在大約47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697年,另一隻獨角獸出現在黃帝的花園。這一吉兆被視為黃帝之統治將千秋萬代,和平繁榮。堯帝統治時期也出現過兩只獨角獸,因此,堯帝便成為四千年前五大皇帝之一
中國獨角獸較為復雜,至少有6種形態,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半雄半雌的麒麟;還有兩種是雄性的麒和雌性的麟。另外還有一種著名的就是獬豸。
『柒』 獨角獸長什麼樣
獨角獸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
獨角獸為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虛構生物。
現行西方神話的獨角獸則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有的故事中描述為長有一雙翅膀,甚至還有獨角獸是黑色的描述。西方獨角獸的原型已被公認為印度犀牛。
獨角獸,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頭頂正中長有一支單角的動物。在西方傳說里,獨角獸的角有解毒功能,很多人乘機去賣「獨角獸」的角的粉末。在中國古代傳說里,䑏疏(山海經·西山經)就是東方獨角獸的一種。
獨角獸的形象形成:
近代的說法包含了不同地方民族的幻想而成,由最初類似山羊的生物顯變成純潔而美麗的野獸。它可以化成不同的大小和顏色,由象牙般純白或黑檀深黑甚至彩虹的顏色,逃過獵人的追捕。
有時還像飛馬般有翼。不過,unicorn的基本概念卻沒變,就是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當然還有它額前的長角。Unicorn"源自於希伯來文"re'em,早期古老翻譯為"monokeros",意解"獨角",後來轉成英語"unicorn"了。
獨角獸是由大海的滔天白浪孕育出來的純潔美麗生物。
『捌』 考古學家證明獨角獸的確存在,真實的獨角獸和想像中有什麼不一樣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獨角獸」當作幻想中的生物,但考古學家卻認為,這種生物雖然沒有魔法,卻可能真的存在。
跟犀牛一樣,這種動物力量很大,成年後大約長4.5公尺,高2公尺,重達4噸。在人類發展早期,力量就是權力的象徵,人類關於獨角獸的傳說也許正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在大部分童話故事中,它們都是高貴優雅的形象,還擁有神秘的魔法力量。現實世界中的獨角獸雖然與傳說中很不相同,但至少也擁有標志性的角,這也是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
『玖』 故宮中十一個角獸的名稱
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鬥牛、行什。
第一位:騎鳳仙人,站在垂脊獸最前的是「騎鳳仙人」,也稱為「仙人騎雞」或是「仙人指路」,在屋檐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有絕處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徵意義。
第二位:龍,象徵天子。
第三位:鳳,比喻有聖德之人。
第四位:獅子,代表勇猛、威嚴。
第五位:天馬,我國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
第六位:海馬,也是吉祥的化身。
第七位:狻猊,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法說其為龍的九子之一。
第八位: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第九位:獬豸,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第十位:鬥牛,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第十一位:行什,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