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綦》怎麼讀
一、綦的拼音:qí
二、部首:糸
三、釋義:
1、青黑色:~巾。
2、極,很:~難。~切。言之~詳。
3、姓。
四、筆畫:橫、豎、豎、橫、橫、橫、撇、捺、撇折、撇折、點、豎鉤、撇、點。
(1)綦怎麼讀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綦履
[qí lǚ]
指用斜紋絲織品製成的鞋。
2、綦跡
[qí jì]
見「綦跡」。
3、綦衛
[qí wèi]
古代綦地出產的利箭。
4、綦轍
[qí zhé]
足跡和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輩的遺澤。
5、綦會
[qí huì]
古代帝王皮冠上的玉飾冠紐。
6、縞綦
[gǎo qí]
「縞衣綦巾」之省。淺色服。
7、公綦
[gōng qí]
復姓。
8、椶綦
[zōng qí]
棕鞋。綦,鞋帶,借指鞋。
『貳』 綦~~~這字怎麼讀
綦的讀音:qí
釋義:
1、青黑色:~巾。
2、文言副詞。極:希望~切。
繁體漢字:綥
綦的部首:糸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形聲;從糸、其聲
異體字:綨綥
相關組詞:
綦溪、綦縞、履綦、縷綦、綦公、綦針、綦履
綦溪、綦弁、綦巾、綦毋、五綦、綦下、綦跡
(2)綦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漢字筆順:橫、豎、豎、橫、橫、橫、撇、捺、撇折、撇折、點、豎鉤、撇、點、
二、片語釋義:
1、綦轍[qí zhé]
足跡和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輩的遺澤。
2、綦組[qí zǔ]
雜色絲帶。
3、綦連[qí lián]
復姓。
4、公綦[gōng qí]
復姓。
5、綦綉[qí xiù]
斜紋的彩色絲織色。
『叄』 「綦」的讀音是什麼
讀音:qí
釋義:(1)青黑色:~巾。
(2)極,很:~難。~切。言之~詳。
(3)姓。
組詞:綦巾,綦難,綦切,言之綦詳,步綦
『肆』 綦怎麼讀
綦讀作:qí
聲母q,韻母i,聲調二。
部首糸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4畫
五筆86ADWI,五筆98DWXI
1、青黑色:綦巾。
2、極,很:綦難。
3、姓。
(4)綦怎麼讀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綦衛[qí wèi]
古代綦地出產的利箭。
2、綦轍[qí zhé]
足跡和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輩的遺澤。
3、綦會[qí huì]
古代帝王皮冠上的玉飾冠紐。
4、縞綦[gǎo qí]
「縞衣綦巾」之省。
5、公綦[gōng qí]
復姓。
『伍』 綦江是重慶市的一個縣,「綦」字怎麼讀
讀音:qí。
『陸』 綦姓廣州話怎麼讀
發音:[gei1]
綦拼音qí,聲母q,韻母i,聲調2。
1、青黑色:綦巾。
2、極,很:綦難。
3、姓。
相關組詞:
綦溪、綦縞、履綦、縷綦、綦公、綦針、綦履
綦溪、綦弁、綦巾、綦毋、五綦、綦下、綦跡
綦姓的姓氏起源
綦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來,帝嚳姓姬名俊,是軒轅黃帝的曾孫。姬俊之後,繁衍甚盛,其中一部分聚居於代郡(今山西代縣和河北蔚縣一帶)。
姬霖是姬榮的第三十五世孫,有兩個兒子分別叫祁連勛、祁連猷,據說當時只有少數姬姓長者仍保留姬姓,後人大多已演變為祁連氏。
秦朝末年,劉邦起兵滅秦並與項羽爭鼎天下,姬霖率祁連勛、祁連猷等人投奔劉邦 ,隨劉邦東征西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時被賜予綦毋的姓氏。從此,流居於河南一帶姬姓族人大都遷來齊北安居,姬姓和祁連氏也統一為綦母氏。其中有一部分沿用祁連氏過於習慣,也改為綦。
這段歷史在《文林望世系敘》中有所記載。宋代之前,綦毋也作綦母,這一復姓後來逐漸演變為單姓綦,姬霖便是綦姓人的得姓始祖。
『柒』 綦作為姓怎麼讀
綦的讀音:qí
釋義:
1、青黑色:~巾。
2、文言副詞。極:希望~切。
繁體漢字:綥
綦的部首:糸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形聲;從糸、其聲
異體字:綨綥
漢字筆順:橫、豎、豎、橫、橫、橫、撇、捺、撇折、撇折、點、豎鉤、撇、點、
相關組詞:
1、綦轍[qí zhé]
足跡和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輩的遺澤。
2、綦組[qí zǔ]
雜色絲帶。
3、綦連[qí lián]
復姓。
4、公綦[gōng qí]
復姓。
5、綦綉[qí xiù]
斜紋的彩色絲織色。
『捌』 綦字怎麼讀
綦拼音:
[qí]
綦_
[釋義] 1.青黑色:~巾。2.極,很:~難。~切。言之~詳。3.姓。
詳細解釋
〈名〉
〈副〉
非常,很 [very]。如:綦溪(深峭,極深);綦谷(極深)
(形聲。從糸,其聲。糸( mì),細絲。從糸的字多與絲縷布帛有關。本義:蒼灰色)
同本義 [dark grey]
綥,帛蒼艾色。——《說文》
縞衣綦巾。——《詩·鄭風·出其東門》。傳:「蒼艾色女服也。」
四人綦弁。——《書·顧命》
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禮記·玉藻》
又如:綦巾(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綦弁(古代蒼灰色的皮冠。一說為赤黑色的皮冠)
鞋帶 [shoelace]
夏葛履…,組綦系於踵。——《儀禮·士喪禮》
足印 [footprint]。如:綦跡(足跡;蹤跡);綦履(履跡;腳印);綦轍(足跡和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輩的遺澤)
標准 [standard]
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荀子》
通「基」。基本 [base;foundation]
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荀子·王霸》
通「極」。頂點,終了 [top]
目欲綦色,耳欲綦聲。——《荀子·王霸》
姓。如:綦公(復姓);綦毋(復姓);綦連(復姓)
『玖』 「綦」怎麼讀,拼音是什麼
「綦」讀[ qí ],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隻鞋的形象,下部是"絲",指古人系鞋的帶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則表示莊重。《禮記·內則》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腿,繫上鞋帶。現指青黑色 ;極,很 :~難。~切。言之~詳;姓。
『拾』 綦:這個字怎麼讀
綦
【讀音1】[qí] 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隻鞋的形象,下部是「絲」,指古人系鞋的帶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則表示莊重。
【讀音2】[xì] 形聲,從糸。形聲,從糸。
【讀音3】[jī ] 通「基」。基本。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荀子·王霸》
【讀音4】[jí ] 通「極」。頂點,終了 。目欲綦色,耳欲綦聲。——《荀子·王霸》
【基本釋義】青黑色,極,很,姓氏
【其他】綦多用於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來,據《帝王世紀》記載,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以姬為姓。帝嚳姓姬名俊,是軒轅黃帝的曾孫。據全國人口數據統計,綦姓人現在國內共有五萬多人,由於歷史原因,發生過幾次大的歷史遷徙,綦姓人口主要分布於山東、湖南、湖北、山西、和黑龍江等省份。歷史名人有綦鍪等。在河南等北方地區有郡望堂號、湖南等南方地區有北海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