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長江的源頭在哪裡
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
長江(英文名稱: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angtze River)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
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1)長江源頭在哪裡擴展閱讀
源頭確定歷史:
江源之爭對長江之長度計算發生實質性變化。對江河源頭、山峰高度的測量,必須是國務院授權發布的,才是法定數據。
而之所以這么多年對長江之源有諸多爭議,是因為國務院從來沒有授權任何部門發布一個法定的數據,無論是長江、黃河還是瀾滄江,都沒有一個法定的源頭,所以各個部門都以自己的數據為准,爭議頗多。
1978年1月13日,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宣布長江的源頭為格拉丹東西南側的沱沱河,1985年,香港探險家黃效文又將源頭確定到了當曲上游多朝能加色格拉山峰附近。
2008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劉少創等參加的三江源考察隊發現,長江的源頭被確定為青海省當曲上游的當曲,從這里算起,長江的長度為6236千米,居世界第三,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遜河。
『貳』 長江源頭起點在哪終點在哪
你問的是長江源頭的起點和終點,不是長江的終點。對吧?
長江源頭部分稱為通天河。通天河有幾個源頭,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均位於青海省南部。
長江三源,北源楚瑪爾河、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
正源本支(南支)是一級通天河,即古代所稱通天河的上段,大體即布曲。正源南支當曲來自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山麓的沼澤地。正源西支沱沱河開始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接納沱沱河就形成第三級通天河。北源楚瑪爾河出於昆侖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接納它就形成第四級通天河。
目前公認的是,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姜古迪如冰川的沱沱河為長江正源。但有爭議。
長江源頭的終點在青海-四川省界附近。
長江在青海省境內稱為通天河,通天河統稱為「長江源頭」。
通天河在青海省玉樹州直門達(稱多縣境內)巴塘河匯入後,始稱金沙江。這里是青海-四川省界的青海一側。而金沙江已被稱為「長江上游」,而不是「長江源頭」了。
『叄』 長江源頭在哪
長江源頭位於青藏高原腹心。長江源區由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組成,沱沱河流與當曲匯合在一起以後,叫通天河。通天河在玉樹接納巴塘河後進入西藏自治區與四川省交界處的高山峽谷之間,稱為金沙江。金沙江穿過雲貴高原北側,流到四川省宜賓市。當它和北面流來的岷江在宜賓匯合之後,才稱為長江。其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
『肆』 長江源頭在那裡
在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
『伍』 長江源頭到底在哪裡
河源 長江的源頭,自古以來有不同說法。近代在一些地理著作中有關長江河源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江河同源於一山」,長江和黃河都發源於巴顏喀拉山,長江發源於南麓,黃河發源於北麓。另一種是長江發源於可可西里山。源流有兩支:南支木魯烏蘇河,北支楚瑪爾河。①上游段。上遊河段橫跨兩個地形階梯。長4529千米,占長江長度72.0%。流域面積100.6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從囊極巴隴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於第一階梯——青藏高原腹地內。因在高原頂部,河谷開闊,河槽寬淺,一般河寬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緩慢散亂,汊流很多。從巴塘河口到宜賓稱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階梯的過渡地段,這里地形突變,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為寬谷外,河流穿行於峽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雲南石鼓以下,突然轉向東北流,著名的虎跳峽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峽長16千米,最窄處僅30米。出虎跳峽後、穿越雲貴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鎮以下進入第二級階梯,在宜賓附近匯集了岷江之後,才稱長江。自宜賓以下至宜昌之間長1030千米,習慣上稱川江。河道蜿蜒於四川盆地之內,河床平緩,沿途接納沱江、嘉陵江和烏江等眾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寬。過川東奉節白帝城,長江穿行在第二階梯至第三階梯的過渡地段,切過七岳、巫山和黃陵3個背斜,兩個向斜,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長約200千米,峽谷與寬谷相間排列。
②中游段。長江出三峽從宜昌以下,進入第三級階梯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寬,水流緩慢,河道彎曲。長927千米,占長江長度14.7%。流域面積67.9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37.6%。其中,從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磯一段,長約420千米,因古代為荊州地區,所以取名為荊江。荊江又分為上荊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荊江(藕池口至城陵磯)兩段。下荊江河彎發育,素有「九曲回腸」之稱。中游兩岸湖泊眾多,江湖相通,構成龐大的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長江接納兩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來水後,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進入下游 ③下游段。水深江寬,從湖口到入海口,長844千米,占長江長度13.3%。流域面積12.3萬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積的6.8%。江蘇省揚州、鎮江一帶的長江幹流又稱揚子江。得名於這一帶古代有揚子津和揚子縣,現在外國人常用揚子江這一名稱泛指整個長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響,進入長江口的平均潮流量達26.6萬立方米/秒,是長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況下,一次進潮總量約為32.5億立方米,大潮時可達45億立方米。
『陸』 長江的源頭是什麼地方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孫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6)長江源頭在哪裡擴展閱讀:
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豐沛,由於幅員遼闊,地形變化大,因此有著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也經常發生洪、澇、旱、冰雹等自然災害。
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年平均氣溫16~18℃,夏季最高氣溫達4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4℃左右。四川盆地氣候較溫和,冬季氣溫比中下游增加約5℃。
昆明周圍地區則是四季如春。在金沙江峽谷地區呈典型的立體氣候,山頂白雪皚皚,山下四季如春。江源地區屬典型的高寒氣候,年平均氣溫-4.4℃,四季如冬、乾燥、氣壓低、日照長和多冰雹大風。
『柒』 長江源頭在哪裡
長江源(三江源之一):即長江的源頭、也即通天河的幾個源頭,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 歷史上認為有四個源頭:1)正源本支(南支)是一級通天河,即古代所稱通天河的上段,大體即布曲,是青藏鐵路在唐古拉山鎮區域的主要走向;2)南源當曲來自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山麓的沼澤地,接納當曲就形成第二級通天河;3)正源北支沱沱河開始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接納沱沱河就形成第三級通天河;4)北源楚瑪爾河出於昆侖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接納它就形成第四級通天河。正源與北源之間的勒瑪曲(上流是秀水河)是季節河。 1976年考察認為是三個源頭:認為沱沱河是主源,規定它匯入下面的大河起才稱通天河,而把歷史上稱為通天河上段的布曲降為當曲的最大支流。 後來發現當曲最大:比沱沱河長,而且水量更大。 河流樹觀念:認為布曲是通天河的主幹,左右兩個大枝流。 當代兼顧:當代的青藏鐵路在史稱通天河沿的地方設通天河站並列於沱沱河站(在沱沱河沿),兼顧歷史上的習慣稱呼。 長江源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峰,無垠草地,藍天白雲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長江源頭保護區與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是交叉關系,它的西部屬於可可西里保護區和唐古拉山鎮。 水量比較:以前認為沱沱河的水量最大,認定為正源,後來發現當曲的水量更大。
『捌』 長江源頭在哪
長江源頭—沱沱河,又名托托河,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5500公尺。這里有龐大的雪山群,海拔6000公尺以上的雪峰共有二十座,永久雪線高達5800公尺,群峰上有40現代冰川和許多冰斗。
『玖』 長江的源頭在中國的哪個省市途經哪幾個省
長江發源於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側的姜根迪如冰川。
長江從這里流出,自西向東,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上海等省區,注入東海,全長6380公里,為世界第三條大河。 長江源頭冰塔林千姿百態,銀雕玉砌,似水晶宮里亭亭玉立的少女,賽九重雲霄外的瓊樓玉宇,其冰川融水歡嘯而下,成為萬里長江第一河──沱沱河的源流。
從江源到人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上為上游;宜賓至湖北宜昌為中游;宜昌以下為下游。上游段約長三千五百公里,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
(9)長江源頭在哪裡擴展閱讀:
長江流域共有14個民族自治州,32個民族自治縣,主要分布在長江上游,中游較少,下游沒有。全流域50多個民族總人口約4億人,其中漢族約佔94.24%,少數民族約佔5.76%。長江流域少數民族中,人口在10萬人以上的民族依次為:土家族、苗族、彝族、侗族、藏族、回族、布依族、白族、瑤族、仡佬族、納西族、傈僳族、羌族等13個民族,人口在十萬人以下的民族依次為:蒙古族、魯族、滿族、壯族、傣族、水族、普米族,其中普米族剛過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