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鈴鼓長什麼樣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鈴鼓長什麼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4 12:44:48

Ⅰ 常見的兒童打擊樂器

打擊樂演奏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師要想搞好打擊樂教學,首先要了解適合於幼兒學習和操作的常用打擊樂器有哪些以及它們的使用方法。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特點,適合演奏不同的音樂作品,因此我們要了解其特點。幼兒園的打擊樂器一般分為三種:

1、金屬樂器:屬於高音樂器,聲音高亢、明亮。如三角鐵、碰鈴、大鑔等。

2、木製樂器:屬於中音樂器,聲音清脆。如雙響筒、木魚、響板等。

3、散響樂器:特點是發出的聲音小、散,可以持續演奏長音。如鈴鼓、沙球、串鈴棒等。

一、碰鈴(也稱小鈴)

這是一對用金屬製成的小鈴,用一根繩子或可抓握的木柄相對固定兩個鈴,通過相互撞擊引起振動而發音。碰鈴的音色清脆、柔和,且高而輕。它既可以表現音樂的強拍,也可以表現弱拍,是幼兒園用的最為普遍的一種樂器。使用時可以雙手握碰鈴的木柄自然放在胸前敲擊。握木柄時手不能觸及鈴的部位,否則,聲音就會發悶,不清脆;也可以雙手握碰鈴的木柄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使鈴的部位相對應,連續敲擊。

二、串鈴棒

這是用金屬串成的馬蹄形(或半圓形、棒形等)的若干個小鈴,通過敲擊、抖動或搖晃引起的振動而發音。可以分別在音樂的強拍或弱拍上使用。使用時可以每手一隻自然抖動、搖晃;也可以右手握鈴在左手心中敲擊。

三、鈴鼓

這是用皮革(或塑料)蒙在帶有可活動的金屬小鈸的木製圍框上,通過手指(或手腕肘)的敲擊或手腕的抖動、搖晃引起的振動而發音的一種樂器。它兼有鼓和鈴兩種音色的特點。鈴鼓有多種演奏方法:可以用手掌擊鼓心,其音色柔和;可以用手掌擊鼓邊,其音色明朗乾脆;可以用鼓面擊身體部位(如肩、肘、膝等),則鈴的聲音較明顯;可以用手腕連續地抖動,則會產生延續音的效果。

四、三角鐵

這是一根彎成等邊三角形的圓柱形鋼條,用繩子懸掛一端,通過另一根金屬棒敲擊而發音的一種樂器。其音色接近於碰鈴,但音量比碰鈴大,延續音比碰鈴長。它的演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左手提懸掛三角鐵的繩子,右手持金屬棒敲打三角鐵的底邊;另一種是在三角鐵內,用金屬棒快速地敲擊左右兩邊或轉圈敲擊各邊,會產生激烈而特殊的音響效果。提繩子的手不能觸碰三角鐵,否則敲出來的聲音不會有延長音。

五、響板(也稱圓弧板)

這是由兩片貝殼狀木塊,中間用松緊帶相連而構成的一種樂器,通過兩片木塊的撞擊引起的振動而發音。其音色清脆而圓潤。演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右手或雙手的中指套上松緊帶,靠中指和拇指的捏合使兩板相擊而發出聲音;另一種是將響板放在左手手心中,用整個右手的手掌相擊而發出聲音。後一種方法比較適合小年齡兒童的演奏。

六、木魚

這是用木頭刻制的、形似魚狀、中間空而頭部開口的一種樂器。通過另一根木製的敲棒擊魚頭而發音。其音色接近於響板。演奏方法為左手持「魚的尾部」,右手持棒按節奏敲打「魚頭」的頂部。

七、雙響筒

這是一段中間有節的木筒,下端裝有握柄,通過另一木製敲擊棒的敲擊而發音的一種樂器。其音色與木魚相似,乾脆而清亮,沒有延續音。通常用來模擬馬蹄聲。敲擊雙響筒由節分開的兩端會發出不同高低的音響,一般兩個音之間通常相差約五度。演奏方法為左手持柄,右手持棒敲擊,可以敲擊筒的一端,也可同時交替敲擊筒的兩端,發出類似於「的篤」、「的篤」的馬蹄聲。雙向筒分高低音,所以在進行打擊樂演奏之前教師首先幫助幼兒弄清楚高低音,最好做上標記,這樣幼兒敲出來的聲音才會一致。

八、沙球

這是一種用椰殼或塑料製成的空心球體,內裝有細小的沙粒狀物體,下端裝有握柄,依靠臂的抖動、搖晃而振動發音。其音色輕柔而乾脆。演奏方法為雙手各持沙球,用手臂帶動手腕上下振動。可以同時兩手進行,也可交替、輪換進行。

九、鑔

這是一對用銅合金製成的圓盤,中間微凸,靠敲擊、摩擦而發音。其音色響亮,有較長的延續音,在強拍上演奏能造成強烈、刺耳的音響效果。演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左右各持一片,相互撞擊、摩擦而發音;另一種是將單片懸掛在支架上,右手持鼓槌敲打其邊,可以取得另一種音響效果。如果要止住過長的延續音,可以用手捏住鑔的邊緣或將鑔的邊緣觸碰前胸即可。

十、大鼓

這是用皮革蒙在筒狀的共鳴箱上,通過鼓槌敲擊引起的振動而發音的一種樂器。其音色低沉,音量較大。大鼓用在強拍上,可用力擊打,造成一種強烈渲染的氣氛;用在弱拍上,可輕輕擊打,會產生柔和而綿長的音響。擊鼓時,手臂放鬆,手腕有力而富有彈性地敲擊。擊鼓心,會產生濃厚的音色且有較長的延續尾音;擊鼓邊,則音色脆、硬而單薄,延續音較短。

Ⅱ 我記得有一種樂器。圓形的,晃動的時候可以發出沙沙的響聲。誰能告訴我那時什麼樂器

沙錘啊~

Ⅲ 樂器介紹

[音樂基礎]樂器的分類
樂器的分類
因樂器製作的材料、材質、屬性不同,分為四大類

弦樂器 : 擦弦樂器、撥弦樂器、擊弦樂器
木管樂器
銅管樂器
打擊樂器 : 固定音高、無固定音高

弦樂器
擦弦樂器 : 透過琴弓磨擦弦而發聲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
撥弦樂器 : 透過撥弦產生振動而發聲的
吉他
豎琴
擊弦樂器 : 用槌敲打弦而發聲 -- 鋼琴

擦弦樂器
管弦樂中的擦弦樂器,包含所有演奏時用琴弓擦弦,因振動而發聲的樂器。音的高低,是由左手手指隨指板上按弦而產生。為使音色或共鳴良好,以及配合各部分的不同性能,必需選用不同的木料。弦樂組是管弦樂四大類中,規模最大的,演奏時也經常擔當樂曲中最主要的部分。

Q:音高與弦的長短粗細之關系

提琴的構造
一具提琴由表面上看,是一個有角葫蘆形,面上開著一對f 形洞的木匣子, 中提琴除了比小提琴稍大一點外, 一切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有一個腮托,以便演奏時用腮把琴夾緊。大提琴的體積,大概比小提琴大兩倍半左右,但它的
邊卻比小提琴高四倍左右,它沒有腮托。但卻有一條能夠不用時取下來或縮進琴肚子裏去的支柱。

琴弓
琴弓是使擦弦樂器發出聲音的工具。琴弓的形狀,是由古代狩獵用的弓演變而成的,琴弓略為彎曲,通常以白色馬尾作為弓毛。以堅硬的松香塗上毛上,然後和琴弦磨擦,振動而發聲。
琴弓之好壞也決定著演奏的音色。琴弓約長75公分,是以馬尾製成的弓毛緊系著木質的弓桿的兩端,一支琴弓所需的毛數,大約在130條至250條之間,演奏家透過不同演奏技巧的運用來表現豐富的音色。

擦弦樂器怎樣演奏?
擦弦樂器通常都是用琴弓拉奏的。拉奏時就好像拿著琴弓在「鋸」樂器的樣子,一手拿著弓桿,然後用弓毛來回摩擦琴弦就會發出聲音來了,這個時候,琴弓和樂器上的弦是接近垂直的角度。 除了拉奏的動作原理大致相同之外,拿樂器的方法就不太一樣了。小提琴和中提琴因為體型比較小,演奏時無論站著坐著都直接將琴夾在左顎及左肩膀之間。大提琴只能坐著拉,擺在張開的兩腳中間。低音大提琴因為實在太大了,無論坐著(高腳椅)或站著,演奏的人都是在樂器後面用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演奏。
弦樂器也可以像吉他等撥弦樂器一樣用手指頭撥奏,發出來的聲音和用弓拉奏的聲音很不一樣,但是這種演奏方法比較不常使用。此種技巧稱為Pizzicato 。

擦弦樂器: 小提琴
小提琴是管弦樂的樂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全長約60公分 。小提琴能夠表現出非常完美的音質,不論是纖細的聲音,或是光輝的聲音,都能隨心所欲地發出。這種柔美輕巧的樂器,一直為許多作曲家所寵愛。小提琴四根弦以高度的間隔,調律成G、D、A和 E的高度。G 弦能發出最深沈的聲音, E 弦能發出高而光輝的聲音。琴弓約長75公分 。
在管弦樂中,小提琴分成第一與第二兩組,各組都有自己應演奏的聲部(Part), 不論是那一組的聲部, 在管弦樂整體的音響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揮家的左側,而小提琴中最右前方的一位,就是「首席演奏家」。他常擔任指揮家的助理,同時負責演奏管弦樂曲中的 小提琴獨奏部分,並且也是小提琴組的首席。

擦弦樂器: 中提琴
在提琴這個家族中,最先露面的是中提琴。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大些,全長約66公分,四弦各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調音,音色雅靜而帶悶,有如鼻音。在十七世紀,中提琴只是一個偶爾被採用,或者是用來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直到十八世紀後才慢慢開始被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其四弦定音分別為 CGDA,演奏技巧與小提琴相同,由於其音域較低,左手在指板上的音距活動要比較大。中提琴與小提琴的琴弓差不多長,但中提琴的琴弓通長為些重些。
擦弦樂器: 大提琴
大提琴琴長約為小提琴的兩倍,全長約120公分,演奏時夾於兩腿之間,下端用腳棒支撐。具有廣闊的音域,能奏出比中提琴更低沈的聲音,而且可以發出非常光輝優美的高音。琴弦很粗,長度約為小提琴的兩倍。琴弓短而重約長73公分,不像小提琴的弓那樣優美。琴弦則調成較中提琴低八度的C音、G音、D音和 A音。大提琴不像小提琴那麼輕快光輝,但音質頗為柔和優美,這種音質正好供給管弦樂低沈的音域。在弦樂器中,除小提琴外,大提琴擔任獨奏部的機會最多。

擦弦樂器: 低音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低音也是最大的樂器,全長約200公分,演奏者必須站立拉奏,四弦定音分別為EADG,音色莊重而低沈,琴弓約長68~70公分。演奏技術由於受到樂器構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樂器顯得較不靈活。低音大提琴用於獨奏略顯單調,但一加入合奏中,則使整個合奏發出充實的音響與立體的效果,因而成為管弦樂、室內樂、爵士樂等所有合奏種類的基礎。

撥弦樂器: 吉他
吉他俗稱六弦琴,六弦定音分別為EADGBE,吉他的指板上有固定品位18-20 格,每一個品位相距半音。演奏時將吉他放在右膝及左大腿之間,以右手手指撥弦,也可使用Pick撥弦演奏(古典吉他較少使用)。吉他音色柔和活潑,攜帶方便,在近代深受青年人的喜愛,也成為在流行音樂界不可或缺的樂器。

撥弦樂器: 豎琴
豎琴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其發音方式是用手指彈撥弦振動產生的,今日以雙踏瓣的豎琴為標准型,通常為47弦。琴弦中所有的C弦都是紅色的,而F弦都是藍色的。琴台裝有七個踏板,可奏半音,演奏家就以此七個踏板與各弦的使用,奏出美麗、滑順、夢幻的音調。在獨奏時可展現抒情或華麗的特色;但在合奏中則大多作為裝飾性的樂奏。

擊弦樂器 : 鋼琴
鋼琴屬於擊弦樂器。能演奏和聲與復調音樂,擔任獨奏、重奏及協奏的鋼琴備受人們的喜愛,所以被譽為「樂器之王」 。鋼琴有 88鍵以標準的十二平均律調音。鋼琴是用毛氈包裹著的琴槌敲打琴弦所發聲的。彈琴時,手指按下琴鍵,琴鍵另一端便會頂起擊弦機的相應部份,使琴槌敲擊琴弦,發出聲響。當手指抬起時,擊弦機上的止音器便會將聲音止住。

鋼琴踏板

右邊:
延音踏板讓音在琴鍵回升後還能繼續響著。
中間:
持音踏板,可讓特定音延長。
左邊:
柔音踏板使聲音較弱較缺乏共鳴。

木管樂器
木材製成之管狀吹奏樂器,謂之木管樂器,簡稱木管,靠著在管內製造出空氣柱的振動來發音,經過改良金屬或其他制材也可未必限於木製,依其構造上簧片數目的不同,可分三類~
一:無簧 (長笛、短笛)
二:單簧 (單簧管、薩克斯風)
三:雙簧 (雙簧管、低音管)

Q:音高與管的長短粗細之關系

無簧木管樂器: 長笛&短笛
長笛是非常優雅的樂器,現在的長笛大多使用金屬制已很少使用木製的樂器,呈銀白色,整個管子分為吹口管、身管、尾管三部份。演奏時以手橫持,由吹口吹進氣體,讓管腔內的氣柱自由振動,不須藉助任何簧片,使笛子發出一種柔和明亮清澈的音色,除了呼吸的控制外,另外還可利用舌奏及泛音加強音色的變化。其音域約三個八度左右。短笛構造與長笛相似,長度只有長笛的一半,發音比長笛高八度,其演奏技巧與長笛相同。

單簧木管樂器: 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豎笛,俗稱黑管,吹口夾了一個簧片,當空氣吹入吹口時,簧片訧會引起管腔內的氣柱振動而發聲。

單簧木管樂器: 薩克斯風
薩克斯風,金屬制,內部成圓錐狀,末端開口擴大成喇叭狀,並向上彎起,但其構造是由低音豎變化而來,故仍歸入木管樂器。構造分為吹嘴、吹口與本體。薩克斯風音色慵懶、飽滿濃厚,介於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之間,目前被廣泛使用在軍樂隊及爵士音樂中 。

雙簧木管樂器: 雙簧管
雙簧管外形與豎笛很相似,呈圓錐形,三個部份;上管、下管與喇叭口,在上端有兩片簧片直接插入管體,演奏者必須學習如何有效的控制呼吸,是木管樂器中音律最難變化的樂器。它的音色是甜美略尖銳細致,雖不如長笛輕快,但似鼻音的聲響卻具有田園風味的獨特特色。

雙簧木管樂器: 低音管
低音管俗稱巴松管,是一個圓錐筒形的雙簧片樂器,管體全長為2.6公尺,但因是兩段合並而構成一束管子,故外形全長只有1.4公尺。演奏者需將樂器掛在脖子上吹奏,其吹奏法與雙簧管相似,但音色更低沉,因此有人稱為低音管是木管樂器中的大提琴;其豐富多彩略帶幽默的音調也讓它得到了「交響樂團里的小丑」的封號。
銅管樂器
顧名思義乃是由銅金屬所製成的樂器,不用簧片,而以雙唇振動空氣發出聲音。樂器是由吹口、音管與揚音管所構成,它們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是利用管子的長短及泛音的變化出不同的音高。而且音量大小變化特別大。

在交響樂團中,主要有小號、法國號、長號及低音號等。

銅管樂器: 小號
小號也就是俗稱的小喇叭,是金屬制細薄的圓筒管,在尾端四分之一長的地方擴大成為喇叭口,有三個活塞裝置,吹奏時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活塞,左手協助支持樂器。其音色雄壯、嘹亮,可以看成是銅管樂器中的女高音。是交響樂團及軍樂隊重要的樂器,善於在合奏中吹奏主旋律的部分。由於小號的音色變化多端,在近代受到流行音樂及爵士樂青睞。

銅管樂器: 法國號
法國號是中音銅管樂器,外型是長管盤成的圓圈型,尾部則擴大成漏斗狀的喇叭口的樂器。其音域比小號低,在銅管樂器中是音域最廣的。法國號音色溫和、淳厚而高雅。法國號有三個活瓣。吹奏時用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活瓣,右手協助支持樂器。

銅管樂器: 長號
它是銅管樂器中,唯一不靠按鍵,而用伸縮管來回拉奏,所以又稱伸縮長號或伸縮號。演奏時利用右手前後拉動音管,而後再靠氣來控制來發聲,滑音更是長號的持色之一,可為合奏中增添許多色彩。長號的長度約為小號二倍, 它的音色較寬廣,也較庄嚴,像男聲中男高音的音色。

銅管樂器: 低音號
低音號也稱為大號,俗稱為土巴號,是最低音的銅管樂器,體形也最大。低音號外型呈圓錐狀,底端是一個很大的喇叭型開口,發音管租而長,發音稍遲鈍,吹奏時耗氣量很大。在吹奏樂中擔任最低音部,與長號聯合起來形成堅固的低音,是樂團合奏時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音色飽滿、穩重。

打擊樂器
打擊樂器是以敲打方式演奏發出聲響的樂器總稱。打擊樂器可分為兩類:

有固定音高打擊樂器:
定音鼓 木琴 鐵琴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
大鼓 小鼓 鈴鼓 三角鐵

有固定音高打擊樂器:定音鼓
定音鼓是由半圓球體的鼓身及鼓皮所構成。皮面由木頭圈固定再用金屬環套住,並可用幾個螺絲釘調節皮面松緊度,演奏者就是藉此來調節定音鼓的音高。現代的定音鼓則是用踏板來控制音高,甚至可利用踏板製造出滑音的效果。定音鼓通常以兩個以上為一組,演奏時使用兩支前頭包著毛氈的木製鼓棒,常用基本奏法有單奏及滾奏。

有固定音高打擊樂器:木琴、鐵琴
這二種樂器是用不同長度的木片與金屬片共同組成的多音樂器,排方式與鋼琴的鍵盤相同。每個音鍵的下方都有共鳴管,音域從三到五個八度不等,以纏線的籐棒演奏、鐵琴並附有踏板,以延長或止音。木琴音色較溫和,演奏時以纏線的擊槌敲打,音色會因擊槌頭的質料不同而異,有木製、橡膠及毛氈等種類,其音色優美而奇特。鐵琴則聲音輕脆 。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大鼓
大鼓也稱大軍鼓,是管弦樂中最大型的低音鼓,直徑55-80公分不等,鼓身有木製和金屬制兩種(呈空心滾輪狀),上面緊綳者獸皮。演奏方法有單敲及滾奏(滾奏時需將大鼓斜放),通常用單槌擊奏居多,大鼓的音色低沈為其特色,因此成為樂隊低音背景節奏的樂器,另外也常被使用在製造音樂效果上,例如歡樂、激動的聲音或者是模擬打雷聲及炮聲等。大鼓的餘音很長,演奏者需依照音樂的需要來控制音效的長短。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小鼓
小鼓又稱為小軍鼓,其構造和大鼓相似,鼓身呈圓桶狀,鼓面同樣以獸皮製成,於鼓底裝有一組可調節音色的彈簧。若將彈簧拉緊,音色清脆,若將彈簧放鬆,音色則變得悶且黯淡;另外還有另一種改變音色的方法,那就是在另一鼓面上系有響線,以木棒敲擊另一面,可發出特殊的沙沙聲。使其音色略帶沙沙聲且變得朦朧。演奏時通常用兩支硬木鼓槌擊奏,在舞曲節奏中常換成鋼絲材質的擊槌敲奏,加強節奏的效果;小鼓和大鼓一樣,也常被使用於製造效果上。小鼓其響亮且具穿透力的音色是它最大的特點,是管弦樂團和軍樂團的常規樂器。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鈴鼓
鈴鼓,鼓框以木質製做,在鼓框附有許多小金屬片的單麵皮鼓,用手直接擊奏。 音色清脆,演奏方式有許多種,最常見的就是左手持鈴鼓,由右手敲擊鼓面。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三角鐵
三角鐵,主要由一根鋼條折成三角形所製成,有大小兩種:大的音色稍暗沉,小的聲音較高且清脆。演奏時用一根金屬槌敲打在三角鐵上即可發出聲音。

Ⅳ 羊皮鼓的簡介

羌族羊皮鼓
羌族宗教儀式打擊樂器,又名「羌鈴鼓」,羌語稱「切歐兀」、「切熱別日木」。有兩種形狀,一種是圓形鼓面的鈴鼓,直徑大約30—40厘米。鼓邊寬約15厘米,鼓柄置於正中,抓柄的長度與鼓面的直徑相同,左手從背面握柄。另一種是扇子形狀的鈴鼓,鼓框和鼓柄為鐵制,抓柄端有一裝飾環圈,圈內串以數個銅錢。兩種形制鼓面均蒙羊皮,各鼓音高低不一,鼓錘為竹製,敲擊的一端略微呈弓形。(不知道你能不能用上)

Ⅳ 有音樂細胞的來看看,幫忙^-^

音樂的分類

--------------------------------------------------------------------------------

按聲部和聲部狀況:

1.單聲部音樂--只有一個旋律的樂曲如無伴奏的獨唱、獨奏、齊唱等;

2.復調音樂--是在和諧的前提下,幾個曲調參差進入,它們既相互配合又獨立發展的一種樂曲,復調音樂在巴赫手中,達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

3.主調音樂--是指一個聲部演奏主旋律,其餘聲部用和聲給主旋律陪伴奏的一種音樂。海頓是主要代表人物。

按音樂的性質:

1.純音樂--是完全靠音樂語言,而不是借用任何標題來表達作品的內容。它也有曲名,如"第一奏鳴曲"等,但著只是指音樂的體裁,並不表明樂曲的內容。欣賞者自己准備聆聽的樂曲的作曲家所處的年代、經歷、世界觀以及樂曲產生的背景等,有個大概的了解。

2.標題音樂--是根據一定的主題構思並用標題暗示中心內容的器樂曲。常取材於文學、戲劇、歷史、民間傳說或現實生活。它們用詳細的文字說明全曲及每一樂章的特性。可以說,標題音樂是音樂的文學化。標題是作曲家預先指示的一個方向,以幫助欣賞者去聯想,並沒有任何局限的作用。

3.輕音樂--指輕快活潑、通俗動聽、結構短小的音樂,是與嚴肅的古典音樂相對而言的。欣賞輕音樂不需嚴肅的思考和理智活動,它只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

4.爵士音樂--是一種通俗的舞曲性質的音樂。是從美國黑人中興起的,這種音樂沒有固定的樂譜,每個樂手都即興演奏,保持著大致的"默契"。即興性一直成為爵士音樂的一大特點。可以認為,爵士音樂是美國音樂文化的精髓。

樂器分類
管子

管子,古稱篳篥或觱篥。約於公元581-618年(隋)由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傳入中原。隋唐的九部樂、十部樂中篳篥都是十分重要的樂器。唐代,隨著音樂文化的東漸,他也傳入朝鮮、日本。今日本奈良正倉院中仍珍藏著唐代的篳篥。宋以後,流入民間。現主要在我國北方民間流行,南方主要在廣東、福建一代使用。
管的聲調高亢,音質堅實,近人聲,管有雙簧哨子(蘆葦制)和桿子(多用紅木,也有用鉛或錫製成的)兩部分構成,桿上共八孔。另外,還有一種兩只管子並列吹奏。稱為「雙管」。觀的演奏技巧與嗩吶大致相同,但其用氣較嗩吶吃力。
《江河水》
原名《江兒水》,是遼商上鼓吹樂曲中的笙管曲牌,流行於東北地區,後加入《梢頭》旋律,改編者將曲牌作了「放慢加花「等處理,使之成為凄厲悲涼的一手動人的旋律。全曲共三部分,ABA體結構。「 A」為「江兒水」曲牌,羽調式,共九句,曲調悲切,似人聲的哭泣。「B」段用「梢頭」材料改編,轉入同主音徵調式,旋律柔婉深沉,與前造成對比。末段是「A」的變化再現,略顯悲憤的性格,推向高潮。這首曲子被編入《東方紅》大歌舞中,用以表現舊中國地層勞苦人民的呻吟與控訴,十分成功。後還有改編為二胡曲,也很動人。

--
嗩吶

嗩吶又名喇叭,小嗩吶又稱海笛。
嗩吶,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音域與音色
D調高音嗩吶用高音譜表按實際音高記譜。它的總音域為a(1)-b(3),樂隊中的常用音域為a(1)-d(3)。
嗩吶的中、低音區音色豪放、剛勁,各種技巧都易於發揮,非常富有表現力;高音區緊張而尖銳,在樂隊中應用要謹慎。
--------------------------------------------------------------------------------

--
排鍾

排鍾[意]Campant(縮寫Camp)又稱「管鍾」,由一些很長的、長短有別的鋼管組成。它懸掛在一個較高的架子上,演奏者手持一根或兩根木槌擊奏,成套的排鍾按各調自然音階鑄造。在音樂會中,演奏者根據樂譜要求懸掛所需排鍾。

排鍾發音庄嚴而洪亮,餘音很長,聽起來音高似乎不很確定。從18世紀以來,它經常被用來模擬教堂的鍾聲,表現勝利凱旋,渲染神秘、幽遠、幻想性的音樂氣氛。排鍾的使用要特別有節制,除非用不可時才用之,音域一般不要超過一個八度。排鍾可用高音或低音譜表記譜,在僅使用一、兩個排鍾時,也可用一線記譜。
--------------------------------------------------------------------------------

--
鋼鼓

擊奏體鳴樂器。流行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和南美洲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等國家的打擊樂隊。

鋼鼓是一種用汽油桶加工而成的具有不同音高的低、中、高新型敲擊樂器,用橡皮包頭的木錘擊奏,高音的邊框較矮,稱為鋼盤,中、低音的邊框較高,稱為鋼鼓。鋼盤音色明亮,中音鋼鼓音色柔和,低音鋼鼓音色低沉。鋼鼓極少單獨使用,常以樂隊形式演出,用鋼鼓樂隊可以巧妙地模仿管風琴、木管、鋼管及弦樂器的音響效果
--------------------------------------------------------------------------------

--
鈴鼓

鈴鼓[意]Tambourino(縮寫Tbrn或Tno)是在一個單蒙麵皮革的木圈邊上又裝有扁平形的金屬串或小鈴檔的打擊樂器。可用手擊鼓、搖鼓、拇指搓鼓皮三種奏法演奏、演奏時嘩啦啦的金屬聲伴隨鼓聲一同發響。鈴鼓在樂隊中應用范圍較廣,除廣泛用於節慶、舞蹈等音樂場面外,還經常用來表現其他形象內容的、強調節奏性的音樂段落中。
--------------------------------------------------------------------------------

--
鋼片琴

擊奏體鳴樂器。用於管弦樂隊的打擊樂器。

鋼片琴為法國米斯泰爾發明。最初的發音體用一系列音叉,亦稱鋼叉琴。1886年正式命名為鋼片琴,實際現在的鋼片琴音條和共鳴管均以鋁製作。鋼片琴外形如小形簧風琴,聲源體為金屬板條,以類似鋼琴的擊弦機擊奏、有踏板制音器控制音響的長短,和鍵盤鋼條琴相似,但每一鋼音條下方附有共鳴管,放大音量,並使音色清晰純凈。鋼片琴音域一般為C?C(4),4個八度。
--------------------------------------------------------------------------------

--
鍾琴

鍾琴又稱為排鍾擊奏體鳴樂器。主要用於西洋管弦樂隊的打擊樂器。以一系列按音階定音的鋼條組成,鋼條的頻率與厚度成正比,與長度平方成反比。

鍾琴水平放置,手持兩支硬木或金屬小槌擊奏,強弱自如。它可奏單音、雙單和滑音,音響明快悅耳。它在樂隊音響中極富光澤,穿透力也很強。它適宜奏旋律和各種音型,經常被運用於輕松的、描繪性的以及夢幻性的音樂情緒段落中。
--------------------------------------------------------------------------------

--
曼陀林

撥奏弦鳴樂器。流行於義大利南部和歐美、亞洲各國。共鳴箱如半梨形,短頸,琴頭呈鐮刀形,向後彎曲。音孔為橢圓形,指板從琴頸引伸到音孔上,有17品,4組鋼絲弦,定弦是g、d(1)、a(1)、e(2),用撥子彈撥。其特點是需快速反復彈撥,以震音方式保持音響的延續,音色清脆嘹亮。
--------------------------------------------------------------------------------

--
板梆

板梆可以分為梆子、拍板、竹板、木魚等,均用木竹製成,音色各異,別具特色。它們是打擊樂器中的小型樂器。
拍板-亦稱"板"現今通用的是由三片長方型硬木組成,上端用布帶連接。三塊硬木的其中兩塊用絲弦捆在一起。演奏時,手握單片,通過單手的抖動使板與板撞擊發出木質的、堅硬的香色。
竹板--竹板與拍板發聲方法相同。竹板是由兩片竹板製成,音色響亮清脆,演奏技巧很豐富。在快板類曲藝形式中可以看到它多彩的演技。
梆子--有不種類,通用梆子呈長方形,中間挖空,產生共鳴。演奏方法是用單支或雙支硬木棒擊奏。梆子的音色接近板鼓,但稍低暗一點,木質音色突出,音量幅度隨意。
木魚--樂隊中常備大、中、小三個或兩個木魚,大的音偏低,小的音偏高。具體使用時要根據作品需要選擇。可用一支或兩支木槌(或木梆)擊奏。
--------------------------------------------------------------------------------

-- --
板胡

板胡的琴筒是用半個椰殼或木製成,以薄桐木板蒙琴筒面。琴弦比二胡拉得緊,弓子比二胡長而粗,弓毛多而緊,故拉奏時感覺弦較硬,音量較大,穿透力也很強。常用板胡有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兩種。
高音板胡定弦為"d(2)、a(2),常用記譜音域為d(1)-a(2)。
中音板胡定弦為a(1)、e(2)或g(1)、d(2),常用記譜音域為a(g)-f(2){e(2)}。
板胡的音色高亢、豪放、強烈而明亮,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能充分地渲染喜慶、悲劇、抒情的表情特色。
板胡的弓法與演奏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號與二胡大致相同。它奏滑音干凈利落,滑音組合顫弓可模擬馬的嘶叫等特殊效果;分弓奏法也是板胡的常用弓法,用以表現歡快、熱烈等音樂情緒。
--------------------------------------------------------------------------------
--
大三弦

大三弦有三根弦,有指板,無品位;用左手按弦,右手拇指、食指帶假指甲演奏。
(1) 定弦、音域與音色
大三弦可隨演奏樂曲的調定弦,最低可定為D、A、d;最高可定為G、d、g。無論哪種定弦,它的音域都有三個八度。按實際音高記譜。大三弦音色蒼勁、雄厚,細膩而豐富,穿透力較強,個性突出。
(2) 轉調
定好一種弦後,可較方便地演奏四個宮系的調,熟練的演奏員還可作更多的轉調。定弦D、A、d,可奏D、G、C、F四個調。其他A、(b)B、 (b)E也能演奏,但難度較大。定弦G、d、g,可奏G、C、F、(b)B四個調,其他D、(b)E、(b)A三個調難度較大。
(3) 演奏技巧
大三弦演奏技巧及其符號標記與琵琶基本相同。如左手的進、退(綽、注),有時也用打、帶起、吟(揉)、推、拉、擻、泛音等技巧;右手的彈、挑、滾、雙彈、雙挑、分、劃等技巧--------------------------------------------------------------------------------

--
碰鈴

碰鈴即碰鍾,古代稱之為"星",銅制,形如一對小酒盅,用繩串連。碰鈴通過相互對撞發聲,聲音清新、悅耳、幽然、飄逸。
--------------------------------------------------------------------------------

--


現在的阮一般都用四根琴弦,分為大、中、小阮和低阮。
(1) 定弦、記譜與音色
中阮屬於中音樂器,常定弦為G、d、a、e(1),音域為G(A)??d(2)。
大阮屬於低音樂器,常定弦為C、G、d、a或D、A、d、a,音域為C(D)??a(1)。
中阮的記譜視聲部具體音高而定,用低音、次中音譜表或高音譜表按實際音記譜。
阮的音色圓潤豐厚,各音區之間音色差別不大,大阮低沉一些。
(2) 演奏技巧
阮的演奏姿式如同琵琶。左手按琴弦,右手拇指、食指帶指套彈奏。在演奏技巧方面比琵琶簡單,常用彈挑、雙彈、雙挑、分、滾、劃等。演奏方法及所有符號與琵琶相同;有時也用彈板面、拍弦奏法,以取得如同打擊音響的效果。
樂隊中如果不過分強調力度,常用阮的分聲部奏或與其他彈拔樂器共同組成和弦。

--------------------------------------------------------------------------------

--
月琴

彈弦樂器。唐代己有月琴之名。其形制與阮相近。清代,琴頸縮短,演變為現代的樣式,音箱呈滿圓形,琴頸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製,邊框 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製,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音域為兩個八度。本世紀五十 年代,改革製成寬頸月琴。長67厘米。十八至二十四品,定弦g、d1、g1、d2,音域:g-c4用尼龍纏鋼絲弦。八十年代製成長桿月琴,長80厘米,縛弦下移,增置弦碼,音箱內橫音梁間增置兩條豎音梁。三十品,定弦g、c1、g1、c2。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撥彈奏,技巧有 彈、撥、撮、滾、掃滾、按、顫、滑、吟等,常用於京劇、楚劇等戲曲伴奏。
--------------------------------------------------------------------------------

--


吹奏樂器。至少已有七千多年歷史。塤是我國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與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原始社會的塤,器形多樣,如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發掘的陶塤,呈橢圓形,只有吹孔,無音孔,距今約七千年。陝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欖,也只有一個吹孔,用細泥捏塑而成,是塤的原始形態之一,距今約六千年。商代的塤比原始時期和夏代有了較大的發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為常見,形體多為平底卵形。戰國時期陶塤也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狀的。秦漢以後,塤主要用於歷代宮廷雅樂。考古發掘和傳世塤中也偶見一些特殊形制的陶塤或瓷塤。故宮博物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藏有清代宮廷所用的紅漆雲龍塤,它高八點五厘米、腹徑七厘米。塤體有六個音孔:前四後二,通體紅漆,描繪金龍和雲紋。今人改進研製的九孔陶塤,以古制六孔塤為基礎,然後擴展其肩部和內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個:前六後二,加上吹孔、共為九孔。為便於運指演奏,盡量減少復雜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於笛子的音孔順序排列。專業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個音,包括兩個八度內的全部半音和一個泛音。
--------------------------------------------------------------------------------

--
定音鼓

樂器名稱:定音鼓(Timpani)
結構組成:由鼓身、鼓皮、定音系統和鼓棰等部分組成。
使用材質:鼓身:金屬結構;鼓皮:牛、羊、驢皮均可,或使用合成材料
鼓 棰: 短木棰。根據演奏需要決定是否在一端包以彈性材料。
樂器特色:屬單皮膜鳴樂器,造價昂貴。定音鼓可發出固定頻率(即音高)的聲
音,並能夠在五度音程范圍內改變音高。音色柔和、豐滿,音量可控
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現不同的音樂內容,有時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
律。演奏方法分為單奏和滾奏兩種,單奏多用於節拍性伴奏,滾奏可
以模仿雷聲,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為色彩性打擊樂器,其豐富的表
現力遠非普通打擊樂器所比擬。
其 他:主要用於交響樂隊中,為重要伴奏樂器。也適於其他各類樂隊。定音
鼓在規格上分為大、中、小三種,在交響樂隊中通常設置三到四個,
由一名樂手演奏,可達到鼓聲本身的聲效果。
--------------------------------------------------------------------------------

--
編 鍾

結構組成:編鍾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鍾」組成,每一個鍾體上都飾有簡單的獸面
內腔是空的。編鍾的編制有許多種類,東周時期的編鍾以九枚一組居
多;較大的編制以曾侯乙編鍾(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鍾)為代表, 共計
六十四枚,分三層懸掛。
使用材質:編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當時的鍾多為陶制;商代
以後的編鍾多為銅制
樂器特色:屬於變音打擊樂器族,發音類似鍾聲,清脆悅耳、延音持久。具有東
方色彩,適合於演奏東方五聲音階的音樂。
其 他:在中國古代音樂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
小 鼓

樂器名稱:小鼓(Snare Drum)
名 稱:「軍小鼓」;「邊鼓」
結構組成:類似大鼓,但體積小得多。
使用材質:基本與大鼓相同,只是鼓皮為羊皮,且不敲的一面綳有多條沙帶;鼓
棰使用兩條硬木棰,棰頭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樂器特色:屬雙面膜鳴樂器,無固定音高,但發音頻率高於大鼓。音色清晰、明
快,並伴有沙沙的聲音,別具特色。演奏方式分為單奏、雙奏和滾奏
三種,其中滾奏法最具上鼓特色,雙棰極迅速地交替敲擊, 發出顆粒
清晰的音響,各種處理效果(如輕 、重、緩、急的區別)可以表達出
不同的音樂情緒。
其 他:在各類樂隊中與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與大鼓同時使用, 主要用來
調和音色,增強樂曲的節奏感。
--------------------------------------------------------------------------------

--
大 鼓

樂器名稱:大鼓(Bass Drum)
別 稱:「軍大鼓」;「低音鼓」
結構組成: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組成。
使用材質:鼓身:木質或輕金屬材料;鼓皮:多用牛皮;鼓圈和鼓卡:目前多用
鋁合金製成。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條、布料或絨氈,呈
球狀
樂器特色:現代大鼓起源於古代土耳其,中世紀時傳入歐洲。屬於雙面膜鳴樂

--------------------------------------------------------------------------------

--
木 魚

樂器名稱:木魚(Wood Block或Two Tone Block)
結構組成:多用桑木或椿木製作,體高約5至15厘米,中空。演奏時用小木槌敲
擊發聲。
樂器特色:屬於體鳴樂器族。發音清脆、響亮、節奏感強。木魚為歷史較為久遠
的中國傳統打擊樂器,源於佛教,最早用於佛教「梵唄」(一種佛教
歌曲)的伴奏。後業傳入民間。
其 他:為中國民族樂隊中必備的打擊樂器,通常成套使用(現行的成套木魚
為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一組木魚)。
--------------------------------------------------------------------------------

--
木 琴

樂器名稱:木琴(Xylophone)
結構組成:由音條、琴架、共鳴筒和打棰四大部分組成。
使用材質:音條:用紅木或其他硬質木料製作;琴架:金屬質地;共鳴筒:長短
不同的圓形薄鋁管,裝在每個音條的下方,作用相當於弦樂器的共鳴
箱,使音條發出的聲音增強和延長;打棰:一對勺型小木棰,多用
紅木製成。用來擊找音條以發聲。
樂器特色:屬竹木體鳴樂器類,各個音條都有固定的音高,因而木琴是變音打擊
樂器,可用於獨奏旋律。強奏時,木琴音色剛勁有力,弱奏時則柔美
悅耳木琴發音短促而清脆,多用來演奏輕快、活潑的樂曲,表達一種歡
樂的氣氛。對於持續音,則必須運用兩個打棰迅速交替敲擊同一音條
以獲得連續的效果。此外,木琴還可以奏出美妙的滑音和動人的震
音,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其 他:多用於獨奏,但需要其他樂器(如鋼琴、管弦樂隊等)來伴奏方能襯
托出其獨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

--
雲 鑼

樂器名稱:雲鑼
別 稱:「九音鑼」
結構組成:雲鑼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區別的若干銅制小鑼組成。這些
小鑼按照音高次序懸掛於木架上,每一個小鑼都用三根細繩吊在木
架的方框中。雲鑼的演奏方法與中國鑼類似,用小槌擊奏,其常見編
制為十個一組,也有十四個一組和二十四個一組的大型雲鑼。
樂器特色:屬於金屬體鳴樂器族內的變音打擊樂器類,音色清澈、圓潤、悅耳,
餘音持久,但音量不大。
其 他:不是小型民族樂隊中的固定編制,但在大型民族樂隊中則較為常用。
其作用類似西洋樂器中的三角鐵,音量雖不大,但點綴作用明顯。
--------------------------------------------------------------------------------

--
響 板

樂器名稱:響板(Castanets)
別 稱:「西班牙響板」
結構組成:由一對手掌大小、貝殼形狀垢扁木片構成。兩個木片上都栓有細繩,
可套在拇指上。
使用材質:多用紅木或烏木等堅硬木材製成。
樂器特色:屬竹木體鳴樂器類,無固定音高。演奏時將兩片響板像貝殼一樣相對
著掛在拇指上,用其他四個手指輪流彈擊其中一片響板,使之叩擊在
另一片上發聲。音色清脆透亮,不僅可以直接為歌舞打出簡單的節拍
而且可以奏出各種復雜而奇妙的節奏花樣,另有一番特色。
其 他:多用於西班牙、義大利等南歐國家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舞蹈之中。在
交響樂、歌劇和舞劇音樂中,響板也通常只限於伴奏具有南歐有拉
美風格的音樂、歌舞。有時,響板甚至可以用於獨奏。
--------------------------------------------------------------------------------

--
鈴 鼓

樂器名稱:鈴鼓(Tambourine)
別 稱:「手鼓」
結構組成:由鼓框(一圈鼓框上開有若干長條型孔,每個孔中安裝有一對不鈸;
有的鈴鼓還在一圈鼓框上懸掛幾個銅鈴)和鼓皮兩部分組成。
使用材質:鼓框:一般為木質結構;小鈸:銅制;鼓皮:多用羊皮製成
樂器特色:屬單皮膜鳴樂器,直接用手敲擊發聲,無固定音高。鈴鼓具有簡易,
輕便的特點,適合於民間舞蹈,普遍應用於世界各地。演奏時一隻手
提鼓身,另一隻手敲擊鼓面,可同時發出鼓聲和鈸聲(甚至鈴聲),
常用來烘托熱烈的氣氛表達一種歡樂的情緒。音色清脆、明亮,還可
發出急速而美妙的震音.
其 他:無論在民間舞蹈或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奏打
擊樂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節奏自由,任憑演奏者即興發揮。
--------------------------------------------------------------------------------

--
沙 槌

樂器名稱:沙槌(Maracas)
結構組成:十分簡單,由內裝干籽的葫蘆加上一個木製手柄組成。大小及形狀都
沒有固定的規格,通常成對使用。演奏時用手持手柄搖動發音。
樂器特色:屬於體鳴樂器族,一般歸於打擊樂器類。演奏時發出輕微的「沙沙
聲」,通常為急板音樂或快節奏音樂伴奏,起烘托氣氛的作用。
其 他:為典型的拉丁美洲節奏樂器,常用於拉丁美洲舞曲音樂之中,更是
倫巴樂隊必備的樂器。
--------------------------------------------------------------------------------

--
三 角 鐵

樂器名稱:三角鐵(Triangle)
別 稱:「三角形鈴」
結構組成:非常簡單,主體由一根彎成等腰三角形的彈簧鋼條(首尾不連接)組
成,另有一根金屬棒,用來敲擊主體以發聲。
樂器特色:屬於金屬體鳴樂器族,無固定定音高。可發出銀鈴般的顫音,為整個
樂隊增加一種特殊的色彩,其點綴作用十分明顯。它還能奏出各種節
奏花樣和連續而迅速的震音,盡管音量微弱,但這種美妙的感覺還可
回盪在整個樂隊之中。
其 他:是管樂隊、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乃至歌舞劇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
器。常常在華彩性的樂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強氣氛。
--------------------------------------------------------------------------------

--


別 稱:「土耳其鈸」、「大鑔」
結構組成:結構簡單。鈸身為一對銅制的草帽狀圓片,對扣在一起像一個梭子。
鈸身的兩個部分各系有一條鈸巾,演奏者須取站姿,用雙手通過鈸巾
持住鈸身,使鈸身的兩部分碰撞發音。
樂器特色:屬於金屬體鳴樂器,無固定音高。其音響洪亮而強烈,餘音回盪,可
以傳得很遠。用於強奏時,極富氣勢,通常表現一種激情,用於弱奏
時,其作用類似大鼓,屬於節拍樂器。
其 他:善於烘托氣氛,是管樂隊、交響樂隊、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打擊
樂器。
--------------------------------------------------------------------------------

--


樂器名稱:鑼(gong或Tam-Tam)
別 稱:「中國鑼」、「大鑼」
結構組成:結構簡單。鑼身為一圓型弧面,多用銅制結構,其四周以本身邊框固
定;鑼棰為一木棰。鑼身大小有多種規格,小型鑼在演奏時用左手提
鑼身右手拿棰擊鑼;大型鑼則須懸掛於鑼架上演奏。
樂器特色:屬於金屬體鳴樂器,無固定音高。其音響低沉、宏亮而強烈,餘音悠
長持久。通常鑼聲用於表現一種緊張的氣氛和不祥的預兆,具有十分獨
特的藝術效果。
其 他:是交響樂隊、管弦樂隊中重要的打擊樂器。它來自中國的民族樂隊,
是交響樂隊中唯一的中國樂器。另外,改變鑼棰棰頭的結構或質地則
可有效地改變鑼身的音色。
--------------------------------------------------------------------------------

--
管 風 琴

應用譜號:高音部: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低音部: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結構組成:是世界上有史以來體積、重量最大的樂器,構造極其復雜,沒有固定
的規格一般由鍵盤系統和音管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樂器特色:是歷史悠久的古老樂器。大約產生於公元前二百年 左右。屬 簧片樂
器族中的自由簧樂器,

Ⅵ KTV裡面 有兩個樂器 一個是沙錘還有一個抓手上敲的 叫什麼

KTV裡面有兩個樂器一個是沙錘還有一個抓手上敲的叫鈴鼓。

沙錘:

沙錘是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於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干葫蘆,內裝一些干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也有木製、陶制、藤編和塑料制等形狀類似的沙槌,內裝珠子、鉛丸等物。通常雙手各持一隻搖。

鈴鼓:

鈴鼓是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鼓框木製,單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種。

用於歌舞或器樂合奏。 鈴鼓又稱手鼓,無論在民間舞蹈或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奏打擊樂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節奏自由,任憑演奏者即興發揮。

(6)鈴鼓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呢。鈴鼓的基本技巧可以分成這幾種:打點、滾奏、 Finger Roll 、 Thumb Roll 、手腕/膝蓋等。

使用的場合各自不同,依照音量、速度、音色等要能自在的轉換各種技巧才行。 在討論幾種技巧前,要注意的是拿鈴鼓時的姿勢,由於鈴會晃動和發生殘響,把鈴鼓維持45 度的角度可以使鈴聲不會太短或太長。

Ⅶ 一共有幾種打擊樂器.都是啥

打擊樂器共有152種,分別是定音鼓,木琴,鋼片琴,管鍾,小鼓,大鼓,三角鐵,鈴鼓,響板,砂槌,鈸,鑼,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鑼,銅鼓,三角鐵,木魚,木琴,鋁板琴,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

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骨板子,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大鼓,排鼓,瑤族大鼓,水族大鼓。

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

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手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壯族種勞。



(7)鈴鼓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大多數打擊樂器有一個確定的音,甚至連鼓的音也是確定的。但一般來說打擊樂器的分類是看一個樂器是否有一個確定的音高,定音鼓、木琴、馬林巴、顫音琴、鈴、管鍾、古鈸和鍾琴都有一定的音高。

小鼓、大鼓、沙槌、響板、響棒、牛鈴、吊鈸、沙球、齒輪剮響器、勺、木魚、嗵嗵鼓、蒂姆巴爾鼓、三角鐵、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

但也有些打擊樂器手在錄唱片或演奏特別的作品前確定他們的鼓的音高。鑼有有確定音高的和沒有確定音高的兩種,西方的鑼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

Ⅷ 打擊樂器有哪些-打擊樂器有哪些,打擊樂器,有,哪些

交響樂隊有一種打擊樂器是圓柱形的是什麼樂器

這是歐洲長鼓,與我國瑤族長鼓和朝鮮長鼓丶非洲鼓不同,是直筒長下,與軍鼓或長筒鼓一類。


全世界一共有多少種打擊類樂器?

民族打擊類:鼓、板、鈸、大鑼、小鑼、雲鑼、鍾、罄
無調打擊樂器: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角鐵(Triangle)、鑼(Gong)、鈴鼓(Tambourine)、
響板(Castanets)、砂槌(Maracas)、鈸(Cymbals)、揚琴、編鍾、木魚、雲鑼


是不是有一種樂器像鍋一樣的 用手來打擊 的樂器?

1、定音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鼓面和鼓桶,以及鼓槌組成。定音鼓是管樂隊或交響樂隊中的基石。鼓面原來用動物皮革製作,20世紀50年代發明了塑膠鼓面。鼓桶原來用銅製作,現在通常使用比較輕的合成纖維材料。 2、木琴(英語:xylophone)是一種打擊樂器,是由一套長方形小木塊組成。憑借木塊的長短對這些木塊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演奏時以兩個木製的小槌在木塊上敲擊,發出聲音略似骨頭、冰塊等的打擊聲。 3、馬林巴(英語:Marimba)為打擊樂器的一種。是木琴的一種,將木製琴鍵置於共鳴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產生旋律,但琴鍵較木琴闊,音域較廣,音色冰涼,也有較多特殊打法。馬林巴的鍵數有49鍵、52鍵、56鍵、61鍵、66鍵、69鍵。 4、顫音琴,是打擊樂器的一種。類似木琴,但琴鍵以金屬製造,通常為黃銅或鋁合金所造。琴鍵下設有共鳴管,最特別之處乃在各支管頂上加裝了能轉動的扇葉,並且連接至琴身旁的馬達。 5、沙槌,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於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干葫蘆,內裝一些干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沙槌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顫音琴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 馬林巴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木琴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