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中葯柴胡是什麼中葯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葯柴胡是什麼中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6 10:05:36

A. 中葯柴胡有什麼作用

柴胡【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膽經。

【功能主治】和解表裡,疏肝,升陽。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

【應用】

1.用於寒熱往來、感冒發熱等症。治療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治感冒發熱,與葛根、石膏、黃芩配伍。

2.用於肝氣郁結、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與當歸、白芍、香附、鬱金等葯同用。

3.用於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症。配黨參、黃芪、升麻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項】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B. 柴胡長什麼樣

竹葉柴胡、硬苗柴胡、韭葉柴胡、津柴胡等。北柴胡是多年生草本,高50-85厘米。主根較粗大,棕褐色,質堅硬。莖單一或數莖,表面有細縱槽紋,實心,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7厘米,寬6-8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早枯落;莖中部葉倒披針形或廣線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6-18毫米,有時達3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有短芒尖頭,基部收縮成葉鞘抱莖,脈7-9,葉表面鮮綠色,背面淡綠色,常有白霜;莖頂部葉同形,但更小。

C. 請問中葯高手這是柴胡嗎

你這不是柴胡,柴胡是用根入葯。你這是柴胡苗加工成段片來代替柴胡。正名應叫柴胡苗。

D. 中葯柴胡的作用是什麼

柴胡,中葯名。為《中國葯典》收錄的草葯,葯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或全草。前者習稱「北柴胡」,後者習稱「南柴胡」。原植物野生或栽培,主產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河南、湖南、江蘇、四川等地。原植物柴胡生長於向陽旱荒山坡、路邊、林緣灌叢或草叢中;狹葉柴胡生長於乾燥草原、狹葉山坡及灌木林緣等地。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功效解表退熱、截瘧、疏肝解郁、升舉陽氣。臨床用名有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鱉血柴胡。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名醫別錄》:微寒,無毒。主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藏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
《葯性論》:能治熱勞,骨節煩疼,熱氣肩背疼痛,宣暢血氣,勞乏羸瘦,主下氣消食,主時疾內外熱不解,單煮服良。
《日華子本草》:味甘,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消痰,止嗽,潤心肺,添精,補髓,天行溫疾,狂熱乏絕,胃脅氣滿,健忘。
《開寶本草》:味苦,平、微寒,無毒。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溫痹拘攣,亦可作浴湯。
《開寶本草》:仲景治傷寒,有大、小柴胡湯,及柴胡加龍牡、柴胡加芒硝湯等,故後人治寒熱,此為最要之葯。
《本草衍義》:《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有一種真臟虛損,復受邪熱,邪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當須斟酌用之,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已。若或無熱,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日華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葯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執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萬世之後,所誤無窮耳。苟有明哲之士,自可處治。中下之學,不肯考究,枉致淪沒,可不謹哉?可不戒哉!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虐狀,用柴胡湯,正合其宜。
《本草發揮》:成無已雲:柴胡之苦,以發表熱。又雲:柴胡、黃芩之苦,入心而折熱。潔古雲:柴胡除虛勞煩熱,解散肌熱,去早晨潮熱。此手足少陽、厥陰四經行經葯也。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葯所能止。治心下痞,胸膈中痛。能引胃氣上升,以發散表熱,去寒熱往來。膽痹非柴胡不能除之。又去脅下痛,往來寒熱,及日晡發熱,用柴胡。《主治秘訣》雲:柴胡味微苦,性平,微寒,氣味俱輕,陽也,升也。少陽經分葯。偏頭痛乃少陽也,非柴胡不能除。
《本草綱目》: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痛眩運,目赤昏痛障翳,耳鳴聾;諸瘧,及肥氣寒熱,婦人熱入血室,經水不調,小兒痘疹余熱,面疳羸熱。
勞有五勞,病在五臟。若勞在肝、膽、心及包絡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乃引清氣,退熱必用之葯。惟勞在肺腎者,不用可爾。然東垣言諸有熱者,宜加之,無熱則不加。又言諸經之瘧,皆以柴胡為君。十二經瘡疽,須用柴胡以散結聚。則是肺瘧,腎瘧,十二經之瘡,有熱者則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減佐使可也。寇氏不分臟腑經絡,有熱無熱,乃謂柴胡不治勞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龐元英《談藪》:張氏久病瘧,熱時如火,年余骨立。醫用茸附諸葯,熱益甚。召醫宮孫琳診之,投小柴胡湯一帖,熱減十之八九,三服脫然。淋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氣血愈虧,安得不瘦?蓋熱有在皮膚、臟、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銀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加減,故三服乃效。觀此,則得用葯之妙也。
行手、足少陽,黃芩為佐;行手、足厥陰,黃連為佐。
《景岳全書》:味苦微辛,氣平微寒。氣味俱輕,升也,陽中之陰。用此者,用其涼散,平肝之熱,入肝、膽、三焦、心胞四經。其性涼,故解寒熱往來,肌表潮熱,肝膽火炎,胸脅痛結,兼治瘡瘍,血室受熱;其性散,故主傷寒邪熱未解,溫瘧熱盛,少陽頭痛,肝經郁證。總之,邪實者可用,真虛者當酌其宜。雖引清氣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虛者不可散,虛熱者不可寒,豈容誤哉!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當慎用之;熱結不能者,用佐當歸、黃芩,正所宜也。愚謂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氣,斷非滋補之葯。凡病陰虛水虧而孤陽勞熱者,不可再損營氣,蓋未有用散而不泄營氣者,未有動汗而不傷營血者。營即陰也,陰既虛矣,尚堪再損其陰否?然則用柴胡以治虛勞之熱者,果亦何所取義耶?觀寇宗《衍義》曰: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之人,有一種臟本虛損,復受邪熱者,當須斟酌用之,如《經驗方》中治勞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耳。若或無邪,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日華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葯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執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釋本草,一字不可忽,蓋萬世之後,所誤無窮,可不謹哉?觀此寇氏之說,其意專在邪熱二字,謂但察有邪無邪,以決可用不可用,此誠得理之見,而復有非之者,抑又何也?即在王海藏亦曰:苟無實熱而用柴胡,不死何待?凡此所見略同,用者不可不察。
《醫學衷中參西錄》:味微苦,性平。稟少陽生發之氣,為足少陽主葯,而兼治足厥陰。肝氣不舒暢者,此能舒之;膽火甚熾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陽者,又能助其樞轉以透膈升出之,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寒熱,寒熱者少陽外感之邪也。又謂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誠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為柴胡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結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神農本草經》柴胡主寒熱,山茱萸亦主寒熱。柴胡所主之寒熱,為少陽外感之邪,若傷寒瘧疾是也,故宜用柴胡和解之;山萸肉所主之寒熱,為厥陰內傷之寒熱,若肝臟虛極忽寒忽熱,汗出欲脫是也,故宜用山萸肉補斂之。二證之寒熱雖同,而其病因判若天淵,臨證者當細審之,用葯慎勿誤投也。
柴胡非發汗之葯,而多用之亦能出汗。小柴胡湯多用之至八兩,按今時分量計之,且三分之一劑可得八錢。小柴胡湯中如此多用柴胡者,欲借柴胡之力升提少陽之邪以透膈上出也。然多用之又恐其旁行發汗,則上升之力不專,小柴胡湯之去渣重煎,所以減其發汗之力也。
或疑小柴胡湯既非發汁之葯,何以《傷寒論》百四十九節服柴胡湯後有汗出而解之語?不知此節文義,原為誤下之後服小柴胡湯者說法。夫小柴胡湯,系和解之劑,原非發汗之劑,特以誤下之後,脅下所聚外感之邪,兼散漫於手少陽三焦,因少陽為游部,手、足少陽原相貫徹也。此時外達之經絡作汗而解,而其留於脅下者,亦與之同氣相求,借徑於手少陽而汗解,故於發熱汗出上,特加一卻字,言非發其汗而卻由汗解也。然足少陽之由汗解原非正路,乃其服小柴胡湯後,脅下之邪欲上升透膈,因下後氣不能助之透過,而其邪之散漫於手少陽者,且又以同類相招,遂於蓄極之時而開旁通之路,此際幾有正氣不能勝邪氣之勢,故必先蒸蒸而振,大有邪正相爭之象,而後發熱汗出而解,此即所謂戰而後汗也。觀下後服柴胡湯者,其出汗若是之難,則足少陽之病由汗解,原非正路益可知也。是以愚生平臨證,於壯實之人用小柴胡湯時,恆減去人參,而於經醫誤下之後者,若用小柴胡湯必用人參以助其戰勝用力。
用柴胡以治少陽外感之邪,不必其寒熱往來也。但知其人純系外感,而有惡心欲吐之現象,是即病在少陽,欲借少陽樞轉之機透膈上達也。治以小柴胡可隨手奏效,此病機欲上者因而越之也。又有其人不見寒熱往來,亦並不喜嘔,惟頻頻多吐黏涎,斯亦可斷為少陽病,而與以小柴胡湯。蓋少陽之去路為太陰濕土,因包脾之脂膜原與板油相近,而板油亦脂膜,又有同類相招之義,此少陽欲傳太陰,而太陰濕土之氣經少陽之火鑠煉,遂凝為黏涎頻頻吐出,投以小柴胡湯,可斷其入太陰之路,俾由少陽而解矣。又:柴胡為瘧疾之主葯,而小心過甚者,謂其人若或陰虛燥熱,可以青蒿代之。不知瘧邪伏於脅下兩板油中,乃足少陽經之大都會,柴胡能入其中,升提瘧邪透膈上出,而青蒿無斯力也;若遇燥熱者,或熱盛於氣分者,不妨多用潤燥清火之葯佐之。是以愚治瘧疾有重用生地、熟地治癒者,有重用生石膏、知母治癒者,其氣分虛者,又有重用參、耆治癒者,然方中無不用柴胡也。
【現代葯理研究】
1. 柴胡有鎮靜及延長睡眠時間的作用。實驗證明柴胡皂甙可延長貓的睡眠時間,特別是慢波睡眠Ⅱ期(SWS)和快動睡眠期(REM)的增加與給葯前比較均有非常顯著差異。
2. 柴胡有解熱鎮痛作用。北柴胡油、北柴胡皂甙對酵母誘發的大鼠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北柴胡皂苷和柴胡煎劑對電擊尾法引起的大鼠和小鼠的疼痛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3. 柴胡有抗驚厥作用。柴胡煎劑20g/kg給小鼠灌胃,對咖啡因誘發的小鼠驚厥有對抗作用。
4. 柴胡有抗炎作用。柴胡總皂苷和揮發油對多種急性滲出性炎症和慢性增殖性炎症均有抑製作用。
5. 柴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體外實驗證明,柴胡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結核桿菌的生長有抑製作用。柴胡對流感病毒、肝炎、鉤端螺旋體及牛痘病毒均有抑製作用,並能抑制I型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細胞病變。
6. 柴胡有護肝利膽作用,其利膽的主要成分是所含的黃酮類成分。
7. 柴胡有降血脂作用,柴胡皂苷肌注能使試驗性高脂血症動物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的水平降低,尤以甘油三酯的水平降低最為顯著,還能加速膽固醇及其代謝產物從糞便排出,從而使血脂下降,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a、b。
8. 柴胡有抗過敏作用。
9. 柴胡有抗潰瘍作用,柴胡總皂苷口服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液的pH值,對實驗性醋酸潰瘍有治療作用,對胰蛋白酶有較強抑製作用。
10. 柴胡皂苷有明顯的溶血作用。
11. 柴胡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12. 柴胡有抗腎炎作用,柴胡皂苷d對動物膜性腎炎有抑製作用。
13. 柴胡有抗腫瘤作用。
14. 柴胡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E. 柴胡是什麼科植物

柴胡是傘形科植物。

柴胡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1)間苗、補苗、定苗:當苗高5至6厘米時,間去過密苗及弱苗、病苗。如有缺苗及時補栽,苗長到10厘米左右時定苗,每隔5至7厘米留苗1株。若為撒播,以10厘米乘10厘米的行距為宜。

(2)中耕除草:柴胡的幼苗長勢弱,容易發生草荒,應及時清除雜草,要做到早鋤、勤鋤和雨後必鋤,以利於透氣增溫,促進柴胡根苗生長。結合除草進行中耕,中耕宜淺,以免傷及根部,中耕可疏鬆土壤,促進根系生長。同時中耕還可以起到培土作用。

(3)澆水:種子發芽出苗和苗期最怕乾旱,往往由於乾旱出苗不齊或使小苗古死,此期如遇乾旱應澆水保苗。出苗前要勤澆水,澆小水,以保持地表濕潤,不板結,必要時用噴壺噴水保持濕潤,不要漫灌,否則會將種子沖走,出苗後可澆大水。

2、生長期管理

柴胡生長第一年植株細弱,生長緩慢,多以葉莖叢生,一般不抽薹開花,因此,生長期管理以壯苗促根為管理中心。

(1)中耕鬆土:柴胡屬於根類中葯材,人工栽培以獲得高產量、高質量的柴胡根為目的,生長期適當增加中耕鬆土的次數,有利於改善柴胡根系生長環境,促根深扎,增加粗度,減少分枝,一般在生長期要進行3至4次中耕,特別是在乾旱時和下雨後,進行中耕十分有效。

(2)除草:生長期田間若雜草生長旺盛,雜草會與柴胡爭奪養分、水分和空間等,會影響柴胡植株生長,造成柴胡生長不良,為此見草就要及時拔除。

(3)追肥:柴胡耐瘠薄,1年生由於基肥充足,基本可以滿足植株對養分的需要。如第一年收割地上部分,割後須追肥1次,每畝追施尿素10至15千克,或腐熟的便肥800至1000千克。 (4)摘蕾:柴胡植株生長到7至8月份,田間個別植株會出抽薹現蕾現象,發現後及時摘除,減少營養部必要的消耗。

(5)澆水與排水:生長期除遇乾旱外,一般不用澆水。7至9月雨季時應注意排除田間積水,以免發生病害。

3、越冬管理

柴胡植株生長到9月下旬,地上葉片開始古萎黃化,進入越冬休眠狀態,為了保證翌年春季返青有足夠的土壤水分,於封凍前澆一次越冬水,隨水每畝施入10至15千克尿素,對柴胡根系生長十分有利。

4、2年葯田管理

(1)中耕鬆土:返青後幼苗生長離開地面5至7厘米高時,進行中耕鬆土,打破地錶板結,為根系輸送氧氣,促進生長,以後每隔7至10天再進行1次,連續中耕鬆土2至3次,以利於提高根的產量和質量。

(2)除草防荒:由於田間雜草生長,同柴胡植株爭奪養分、水分、光照空間,影響植株生長,因此,田間間草就要立即除凈,嚴防草荒。

(3)追肥:分2次追肥。第一次在苗高30厘米時,每畝追施腐熟的稀便水800至1000千克,或施尿素10至15千克,第二次在開花前施,主要追施磷鉀肥,以促進根系生長和種子成熟,每畝追施過磷酸鈣100至150千克。

(4)澆水、排水:返青期,若土壤墒情不好,地表干硬,不利於返青的巢湖幼芽生長,此時可澆1次返青水,以後結合土壤墒情及追肥可適當澆水。遇陰雨連綿的天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誘發根部病變。

(5)摘蕾促根:對於不做留種田的地塊,在柴胡花蕾期,需摘除花蕾,以減少植株營養消耗,有利於提高根的產量和質量。

F. 北柴胡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柴胡,中葯名。為《中國葯典》收錄的草葯,葯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葯。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裡,疏肝升陽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3、用於氣血下陷。長於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善治氣虛下陷神倦發熱,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等症,常配人參、黃芪、升麻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G. 急!柴胡是什麼

清虛熱中葯,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價格可到大有恆中葯材庫查詢。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多有記述。《本草圖經》載:「(柴胡)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並有附圖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

H. 柴胡是一種葯材,柴胡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柴胡是傘形科柴胡和狹葉柴胡的根。春、秋挖根,要清理幼苗莖、土、干。柴胡,又稱硬柴胡,是柴胡植物的根,有少量莖基。根圓錐形,主根直或稍彎曲,較低的樹枝,根頭腫脹,一個結的形狀,長6 ~ 20厘米,直徑0.6 ~ 1.5厘米,皮膚灰色棕色或灰棕色,縱向皺紋和根軌跡,用細的毛發或硬殘莖,質量是艱難的,不容易斷裂,部分木質纖維、黃色和白色。氣微香,味微苦。根條粗而長,皮薄而根小。主要產於遼寧、甘肅、河北、河南等地。此外,陝西、內蒙古、山東等地也出產。

滇南葯材:緩解傷寒發汗,消熱六經,麻痹陽痿,消肝邪熱消熱,調肝經氣,止左肝痛,治女性血熱燒經,調經期。排汗以嫩心,治虛熱,經期以根。「本草綱目」:治癒楊氣抑鬱、平肝、膽囊、三個角,包絡相火,頭痛,頭暈,眼睛淡紅色疼痛障礙,耳聾和噪音瘧疾和脂肪氣體冷和熱,女性血液熱室,水不調整,5下疳痘余熱,兒童獲得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