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七植物長什麼樣子
三七植物的根莖直立,高度在60厘米左右,莖干顏色為暗綠色,花朵為淡黃色,三七適合栽種到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栽種好的植株可以放置在室內向陽的地方,為其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水,使土壤處於濕潤的狀態即可。
三七植物的介紹
1、植物介紹
三七植物高可達60厘米,主根為肉質,呈現紡錘形狀,莖干為暗綠色,葉柄具有條紋,三七植物的花期為每年的7-8月份,花朵單生於莖乾的頂端,花朵嬌小,但數量繁多,有100朵左右。
2、提供土壤
三七植物喜歡酸性的土壤,可以將其栽種到腐殖土、園土混合調配的土壤中,栽種前,也可以向土壤中混入粗沙,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還可以為土壤添加基肥,促使三七更好生長。
3、生長環境
在養護三七植物的時候,需要將其放置在通風且具有散射光照的地方,為植株每天提供不少於5小時的散射光照,當光線較為強烈時,還需要將三七移到陰涼的環境下,避免植株的葉片被強光灼傷。
4、施加水分
在養護三七植物的過程中,要觀察土壤的變化,當土壤表面泛白的時候,需要立即為三七澆水,使土壤處於濕潤的狀態,注意切不可使底盤內存有積水,否則會導致三七的根系出現腐爛的現象。
Ⅱ 三七植物什麼樣圖片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復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
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2)三七植物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三七(學名:Panax notoginseng(Burkill) F. H. Chen ex C. H.):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60厘米。主根肉質,呈紡錘形。莖暗綠色,指狀復葉,輪生莖頂;葉柄具條紋,葉片膜質,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有花100朵左右;
總花梗有條紋,苞片多數簇生於花梗基部,卵狀披針形;花梗纖細,小苞片多數,花小,淡黃綠色;花萼杯形,稍扁,花絲與花瓣等長;子房下位,果扁球狀腎形,種子白色,三角狀卵形,7-8月開花,8-10月結果。
三七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江西、四川等地。三七是以其根部入葯,其性溫,味辛,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因常同為人參屬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因此又被現代中葯葯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清朝葯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葯中之最珍貴者。」揚名中外的中成葯「雲南白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中葯大辭典》
作 者:南京中醫葯大學編著
出 版 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06-3-1
版 次:2
頁 數:3875
字 數:10667000
印刷時間:2006-3-1
Ⅲ 三七的葉子長什麼樣
葉為掌狀復葉,4枚輪生於莖頂;葉柄長4-5厘米,有縱紋,無毛;托葉小,披針形,長5-6毫米;小葉片3-4,薄膜質,透明,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中央的長9-10厘米,寬3.5-4厘米,側生的較小,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下延,邊緣有重鋸齒,齒有刺尖,上面脈上密生剛毛,剛毛長1.5-2毫米,下面無毛,側脈8-10對,兩面明顯,網脈明顯;小葉柄長2-10毫米,與葉柄頂端連接處簇生剛毛。
拓展資料:
三七葉,中葯名。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 H. Chne exC. Chow的葉。分布於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
1、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
2、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
3、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2、《本草求真》:專入肝胃。兼入心大腸。又名山漆。時珍曰。或雲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
3、《本草從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癰腫。
4、 《本草綱目拾遺》(1765年):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葯之最珍貴者。
Ⅳ 三七是什麼樣子有圖片
三七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
三七的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4)三七植物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三七的產地:主產於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葯材。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Ⅳ 三七是什麼植物
野三七別稱香刺、土三七、竹節七、白三七、屏邊三七等,為五加科植物屏邊三七的根,生於海拔1100~1700米的山谷潮濕林內,分布於雲南東南部,可入葯,秋季挖取塊根,除去泥沙及細根,曬干或烘乾,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
野三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匍匐,有結節,並具凹陷的莖痕,根塊狀紡錘形。莖基鱗片宿存、葉互生,掌狀復葉,3片輪生於莖頂,葉柄長4-7厘米,無毛。托葉卵形,小葉5,少有7,羽狀分裂,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較大,兩端的較小。
野三七的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有50~80朵花,花梗長8~10厘米,無毛,花萼5齒裂,無毛。花淡綠色,花瓣5,長卵形至長橢圓形。雄蕊5,花絲與花瓣等長或稍長。子房下位,2室,花柱2,結合成1個,柱頭稍膨大而微彎。核果狀漿果,球狀腎形,成熟後紅色。種子2顆,近球形,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野三七主要分布雲南東南部的馬關、麻栗坡、屏邊等地海拔1100~1700米山谷潮濕林內,越南北部老街也有。通常於秋季挖取塊根,除去泥沙及細根,曬干或烘乾後保存供葯用。
野三七味微苦、甘,性溫,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主跌打損傷、風濕痛、咳血、外傷、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後虛弱、肺癆等症,內服煎湯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研末敷,但孕婦慎服。
Ⅵ 三七長什麼樣子
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
拓展資料:
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
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本草綱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主產於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葯材。
Ⅶ 三七葉子什麼形狀
三七葉子長有3個葉柄、每個葉柄生7個葉片。
三七的表面是光亮的黑棕色,頂端莖痕不明顯,周圍有瘤狀突起,全體有斷續的縱皺。三七質地堅實,不易折斷,這是它的一個顯著特徵。
「如果把它擊碎,就會看到它的皮部與木部很容易分離開。它的木部質硬如鐵,稱『鐵骨』。橫切麵皮部灰綠色、黃綠色,稱『銅皮』。它的味道,是先苦而後有回甜,跟人參有點像。」
(7)三七植物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三七是人們非常熟悉的葯材,又稱田七、金不換、人參三七。三七花、三七頭(三七粉)、三七根,都是三七中葯用價值極高的部分。
三七花主要用於降血壓、降血脂;三七的頭磨成三七粉,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疾病;三七根可以治痢疾、腹瀉、喉炎、勞傷、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痛癢等。
三七根採收後,去凈泥土,剪掉它的細根及莖基,曬到半乾的程度,反復搓揉,然後再暴曬,重復數次,再把它放進容器內,加入蠟塊,反復振盪,因此它的表面顯得光亮。
Ⅷ 田七是什麼樣子
田七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三七、金不換。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復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現多栽培於海拔1600~1800m的山上。主產地(原產地)雲南文山。性味性溫,味甘、微苦。
Ⅸ 三七樹是什麼樣子
三七樹形態如下圖所示:
三七,是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主根肉質,1條至多條,呈紡錘形。莖暗綠色,至莖 先端變紫色,光滑無毛,具縱向粗條紋。
三七的根莖和肉質根為名貴之中葯,有止血、破血散瘀、消炎定痛和滋補之功效,為治療跌打損傷之主要葯物。花、葉亦有清熱之效。
(9)三七植物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三七屬喜陰植物。喜冬暖夏涼的環境,畏嚴寒酷熱;喜潮濕但怕積水,土壤含水量以22%-40%為宜。夏季氣溫不超過35℃,冬季氣溫不低於零下5℃,均能生長,生長適宜溫度18-25℃。
三七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范圍廣,但以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為好。凡過黏、過砂以及低窪易積水的地段不宜種植。忌連作,土壤酸鹼度4.5-8。
三七花是根據花的顏色、大小、帶柄、不帶柄、帶短柄、帶長柄來分,分為不帶柄三年三七花特級、不帶柄三年三七花一級、不帶柄三年三七花中級、帶柄三年三七花。
市場上的三七花主要分兩年三七花和三年三七花。三年三七花比兩年三七花更好。至於四年或四年以上三七花,那就很稀有了,市場上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