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狒狒和猩猩的區別
1、科屬
猩猩是靈長目人科的一屬。
狒狒是靈長目猿猴亞目狹鼻組猴科的一屬。
2、外形
猩猩體毛長而稀少,毛發為紅色,粗糙,幼年毛發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為黑色,但是幼年時的眼部周圍和口鼻部為粉紅色。身高雄性約為137厘米,雌性約115厘米;體重雄性約為60~90千克,雌性約40~50千克。
狒狒體型較大,在靈長類中僅次於猩猩屬,體長50.8-114.2厘米,尾長38.2-71.1厘米,體重可達60千克;頭部粗長,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齒長而尖,可達5厘米;毛黃、黃褐、綠褐至褐色,毛粗糙,顏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顏面周圍、頸部、肩部有長毛,雌性則較短。
3、棲息地
猩猩現僅存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北部的熱帶山地森林、低地龍腦香森林、熱帶泥炭沼森林和熱帶衛生保健林中。蘇門答臘島北部則有大約9000隻紅毛猩猩存活,它們主要活動在一個國家公園的四周;另有10000~15000隻紅毛猩猩生活在婆羅洲島。
狒狒棲息於熱帶雨林、稀樹草原、半荒漠草原、高原山地、低山丘陵、平原或峽谷峭壁中。主要地面活動,也爬到樹上睡覺或覓食。善游泳。能發出很大叫聲。白天活動,夜間棲於大樹枝或岩洞中。
4、食性
猩猩主要吃果實(比如榴槤、紅毛丹、木菠蘿、荔枝、芒果、倒捻子、無花果)、嫩枝、花蕾、昆蟲、蔓生植物;偶爾也吃鳥卵和小型脊椎動物。香蕉、樹葉和嫩枝、無脊椎動物、富含礦物質的泥土、脊椎動物、種子、樹木或者藤蔓植物的樹皮、喝樹洞裡面的水、蜂蜜、白蟻等。
狒狒雜食性,能夠在幾乎任何環境中尋找食物,植物包括蔓生植物、嫩枝、樹葉、草、樹根、樹皮、花蕾、果實、地衣、塊莖、種子、蘑菇、球莖、及根莖。在乾燥乾旱的地區,如東北部的沙漠,它們會以小型無脊椎動物如昆蟲、蠐螬、蜘蛛和蠍子為食。偶爾也吃鳥類和小型脊椎動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猩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狒狒
2. 猩猩有尾巴么
沒有。猩猩也叫人猿,靈長目人科的一屬,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腳拿東西。
外形體毛長而稀少,毛發為紅色,粗糙,幼年毛發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為黑色,但是幼年時的眼部周圍和口鼻部為粉紅色。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組織構成的「肉墊」,具有喉囊。牙齒和咀嚼肌相對比較大,可以咬開和碾碎貝殼和堅果。
雄性體長約為97厘米,雌性約78厘米;身高雄性約為137厘米,雌性約115厘米;體重雄性約為60~90千克,雌性約40~50千克。其中蘇門達臘猩猩體型偏瘦,皮毛比較灰,頭發和臉都比婆羅洲猩猩的長。手臂展開可以達到2米長,可用於在樹林之間擺盪。幾乎所有的猩猩都是B型血。
(2)什麼是大猩猩圖片擴展閱讀
與人類的關系
最早描寫大猩猩的是1847年美國傳教士和自然學者托馬斯·塞維奇(Thomas Staughton Savage)。
所有的大猩猩亞種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中。估計現在還有10至15萬野生的大猩猩。其中數量最多的是西部低地大猩猩,其數量估計在9至10萬左右。東部低地大猩猩最多還有1.5萬只。最受威脅的是山地大猩猩,其數量估計只有400至700隻。
成熟的大猩猩沒有天敵,幼獸有時會被豹襲擊。對大猩猩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人類開荒破壞大猩猩的生存環境。過去很長時間里大猩猩常常是偷獵的目標。此外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內戰使得保護大猩猩的工作非常困難。大猩猩也被捕殺作為林肉。2004年剛果共和國境內奧扎拉國家公園中上百大猩猩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猩猩
3. 大猩猩怎麼分公母圖片
大猩猩公母之間區別為:頭部形狀不同、背部毛色不同、第二性徵不同
一、頭部形狀不同
1、大猩猩公:後腦呈高聳凸起狀。
三、第二性徵不同
1、大猩猩公:胸口成方形肌肉狀。
2、大猩猩母:胸部哺乳特徵明顯。
4. 來幾張猩猩的圖片
猩猩的圖片
5. 銀背大猩猩遇到老虎會是什麼結局呢
銀背大猩猩體重可達200公斤,西伯利亞虎體重可達300多公斤,就算它們體重一樣,身為靈長類的銀背大猩猩,根本不是貓科動物老虎的對手,老虎是自然界的頂級殺手,在力量、敏捷、獵殺技巧上完虐任何靈長類。
大猩猩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靈長類,“銀背”並不是某類猩猩的統稱,而是指在山地大猩猩的一個種群中,起領導作用的那隻成年雄性大猩猩;山地大猩猩高度兩性異形,雄性體型是雌性的兩倍,成年的雄性大猩猩有著兇悍的外表,最大的體重可達200公斤。
地球上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靈長類,是生活在距今100萬~30萬年前的巨猿,出土的化石顯示,最大的巨猿站立時可達3米,體重可達500公斤,或許能和老虎一戰;但是老虎祖先的分支之一劍齒虎,也生活在100萬年前左右,劍齒虎體重可達400公斤,犬齒長度有12厘米,單挑的話,巨猿也不是劍齒虎的對手。
6. 高山猩猩和低地大猩猩有什麼區別
1,身高,體重上的不同
高山大猩猩雄性站立時可達1.5-1.8米,雙手伸展達2.25米。現存野生個體一般個體重100-180公斤。
低地大猩猩站立時高1.3~1.8米。體重雌性70~120千克,雄性140~275千克 。上肢比下肢長,兩臂左右平伸可達2~2.75米。
2,生存的地方不同
高山大猩猩棲息在維龍加山脈的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分布在海拔2225-4267米。大部份在卡里辛比山、米凱諾山及Visoke火山等休眠火山的斜坡上。在這些山腳的樹林非常繁盛,越高則越稀少,而山地大猩猩所住的森林較多雲、迷霧及寒冷。
低地大猩猩棲息於熱帶林區。
3,長相上的不同
高山大猩猩的毛較其他大猩猩長及黑,故它們可以生活在高海拔及較冷的地方。它們較多生活在陸地上,雙腳較似人類的腳。學者可以從鼻子來分辨個別的山地大猩猩。
(6)什麼是大猩猩圖片擴展閱讀:
高山大猩猩過著群居的生活,它們性格溫柔,是素食動物,以植物的莖葉為食。 每群由一個被稱為「銀背」的最大成年雄性大猩猩領導。每一群里都有好幾只雌猩猩和它們的孩子,「銀背」帶領大家尋找食物,並找地方讓大家晚上休息,它們折彎樹枝來搭窩睡覺。
」銀背」用喊叫用捶胸這樣的嚇唬方式趕走其他雄性大猩猩。保護整個大猩猩群落,只有在受到攻擊的情況下才會反抗。
野生的高山大猩猩現己所剩無幾,僅700隻左右。他們被保護在國家公園內,由武裝的士兵護衛著。可是,為了獲取它們的頭蓋骨與毛皮,偷獵者仍然在獵殺它們。還有的時候,大猩猩會落入為捕捉其他動物而設的陷阱,被意外抓獲而危及生命。
7. 猿、猴、猩猩的區別
猿與猴的區別
1、與人類的關系不同:猴比猿類在生物學分類上要低得多,也就是說,在接近人的程度上,在與人的親緣關繫上,猴比猿要遠得多。
2、體型不同:猿的體形比猴大外,而且手比腿長。主要區分點: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猴有尾巴,而猿沒有。
3、特徵不同:猿類沒有尾巴、頰囊(口腔兩側頰部各有一囊,吃進口腔的食物,如果一時來不及細嚼,就暫時貯藏在頰囊里,留待空閑時再細嚼咽下)和屁股上的胼胝(臀疣),只是長臂猿有臀疣(它是低級的猿),猴子卻統統具有這些結構。
猩猩與猿、猴的區別
1、體毛顏色的不同:猩猩體毛長而稀少,毛發為紅色,粗糙,幼年毛發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
2、種族分類不同:猿是13種大型的高智能的靈長目動物的總稱.包括黑猩猩,大猩猩,長臂猿和猩猩。猿生活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森林中,屬於猿的各種動物在行為和生活方式上也有很多不同。
猩猩就是平常說的紅毛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現在僅存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蒸汽繚繞的叢林里。在靈長類當中,猩猩的兩個種有許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棲,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動物。
3、生活習性不同:猴和猿大多為雜食性、吃植物性或動物性食物。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如指猴善於摳食樹洞或石隙中的昆蟲。猩猩主要吃果實(比如榴槤、紅毛丹、木菠蘿、荔枝、芒果、倒捻子、無花果)、嫩枝、花蕾、昆蟲、蔓生植物等。
(7)什麼是大猩猩圖片擴展閱讀
猩猩與猿、猴的比較
猩猩也叫人猿,與猿、猴共同屬於靈長目人科的一屬,而且都是哺乳動物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腳拿東西。
馬來語和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中的人」。與人類十分相近,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活動的習性通常不用聲音溝通,通常有好幾個個體會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但彼此不幹擾,平均壽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厘米左右。
屬猩猩科,是一種非常珍稀的靈長類動物。人們把紅毛猩猩稱作世界上最憨態可掬的哺乳類動物。紅毛猩猩與大猩猩及黑猩猩一起常常被稱為「人類最直系的親屬」。
8. 這是什麼動物
紅毛猩猩。
紅毛猩猩也叫紅猩猩、亞洲猩猩,靈長目、人科的一屬,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共有三種,即婆羅洲猩猩、蘇門答臘猩猩、達班努里猩猩。體被紅色長毛,故俗稱紅毛猩猩。平均身高171-180厘米,飼養條件下體重可達200公斤,平均壽命約為40年。
紅毛猩猩全身長著紅褐色的粗長的毛發,只有臉部光滑無毛。幼猩猩毛色金黃,成年猩猩則為深棕色。雄猩成年後,喉袋會漸漸鬆弛垂至胸部,臉頰兩側及眼睛上方會長出大塊肉瘤般的贅肉。
紅毛猩猩營樹棲生活,在白天覓食,每天夜裡都要在離地12-18米的高處築一個新窩。紅毛猩猩通常過著小群居生活,母猩猩帶著數只小猩猩,而雄性則獨自散居在附近,僅在發情時回到母猩猩的居住地。食物為果實、花、樹葉和樹皮。部分猩猩也吃昆蟲和鳥類。
分布於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婆羅洲以及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由於森林面積的減少和非法捕獵的猖獗,今天的紅毛猩猩已經處於滅絕的邊緣。據稱全世界僅存5萬~6萬只紅毛猩猩,而它們中有超過3/4居住在蘇門達臘和婆羅洲島上。已被世界保育聯盟認定為嚴重瀕臨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