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各位大神,誰能幫我解讀一下這個圖片,這是什麼天文小白表示一點都看不懂
這是一個行星狀星雲。
行星狀星雲是一些垂死的恆星拋出的塵埃和氣體殼,直徑一般在一光年左右。由質量小於太陽十倍的恆星在其演化的末期,其核心的氫燃料耗盡後,不斷向外拋射的物質構成。
行星狀星雲的外形呈圓盤狀或環狀的並且帶有暗弱延伸視面,屬於發射星雲的一種。在望遠鏡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樣略帶綠色而有明晰邊緣的圓面。 行星狀星雲呈圓形、扁圓形或環形,有些與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
圖中的這個星雲叫「南環狀星雲」或「八裂星雲」,正式編號「NGC3132」,位於船帆座,直徑約0.4光年,距離地球2000光年,星雲膨脹速度約24千米/秒。
星雲中心是一對雙星,一顆的視星等是10等,另一顆是16等。行星狀星雲核心的中心可能是一顆比這兩顆恆星更暗淡的白矮星。NGC 3132中心區域的這顆暗淡的恆星,而不是那顆亮星創造了這個奇特卻又美麗的行星狀星雲。這顆炙熱的中心恆星溫度大約是100,000K,它正吹散了外圍的氣體,並且發射出強烈的紫外線輻射激發出明亮的熒光,並使星雲內部彷彿是一個藍色高溫「水池」。到目前為止,該星雲形狀特異的氣殼以及貫穿NGC3132的塵埃帶,都還是天文學家沒有完全解決的難題。
星雲NGC3132
⑵ 高中地理怎樣區分星雲和星系的圖片,都差不多啊
找了一張M31(仙女座大星系)的圖片,絕大部分的星系與它類似,較為規整。最關鍵的一點,極難分辨出單顆的恆星:
星雲分為很多種類,球狀星團,疏散星團,發射星雲,暗星雲……各自的差距也很大。但如果是星團,能分辨出邊緣的恆星。至於氣體雲,很容易分辨。只能傳一張圖片,我在下面列舉幾個比較著名的天體,樓主不妨搜索,以作參考。
球狀星團:M13(武仙球狀星團)
疏散星團:M45(昴星團)
發射星雲:M42(獵戶座大星雲)
暗星雲:馬頭星雲。
一樓的答案有可供參考之處。但是有些地方的措辭造句,是值得推敲的。
⑶ 玫瑰星雲的觀測
「宇宙情花」玫瑰星雲2009年2月廣東有天文愛好者憑借天文望遠鏡和數碼相機,拍下了被譽為「情花」的玫瑰星雲的倩影。 廣州天文愛好者何建國遠赴佛山市高明區一個僻靜的小鄉村,用天文望遠鏡拍下玫瑰星雲。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這個星雲宛如一朵綻放的玫瑰,美輪美奐。這么美麗的星雲,人們平時很難用肉眼看到,只有通過相機的長時間曝光,星雲原本暗弱的光亮在積聚後才能逐步呈現出亮麗的色彩。
⑷ 什麼是星雲 它是如何形成的
星雲,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雲”,類似地球天空中的“雲”。這里的星雲指的就是從地球看去,深空中有一片類似地球大氣中的“雲”狀物質。實際則在“星”這個字中體現出來,這一片是恆星的誕生區域。本文將為您簡單介紹一下“星雲”在天文定義上的概念。
三角座的發射星雲:Garren Nebula NGC 604。圖片來自:NASA, Hui Ya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ODNursery of New Stars
⑸ 你看過星雲嗎,星雲都是彩色的
當我們第一次用望遠鏡看星雲星系的時候,不免都會有些失望。因為我們看到星雲跟我們經常看到那些絢麗多彩的照片完全不一樣,似乎只是一小團暗淡的雲霧。難道我們經常看到的這些星雲星系的照片都是假的嗎?當然不是,至於為什會這樣我們就得從這些星雲照片的色彩來源說起。
星雲的彩色照片中分為兩類,一類是真彩照片,另一類是偽彩照片。
第一類:真彩照片
這類的星雲照片的顏色真實的,並且是使用可見光波段的照相機拍攝的。但是現實中由於人們對若光線的顏色極不敏感,因此除了你用特大號天文望遠鏡以外,是很難分辨出星雲還星系的顏色的。這類照片拍攝的星雲的色彩是由於星雲中含有豐度不同的各種元素,或者是擁有各種顏色的恆星的星系,因此一般情況下拍攝出來的都是真實色彩。
第二類:偽彩照片
這類正像它的名字一樣,這類照片都是由各種如紅外照相、紫外照相、X射線照相等人類不可見的光拍照的圖片。大部分星雲星系發射的光線最強的地方不是可見光,因此在拍攝照片的時候我們一般不用可見光波段拍攝。因為這類照片所反應的光是人眼看不見的光,所以從人的視覺看來,只有亮暗的區別,沒有其它的區別。所以為了能分辨清楚,我們就特意加上了不同的色彩。在這些照片上,常常可以看見照片的說明文字有:此照片是由某某望遠鏡拍攝於某某波段。
但這些星雲其實都是有顏色的,但是由於亮度都是很低,因此顏色人眼很難分辨出來。其實追究一個天體照片的顏色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一個天體的輻射是全波段的,可見光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可見光儀器無法拍攝出其它波段的影像,γ射線波段也無法拍攝出可見光波段的圖像。另外儀器本身還存在一個對具體什麼波長的感應較好的問題。我就曾經見過不同顏色的獵戶座大星雲M42的照片,而我自己在望遠鏡中看去,卻是白茫茫的一個小斑點。
另外很多天文照片原始文件都是黑白單色的,因為專業電子感光元件都是單色的。只是在拍攝的時候在前面加上一個單色濾光片來分辨所拍攝的顏色。這種設備的優點就是靈敏度和穩定性以及一些電子性能比家用強大很多。因此我們到的顏色都是後加上去的。但是疊加的時候,通常默認還是紅色示意波長較長,藍色示意波長短的波段的圖片。因此大體上還是都是實際的顏色,只是現實中我們人眼分辨不出來罷了。
關注網路知道《真相問答機》,更多精彩給你好看>>https://..com/liuyan
⑹ 天文望遠鏡如何看星雲
一般的望遠鏡都可以看到星雲的。首先得知道要觀察的星雲在天空的位置。然後用望遠鏡對准觀察就行了。星特朗60AZ口徑較小,色差也比較大。所以一般是看不出那種天文網站圖片的那種效果的。用數碼相機一般是進行星空攝影了。建議不要用數碼相機去看,那樣的話色差會非常明顯的。
⑺ 天文台望遠鏡真的能夠裸眼看到圖中所示蟹狀星雲嗎
網路上絢麗的星雲照片都是多光譜長時間曝光成像+偽彩色合成的。肉眼通過望遠鏡看星雲最多能看到依稀的薄霧,條件好的能看到一點點暗弱的顏色和輝光。萬不可被照片誤導。
蟹狀星雲(M1,或NGC 1952)位於金牛座ζ星東北面,距地球約6500光年。它是個超新星殘骸,源於一次超新星(天關客星,SN 1054)爆炸。氣體總質量約為太陽的十分之一,直徑六光年,現正以每秒一千公里速度膨漲。星雲中心有一顆直徑約十公里的脈沖星。
M1的視直徑大約5',相比之下月球是31',並不算小。但是視星等只有8.5,不藉助天文望遠鏡很難觀測到。
最後補一張照片。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那些美妙的星空圖片,是肉眼能看到還是光學儀器才能拍攝,還是PS的
1、想要拍出漂亮的星空,必須要保證肉眼能夠看到星空。2、拍攝星空確實是需要光學儀器,普通的手機,卡片機沒有辦法拍出來的。這個光學儀器,需要有可用的高感光度(ISO)和長時間曝光功能(B門)…(吐槽,扯這么一堆,其實就是單反相機嘛)3絕大部分星空照片,都是後期處理過的。下面來細說:1要保證肉眼能看見星空。當肉眼能看到壯麗的星空時,說明此地光污染較小,才能拍出漂亮的星空。當然,星空照片和肉眼看到的星空還是有不一樣,肉眼看到的星空只是白色的閃爍的光點(如下圖)而星空照片卻是五彩斑斕的…所以...要說第二點2其實星光是有顏色的。人眼的感光功能有限,沒有長時間曝光的功能,而星光不夠明亮,所以人眼無法分辨星光的顏色。相機的長時間曝光功能,使得星光能夠長時間在感光元件上曝光,間接增加了光照的強度,再加上高感光度的感光元件,自然就可以拍出五彩斑斕的星空。注意,一般曝光的時間不超過30秒,因為地球和星空在做相對運動,超過30秒,星星就會變成短線。如下圖,可以看到有的星星已經變成短線了3星空照片的後期處理。首先,照片要進行降噪處理。高感光度會增加電路雜訊,不處理的話,照片上會有許多的噪點。然後就是進一步的處理,包括調整曝光,色相色調對比度等等,這些都是風光照片的常規後期方式。事實上,現在網上的絕大部分風光照片都是後期處理過的。大家都說,攝影是藝術,後期也是藝術的一部分嘛注意,到這里為止,我們僅僅改變了畫面的顏色,亮度,畫面的內容是沒有改變的。相信樓主一定看到過這種圖吧。前面說過,星空是相對地面運動的,要螺旋的星軌,原理上就是要依靠超長時間的曝光。好,問題來了,現在相機廣泛使用的感光元件cmos,在長時間曝光時會發熱,產生大量彩色噪點,如果你真長時間曝光一兩個小時,圖片全是噪點不說,很可能你的cmos就有壞點了。現在流行的解決方式是,連續拍攝數百甚至上千張照片,之後導入ps進行堆棧,因為在每張照片中星星的位置是在變化的,最後合成出來的,就是螺旋形的星軌了。(PS:我總覺得這圖片可能經過處理,增加了星星的數量,不過我也沒見過資本主義的夜空,就不做過多評論了)前幾天,有這樣一組圖傳得很火:如果這是真實的星軌的話,宇宙要坍縮,牛頓要哭死。事實上,這只是利用後期的軟體處理出來的藝術品。如果這是真實的星軌的話,宇宙要坍縮,牛頓要哭死。事實上,這只是利用後期的軟體處理出來的藝術品。還有一個:不懼質疑「nubia星空之約」北京站啟程你能相信這是手機拍攝的星空嗎?手機的感光原件很小,像素密度大,雜訊多,註定高感差。要多進光,唯一的方式就是長曝,而長曝超過三十秒就拍不出星點,怎麼辦?實際上這是利用了手機的感光原件很小,像素密度大,雜訊多,註定高感差。要多進光,唯一的方式就是長曝,而長曝超過三十秒就拍不出星點,怎麼辦?實際上這是利用了赤道儀_網路,抵消了天地之間的相對運動,使得長時間曝光後依然不拖出星軌。說到赤道儀,又不得不說,其實攝影裡面有一個分類,叫做天文攝影。這類作品拍攝的大多是肉眼看不清的星雲,行星。佳能有一款少見的相機,叫60Da(說到赤道儀,又不得不說,其實攝影裡面有一個分類,叫做天文攝影。這類作品拍攝的大多是肉眼看不清的星雲,行星。佳能有一款少見的相機,叫60Da(佳能(中國))。「EOS60Da採用對H-α光線(656納米)透射率更高的新型低通濾鏡,能夠更出色地捕捉星雲的形狀和范圍。」這是壕的愛好,天文望遠鏡,赤道儀,相機,以及如何到一個光污染小的地方,每一樣都很燒錢。另外,網上還有一些美麗的星空圖片,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比如這張著名的馬頭狀暗星雲。這個要怎麼說呢...嗯,人家NASA畢竟是專業的...這個要怎麼說呢...嗯,人家NASA畢竟是專業的...最後,轉載一個關於星軌的教程吧讓你的星星動起來最詳細星軌攝影教程顯示全部
⑼ 星雲究竟是什麼
天文學上,把從地球看上去,呈雲霧狀的天體統稱為星雲。
星雲有好幾種。有行星狀星雲,如下圖,是恆星演化到終結時,發生超新星爆發形成的。
向左轉|向右轉
有些星系有時也叫星雲,如仙女座星系,以前就叫仙女座大星雲。
行星狀星雲和彌漫星雲都在銀河系內,其它星系內的星雲,因為太遠,我們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