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圳福永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福永鳳凰塔
福永鳳凰塔位於深圳寶安區福永鎮鳳凰岩嶺下村口。大約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相傳鳳凰岩棲鳳,後有道士潛修,當地建廟塑其像供奉,經嘉慶年間重修,廟宇庄嚴壯麗,成為當時名勝,因勝跡毀於戰亂,1984年鳳凰圩當地群眾和港澳同胞捐資重建此塔。
該塔為六角六層,在每層塔門上均有石匾或對聯,這在古塔建築中是較為罕見的。塔基和第一層下半段用青麻石砌築,塔基六角。第一層正面用方形門,第二、三層正面用券門,四、五層用方窗,六層用圓窗,塔高約20米,造型奇特,典雅秀麗。 1984年9月6日該塔被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古廟勝景區
位於福永鎮鳳凰岩嶺下村口。六角六層,高約20米,造型奇特,典雅秀麗。大約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相傳鳳凰岩棲鳳,後有道士潛修,當地建廟塑其像供奉,經嘉慶年間重修,廟宇庄嚴壯麗,成為當時名勝。由於勝跡毀於戰亂,1984年鳳凰圩當地群眾和港澳同胞捐資重建此塔。
坐落在寶安區福永鎮鳳凰村東面的山系,海拔678米,方圓12公里。素有「鳳山福水福盈地」的美譽。鳳凰山風景區由山下寶塔勝景區,山中古廟勝景區和山頂晚霞勝景區三部分組成。寶塔勝景區由「鳳凰文昌塔」、「朝陽靈犬石」、「普門示現牌坊」、「青牛躍澗留仙跡」、「聖水靈泉」、「輕徑風琴」等景點。
3、鳳凰山風景旅遊名勝區
是鳳凰山風景區的主體部分,以始建於元代初期大德年間的鳳凰古廟為主體,配以眾多的自然風景點,如凈瓶灑露、鳳凰仙洞、長壽仙井等組成。晚霞勝景區由萬蝠洞、石乳清湖、獅子巨石、伶仃奇石等大自然風光景點組成。
鳳凰山是福永的歷史人文景觀之一。山上石跡奇異、景點多而優美,凰凰岩自宋末元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後人文應麟立廟而成名,山腳下現有鳳凰村和白石廈的村民是文天祥的後裔。以鳳凰山為中心的「中國聖城」旅遊區正在緊張籌建。
(1)沙井有什麼好看的圖片擴展閱讀:
福永街道文化事業:
福永街道文體設施齊全,已建成了福永文化藝術中心和萬福廣場,下轄社區都建有文化廣場、圖書室,其中萬福廣場的九龍柱和萬福壁雙雙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2004年,萬福廣場被評為深圳全國優秀文化廣場。2014年,懷德社區蟬聯全國文明單位;舞蹈《傳人》獲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福永雜技團「意趣——倒立技巧」、「生趣盎然」雜技項目獲義大利第 32 屆「金馬圈」國際雜技節金獎、青少年雜技金獎。
❷ 深圳寶安石岩周圍50公里范圍內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發地名及帶圖的給分,最好有自己的點評
在石岩境內的有
石岩湖和羊台山
這兩個好地方可以值得去玩玩的;在福永這邊有
鳳凰山也不錯;在公明可以去光明農場那邊看看;在沙井可以去海上田園玩,那也很好玩啊
;出來寶安區這邊,可以去寶安公園呀!靈芝公園在南頭關附近。
以上景點我沒去過
鳳凰山,
其他的都去過,感覺海上田園和羊台山最棒,不過鳳凰山也很不錯的,因為挺出名的,很多人多去啦
!
至於世界之窗和歡樂谷我就不用多說了吧?
哈哈
祝你玩的開心啦
!
❸ 沉泥井與跌水井的有什麼差別嗎最好附圖片說明! 感激不盡
沉泥井的作用一、平時它可以起到沉澱、儲存沉澱物的作用;二、可以在清掏作業中起到儲泥作用。
而跌水井是設在排水管道的高程突然下落處的窨井。在井中,上游水流從高處落向低處,然後流走,故稱跌水井。同普通窨井相比,跌水井需消除跌水的能量,這一能量的大小決定於水流的流量和跌落的高度。跌水井的構造有不同的設計,決定於消能的措施,其井底構造一般都比普通窨井堅固。
❹ 深圳沙井那裡工業區最大
深圳寶安區沙井最大工業區是芙蓉工業區
❺ 有誰知道這個圖片是沙井哪個KTV的
沙井蘇荷酒吧
❻ 深圳市寶安區沙井哪條街賣衣服比較好看
可以住蛟塘,或是沙坣,不行了住東塘也行,比較近,不用坐車,方便
,或是金沙市場周邊也是不錯的選擇
❼ 沙井在哪裡買衣服比較好
沙井天虹對面義烏商貿城的衣服也不錯
❽ ___________________送「百壽圖」有什麼說道嗎____________
摹寫古今各體壽字,組成百壽圖,為祝壽之用。清錢曾《讀書敏求記·字學百壽字圖》一卷,記南宋紹定時靜江令史謂於夫子岩刻百壽字。明正德時昆明趙壁編百壽字,分二十四體。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福縣的百壽鎮,距桂林市之南約90公里。鎮的東北約1公里的壽星山(又名葛祖山、對河山)下有一天然岩洞,洞高10餘米、寬17米多,古稱「夫子岩」,現名「百壽岩」。岩內有多處古代石刻,其中最大的石刻「百壽圖」人稱「國寶」早已聞名中外,已列為自治區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並已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一書。
「百壽圖」從宋代以來就已作為稀世之寶、廣為傳頌。特別是南宋時期,專事拓印、裝裱「百壽圖」作坊久盛不衰。朝廷顯貴、書香世家,百姓士庶都為擁有一幅「百壽圖」而自豪。掛之於堂中頓然門庭生輝、賓客爭相觀賞!古時商人遠行或浮遊宦海者更是把「百壽圖」作為護佑身家平安的寶貝!
相傳古時百壽岩前有一口丹沙井,井水甘甜清涼。常有一對白白胖胖的孩童出沒,系千年首鳥精所變。住此的廖扶及其家人常食用此井水。廖壽高150多歲始無疾而終,後其家人家族數百人也都個個長命百歲。
後來有一個貪官聞知此事,為圖謀長生不老。也常取食此井水,並命人挖取「活首鳥」烹而食之。不料卻一命嗚呼!丹沙井也隨之乾涸、消失。後人再用不上這樣長壽之方了都為之嘆息不已。因此曾有人在岩內觀世音神龕前作過一副對聯:
百世上事跡如斯曾幾何時碧水丹沙尋不見!
壽岩內神仙無算而今安在青山綠樹我來遲!
宋代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時任永寧知縣的史謂有感此事,在自己的壽慶之日揮筆寫下這個大壽字,並邀請縣內長壽百名老人各寫獻一小壽字,他親自經年整理寫入大壽字的筆畫內,然後雇請名工巧匠鐫刻在岩內石壁上,成為現今的「百壽圖」。
「百壽圖」高175厘米、寬148厘米。整個字體筆畫十分緊湊,筆力遒勁。形為楷書但與正楷不同。而是更莊重肅穆、古樸圓潤。其勾如露鋒、點似仙桃。既非楷非隸非行非草書法,卻又似楷似隸似行似草的風韻,然而渾然天成一體,無瑕可指、無懈可擊!
「百壽圖」中的100個小壽字更是各有千秋、字體各異、無一雷同。其中楷、隸、篆、行、草、甲骨文等無所不有、小壽字旁還註明文體出處。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漢鼎文等;以地域分(古代稱國名)有鰭隸、燕書、西夏台書等等;以字體論有易篆、古隸、古斗金文、飛白書等等;以書法家而言有程邈、懷素、虞(世南)書、蔡(襄)書、小王(獻之)書以及書聖王羲之的「換鵝經」文體等等。還有字如其形的蝌蚪文、星鬥文、火文、樹文、龍文、鳳文、聚寶文等等。在桃形點的「聚寶文」內還有如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滿目。
在「百壽圖」中還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寬大淵博精深,她是吸收、兼容少數民族文化、外來文化、宗教文化的典證。圖中的「玉帝天文」、「上帝印章」等則頗具神話傳奇;「瑤池寶意」、「四利佛書」、「西方梵書」等又具有濃郁的佛教色彩;「西夏台書」又是體現了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融,而「飛章符」、「皇極篆」、「青黃君書」、「玄隸」、「帝君玉牒」又透出道家的氣韻;在「聚寶文」內的珊瑚、珍珠、象牙等還可依稀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軌跡。在「百壽圖」的銘章中有「徐百公」、「許教宗」、「鄭尚書」、「高家賢」、「碣夫人」、「花葵夫人」等名不見經傳的古代書法家都可稱名家手筆。可惜書海茫茫、蹤跡難覓。尤其是我國古代的女書法家、除在「百壽圖」中僅留其少數芳名外,其他國內外更是鮮見其芳跡了。
摘自《福壽之鄉》灕江出版社
百壽圖
作者:梁熙成
人生最大的追求,莫過於「福壽雙全」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然而要佔盡這「福壽雙全」,卻也難得難得。可是永福人偏就佔全了這「福』與「壽」,「福」是縣城鳳山頂上的掌書石刻,「壽』便是馳名中外的「百壽圖」。
「百壽圖」出自永福縣百壽鎮的「壽字岩」。沿桂(林)融(安)公路西行,翻過一架雄峻的大山金竹坳,沿著蜿蜒明麗的龍江之畔,穿過於回百轉的三台嶺,眼前豁然開朗,但見碧野千頃,江水如帶,青峰環峙,市井歡騰,這便是永寧州古城——今百壽鎮之所在。在古城的東江之濱,從莽莽群山裡橫插出一座崗巒,如奔騰的蒼龍,至公路邊頓然剎住去勢。當地人為之取了個不起眼的名字——對河山。山不很高,然則氣勢雄偉,怪石嶙峋,峻岩險峻,峭壁崢嶸。山上青枝鐵樹破岩而生,層疊蔥翠,生氣盎然。若是雨後放晴,青山若黛,雲蒸霞映,蔚為壯觀。在這蒼翠如畫的山崗西北面,葛藤如幔,石洞天開——這便是「壽字岩」了。山腳下原有一眼泉水,清純甘潤、名叫丹沙井。拾級而上,但見丹掛迎賓,黛竹含情。每至仲秋時節,香風裊裊,泌人心肺。百步將及,轉眼便是靈岩幽境。岩高三丈余,寬五丈多,深四丈許。傳說岩中原有一條巨龍酣卧,盤古開天之對,一聲巨響,天地巾分,驚破巨龍酣夢,裂開洞府,飛騰而去,於是使留下一架「龍床」。大概是龍的故居罷.洞里幽敞絕塵,炎夏無暑;苔蕪消潤,鍾乳琳琅。每當遊人至此,倍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據史書所載,東晉時,道祖葛洪雲游至此,被這一方鍾靈毓秀的山水所陶醉,便在這岩洞中憩息下來,日吸山泉,夜煉還魂丹,著書立說,歷數載麗不返。於是這山被時人稱為「葛祖山」,泉水被稱為「丹沙井」,那垂若簾幔可供攀援的山藤被稱為「葛藤」,這岩被稱為「夫子岩」。
岩中石刻甚多,有記事、傳記、銘章,詩文、題名。吉語、格言等等,由朱而今,歷朝留跡。著名的有元代大書法家趙盂頰所書的「寧壽」=字,明總兵官俞大猷鎮壓壯族農民起義的詩文。在眾多的石刻中,尤以南宋紹定己丑年,公元1229年)知縣史渭所刻的「壽」字,最引人矚目,字高175厘米,寬145厘米、懸鐫於岩之頂壁,筆蜂道勁有力,雕鑿極為精美,堪稱宋刻巨制,在大壽。字的筆畫里,嵌寫了一百個小壽字,取長壽百歲以上之意。小壽字正、草、隸、篆各體皆各,百字百樣,每字旁均註明文體出處。太小壽字渾然一體,其妙無窮,實為世問僅見,世八謂之日:「百壽圖」。
「百壽圖」的來歷,有數種說法。
其一,《抱撲子》記雲:「廖扶丹井,一族數可口飲之多壽」。《永寧州志》亦有記雲;「廖扶永寧人,相傳家有丹沙井,一族飲此井者,皆百餘歲」。《地輿記》、《廣輿記》亦有記載。這些記載,都源於這樣一個民問傳說:古時岩前有廖扶一族人結廬居住,日飲丹沙井水.皆妊壽百歲以上,廖扶本人更是壽高一百五十八歲,成了仙,行雲而去了。知縣史渭有感於這段傳說,欣然揮毫寫下了這個大壽字,並尋經查典,廣征博引,製作「百壽圖」,經年始成,請匠人王黿刻於岩內。
其二,傳說南宋時,古縣(即今百壽鎮)東之民屢因田水涉訟,數十年而官不能斷。知縣史渭到任後,帶領一干差役到村中找老者了解情況。一老者至,年約五旬,問及田水灌溉事,老者日:「此事小民不知,請問家父」。史渭請其父,至者年約八旬,問及田水涉訟之事,答日:「小民不甚知之,請聞家父」。史渭忙請其父,至者皓首銀發,年逾期頤,問及田水涉訟事因,老者仍答日;「此事須問家父方知」。史渭大驚,忙問:「尊翁尚存耶」老翁答日:「然也」。史渭率隨人上門敦請。進至三重草堂,只見一老翁端坐堂前,童顏鶴發,百四十餘歲矣。於是日水涉訟始得其因,遂告了斷。事後,史渭再次造訪,方知該村家家均有年逾百歲者,勞作有度,衣食如常。史渭大為感慨,於是聚地方老者於夫子岩內,究其長壽之秘訣,共襄福澤鄉梓之舉,請來匠人高手,在岩內鑿制了「百壽圖」。
其三,相傳宋時有一知縣名叫高登,為人最是乖巧鑽營,一心總想成仙。那一年元宵佳書,高知縣正在樓前觀燈,見一雙白自胖胖的光屁股孩童在人叢中穿梭戲耍,頂上靈光隱現。高知縣大異,忙喚差人前去捉來審問。差人左右尋找,總是抓不到,但見兩道藍色靈光飛出了東門。高知縣忙令人跟蹤尋找,及至對河的葛祖山下,那兩道靈光在丹沙井邊一閃便不見了。差人急忙圊報,高登徹夜難眠。左思右想,料定那兩個白白胖胖的孩童是丹沙井中靈物所化。於是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手下人眾來到丹沙井,命人架起水車將井水車干。井干現底,見一塊青石板,撬開青石板,得一對千年何首烏,粗如手腕,已現人形。高知縣得之大喜過望,回衙即命廚子刷鍋洗灶,蒸而食之。豈知那廚子也是貪婪之徒,及將首烏蒸爛,便偷將原湯倒出,另摻清水給高知縣送上。待廚子返回准備偷食首烏湯時,卻見一隻野貓踩翻了湯碗,一碗首烏湯全倒進了灶灰里。自從高知縣挖走了何首烏,井泉乾涸,災荒連年。高知縣登仙不成,反而丟了烏紗帽。後來史渭繼任古縣,因災禍頻盈,地方不寧,深為憂慮。夜來忽得一夢,夢見一群老翁向他哭訴苦情。史渭忙問其故,眾老翁日:「吾等乃地方上一百位百歲老者,只因前縣令高登挖斷丹沙井千年靈根,造成災荒四野,民不聊生,地方不得安寧。今來特請大人作主,興利除弊,扶正靈根,安撫地方,造福鄉梓,則百姓幸矣」。史渭忙問可用何法:眾老者目:「吾等願捐微力,共作『百壽圖』一幅,請大人鐫於丹沙井側,則地方安寧矣,「史渭醒來,細究夢中情由,即差人四鄉尋訪,果然訪得一百位老者,且每人皆捐一壽字,各不相同,史渭即選工匠於丹沙井旁之夫子岩內鐫成」百壽圖」,果然災荒消除,地方安定。
以上種種傳說,雖然殊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百壽圖」仍知縣史渭集眾人之智慧而成的。近八百年來,「百壽圖」作為稀世之珍,眾口皆碑。雖然古代交通極為閉塞,但歷代達官詞客仍然競相游覽觀瞻。自南宋以來,歷代均有專事拓印「百壽圖」的作坊。朝臣顯貴,書香世宦人家,一旦得到一幅「百壽圖」,懸掛中堂,頓然門庭生輝,賓客盈門。或經商遠者,或宦海浮游者,更是把「百壽圖」作為護佑身家平安之寶。相傳明代鄭和下西洋時,一次驟遇狂風巨浪,槳斷桅折。萬分危急關頭,俄見一艘船上有一龍鍾老者穩坐船首,任憑風惡浪險,始終揚帆前進。鄭和急令余船緊隨其後,不一刻海上風平浪靜,老者杳然,搜之,原來是船上水手帶有一幅「百壽圖」,眾皆以為是「百壽圖」顯靈。《永寧州志》載日:「士大夫以殊拓之,載諸行篋,可鎮江湖風濤之險,屢多奇驗」雲雲。
「百壽圖」歷來是人們賀壽祝椿的上佳禮品。明清時代,「百壽圖」作坊久盛不衰,一幅以硃砂拓印的「百壽圖」,可值「龍洋十元,或白米五石」。乾隆年間,永寧知州袁光煒為其恩師禮部尚書祝壽,曾以二百龍洋僱人拓制精被了一幅飛金「百壽圖」。民國年問,蔣介石五十大壽,廣西省主席黃旭初命專人拓裱了一幅「百壽圖」,作為獻給蔣的壽禮。據說,後來這份精美的「百壽圖」又作為政府的禮物,贈賀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之壽誕日。此事筆者雖未詳考,但是「百壽圖」在海外,尤其是在日本東南亞乃至歐美的影響確是頗大的。許多海外華人視「百壽圖」為民族文化珍品,把它作為家族的傳家之寶。
「百壽圖」之所以成為世人尊崇的名勝,還在於它自身所特有的藝術價值。宋刻。百壽圖」是中國古代書法、摩岩石刻中的一塊瑰寶。「百壽圖」之大壽字,集正、篆、隸、行四法為一體,其結構為正楷,運筆卻是篆書,其豎之鵝頭,其鉤之燕尾叉備隸法,其點作桃形,實為行章。四法交融,無懈可擊,匠心獨具而又酣暢自然,更顯得莊重渾穆,古樸圓潤,誠為罕見之傑作。嵌在大壽字筆畫中的一百個小壽宇,更是珠璣並列,異彩紛呈。就字的種類而言。有「高鼎」、「周鼎」、「漢鼎」、「魯篆」、「燕文」、「甲骨文」、「金文」、「筒書」等。以書家而論,有「程邈」、「懷索」、「虞(世南)書」、「蔡(襄)書」、「小王(獻之)書」以及書聖王羲之的「換鵝經」,幾乎包攬了宋以前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各種書體。從某種意義上說,「百壽圖」又是中國文字,書法史的演變圖,直可看作華夏文明史的一個縮影。
「象形」是中國漢字所特有的最早的造字方法,傳說中「倉頡造字」就是從原始的「圈騰」演化而成文字。這在「百壽圖」中亦可見一斑,其中的「火文」如同燃燒的火焰,「樹文」如同莽莽森林,「鳳書」似彩鳳起舞,「水文」曲折回環。還有「龍文」、「象篆」、「獅文」、「星鬥文」、「蝌蚪文」、「芝草文」、「時文」、「箭文」,「柳文」、「聚寶文」等,無不形神兼備,呼之欲出,觀賞之餘-更能使人領略到漢字起源的無窮奧妙。
中國民族文化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吸收,兼容外來文化、宗教文化的過程。正是這種吸收,兼容文化現象,才使得中國文化更加博大精深。「百壽圖」便是這一文化現象的一部難得的證典。圈中的「玉帝天文」、「上帝印章」頗具神話傳奇;「瑤池寶意」、「四利佛書」、「西方梵書」又有著濃厚的佛教色彩:「西夏台書」體現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融;而「飛章符」、「皇極篆」、「青黃君書」、「玄隸」、帝君玉牒「又透出道家氣韻:以「聚寶文」聚合的珊瑚、珍珠、象牙、犀角、玉圭、瑪瑙等,依稀可見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軌跡,耳畔猶聞七下西洋的艦隊催動起錨的悠悠長號。
在「百壽圖」的銘章中,有「徐百公」、「許敬宗」、「鄭尚書」、「高家賢」、「碣夫人隸」。吳太後子」、「花葵夫人」、等名不見傳的古代書家。從他們的作品看,無一不是名家手筆,有的甚至可列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名師。只可惜書海茫茫,蹤跡難覓:尤其古代的女書法家,更難名存史冊,如果不是「百壽圖」有此記載.這些書家恐怕永無人知的了。由此可可見「百壽圖」真不失為中國書法歷史的一部珍貴檔案。
以上不過是筆者對「百壽圖」這一民族藝術瑰寶的一點極為膚淺的印象,遠未窺知其深奧的文化、歷史真諦。就其特有的研究價值而言,簡直就象一個小「太陽系」。無怪乎,世界上的「漢學家」們視其為彌足珍貴的資料了。
近八百年來,「百壽圖」也曾屢遭磨難,民間至今仍流傳著不少盜寶者與護寶人的故事,歷史上也不乏肖小之徒妄想借寶傳名的滑稽鬧劇。「十年動亂」中,「百壽圖」又險遭厄運。岩頂上攀石吸縫形若巨傘的千年古榕被無情刀斧砍去,岩中的鍾乳石普陀大士也被。革」去了腦袋臂膀,琳琅滿目的懸晶玉筍被「破四舊」的大錘砸得七零八落,岩下的「丹沙井」被填成了「大寨田」。當年,外地來了一批臂纏紅袖箍的人物,視。百壽圖」為封建產物,要砸而爛之。當地人聞知,一夜之間使在岩中堆滿穢不可聞的豬牛糞便,使紅袖箍們避之猶恐不及。全憑百壽人民的機智,巧妙地制止了無知之徒的破壞活動,使「百壽圖』在劫火中履險如夷,逢凶化吉。如今,古篆靈岩又重現了它那永劫不磨的藝術光輝。
啊,是這一方的人民創造了「百壽圖」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百壽圖」也忠實地庇佑了-這一方勤勞、純朴、善良的人民。漫步小鎮,你隨處便可遇上皓首銀發的老嫗老翁。昕人說,這小鎮里如今健在的百歲老人就有五六個,一個百零八歲的老翁還能挑萊趕集。在永寧州古城內那條一華里長的小街上,竟住著三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十來位八十餘歲的長者。看來「人壽七十古來稀」這旬話語,在這里並不靈驗。
站在「百壽圖」下的石台前,極目遠望,你一定會發現,收人眼底的是綿綿青山如黛,潺潺綠水若嵐,千頃田疇翻碧浪,林掩竹映現村家。啊,多麼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多麼使人心羨的鍾毓靈秀地,文明禮儀邦。這才是一幅更大更美的「百壽圖」。
【作者簡介】
梁熙成,筆名犁雨、姜仁、侯學之。敦實的廣西男子漢。雖出身龍年,卻被列為「被耽誤的一代」。畢業於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發表過詩歌、散文、游記、戲劇、雜文、論文,有的作品獲過獎。曾加入廣西群眾文化學會、廣西詩詞學會,任過鄉、鎮長,被海外友人戲稱為「堂堂百壽人」。
摘自《中國世界長壽文化》時事出版社
百壽圖
清代錢曾在《讀書敏求記》中記載:「百壽字圖一卷,(南宋)紹定己丑(公元1229年)靜江令史謂刻於夫子岩。(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昆明趙壁又得二十四體,編成一書。」「百壽圖」是頌揚年高的吉祥圖案,表達了人們追求長壽的心願。明宋國楨《涌幢小品》載:「御史張教之家藏大《壽》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遺。字崇(高)四尺有七寸,楷體黑文,其點畫中皆小『壽』字白文。一一作別體,滿百無一同者。」從而得知,這是用不同字體的小壽字,湊足一百,組成的一個大「壽」字,用作頌揚老人長壽的吉祥畫。「百壽圖」一般不拘於百字體,選擇適當的字體也可以。字體有圓形的篆書體為「圓壽字」,長方形的稱為「長壽字」。「百壽圖」還有用不同字體兼以繪畫形式,組成一百個壽字的樣式。其中除了象形、鍾鼎、鳥文、小篆等各種字體外,還有繪刻如太極圖、蝌蚪文、桑葉形、花瓷罐、古彩陶以及垂柳、荷花、壽桃、葫蘆、綠竹、祥雲、蛟龍、博古文玩等花樣組成的「壽」字,集中了傳統的「壽字大全」。人們還將百壽圖、花字體等不同形式的「壽」字圖案組合起來,廣泛用於建築、傢具、文具、雕刻和衣料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