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兒童看圖片的方法是什麼方法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兒童看圖片的方法是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 2022-09-19 02:30:04

Ⅰ 如何教一年級孩子看圖寫話的方法

教一年級的孩子看圖說話首先給孩子看圖,讓他能想到什麼說什麼,而不是固定的讓他去表達什麼發揮孩子的想像力,然後一點點引導的話圖畫上來表達圖畫的中心思想。

Ⅱ 二年級學生學習看圖說話,可以使用哪些辦法呢

一、二年級的看圖說話,其實是為以後的作文練習的鋪墊,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圖片描述事件的一次小練筆。

另外,除了要求孩子說完整的話之外,額外的提示也必不可少,那就是:學會串聯。就是要求孩子把心目中的這句話,用合適的字詞,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那麼,之前的問題就不夠用了,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開始、經過、結果。結果部分還可以加一條,感受如何。

如果一個看圖寫話,能夠看懂圖意,說清楚六要素,我們的習作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除非你的書寫被扣分,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Ⅲ 小學的孩子該如何掌握看圖寫話的技巧

鏈接:https://pan..com/s/1noH_Bs59RCJ1XCFCbdkQCw

提取碼:kcqa

「看圖寫話」是寫作文的基礎,也是培養孩子認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重要一步。


Ⅳ 二年級看圖寫話的方法與技巧

看圖寫話,考察方式:單幅情景圖,多幅情景圖。還有的是看圖把情景補充完整。看圖寫話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四步驟:一看,二想,三說,四寫。這四個步驟,看和想可以同步進行,說和寫是分開進行的。下面是具體步驟。

02、想人物,在做什麼?心情怎麼樣?

這一步很關鍵,是仔細觀察之後,動腦聯想的。如果是單幅圖片,就通過圖上信息去想,人們在做什麼。通過人物的表情,去猜測人物的心情。如果是多幅圖片,就要有意引導孩子觀察圖片之間的聯系,圖片有什麼變化和發展。

這個是要進行邏輯思維的,家長平時可以陪孩子看一些繪本,然後讓孩子給你說一說他看懂了什麼。如果孩子說得不太好,家長不要說他說錯了,而是和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樣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還能引發他的思考。


03、說圖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說話是寫話的重要條件。有句話說:我手寫我心。如果我的口都不能言,那我的手又怎能寫好呢!教會孩子說話、樂於說話,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情商,,這也是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中的說的能力的培養。


04、寫話,開頭空兩格,把事情敘述完整

寫話,是看圖寫話的最後一步。學生一定要掌握寫話的格式。看圖寫話可以擬題目,也可以不擬題目,直接寫正文。正文部分,開頭空兩格。寫的時候,一定要把圖片中事情敘述完整。用我們前面三個步驟,在什麼地點,都有誰,做了什麼事情,事情最後怎麼樣,人物的心情怎麼樣。這樣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寫的時候,時間一句話帶過,發生的事情要寫詳細。事情寫詳細了,字數就上去了,內容也就豐富了。最後,人物的心情,也是一句話帶過。這樣,一段話就詳略得當,達到標准了。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寫作通往高年級寫作的一個門檻,它是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個過渡。看圖說話訓練的好,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掌握了這四個步驟,看圖寫話只要多訓練,都不是難事。

Ⅳ 3歲兒童只能看著圖片認字是什麼記憶現象,如何教兒童認字

形象記憶法,3歲的孩子抽象想像力還不夠發達,還是以具體實物認知為主,可以給那孩子用圖片教學,或者是用視頻教學,現在網上有很多的這種識字APP軟體可以去學習一下

Ⅵ 少兒看圖說話

少兒看圖說話

少兒看圖說話。開始寫看圖說話練習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會遇到啟發難的問題。學生不會寫,一幅圖還能簡單說上幾句話,碰上兩幅圖以上的,就不會說了。以下是少兒看圖說話的教育方法

少兒看圖說話1

看圖,這個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讓小孩能夠看懂圖上說的是什麼,有哪些東西,這樣慢慢的去引導小孩子,讓他們能夠自己看東一張圖片。

讓小孩自己說,看懂了圖片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小孩自己說出來,根據圖上的東西,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一個小孩子所說的東西看出來小孩哪些東西沒懂。

給適當的補充,根據孩子說的情況,適當的引導孩子,並且給孩子適當的補充,這樣可以給孩子提一些建議,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發現哪些地方他們沒有說正確

幫助孩子理清楚大概的思路,因為在小時候,孩子的邏輯思維是比較差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起到一個歸納整理的作用,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加清楚的來進行寫作。

不會寫的用拼音代替,由於孩子的漢字水平是有限的,所以在寫作的過程中是可以要求孩子用漢字代替的,但是應當盡量用自己會的字來代替,實在不行的情況下,是可以用漢字代替的。

保持語句通順,這個年紀的孩子,不需要他們使用很多華麗的詞藻,而是保持語句的通順流暢就可以了,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要求。

多給孩子對話,多給孩子引導

少兒看圖說話2

教孩子看圖說話方法

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五六歲的孩子觀察能力有些弱,缺乏細致有序的觀察方法。這就需要父母在旁邊好好引導。

首先引導他們看圖要有順序,或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或從左到右,或從中間到四周。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

再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幼兒教育溫馨提示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他在干什麼,想什麼;還要觀察周圍環境,弄清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等等。

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讓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連貫的事件,故事情節才能更加曲折動人。

不要以圖畫所提供的答案為唯一標准

在教孩子看圖說話時,成人習慣於按圖畫的方案說明,過於拘泥單一的答案。比如說,畫面上有一個人拿著一個裝著透明液體的杯子,文字說明是喝水,就教孩子說:「喝水」。

合理想像,培養想像力

看圖說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我們要引導孩子通過仔細觀察畫面,通過家長適當的提問為支點,進行合理想像,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引導孩子把不會思維的想像成為會思維的,把不會說話的想像成為會說話的,由一幅圖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想到前前後後的幾個動作,有時,還可以只提供一種情境,讓孩子的想像自由馳騁。

我們要積極引導他們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讓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使創新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因為小朋友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盡量讓孩子創新思維,在符合圖畫內容和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想像,想別人還沒有想到的,說別人還沒有說過的。

讓孩子成為看圖說話的主角

在孩子看圖講述時,家長要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這件事,過程中適當啟發孩子,凡事要多問為什麼,如果是多幅圖,除了解每幅圖的意思,還要多問問什麼了?怎麼辦?怎麼回事?等,以弄清圖與圖之間的關系和故事的發展。讓孩子自己看並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講述,必要時給與一定的補充與糾正。這對於孩子理解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都大有好處。

總之,我們在輔導幼兒講述故事是要知道講述的主要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做什麼。物/景+怎麼樣(外形、給人的感覺);主要的用詞:

1、多用幾個形容詞。如:美麗的、燦爛的、可愛的。

2、記住幾個修辭句式:......好像......,一......就......。

3、可以運用的詞語:「好像」、「有的......有的......還有的......」同時指導孩子說話要到位,要耐心地指導孩子有條理地說,連貫地說,用普通話大聲地說,及時糾正語病,孩子說不清楚家長要引導,必要時可以示範。

少兒看圖說話3

一、引導學生看圖,首先,教給觀賞方法。

就是訓練學生根據圖畫的具體情況,確定觀察順序、主次,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形成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其次,強調看圖有序就是訓練學生按照自己確定的觀察順序,細致、准確地觀察圖畫。最後,必須看準圖意,發揮想像,就是要正確地理解圖所要表達的全部意思,從而對圖展開合理想像。

二、引導說話。

1、說完整的一句話。

說好一句完整的話,是一年級說話訓練的起點、基礎,訓練時應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首先讓學生說出句子要素,採用提示、填空等方式讓學生說清楚句子的誰、干什麼或什麼、怎麼樣及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等主要內容。進而把教學著力點放在學生較難說清楚的做什麼、怎麼樣上,通過比較畫面、回答問題,擴充句子等形式,讓學生逐步把句子說得更具體。

2、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興趣,拿一些有代表性的圖面,組織鼓勵學生參加說話游戲,說話比賽。如看圖演演圖中小主人、我們來爭當小主持、我也能講故事等,這些活動更能促進學生的說話水平,對看圖寫話,寫作都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Ⅶ 如何看圖說話

一、觀察時不要走馬觀花。

很多小朋友看圖的時候會犯這樣的錯誤:掃上一眼,看個大概,開始動筆。實際上,寫話之前的觀察越細致,寫話的內容才能越豐富。如何才能做到細致觀察呢?

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引導孩子觀察圖片,也就是按照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來引導。比如:誰——做什麼;或者:什麼時間——在哪裡——誰——做什麼。

第二,注意主要人物(動物)表情,判斷出喜怒哀樂,並聯想理由,

第三、注意主要人物(動物)動作,看清楚他(它)在做什麼,怎麼做的。

第四、注意圖片中的其他人物(動物)在做什麼,動作如何,表情如何。

第五、一定要通過想像,豐富圖片內容。比如,猜猜圖中人物(動物)在說什麼,還將要做什麼等。

二,說話時不能隨心所欲。

小朋友在看圖的時候,往往是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即使老師和家長按順序提問引導,他也按順序說出了看到的內容,等到他自己再復述的時候,依然會沒有條理,隨心所欲。這一點,一定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讓他有意識地記住:只要說,就要按順序說,才可以說清楚,有條理。

三、寫話時不要缺乏條理。

看過,說過,落實到筆頭,才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步。動筆之前,一定讓孩子明確:凡是要說清楚寫清楚一件事,關於這件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相關人物,具體事件等要素是一定要全面,並且,語言順序一定要清晰。比如:什麼時間——在哪裡——誰——做什麼——旁邊的誰又在做什麼,可能會說什麼等等。這對於孩子以後學習記敘文的閱讀和寫作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四、寫話後不要忘記修改。

修改,是寫作後對作品必須進行的一個檢測的環節,也是提升作品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幫助孩子從一年級看圖寫話就養成寫後修改的習慣,他將來到二三年級開始寫片段、寫完整作文時,家長就不會太操心。

修改的方法是先朗讀,再動筆;修改的內容包括字或者拼音寫得是否正確;詞語運用是否准確;句子是否通順,條理是否清晰等,總之,要檢測孩子是否完整地再現了剛才看到、想到、說到的內容。如果有錯誤,要及時改正;如果有遺漏,就一定補上,做一個必要的簡單的修改。

五、家長指導時不要拔苗助長。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缺少耐心,容易心急,甚至發火,批評孩子。其實,家長越著急越煩躁,孩子越發蒙越糊塗。因此,家長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看仔細,想到位,說清楚,寫明白。千萬不能一著急,替孩子說,幫孩子寫,那樣,孩子既沒有成就感,也無法形成自信心,更可能對寫話失去興趣,形成厭倦心理。那樣,孩子將來的語文學習就要非常吃力非常痛苦了。

總之,看圖寫話,觀察不走馬觀花,說話不隨心所欲;寫話不缺乏條理,寫後不忘記修改,家長更不能拔苗助長,每一個環節都要按順序有條理地完成。避免這幾個誤區,孩子的寫作能力就會非常棒。

以下為再您分享小學一二年級的幾個看圖寫話練習和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寫話能力。

一、小鴨子學游泳

範文:

一年級:鴨媽媽有四個孩子,一隻白色的,三隻黃色的,都非常漂亮。夏天到了,鴨媽媽帶領孩子們去河裡學游泳。兩只蝴蝶看見了,也飛到它們身邊,跳起了舞。

二年級:鴨媽媽有四個孩子,一隻白色的小鴨子是哥哥,它的羽毛像潔白的雪花,長得也很高大;三隻黃色的小鴨子是弟弟妹妹,羽毛跟鴨媽媽一樣,像秋天裡盛開的金黃的菊花,都非常漂亮。

一個夏天的早晨,鴨媽媽帶領孩子們去河裡學游泳。哥哥游得很快,在他們最前面。弟弟妹妹都叫起來:「哥哥,哥哥,等等我,等等我。」鴨媽媽慈祥地說:「孩子們,別著急,注意安全。」兩只蝴蝶看見了小鴨子一家,也飛到它們身邊,為跳起了舞。

二、放風箏

一年級:春天到了,哥哥和我一起去野外放風箏。風箏飛得好高好高,連小鳥都比不上,小狗也一跳一跳地,好像要跳到天上。啊!放風箏真好啊,我們真是太開心了!

二年級:一個春天的上午,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哥哥和我一起去野外放風箏。野外的風景真美,草地綠油油的,各種花五顏六色。哥哥的藍色大蜻蜓風箏飛得好高好高,我的大金魚也追了上去,好像在空中游泳更自由自在。天空中的小鳥看見了,覺得不服氣,也來跟我們的風箏比一比,看看誰飛得更高。它們好像在說:「快點飛啊,我們怎麼能讓一隻金魚落在後面呢?」我家的小狗也著急了,跟著我們跑,一跳一跳地,好像要跳到天上去。啊!放風箏真好啊,我們真是太開心了!

三、下大雨了

一年級:那天放學,下起了大雨,媽媽來接我回家。媽媽背起我,我撐著傘,我們都沒有淋濕。

二年級:那天放學,下起了大雨,同學們有的帶了雨傘,有的穿了雨衣,只有我,什麼都沒帶,不知道該 怎麼辦。不一會兒,媽媽頂著大雨來了,她帶著雨傘,來接我回家,我高興極了,一下子撲到了媽媽懷里。媽媽背起我,我撐著傘,我們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怕我淋濕,來為我送傘,我也要為媽媽遮風擋雨。風雨雖然很大,但是,有媽媽的愛,我的心,就不會淋濕。媽媽有我,也會感到幸福。

四、不要摘花

一年級:那天,媽媽帶我去公園玩兒。我看到了有些花非常漂亮,就跑過去,准備摘一朵。媽媽趕忙阻止我說:「寶貝,要愛護花草樹木!」我是個聽話的好孩子,沒有摘花。

二年級:星期六,媽媽帶我去公園玩兒。公園里非常漂亮,遠處的山上一片綠色,一座涼亭坐落在山頂。近處的假山掩映在綠樹中,各種花五顏六色,非常好看。我跑過去,准備摘一朵花送給媽媽。媽媽趕忙阻止我說:「寶貝,要愛護花草樹木!」我有些不開心。媽媽又說:「花朵也是活著的,也有生命,你把它摘下來,她會疼,也會死的。」我才知道,原來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做聽話的好孩子,也要做保護花草樹木的使者。

五、保護眼睛

一年級:小明特別愛看書,但是,他不注意保護眼睛。他上學的時候,在公交車上看書。睡覺的時候,躺在床上看書。吃飯的時候,也要邊吃邊看書。後來,他覺得看東西不清楚,去檢查視力,結果近視了。我們一定不要像小明一樣,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二年級:小明特別愛看書,但是,他不注意用眼衛生。他上學或者放學的時候,在公交車上要看書;睡覺的時候,躺在床上也要看書;吃飯的時候,一定要邊吃飯邊看書。有一天,他覺得自己看東西模模糊糊,不太清楚,媽媽就帶他去醫院檢查視力。結果,醫生告訴他,他近視了。醫生說:「小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躺在床上看書,不要在公交車上看書,也不要邊吃飯邊看書。」小明說:「我知道錯了,以後看書,一定要注意保護眼睛。」

Ⅷ 兒童相機怎麼查看照片

1、數碼相機拍攝的每張照片都會帶有包括相機型號、拍攝日期、曝光參數、解析度等內容的「EXIF」信息。
2、需要在電腦上瀏覽照片時「查看一張照片是用什麼相機拍攝的」,則可以使用每台電腦基本都安裝有的圖片瀏覽軟體「ACDsee」打開你的「照片」並按回車鍵轉換到「完整圖片查看器」模式;
3、然後右擊照片,選擇「屬性」即可以查看照片的「EXIF」信息了。

Ⅸ 如何引導幼兒看圖創編

一.如何引導孩子看圖寫話?

常規的幾種提問引導方式有:

(1)圖中畫著哪些人或動物?

(2)這是在哪裡呀?

(3)他們在做什麼呢?

(4)他們的表情分別是怎樣的?

(5)跟孩子一起猜一猜,他們之間的對話吧!看看誰猜得最有趣!

(6)我們把剛才孩子說的簡單記錄下來,這樣就有了一條故事線——誰在哪裡做什麼,他們的心情與可能發生對話。

故事線是最主要的。沒有必要非要求孩子說出六要素,六要素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有時還會限制孩子的拓展空間。六個要素,只保留三個,即:環境、角色和情節,對孩子來說,先簡化一下這些概念,簡單一些,好記一些。其餘的,讓孩子發揮。

二.引導發散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對一二年級來說,注意不要有太多限制。確定故事主線後,就要為這個故事線增添各種各樣的小細節,就像為一棵大樹添加枝葉。這時,可以跟孩子一起編,問問她,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呀?當孩子在講的時候,盡量不要打斷他,不過如果他講著講著停下來了,不知道怎麼編了,這個時候要問他問題。一定要鼓勵他多說,其實孩子的想像力是很厲害的,咱得有耐心。哪怕自己當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啟發了,就不斷地問他然後呢,小貓在吃魚,那然後呢,別的動物在幹嘛呢……

舉例說明:



初期是讓孩子努力多說,不管說得靠不靠題,也一定要多說,說完之後。在去引導他注意圖畫中最重要的部分:小猴子為什麼哭?孩子只要把這個問題回答好了,那麼這個故事一定不會跑題。

三.引導孩子發散的時候有什麼小技巧

如果既想讓他們思維發散,鍛煉想像力,與此同時,還要求認字識字寫字,這其實蠻難的,有必要稍微舍棄一樣。所以不建議一邊講故事一邊把故事寫下來。

有個很實用的技巧,即:用手機錄音。在編故事的時候,不讓孩子寫任何東西,因為孩子本來認字量有限,但是他們的想法很多,碰到不會的字,就會避開,思維會被打斷,剛開始就是看圖講故事。講完故事之後,再一邊梳理錄音,一邊整理思路。在整理的時候,讓他自己參與整理,這個時候就可以完整地寫出來。不會寫的字,可以教他查字典。

此外,當孩子說得特別比如「這個故事要是寫出來,可以拿去投稿,萬一要是中了,全國小朋友都能看到咱們一起編的這個故事了。」有很多小孩會很開心,非得把故事寫出來。這個時候,就可以「要挾」他,「那你自己寫好了。」

四.孩子講故事語句不通順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孩子的思維跟咱們大人的確實不一樣。

舉個例子:

有一次一個小朋友跟我們講故事,說到一句:「小蜜蜂的心裡長出了石頭!」

我們只聽說過「心裡開出了美麗的花」,什麼時候聽說過心裡長出石頭來了呢?!

然後她告訴我,就是因為那個小蜜蜂沒有幫到朋友,所以心裏面特別壓著。

哇!這種真的是太贊了!但是句子不通順,不說明白的話誰也看不懂。

我們就引導她說通順一點,然後她就改成「心裡長了一塊大大的石頭,壓在那裡,很難受。」過後自己還在那兒糾結,問我,到底是壓著好,還是掛著好

通過這個事兒,我就覺得,孩子們真的很厲害的!只要他們感興趣,他們的想像力真的非常豐富!而只要把句子捋順了,孩子們講出來的故事都是亮點!

所以,講的時候讓他們可勁兒地講,但句子一定要通順,最重要的是讓他知道句子通順的重要性,「如果句子不通順,最起碼別的小朋友沒有辦法讀懂他的故事了。」

五.如何培養孩子對看圖寫話的興趣,看到圖畫書不打怵

一些看圖故事的圖畫還是挺有意思的,細節挺豐富,不如換一種方式或說法,比如先玩個游戲。這樣他就不覺得是非得叫他寫作文或者很嚴肅的事情,繼而激發他們看圖寫話的興趣。

舉個例子:

一開始不告訴孩子們我們要看圖寫話,而是讓孩子玩個視覺大發現

Ⅹ 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觀察力

最好的辦法是親子游戲,在游戲中父母提示兒童對游戲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的觀察,並提問的方式要寶寶有意識的去看,形成提高兒童的觀察的能力。對大一點的兒童可以進行訓練提高。其中有一種方法就是要兒童觀察一幅圖30秒左右,然後由父母對這幅圖提出問題,問題一定要很細節的東西,比如什麼地方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