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什麼是假黃旗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什麼是假黃旗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0 17:12:25

『壹』 黃芪不僅補氣還能消浮腫 如何鑒別真假黃芪

黃芪作為葯用已有2000多年 歷史 。在眾多中葯材中,許多人都認得黃芪,那橢圓形的切面上,黃白相間,外圈黃白色,中心淡黃色的放射狀紋理和裂隙好似盛開的菊花,聞一聞有淡淡的葯香,再咬一下感覺質地細密,有一種淡淡的蜂蜜香氣,細嚼後口中泛出甘甜。

黃芪不僅是一味常用的有名中葯,還被廣泛用於食療,是著名的保健滋補佳品。從古至今,黃芪都扮演補正氣、強體魄的重要角色,是人們離不了的葯食兩用材料。

【不僅補氣還能消浮腫】

黃芪葯性甘,微溫,是常用的補氣葯,主入脾經,可治療脾氣虧虛引起的胃部脹滿、精神不振、形體消瘦等,可與大棗熬膏,去渣以蜂蜜調味服用。因其溫熱,所以善升舉脾胃清陽之氣,治療脾氣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為補中益氣和升陽舉陷的要葯。此外,黃芪可治療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黃、神衰疲憊等症狀,常與當歸配伍,稱當歸補血湯,水煎內服用於產後或病後補益氣血。除了補氣,黃芪還有多種功效。

利尿消腫。黃芪因善補脾氣,所以也可用於脾氣虛、水濕運化失常、四肢浮腫、小便不利。黃芪可與茯苓、白術、防己等健脾利水之品配伍,如《金匱要略》的防己黃芪湯。

補益肺氣。《本草求真》記載:「黃耆,入肺補氣,入表實衛,為補氣諸葯之最」,治療肺氣虧虛,短氣虛喘,常與人參、蛤蚧、紫菀、款冬花等補益肺腎、止咳定喘之品同用。

益衛固表。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因此黃芪具有益衛固表之效,治療氣虛衛表不固,自汗惡風。《靈樞》中指出:「黃耆既補三焦,實衛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必用黃耆溫分肉,益皮毛,實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氣而補三焦。」常與防風、白術等同用,如玉屏風散。

補虛通滯。黃芪在治療痹症日久、肌肉麻木或中風半身不遂等屬氣虛血滯方面效果較好,可與羌活、當歸、川芎等祛風活血之品配伍。

黃芪蜜炙補氣升陽,容易助火、斂邪,凡表實邪盛、氣滯濕阻、熱毒瘡瘍皆不宜用。《本草備要》記載:「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生血,生肌,排膿內托,瘡癰聖葯。痘症不起,陽虛無熱者宜之。」

【如何鑒別真假黃芪】

廣東省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郭麗娜說,黃芪跟人參、西洋參一樣都是補氣的傳統葯材。她提醒,黃芪的切片是類似圓形厚片或長圓形斜切片,表面為淡棕黃色或棕褐色。皮部是黃白色,斷面纖維狀,顯粉性,皮部黃色,木質部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味微甜,嚼有豆腥味。

常見的黃芪假品有錦雞兒、紫花苜蓿、白香草樨、蘭花棘豆、蜀葵、歐蜀葵、圓葉錦葵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色近似棕或深棕色;縱紋及皮孔多不全或缺少皮孔,有的根部有分叉;質或堅或韌或脆;斷面多呈纖維性或刺狀;味或淡而甜有豆腥味,或微甜無豆腥味,或苦伴豆腥味很濃,或有刺激性。

總之,在購葯時仔細觀察葯品的大小、外形、斷面,尤其是味感,就能很容易鑒別出真假黃芪來。

【葯食兩用簡便廉】

黃芪是補氣良葯,具而補而不膩的特點,可單味使用,為增強補氣作用有時還加入人參、黨參等一起使用。如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倦怠乏力,往往是氣虛,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黃芪葯膳。有些人經常自汗,天氣變化後就容易感冒,中醫認為是衛氣不足,表虛不固,可用黃芪益氣固表,預防感冒。有些人大病初癒,身體虛弱,民間也有黃芪煨大棗、黃芪燉雞等食療方法。黃芪食用方法方便,可燉湯煮肉、泡茶煮粥、蒸米煮菜、煎膏泡酒等,一般一日15~30克。

黃芪枸杞瘦肉湯

原料:豬瘦肉150克、黃芪15克、枸杞10克、生薑兩片(1-2人用量)

做法:將黃芪、枸杞分別洗凈、稍浸泡;豬瘦肉洗凈,切塊。把以上材料一起與生薑放進燉盅內,加入冷開水適量,加蓋隔水燉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此葯膳中,黃芪可以補氣固表,利尿排毒,用於氣虛乏力、中氣下陷等癥候,枸杞可以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這兩款葯材適用於氣虛乏力、表虛自汗、視力減退、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遺精等症。

歸黃芪烏雞湯

黃芪具有補脾益氣,補肺固表,利尿消腫等功效,在冬季大家可以嘗試服用當歸黃芪烏雞湯。

具體做法是: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起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每天早晚各一小碗,喝湯、吃肉。

秋冬季節可每日喝一至兩次,春夏可每周兩三次。當歸補血、黃芪補氣、烏雞滋陰補腎,該葯膳適於氣血不足、腎虛者,主要症狀是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經期不準等。

此外,黃芪也可單獨使用。如有些缺氧或者中毒以及化療引起的心衰且病情較重者,可以用黃芪50克泡水代茶飲,2周後改為30克,長期飲用者可以每日使用15克左右。對大多數人來說,黃芪沒有什麼毒副作用,不必過於擔心其安全問題,但氣滯濕阻、有食積、毒瘡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者,以及陰虛陽亢者,不宜使用黃芪,否則會加重病情。

養心補氣推薦一款枸芪棗茶: 黃芪10克,枸杞12克,紅棗3枚,沸水沖泡代茶飲,能夠增強體質,明目補血,非常適合久坐的白領人群。

黃芪茶: 生黃芪5~10克左右,清水洗凈,煮沸或開水泡10~20分鍾後飲用,可反復沖泡。也可加入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黃芪粥: 黃芪50克左右,粳米、大米或糯米適量。黃芪用冷水浸半小時後煎汁,用煎過的汁煮粥就變成黃芪粥。也可用此法做成黃芪米飯。也可用黃芪15克、黨參10克煎水取汁,後加入大棗30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食用。

著名老中醫岳美中治療慢性腎炎, 有一個「復方黃芪粥」: 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金9克,金橘餅2枚,糯米30克,先以600毫升水煮黃芪30克,再加入上述其餘幾味熬煮,之後取汁放入糯米煮熟,日服2次,收效顯著。

黃芪茯苓鯉魚湯: 黃芪50克,茯苓30克,鯉魚1尾。鯉魚洗凈,黃芪、茯苓以紗布包紮,加水同煮,熟後以生薑、鹽調味,飲湯吃魚。脾氣虛弱的水腫、小便不利病人以及體虛氣弱的老人可食用。

黃芪是葯食皆宜、補氣強身佳品,但 服用黃芪也有禁忌。國醫大師鄧鐵濤說過,黃芪是葯不是糧,用之對證則效,用之不當則害人。中醫辨證為陰虛陽亢、氣滯濕熱、食積停滯、熱毒熾盛者不宜用或需配伍運用,感冒發熱、高血壓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綜合自人民網-生命時報、中國中醫葯報、羊城晚報

『貳』 請問下這是不是真的黃芪片,謝謝告知

你好,圖片看像是黃芪。你可以黃芪飲片性狀進行鑒定。黃芪外表皮黃色至淡中褐色,可見縱皺紋或縱溝。切麵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成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叄』 巴掌那麼大片的黃芪是不是假黃芪啊

大片的黃芪都是壓出來的。真的、好的黃芪,有韌性,皮嫩,內切面有紋理,皮與內切面之間有一圈黃色,粉性大為最好。大的葯店一般不會賣假的,只是都不賣最好的。一般賣甘肅,內蒙的,因為進貨便宜,利潤大。最好的太貴,不好賣。

『肆』 野生黃芪長什麼樣的

我國的黃芪有膜莢黃芪和內蒙黃芪兩種。我家在遼寧遼陽山區,我們這是膜莢黃芪。它生長乾旱的山坡上,高60~90厘米,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奇數羽狀復葉,大概20枚左右,長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淡黃色。莢果膜質,卵狀矩圓形。花期6~7月份,果期7~8月份。

葯材為根,性微溫,呈圓錐形,略扭曲,粗的有大母指粗,表面淡棕黃色,質堅韌,斷面強纖維性。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肌功能。主治、體虛自汗、盜汗、脫肛、水腫、慢性腎炎、內傷勞倦等。

野生黃芪長什麼樣?有什麼特徵?

黃芪是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味中葯,很多人都會自主地去購買一些黃芪回來泡水喝,黃芪這一味葯具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黃芪可以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等等。

『伍』 怎麼辨黃芪的真假

偽品
黃芪

2.1錦雞兒根呈圓柱形,長12~20cm,直徑1-1.5cm,未去栓皮時褐色,有縱皺,並有稀疏不規則的凸出橫紋。已除栓皮者表面為淡黃色,殘存橫向皮孔,呈棕色。橫斷麵皮部淡黃色,木部淡黃棕色。質脆,折斷面纖維狀。氣弱,味淡。
2.2大野豌豆根呈圓柱狀,直徑1cm左右,上下粗細相近,少側根。根頭部常分叉成1~3個。較粗的根心枯松成洞。表面棕褐色。外皮糟朽易脫落具凹凸不平的縱紋及細裂紋。質硬而脆,斷面不平坦,外層棕褐色,皮部白色,木部黃色。味微苦,豆腥氣甚大,似壞胡桃仁味,久嗅有惡心感。
2.3棉花根根略呈圓錐形,有分枝,稍彎曲。長3~30cm,直徑5~15mm。表面棕黃色或灰棕色,有細縱紋,具多數細長的支根,上部留存有圓柱形莖基。質堅硬而輕,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淡黃色或黃白色。無臭,味淡,微辛。
2.4白香草木樨根呈圓柱形,頭部較大,常有2~10個地上莖殘基,上粗下細,分枝多。表面黃棕色,具細縱皺紋,皮孔淡黃色,明顯,橫向延長。橫斷麵皮部灰白色至灰黃色,木部淡黃色,質脆而堅硬,斷面刺狀。具特殊的香氣,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氣,後有麻舌感。
2.5藍花棘豆根呈圓柱形,頭部膨大有4~20個2次分枝的地上莖殘基。表面棕黃色,具縱皺紋,栓皮較易剝落。斷面韌皮部白色,約占直經的1/3~1/2,木部黃色。質輕而極綿韌,難折斷,纖維性極強,味淡。難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強,皮部黃白色,占斷面的1/2以上,木部黃色,有裂隙。氣微,味淡

『陸』 黃芪怎麼辨別好壞

黃芪怎麼辨別好壞如下:
第一步,辨真假在購買黃芪時仔細觀察葯品的大小、外形、斷面,尤其是味感,就能很容易地鑒別出真假。從外觀來看,黃芪顏色呈淡棕色或黃色,圓錐形,上部粗、下部漸細,長20~120厘米,表面有皺紋及橫向皮孔,質堅韌。
從斷面來看呈纖維狀,顯粉性,皮部黃色,木質部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品嘗起來味微甜,嚼起來有豆腥味才是真品。
第二步,選產地。
在正宗黃芪中,也有野生、人工栽培之分。野生品除東北所產的三種關芪,即卜奎芪、寧古塔芪、正口芪品質較好外,最好的當數甘肅野生黃芪。
就連中葯學中的黃芪名醫陶弘景也指出,「黃芪第一出隴百沈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他所指的是甘肅省野生黃芪。黃芪由於現在野生品較少,在各省區均有人工栽培。在購買時,選擇來自甘肅、東北產地的黃芪,品質相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