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鼻行獸 圖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形態如此奇特,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就是「鼻行類動物」。如今這種奇異的動物早已因人類的過錯而滅絕,我們只能從早年科學家的記述中去一睹它們的「尊容」
鼻行動物的故鄉
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奇形怪狀遠遠超出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群另類的精靈在動物分類學上被稱為「鼻行類動物」。
位於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於1941年由瑞典人謝姆維斯特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謝姆維斯特從日本戰俘營里逃脫,漂泊到了哈伊艾伊群島中的哈伊達迪菲島上。這是一個南北長32千米、東西寬16千米的小島,由石炭岩和粘板岩構成,上面還聳立著一座高為1 752米的活火山。
哈伊艾伊群島的氣候全年變化不大,人們對其上生長的熱帶植物的情況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發現許多古生代的特有種群。從地質上看,群島地層幾乎全是古生代地層。盡管總面積僅1690平方千米,但是島上特有的奇異生物群比紐西蘭群島的還要豐富,這意味著該群島自古以來就存在,或許是在白堊紀後期就從大陸分離出來了。島上曾經生活著土著居民700多人,他們把這個小島稱為「太古之島」。但遺憾的是,島上的土著人被後來登上島的外來者攜帶的流感所傳染而滅絕了。
在群島中的馬伊爾維利島的東海岸有一座達爾文研究所,供國際生物考察隊在此進行研究工作,也就是在這里科學家發現了奇異的鼻行動物,並獲得了大量的生態觀察資料和記錄。鼻行動物的發現及其科研成果轟動了國際動物學界,被一致認為是20世紀動物學領域里最偉大的發現。
遺憾的是,1957年在南太平洋進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試驗讓群島瞬間消失了,整個鼻行類也隨之消失了。從1941年發現到1957年滅絕,鼻行動物展現在人類眼前僅僅只有短短16年,連一個活標本也沒留下。所幸的是,動物學家哈拉爾特·施頓普凱留下了一本彌足珍貴的著作——《鼻行獸》,書中記錄了各種此類動物的解剖圖和生態圖,為後人了解鼻行類動物提供了難得的信息。
哺乳類中的特殊種類
鼻行類動物是胎生哺乳動物,僅就目前所知,它們擁有一個很大的家族,共有14科189種,在生物進化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它們的祖先很可能是一些食蟲類動物,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鼻行類動物的最大特徵是它們的鼻子構造極為特殊,有的種類只有1個鼻子,有的則有4個鼻子或更多。它們的鼻子千姿百態,奇形怪狀,有的像柱子,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蝸牛。鼻行動物的鼻子有眾多功能,鼻子不但可用來爬行、跳躍,甚至還能用來捕捉蟲子,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主要作用還是移動身體、支撐身體,這在為數眾多的脊椎動物中還是僅有的,難怪有動物學家給它們的鼻子起名為「鼻性步行器」,簡稱「鼻器」。所謂「鼻器」只是一種功能性概念,並不是形態學上的概念,與象、豬或其他動物的鼻子不可同日而語。
鼻行類動物的另一個特徵是四肢逐漸退化。它們的四肢作為移動器官早已失去了本來的功能,其功能已由鼻子取代。後腿有的退化成兩條短小的贅物,有的乾脆就消失了。而前腿作為一種抓握東西的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鼻行類動物的第三個特徵是大部分體表有毛,皮毛有各種顏色,有的身上甚至有硬鱗。皮毛一般細膩、有光澤,十分漂亮。而在足尖、耳朵、頭部沒有毛。
鼻行類動物的第四個特徵是尾巴比較發達,有的尾巴比身體還長,尾巴不僅能套取食物,有的甚至還帶有毒鉤,能置敵人於死地。
鼻行動物的繁殖力不太強,一胎只懷一個仔,很少一胎多仔,妊娠7個月到1年。由於棲息的群島天敵較少,所以存活率較高。
以下是幾種最具特色的鼻行動物。
大型鼻行獸
飛行鼻行獸
蛞蝓鼻行獸
會釣魚的鼻行獸
似花鼻行獸
互助鼻行獸
另類鼻行獸
這種鼻行動物性格溫文爾雅,白天在洞中蜷縮成一個球睡覺,到了夜裡才從洞口向四周伸展出4條或6條帶狀的東西。這些紅色的帶子寬2~3毫米,長達30厘米,在漆黑的夜晚猶如閃光燈似地閃爍著吸引昆蟲來到近旁。其實,這些帶狀東西就是鼻行動物的鼻子,上面具有黏液,能捕捉前來的昆蟲。這種鼻行動物警惕性很高,一旦有光照到洞口,它們立即麻利地退縮進洞中。
另外,還有一種全身長著長毛被稱為「長毛鼻行獸」的。這種鼻行獸彷彿是靠父系社會維持著,以年長的雄性為首帶著一小群生活。它們以胡蘿卜為食物。4個管狀鼻子粗壯有力,只輕個體或雌性不一樣,銀灰色的尾巴非常醒目,它們揮動尾巴便能引起群體的追隨效應。早先的動物學家曾經做過實驗,即人為地把尾巴染成金黃色的雌性放入群中,結果同樣引起了追隨效應
2. 虎鼻長什麼樣子
准頭又圓又大,不露鼻孔。
虎的體態雄偉,毛色綺麗,頭圓,吻寬,眼大,嘴邊長著白色間有黑色的硬須,長達15厘米左右。頸部粗而短,幾乎與肩部同寬。
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較窄,呈側扁狀,四肢強健,犬齒和爪極為鋒利,嘴上長有長而硬的虎須,全身底色橙黃,腹面及四肢內側為白色,背面有雙行的黑色縱紋,尾上約有10個黑環。
(2)跟動物鼻子相關的圖片哪裡賣擴展閱讀:
老虎屬貓科食肉動物,捕獵多種類的動物為食糧,一般習慣在黎明至日落期間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動物如豬、鹿、羚羊、水牛及野牛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體型更大的獵物,一頭重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獵一頭重達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
野外的老虎每一次能進食四十公斤的肉類,在未受騷擾的情況下,它們一般在捕獲獵物後的三至六天內重返捕獵地點享用剩餘的美食,直至食物所余無幾才罷休。老虎跟其他貓類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善於游泳,以往曾錄得一頭老虎游泳長達二十九公里。
3. 長鼻子是什麼動物支付寶
長鼻子的動物有非洲草原象,馬來貘,黑象鼩,北方象海豹,長鼻猴,高鼻羚羊等。
1、非洲草原象
高鼻羚羊得名於它們臃腫古怪的長鼻子。這種食草動物主要分布在中亞的荒原戈壁上,數量十分稀少,這使得關於它們的研究進展艱難。歷史上,科學家曾對它有過很多猜測,有人甚至認為,高鼻羚羊的鼻子能像吸管一樣喝水。
4. 文玩天然藝術品。。天然野靈芝去哪裡賣長相奇特,像個各種小動物。有鼻子眼睛。體型大(已形成藝術品)
去潘家園貼吧
文玩天下
請採納
5. 就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用鼻子行走的。
鼻行動物五十年前被人類毀滅
19世紀末,德國詩人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在他的詩中寫到了一種「用鼻子走路的動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到這種動物並啟用了「鼻行動物」這個名詞。不過,當時人們都以為這是詩人「詩興大發」後的「豐富想像」。直到1941年,瑞典人諭姆維斯特在南太平洋哈伊艾愛群島上真正發現了許多用鼻子走路的動物後,才引起
大家的關注。
鼻行動物是胎生的哺乳動物,共有14科189種。鼻行動物的最大特徵是擁有結構與功能奇特的鼻子,鼻子數有一個到數個不等,鼻子的形態也千奇百怪,有的像柱子,有的像樹枝,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蝸牛。鼻子的功能已異化為主要用於移動和支持身體,包括爬行、跳躍和捕捉食物等,所以它的鼻子有「鼻性步行器官」之稱。鼻行動物的後肢幾乎退化得無影無蹤,前肢大多也明顯縮小,不再具有爬行功能。它們的體毛細而光亮,尾巴比較發達,有的尾巴能套取食物,有的尾巴生有毒鉤,是有效的御敵武器。其中一種長有四個長鼻子的「四鼻類」大型鼻行動物,身高可達1.7米以上。
遺憾的是,鼻行動物還未及向大家展示,1957年美國的一次秘密核實驗,使哈伊艾愛群島整體沉沒,鼻行動物全部罹難。從發現到毀滅,鼻行動物只在人類的視野里停留了短短16年。
6. 有沒有「鼻行動物」的圖片 詳述:誰有見過「鼻行動物」的圖片
鼻涕蟲么,開玩笑。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形態如此奇特,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就是「鼻行類動物」。如今這種奇異的動物早已因人類的過錯而滅絕,我們只能從早年科學家的記述中去一睹它們的「尊容」
http://ke..com/view/36150.htm
去網路,裡面有詳細介紹,還有張圖
7. 哪裡能買到鼻行獸的書
鼻行獸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形態如此奇特,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就是「鼻行類動物」。如今這種奇異的動物早已因人類的過錯而滅絕,我們只能從早年科學家的記述中去一睹它們的「尊容」
1957年在南太平洋進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試驗讓群島瞬間消失了,整個鼻行類也隨之消失了。從1941年發現到1957年滅絕,鼻行動物展現在人類眼前僅僅只有短短16年,連一個活標本也沒留下。所幸的是,動物學家哈拉爾特·施頓普凱留下了一本彌足珍貴的著作——《鼻行獸》,書中記錄了各種此類動物的解剖圖和生態圖,為後人了解鼻行類動物提供了難得的信息。
這種書應該很難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