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冬天有什麼蛇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冬天有什麼蛇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2 04:53:16

1. 冬天有哪些動物要冬眠

蛇、蛙、松鼠、熊、極地松鼠、栗鼠、歐洲睡鼠、金倉鼠、蝙蝠、刺蝟、烏龜等。

1、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蛇類是變溫動物,體溫低於人類,又被稱為冷血動物,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進入冬眠狀態.

2、蛙類具突出的雙腿,無尾 後足強壯有蹼,適應於游泳和跳躍;皮膚光滑,潮濕。許多種類主要為水生,但有些種類陸棲,棲於洞穴內或樹上。許多種類的外形與典型的種類不同。如非洲樹蛙屬(Hyperolius)產於非洲,趾有吸盤,用以攀爬。樹蛙屬(Rhacophorus)的種類俗稱飛蛙,產於東方,樹棲;趾間有寬大的蹼,可藉以滑翔12~15公尺(40~50呎)。

3、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

4、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5、刺蝟屬於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是蝟亞科(Erinaceinae)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它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布滿短而密的刺,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

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

這種定義已不包括變溫有機體對環境溫度下降而發生被動反應時的季節性或晝夜的蟄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於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

(1)冬天有什麼蛇圖片擴展閱讀

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專家認為,逐漸縮短的白晝是一種冬眠信號,它會導致一些內在因素的改變,如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生物鍾的調節。生物鍾看來會影響動物的行為,如脂肪貯存和為冬眠作準備。

還有正待研究的關於冬眠地點高濃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誘發因素。環境溫度的升高和代謝產物的積聚可能都是覺醒信號。冬眠動物在覺醒時慢慢升高自己的體溫。荷爾蒙會導致褐色脂肪組織的分解,為體溫初步升高提供能量。

當體溫到達15攝氏度時,肌肉會開始顫抖,進一步暖和身體。在有著重要器官的胸部和頭部溫度會比起其它身體部位更快的恢復。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

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但動物不能經常回復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

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

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

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2. 中國北方有什麼蛇

以下4省為例說明:

  1. 遼寧省: 遼寧省共有17種蛇,其中毒蛇7種,無毒蛇10種。遼寧的蛇類有:大陸東亞腹鏈蛇,黃脊游蛇,赤練蛇,赤峰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錦蛇,紅點錦蛇,棕黑錦蛇,虎斑頸槽蛇,半環扁尾海蛇,青環海蛇,短尾蝮,岩棲蝮,蛇島蝮,烏蘇里蝮。

  2. 吉林省: 吉林省共有11種蛇,其中毒蛇4種,無毒蛇7種。毒蛇有:岩粞蝮,烏蘇里蝮,竹葉青,極北蝰。無毒蛇有:大陸東亞腹鏈蛇,黃脊游蛇,赤練蛇,白條錦蛇,紅點錦蛇,棕黑錦蛇,紅脖頸槽蛇。 北京市: 北京市共有10種蛇,其中僅有短尾蝮是毒蛇,無毒蛇有:黃脊游蛇,赤峰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玉斑錦蛇,紅點錦蛇,黒眉錦蛇,虎斑頸槽蛇。 內蒙度自治區:

  3. 內蒙古自治區:共有10種蛇,其中毒蛇3種,無毒蛇7種。分布在內蒙古的蛇類有:東方沙蟒,黃脊游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紅點錦蛇,斜鱗蛇,虎斑頸槽蛇,中介蝮,岩粞蝮,菜花原矛頭蝮。

  4.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共有10種蛇,其中毒蛇2種,無毒蛇8種。這些蛇是:岩粞蝮,烏蘇里蝮,大陸東亞腹鏈蛇,黃脊游蛇,赤練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紅點錦蛇,棕黑錦蛇,虎斑頸槽蛇。

3. 北方都有哪些毒蛇

1、五步蛇

五步蛇生活在海拔100—1400米的山區或丘陵地帶。大多棲息在300—800 米的山谷溪澗附近,偶爾也進入山區村宅,出沒於廚房與卧室之中,與森林息息相關。炎熱天氣,尖吻蝮進入山谷溪流邊的岩石,草叢,樹根下的陰涼處渡夏,冬天在向陽山坡的石縫及土洞中越冬。

2、白眉蝮蛇

白眉蝮蛇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區,北京、 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國外分布於朝鮮半島。

春秋兩季多集中在墳堆草叢冬眠場所附近活動;夏季秋初多分散活動於稻田、耕地、溝渠、路邊、村舍、園林。是一種小型毒蛇,一般不主動攻擊人。

3、翠青蛇

翠青蛇分布於中國、越南及寮國。其在中國非常普遍,出現在河北及甘肅以北的整個東部地區,包括海南、香港和台灣等。越南境內分布於老街、高平、永福、河西、廣平。在寮國北部也有分布。

4、黑背白環蛇

黑背白環蛇為游蛇科白環蛇屬的爬行動物。頰鱗和鼻間鱗不鄰接;眶前鱗不與額鱗鄰接;全身有黑白相間環紋,在軀幹部有20-46條,在尾部有11-22條,僅在尾部的環紋圍繞周身。

黑背白環蛇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

5、斜鱗蛇

斜鱗蛇為游蛇科斜鱗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氣扁蛇、臭蛇、中華斜鱗蛇、大斜鱗蛇、草上飛。分布於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等地;

常棲息於高原山區以及山溪邊、路邊、菜園地、石堆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圍為700至27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阿薩姆、大吉嶺附近。

4. 真的有雞冠蛇這種蛇嗎

民間傳說中的雞冠蛇是一種虛構的存在,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他的存在,所以即便有關“雞冠蛇”的說法多的數不勝數,可是依舊不能相信這種生物的存在。

雞冠蛇的現實存在

雖然雞冠蛇本身是虛構的,沒有任何能真實證明他存在的資料,不過有一種變色蜥蜴的別名正是“雞冠蛇”,這是因為這種樹蜥後背上長著一排類似雞冠的棘突,不過除此之外和傳說中的“雞冠蛇”就沒什麼相似之處了。

5. 東北都有什麼蛇

我國東北地區有不少的蛇類,以下幾種是東北地區較為知名的蛇:

1、短尾蝮蛇

短尾蝮蛇是中國各地均有的一種小型毒蛇,它是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毒蛇,是造成蛇傷的主要蛇種。一般不主動攻擊人,但在受到攻擊後常連續撲咬。蝮蛇屬晨昏性蛇類,早晨和傍晚活動頻繁。

短尾蝮蛇的分布地區:

中國國內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慶、貴州、陝西、甘肅。國外分布於朝鮮半島。

短尾蝮蛇生活在平原、丘陵、低山區或城鎮結合部的田野、溪溝邊和墳丘、灌木叢、石碓及草叢中,多盤曲成團,如狗屎樣,故有「狗屎卷」和「狗屎蝮」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