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夜色鄭州鄭州圖片上州什麼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夜色鄭州鄭州圖片上州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24 04:28:09

㈠ 全國400座城市的夜晚是這樣的(附炫酷燈光圖)

汽車射出兩道燈光,

把黑暗的公路,

變成光明的走廊。

——《夜行》

圖1 車水馬龍的三里屯夜晚,路邊叫車的人們

夜色漸濃,華燈初上。結束了白天生活的A面,人們開始了夜晚生活的B面。

伴隨著社會生產力提升和城市化進程加劇,傳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產生活習慣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時間上向更深的夜晚延續,成為不容忽視的生產力,被稱為「夜間經濟」。

夜間經濟(night-time economy)一詞源自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在學界的共識是,夜間經濟是現代城市業態之一,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6點所包含的經濟文化活動,其業態囊括了晚間購物、餐飲、旅遊、娛樂、學習、影視、休閑等等。

夜間經濟需依靠交通支撐,據報道,上海市今年推出夏季周末及節假日地鐵運營時間延長60分鍾,希望藉助「寶貴的1小時」增加商場營業額;去年倫敦地鐵部分線路24小時運營,通宵地鐵計劃將為倫敦經濟每年帶來7700萬英鎊的收益。

出行使得夜間經濟活動得以存續,也成為最顯性的表現。一個城市的夜間出行越強烈,經濟活動強度越大。下面,我們通過滴滴出行大數據,來分析中國城市的夜間出行情況。

400城群星閃耀

連成夜間出行「胡煥庸線」

首先,從全國范圍內來看,用動態的、以人的活動為核心的方法來觀察這一問題,我們通過滴滴出行的訂單繪制了從白天到夜間的「群星閃耀」圖。

圖2 全國400城24小時出行熱力變化

出行是一個城市人氣集聚、夜生活活躍程度以及城市繁榮的表象,活躍的城市對人流吸引強,也往往經濟更發達,產業更繁榮。 發光的蜘蛛網是都市圈,一個個亮斑是孤立的大城市,而一些缺乏人氣的小城市、鬼城空城則在夜晚黯淡了許多。

將時間定格在18點,從圖3中可以發現,東南半壁的活躍程度遠超西北,最亮的地區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從遼寧起沿海各城市連起中國大陸綿延的海岸線。

圖3 全國400城18:00點出行熱力圖

中部城市中鄭州、武漢、長沙熱度比較突出;到了西部,西安、成都、重慶夜間出行最為閃亮,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圖2動圖,即便到了22點後,內蒙古、甘肅、新疆和西藏還有不少城市依然在活躍;在東北地區,三個省會城市在夜晚各自孤獨地閃亮著。

再將內陸主要城市相連,就成為一條夜間出行活躍的「胡煥庸線」,甚至向西向北有所突破,線的右側囊括了更多城市。

移動互聯技術使東西部的出行被拉平,就如新疆遠離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作為中亞國際化大都市,烏魯木齊的智能出行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輔相成,出行需求以迅猛的勢頭增長著。

此前,學術界曾用NASA夜間燈光圖來研究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較亮的夜間燈光照明與較高的GDP緊密相連,用一個地區燈光的衛星觀測數據可以更為准確地揭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Chen&Nordhaus,2011; Henderson et al,,2012)。而通過夜間出行軌跡繪制的「燈光」,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4 夜間出行(22:00-06:00)佔比最高的前十城市

從全國400城范圍來看,根據滴滴出行大數據,夜間出行佔比最高的前十個城市中,南方城市佔了8個,這大概與南方一年四季氣候溫暖、夜生活種類豐富,及居民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此,沿海地區城市佔了6個,海邊城市食材豐富,居民大多有宵夜的習慣,再加之不少也是旅遊城市,深夜的出行就非常活躍了。

從深夜不眠到日落而息,

你的家鄉是哪一型?

接下來,我們選取了省會城市及其他訂單排名靠前的共100個城市,從16:00—24:00,用不同顏色代表活動強度,繪制了夜間出行分布趨勢圖,從圖5中可以看出,中國主要城市歸為四種類型。

圖5 中國主要城市夜間出行分布趨勢(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不夜城 ,活躍指數☆☆☆☆☆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部分珠三角及東部沿海城市(以佛山、東莞和廈門為代表),夜間出行極為活躍,具有明顯的雙高峰,除18:00左右的晚高峰外還會在21:00-22:00出現夜高峰。

22點之城 ,活躍指數☆☆☆☆

二線和三線城市為主,以武漢、福州和長沙等為代表,夜間出行較為活躍,雖然有明顯的晚高峰,但22:00之前各時段的出行量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夜深人靜型 ,活躍指數☆☆☆

三四線城市為主,東部城市以無錫、煙台為主,中西部地區以瀘州、綿陽和南充等為代表,出行高峰集中在18:00—19:00之間,夜間出行極不活躍。

日落而息型 ,活躍指數☆☆

這種類型以東北城市為主,16:00開始打車出行的活躍程度明顯增加,在17:00-18:00之間達到高峰,夜間22:00以後的活躍程度極低,單位小時內的出行量不及高峰時段的1/5。

圖6 典型城市分時段活動強度比較(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不同城市類型也反應出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習慣、經濟發展情況。拿典型城市來說,哈爾濱是晚高峰最早的城市,17:00前進入高峰,東北城市冬季晝短夜長,全年都延續了這樣的工作習慣,上班早下班也早,但晚高峰過後,就逐漸進入沉靜期,在22:00後出行量就很少了。

晚高峰最晚的城市是烏魯木齊,峰值出現在19:30,這大概受時差影響比較大,由於中國全境都採用北京時間(UTC+8)作為標准時,地處東六區的烏魯木齊地當地時間會比北京時間延後兩個小時。北京時間19:30相當於烏魯木齊當地時間17:30,也是正常下班時間。

夜間出行最活躍的城市是北京, 18點,21點,22點都為出行高峰,在23:30後才慢慢降了下來;最不活躍的城市是九江,19:00點後出行量大幅下降;而麗江,是一個沒有晚高峰只有夜高峰的城市,作為旅遊城市,通勤的晚高峰消失了,一波波的遊客高潮在夜晚又將古城點燃了。

同樣是夜間出行,每個城市目的地的佔比又各自不同,從中反應出的是城市性格和居民生活習慣。

圖7 北京21:00-22:00目的地為住宅小區和消費場所的出行軌跡(藍色代表住宅區,橙色代表休閑娛樂場所)

圖8 廣州21:00-22:00目的地為住宅小區和消費場所的出行軌跡(藍色代表住宅區,橙色代表休閑娛樂場所)

在圖7和圖8中,藍色代表目的地為住宅區的打車訂單,橙色代表休閑娛樂的打車訂單,拿北京和廣州對比,可以看出,北京21:00後回家比例最高,大量的人從國貿、西二旗、望京幾個中心向外湧出,北京的2000萬人在為生活忙碌著;廣州人夜間出行中消費場所遠大於住宅小區,他們下班後更喜歡去休閑放鬆,生活工作兩不誤,廣州1400萬人在享受生活。

研究機構「倫敦中心」主任本·羅傑斯認為,人們的出行情況直接影響到了夜間經濟的繁榮。 資料顯示,北京王府井出現超過100萬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間商業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額是在夜間實現的,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於夜間經濟。

夜間活動受交通限制往往不能盡興就得戛然而止,一到晚上10點後人們像擔心午夜鍾聲敲響的灰姑娘一樣擔心錯過末班車, 網約車此時就成為基礎設施夜間的有力補充,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延長經濟活動時間。

㈡ 河南鄭州簡介

鄭州市,簡稱「鄭」,是河南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在3600年前,成為中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全市各類文物古跡達1000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黃帝故里、商城遺址等歷史名勝。


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目前有汽車、裝備製造、煤電鋁、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優勢產業。


㈢ 鄭州以前叫啥名字

鄭州歷史上的名稱有:滎州、管州、滎陽郡、管城、故市、管城縣、鄭縣。
1、隋文帝將北周時的滎州改名為鄭州,從此,鄭州一名開始用於今鄭州地區。
2、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鄭州改稱管州。
3、隋大業二年(606年),管州又復稱鄭州。
4、唐改鄭州為滎陽郡。至758年,又取消滎陽郡名稱,仍稱鄭州。
5、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
6、清代,鄭州為鄭縣。
7、1928年改鄭縣為鄭州市。1931年撤市復改鄭縣。
8、1948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軍解放鄭州,設鄭州市。
鄭州地處中國華中地區、黃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於黃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脈東北翼向黃淮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西部高,東部低,中部高,東北低或東南低;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㈣ 河南的省會城市鄭州,為什麼會叫做鄭州呢

鄭州之所以叫做鄭州,從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經叫做鄭州了。大概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還有秦國有關。

雖然鄭州從戰國時期就一直經歷著坎坷,但是終於浴火重生。現在的河南鄭州可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勝地之一。而且鄭州的經濟發展也是在快速的提升著,是現在國家重要的城市之一。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多美味,是一個忘返的地方。

㈤ 鄭州為什麼叫鄭州

鄭州是在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實行州、縣二級制,將滎州改名為鄭州,鄭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名稱而使用的。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後,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1953年2月,鄭縣撤消,其轄區劃歸鄭州市及新鄭、中牟2縣。

鄭州在歷史上,夏、商、管、鄭、韓建都於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國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區依然保留著7公里長的商代城牆遺址。

(5)夜色鄭州鄭州圖片上州什麼擴展閱讀: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

鄭州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是全國普通鐵路和高速鐵路網中唯一的「雙十字」中心,鄭濟、鄭萬、鄭合、高鐵鄭州南站及配套工程開工建設,米字形高鐵網加快成型。

㈥ 介紹簡單介紹鄭州的地理位置和歷史

鄭州的地理位置:鄭州市位於中國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全市東西長135-143公里,南北寬70-78公里,版圖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鄭州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鄭州的歷史: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



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上古時代,鄭州屬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遺址),商朝自此開始遷都。

公元前205年,劉邦進占洛陽後,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於郡內新置密、成皋(今滎陽市汜水鎮)、故市(今鄭州市區北15公里)、中牟等縣,並將新鄭、苑陵二縣劃入河南郡。

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實行州、縣二級制,並將滎州改名為鄭州,鄭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名稱,開始用指於今鄭州地區。

元初將新鄭縣劃歸鄭州,鄭州屬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鄭、密縣改屬鈞州,滎澤、原武劃歸開封府。鄭州僅領管城、滎陽、汜水、河陰4縣。

清承明制實行省、府(直隸州)、縣三制,鄭州在清代曾兩次升為直隸州。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河南省行政區劃分為4道、9府、1直隸廳、5直隸州、5散州和106縣。鄭州直隸州歸屬於開歸陳許道。

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國民政府析鄭縣城區置鄭州市。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銷鄭州市,仍為鄭縣。

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後,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1953年2月,鄭縣撤消,其轄區劃歸鄭州市及新鄭、中牟2縣。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㈦ 鄭州市是什麼省份

鄭州市屬於河南省,是河南省省會。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位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鄭州地處中華腹地,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謂綠城。1928年3月建市。1954年10月,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全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601.77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1055.2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73.4%。

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大遺址片區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會員城市。在華夏民族傳統宇宙觀中,鄭州地區是「天地之中心」,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沖,域內留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7)夜色鄭州鄭州圖片上州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全國統一將府及直隸廳、直隸州、散廳、散州治所皆改為縣,鄭州直隸州改稱鄭縣,改開歸陳許道為豫東道。民國三年(1914年)6月,豫東道改稱開封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鄭縣辟為商埠。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在全國廢除道一級行政建制,實行省縣兩級制,鄭縣直屬河南省管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國民政府析鄭縣城區置鄭州市。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銷鄭州市,仍為鄭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開始,國民黨南京政府陸續在各省分區設置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代表省政府監督所轄各縣、市。河南省劃為11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鄭縣、中牟、密縣、新鄭、廣武、滎陽、開封等13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鄭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的通許縣劃歸第十二區,其餘不變。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河南全省改劃為12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范圍不變,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鄭縣移至新鄭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重又遷回鄭縣。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後,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1953年2月,鄭縣撤消,其轄區劃歸鄭州市及新鄭、中牟2縣。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㈧ 鄭州有幾個區

鄭州有六個區,分別是: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管城回族區、惠濟區、上街區。

鄭州地處中華腹地,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謂綠城。1928年3月建市。1954年10月,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

截至2020年,轄6區5市1縣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東新區、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人口1035.2萬人,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647.59 平方公里(含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1077.75 平方公里,城鎮化率74.6%。

(8)夜色鄭州鄭州圖片上州什麼擴展閱讀

鄭州的發展歷史:

歷史上, 夏、商、管、鄭、韓建都於此,隋、唐、 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遺址是著名的古人類活動遺址;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國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區依然保留著7公里長的商代城牆遺址。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全國統一將府及直隸廳、直隸州、散廳、散州治所皆改為縣,鄭州直隸州改稱鄭縣,改開歸陳許道為豫東道。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豫東道改稱開封道。

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鄭縣辟為商埠。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在全國廢除到一級行政建制,實行省縣兩級制,鄭縣直屬河南省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18日,河南省國民政府析鄭縣城區置鄭州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13日撤銷鄭州市,仍為鄭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開始,國民黨南京政府陸續在各省分區設置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代表省政府監督所轄各縣、市。河南省劃為11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鄭縣、中牟、密縣、新鄭、廣武、滎陽、開封等13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鄭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劃為13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的通許縣劃歸第十二區,其餘不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河南全省改劃為12個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范圍不變,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鄭縣移至新鄭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重又遷回鄭縣。

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後,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領導。1953年2月,鄭縣撤銷,其轄區劃歸鄭州市及新鄭、中牟2縣。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㈨ 鄭州市區有幾個區

截至2015年末,鄭州市下轄6個市轄區,分別是:中原區 、二七區、管城區、金水區、上街區、惠濟區。

(9)夜色鄭州鄭州圖片上州什麼擴展閱讀

鄭州市位於秦嶺東段余脈、中國第二級地貌台階與第三級地貌台階的交接過渡地帶。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構造侵蝕中低山,逐漸下降過渡為構造剝蝕丘陵、黃土丘陵、傾斜(崗)平原和沖積平原,形成較為完整的地貌序列。

其中,西部、西南部中低山分別由嵩山、箕山組成,二者呈東西向近於平行地展布在西部中間地帶和西南部邊緣。嵩山地形標高一般500-1200米,相對高差30-600米,形成登封、新密與鞏義、滎陽的自然分界,其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4米。箕山地形標高一般500-800米,相對高差200-400米,構成鄭州市西南部邊界;構造剝蝕丘陵位於中低山前部,地形標高200-500米,相對高差100-200米。

受地層岩性影響,一般灰岩及砂岩分布區常形成園山禿嶺式的正地形,而頁岩、泥岩分布區多形成相對低窪的負地形;黃土丘陵位於區內西北部、中北部地區,地形標高200-300米,相對高差30-150米,地面溝壑縱橫,地形支離破碎。

傾斜(崗)平原位於丘陵前面,近南北條帶狀展布在中部地區。地形標高100-150米,自西向東,縱向上從丘前到下游呈傾斜狀,坡度一般3-10度,自南向北,橫向上呈崗狀相間的波狀起伏形態;沖積平原廣泛分布於東部地區,系黃河沖積形成,地勢平坦,地面標高80-100米,由西北向東南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