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泔腳油是什麼油
一噸噸泔腳油,經過高科技處置,轉化為和豆油外觀相仿的新能源「生物柴油」。下月,上海首家廢棄食用油脂處置廠將正式投產,「變身」技術都是本市首家取得處置資格的企業———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和國內著名高校通力合作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記者在昨日現場采訪中了解到,「生物柴油」不僅能減少汽車50%%的尾氣排放量,而且價格還略低於0號柴油。
「該技術研發的成功,為上海廢棄食用油脂處置市場逐步走上規模化、專業化、資源化的道路,提供了處置條件。」有關業內人士表示。而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上半年該廠的廢棄食用油脂年處置能力是2萬噸,可生產出每年1萬噸的生物柴油,下半年年處置能力還可增至6萬噸,即可年產3萬噸生物柴油。
按照要求,全市產生餐廚垃圾的單位都要申報,並由環衛部門進行專門回收。但是,某些單位違法私自處理的事仍在發生,私自處理的餐廚垃圾往往被用來提煉食用油再次使用,給市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這項技術的產生,使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的處置利用找到了新路,實現了變廢為寶。「與石化柴油不同,生物柴油是以廢棄油或植物油為原料,經過脂化等技術手段,製成柴油替代品。」黑臭的廢棄食用油脂垃圾進入該廠後,經過「脫水、除雜質、除氣、除色」四個環節,然後進行過濾、脂化和脂交換等工藝後,可生產出看起來類似豆油的生物柴油。其性能不僅可與柴油匹敵,而且成本還比0號柴油略低。同時還減少了尾氣排放,用於傳統的柴油機也無須改進。如果在0號柴油中加上10%%的生物柴油,可減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Ⅱ 「泔」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泔」字的讀音為[gān]。意思是洗過米或洗碗洗菜用過的水。
Ⅲ 廚余垃圾和餐廚垃圾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餐廚垃圾,俗稱泔腳、泔水,也叫潲水又稱餿水,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統稱,主要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種,包括家庭、學校、食堂及餐飲行業等產生的食物加工下腳料(廚余)和食用殘余(泔腳)。其成分復雜,主要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魚、肉、骨頭以及廢餐具、塑料、紙巾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特點是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我國餐廚垃圾數量十分巨大,並呈快速上升趨勢。
根據來源不同,餐廚垃圾主要分為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前者產生自飯店、食堂等餐飲業的殘羹剩飯,具有產生量大、數量相對集中、分布廣的特點,後者主要指居民日常烹調中廢棄的下腳料和剩飯剩菜,來自千家萬戶,數量巨大但相對分散,總體產生量超過餐飲垃圾。
一分鍾前還是佳餚,一分鍾後成了垃圾。由於飲食文化和聚餐習慣,餐廚垃圾成了中國獨有的現象。中國餐桌浪費驚人,每天產生巨量的餐廚垃圾。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天的餐飲垃圾(含廢棄食用油脂)大約在1800-2200噸左右,並跟隨不同季節有所波動。廚余垃圾在生活垃圾物理組所佔比例一般在50%左右,按照2015年生活垃圾終端處理量1.8萬噸測算,如果全部廚余垃圾能夠有效干濕分開出來,那麼廚余垃圾理論數量將達到0.9萬噸。因此,要想做到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能否將廚余垃圾分離出來非常關鍵,所以,居民家庭的干濕分開(即含水率低的其他垃圾和含水率高的廚余垃圾)這一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
餐廚垃圾的種類:
垃圾分類
一是飯菜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垃圾,主要是從蔬菜切削下來的莖葉、蔬菜夾帶的泥土、魚鱗、禽類的頭腳羽毛等,為廚房加工剩下的余物。這類垃圾中不含剩飯以及隔油池垃圾、含油很少,經濟價值不高,一般沒有人單獨收集此類垃圾,這類垃圾多用來堆肥,生產有機肥料;
二是剩飯剩菜,通俗稱為泔水。這類垃圾主要是剩餘的飯菜和湯水等,從中提出的油稱為泔水油。這種油的性質基本是中性的,酸值不高,很容易進入食用油。吃泔水長大的這類豬稱為垃圾豬。
三是隔油池垃圾。這類垃圾主要是餐館飯店在洗刷過程中,餐具中剩餘的少量飯菜和一些油脂、洗滌劑隨著洗刷水進入隔油池中,油脂類物質漂浮在水面,形成隔油池垃圾。隔油池垃圾的油脂含量比較高,一般在20%——80%。隨著飯店等級的不同,含油量有很大差別,從隔油池中提取的油稱為「地溝油」,這類油的凝點較高,酸值較高。
餐廚垃圾不分類的危害:
由於餐廚垃圾極易腐爛變質,會產生使人難以接受的不良感受,如刺激性氣味。而餐飲行業產生的餐廚垃圾中剩菜湯、餿水含量很大,容易在收集、運輸途中泄漏,影響城市環境。餐廚垃圾直接被填埋處理,會造成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據農業部有關專家測算,餐廚垃圾內含大量的營養物質,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蛋白質,可餐廚垃圾替代玉米、魚粉、豆粕等加工成高能蛋白優質飼料,也是製取生物柴油的適合原料。
專家解釋,按干物質含量計算,5000萬噸餐廚垃圾相當於500萬噸的優質飼料,內含的能量相當於每年1000萬畝耕地的能量產出量,內含的蛋白質相當於每年2000萬畝大豆的蛋白質產出量。也就是說,如果我國一年產出的餐廚垃圾全部得以利用,相當於節約了1000萬畝耕地。
Ⅳ 餐廚垃圾與廚余垃圾有什麼區別
沒有去區別,餐廚垃圾一般指廚余垃圾。
廚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其主要來源為家庭廚房、餐廳、飯店、食堂、市場及其他與食品加工有關的行業。
特點
廚余垃圾含有極高的水分與有機物,很容易腐壞,產生惡臭。經過妥善處理和加工,可轉化為新的資源,高有機物含量的特點使其經過嚴格處理後可作為肥料、飼料,也可產生沼氣用作燃料或發電,油脂部分則可用於制備生物燃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餐廚垃圾
Ⅳ 廚余垃圾和餐廚垃圾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來源不同
根據來源不同,餐廚垃圾主要分為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前者產生自飯店、食堂等餐飲業的殘羹剩飯,具有產生量大、數量相對集中、分布廣的特點。
後者主要指居民日常烹調中廢棄的下腳料和剩飯剩菜,來自千家萬戶,數量巨大但相對分散,總體產生量超過餐飲垃圾。
餐廚垃圾,俗稱泔腳、泔水,也叫潲水又稱餿水,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統稱,主要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種,包括家庭、學校、食堂及餐飲行業等產生的食物加工下角料(廚余)和食用殘余(泔腳)。
其成分復雜,主要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魚、肉、骨頭以及廢餐具、塑料、紙巾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特點是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我國餐廚垃圾數量十分巨大,並呈快速上升趨勢。
根據來源不同,餐廚垃圾主要分為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前者產生自飯店、食堂等餐飲業的殘羹剩飯,具有產生量大、數量相對集中、分布廣的特點,後者主要指居民日常烹調中廢棄的下腳料和剩飯剩菜,來自千家萬戶,數量巨大但相對分散,總體產生量超過餐飲垃圾。
(5)泔腳是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餐廚垃圾按產生過程和物料特定來分的話,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1、飯菜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垃圾
主要是從蔬菜切削下來的莖葉、蔬菜夾帶的泥土、魚鱗、禽類的頭腳羽毛等,為廚房加工剩下的余物。這類垃圾中不含剩飯以及油水分離器垃圾、含油很少,經濟價值不高,一般沒有人單獨收集此類垃圾,這類垃圾多用來堆肥,生產有機肥料。
2、剩飯剩菜,通俗稱為泔水
這類垃圾主要是剩餘的飯菜和湯水等,從中提出的油稱為泔水油。這種油的性質基本是中性的,酸值不高,很容易進入食用油。吃泔水長大的這類豬稱為垃圾豬。
3、油水分離器垃圾
這類垃圾主要是餐館飯店在洗刷過程中,餐具中剩餘的少量飯菜和一些油脂、洗滌劑隨著洗刷水進入油水分離器中,油脂類物質漂浮在水面,形成油水分離器垃圾。
油水分離器垃圾的油脂含量比較高,一般在20%-80%。隨著飯店等級的不同,含油量有很大差別,從油水分離器中提取的油稱為「地溝油」,這類油的凝點較高,酸值較高。
Ⅵ 泔腳是什麼
泔腳就是廚房垃圾,俗稱泔水。
Ⅶ 泔腳水是什麼
其實就是泔水裡提煉出來的油 也就是上面說的地溝油 現在的地溝油其實已經不是充地溝里提取的了 而是從飯店剩飯剩菜的泔水裡提煉的 所以叫泔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