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如何過中秋圖片加簡單說明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如何過中秋圖片加簡單說明

發布時間: 2022-09-28 14:52:43

⑴ 中秋節怎麼度過更有意義

第一、自製月餅過中秋

雖然商場里各種各樣的月餅應有盡有,不過,很多人對於月餅還是不感冒。提到月餅,除了覺得是中秋節的象徵性食品外,還會覺得特別難吃。這個中秋,摒棄流水線生產的月餅,自己自製月餅吧。

這樣一來,完全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餡兒。如果不會做,可以提前一段時間在網上搜索做法,准備食材。

第二、帶著爸媽去購物

以前過中秋,是不是只是在家裡和爸媽吃上一頓飯那麼簡單?今年,在中秋夜之前,先帶著爸媽去購物一番吧。為爸媽添置幾件衣服,為爸爸選一副有意思的象棋,為媽媽買一個漂亮的包包。購物完了以後,再帶著爸媽去看一場電影吧。選擇比較浪漫一點的電影,讓爸媽也重溫美好。


第三、一個人的晚餐

如果你的中秋節只有一個人過,那就在家裡為自己准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吧。做幾個可口的飯菜,每一份的量都不用太多,但是種類盡量多一些,就算是對自己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一個犒勞吧。

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過中秋節的方式。如果是和你的女友過中秋節,一定要浪漫一些,可以定製一枚鑽石小鳥求婚鑽戒,給她一個驚喜。

⑵ 2021中秋節手抄報怎麼畫_中秋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大家知道嗎? 中秋節 ,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一個團圓的節日,馬上就要迎來又一年的中秋節,知道中秋節 手抄報 怎麼畫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2021中秋節手抄報怎麼畫_中秋節手抄報文字內容,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更多關於「 中秋節手抄報 」內容推薦 ↓↓

★ 幼兒園中秋節手抄報漂亮 ★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素材 ★

★ 三年級中秋節手抄報 ★

★ 中秋節手抄報簡單漂亮 ★

★ 小學生中秋手抄報簡筆畫 ★

中秋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關於中秋節的詩歌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卧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涌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中秋節 祝福語 簡短

1、祝願全家老小健康快樂,幸福到永遠。

2、美滿日子玉潤珠圓,幸福生活花好月圓,合家吉祥永團圓。節日快樂!

3、快樂圓圓永不變,祝福圓圓情無限。

4、今借中秋將至,我祝願你,我的客戶好友,中秋收獲滿滿,順利如願!

5、陪朋友,陪家人,送去祝福的真心,中秋節快樂!

6、中秋,思念的時節,我將真誠與祝福濃縮至簡訊,帶著關懷與思昐,隨電波飛向你。

7、遙遙千里暫未聚,但邀明月代傳情,月圓酒美共相福,滿天福祝都送你。

8、中秋月兒圓圓,祝你口袋圓圓、臉兒圓圓、身體圓圓、家庭圓圓、事事滿滿圓圓!

9、秋月圓圓祝團圓,福圓財圓幸福圓。

10、我祝你中秋佳節,人團圓,家美滿,幸福萬萬年!

11、月滿,人滿,他鄉遊子在期盼。

12、中秋佳節,願你合家歡樂,美滿幸福!

13、十五月亮十六圓,今年十五最為圓,不知今年月圓日,月圓能否催人圓。

14、中秋花好月又圓,幸福與你兩團圓。

15、月兒圓圓掛天邊,荷葉圓圓水中間。

16、祝福你中秋佳節快樂,合家團聚,月圓人更圓。

17、秋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圓人團聚,祝福聲聲伴你行。

18、謹此中秋佳節之際,衷心祝願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19、中秋佳節隨福到,真摯祝福來報道;祝你中秋節快樂,闔家歡樂萬事興。

20、祝您的事業更加成功,好事不斷!中秋快樂!

21、一輪圓月天邊掛,譜照團圓千萬家,又是一年中秋夜,歡天喜地慶佳節。

22、皓月閃爍,星光閃耀,中秋佳節,美滿快樂!祝福闔家團團圓圓!

23、我有千言萬語,你有幸福每天,佳節共言歡。

24、老朋友,新祝福,祝你中秋佳節喜在心頭住!

25、奉一尊美酒,願我們的情誼永久。祝中秋節快樂,萬事無憂。

26、團圓餅,有情人團團圓圓,祝中秋快樂!

2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8、中秋,一年一年,盼團圓;願你,一刻一刻,比蜜甜。中秋節快樂!

29、美酒一杯表祝願,健康快樂笑開顏。月餅甜甜問候傳,願你生活比蜜甜。

30、月圓人圓花好,事順業順家興!祝您中秋節快樂,合家幸福。


2021中秋節手抄報文字相關 文章 :

★ 2021中秋節手抄報文字內容資料

★ 2021中秋節手抄報內容文字

★ 2021中秋節手抄報內容文字大全

★ 2021中秋節手抄報一等獎大全

★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 2021中秋節主題手抄報

★ 2021小學生中秋節手抄報繪畫圖片

★ 2021中秋節手抄報一等獎獲獎作品

★ 2021中秋節手抄報內容文字最新

★ 2021慶祝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⑶ 中秋節怎麼過

中秋節怎麼過

中秋節怎麼過,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中秋節也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那麼中秋節怎麼過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怎麼過1

首先中秋節的由來最早是記載在《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很多都是和月亮有關系,比如「嫦娥奔月」。

傳說後羿在射下九個太陽以後,受到百姓的愛戴和尊敬,並且娶了一個美女的女子叫做嫦娥。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 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後羿在昆侖山巧遇王母娘娘,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用下可以立即升天成仙。後羿思念妻子並沒有立即服用,而是將其交給嫦娥保管,等待兩人壽終正寢再一起服用成仙。後來小人蓬 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趁著後羿外出打獵,手持寶劍闖進嫦娥房間。女人自然無力保護仙葯,於是她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成仙奔月。

中秋節要怎麼過?那自然少不了賞月、吃月餅和花燈這三樣。古時候沒有電燈這些東西,最多隻有燭火,於是中秋節的月亮顯得特別圓和亮,人們會在庭院擺上一些月餅和水果觀賞那天的月亮。

第二條是吃月餅,在隋末唐軍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於是這種軍糧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賞月甜點。

第三條需要特別注意,在中秋節玩花燈是一種習俗,雖然現在越來越少,逐漸變成和元宵節一樣看花燈。不過在南方一些地方,依然保留著那天小孩子提著花燈籠上街的習俗,由於裡面是點一根蠟燭,並且外邊是紙包漿所以需要特別注意。每年都有小孩子玩花燈引發著火的新聞,雖然在國家不提倡,但是這屬於習俗依然有人在玩。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傳統文化,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敢興趣。隨著經濟發展,人情味越來越淡薄,中秋節是少數幾個中國人最愛的傳統節日,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中秋節怎麼過2

第一,可以給家人買點月餅。

中秋節了,我們可以給家人買點月餅,感受到中秋節的`氣氛。

第二,可以陪陪家人。

中秋節了,我們平時上班很忙,這時候放假了,我們可以陪陪家人。

第三,可以走親訪友。

中秋節了,我們也可以去走親訪友,跟好朋友見見面聊聊天。

第四,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玩。

中秋節了 ,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玩,讓孩子開心開心長長見識。

第五,可以在家裡跟親人敘敘舊。

中秋節了,我們也可以在家裡跟親人敘敘舊,聊聊最近發生的一些新鮮事。

第六,一家人團聚吃飯。

中秋節了,我們也可以一家人吃過團圓飯,這樣心情也會開心很多。

最後,可以給家人買點中秋禮物。

中秋節了,我們可以給家人買點中秋禮物,感受一下過節的氣氛。

中秋節怎麼過3

1、陪伴家人

中秋節,不建議大家去和朋友唱歌啊,聚會等一等,這是一個屬於家人的節日,和家人在一起,或者在家裡賞月,或者專門挑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

2、收看中秋節目

過中秋節的時候,很多的電視台還會有歌舞晚會啊等節目,可以和家裡人吃完飯,然後打開電視收看中秋節目。

3、賞月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是必須做的事情之外,那麼賞月也是必須要做的,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那感覺真的,非常美妙。

2、中秋節為什麼叫中秋節

中秋節,即農歷八月十五。八月十五為什麼叫中秋節呢?這是因為七、八、九三個月為一年四季的秋季。八月十五正好是時間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謂之中秋節。

⑷ 喜迎中秋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又好畫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 與 春節 、 清明 節、 端午節 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下面是我整理的喜迎中秋節 手抄報 簡單漂亮又好畫,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中秋節相關內容推薦↓↓↓

中秋節有哪些節日習俗

中秋節的特點有哪些

中秋節作文6篇800字

中秋節寓意著什麼

喜迎中秋節手抄報

中秋節傳統活動有哪些

一、吃月餅

月餅是中國的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二、賞月

賞月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慢慢變成了輕松的娛樂活動。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三、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

四、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 春分 祭日、 夏至 祭地、 秋分 祭月、 冬至 祭天的習俗。

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五、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 元宵節 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 兒童 之間進行的。

六、投壺

源於射禮,戰國時期最為盛行。游戲規則:壺代表著箭靶子,筷子代表著箭,在吃飯喝酒時玩耍,射中為勝。

七、打糍粑

將糯米煮熟,放在石槽里,用木棒錘打,直到打成「膠體」,用白糖或黃豆粉沾著吃,別有味道。

八、做糖人

用灰面和白糖為原料,做成可愛小人的形狀,再用竹簽串起來,是小孩子的最愛。

九、博餅

與現代搖骰子類似,不過博的彩頭是月餅,相傳是鄭成功為鼓舞將士作戰士氣而設立的游戲。

十、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十一、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

十三、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十四、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 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 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 傳說 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中秋節養生知識有哪些

1、形養: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氣候乾燥,很易感到口乾舌燥,皮膚水份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別注意水份的補充,多喝水、多吃含膠質與水份的水果,避免太激烈的運動。並應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機率,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2、預防秋季感冒:應避免過度蒸發食物

秋初暑氣由盛而降,朝涼夜熱,日夜溫差變化大,到了十月左右,暑氣漸退,但逢秋老虎發威時,天氣又悶又熱,這種涼熱不定的天候,最容易感冒。

3、請培養樂觀的情緒

靜想收獲累累碩果的喜悅,或以哲人眼光判斷自然季節交替所表現的春秋涼,保持內心寧靜,收神斂氣,為陽氣潛藏作好准備。

4、食養

秋季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應以妨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蔥、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至於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中秋節介紹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喜迎中秋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又好畫相關 文章 :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 中秋節手抄報模板簡單又漂亮

★ 中秋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

★ 關於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 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 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大全

★ 2021慶祝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

★ 簡單又好看的中秋節手抄報模板大全

★ 慶祝中秋節手抄報簡單好看三年級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⑸ 慶祝中秋佳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

中秋節 開始於唐朝時期,在宋朝時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時,中秋節已經發展成為了能夠和 春節 起名的 中國傳統節日 了。那麼你知道中秋節的 手抄報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慶祝中秋佳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歡迎閱讀。

更多中秋節相關內容推薦↓↓↓

中秋節有哪些節日習俗

中秋節的特點有哪些

中秋節作文6篇800字

中秋節寓意著什麼

中秋節手抄報

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

1、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

對於國人來說,尤其對於中老年人而言,中秋節最大的意義就是團圓。兒女在外工作,長時間不能見面,中秋節就成了兒女團聚的節日。到了中秋節,不管是在外求學的孩子還是在外工作的兒女,都會帶上月餅、禮物提前回家,以確保能在中秋節晚上和家人一起賞月。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 傳統 文化 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4、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發於夏商周之時,並與古代養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老文化。《禮記》有言:「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三王順應時令,於仲秋舉行養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中秋節的禮物推薦

A、月餅

中秋節最普通的互贈禮品,象徵了中秋節的團圓

B、禮券

可在就近的超市或百貨大廈選購物品,比如乳製品、食用油、火腳、海苔、香菇等。

C、節日里的送禮佳品

咖啡、調味禮盒、茶葉、酒類等物品,這些都是適合在任何節日相送的禮品。當然,也適合在中秋節送給你的朋友。

那除了上面提到的,中秋節送朋友什麼禮物才會顯得比較特別呢?這里推薦一些植物給大家。

A、中秋團圓花

只要有月亮的地方,就少不了搖曳的花兒,中秋月圓,月宮的桂樹生生不息地流傳著花開的聲音。

中秋節是團圓之日,人們一般不外出訪客。但若出門在外,他鄉朋友相邀至其家中歡聚,不妨以團圓花相送,來表達謝意。

B、菊花

黃色或白色,似一輪滿月,象徵團圓。

C、百合

象徵百事合意。

D、八仙花

圓滿團圓

E、桂花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桂花在 傳說 中就是從月宮而來。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 秋分 」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 清明 節、 端午節 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慶祝中秋佳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相關 文章 :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 中秋節花好月圓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

★ 中秋節精美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易畫

★ 關於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 國慶中秋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 中秋節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圖片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字少大全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六年級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⑹ 中秋節怎麼過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月餅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quot;。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顯官和豪門,都在自己的樓台亭榭中賞月,琴瑟鏗鏘,至曉不絕。一般市民則爭先佔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並且安排家宴,團圓子女。「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見《武林舊事》)。而「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常娥,圓如浩月。」(見《新編醉翁談錄》)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顯官和豪門,都在自己的樓台亭榭中賞月,琴瑟鏗鏘,至曉不絕。一般市民則爭先佔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並且安排家宴,團圓子女。「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見《武林舊事》)。而「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常娥,圓如浩月。」(見《新編醉翁談錄》)
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雲:「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

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相關】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俗稱「八月半」。這一天,在外親屬都要回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這是一年中僅次於過年的重要「節刻」。節前,鹽城民間都有比較充分的准備。通常人家除從食品店選購各種餡心的月餅外, 還購買雞、鵝、鴨等家禽宰殺, 同時還買些藕、梨、菱等。此日,早上多吃圓子或餅, 中午吃雄雞或雄鴨,晚上吃月餅、糯米餅(西區俗稱「粘燒餅」) 或藕餅。舊時, 晚上各家都要「敬月光」, 由小兒取果物於盤,置方桌子室外,點燃香燭,燃放鞭炮,家人相聚拜月。貧困人家吃普通米餅,富裕人家大擺宴席, 吃團圓酒。現時, 城鄉 「敬月」之俗已不多見, 民間其它習俗尚存。一些機關和群眾團體經常於此節舉行港澳台、僑胞的茶話會、聯歡會, 工商企業舉辦金秋供貨會、洽談會,知識分子,特別是文化藝術界的名人雅士亦常借賞月之機,聚會、吟詩、寫字作畫等。

中秋節的來歷, 鹽城民間傳說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古代帝王習慣在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這就是後來所說的「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古時把農歷每季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農歷八月十五剛好在秋季的正中, 所以,人們除稱八月十五為 「中秋」 外, 還稱「仲秋」。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達官文士也跟著效仿,此俗逐漸傳入鹽城民間。於是在鹽城每逢中秋就有了祭月、拜月、賞月的風俗。據說,此俗與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宮之說有關。相傳有一年,八月十五夜裡,唐明皇做了一個夢,他在道人羅公遠陪奉下沿著神奇的拐杖開辟的道路,飛向月宮,走到美麗的宮城門前,頓時覺得有股寒氣逼人,香氣撲鼻,定神一看,門前一棵碩大的桂花樹下,一隻白兔正在搗葯,門頭上鑲著寫有「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字的巨幅匾額。他們進了廣寒宮,到處是奇葩瑤草,一派瓊樓玉宇氣派。在雕梁玉柱、富麗堂皇的大廳里,身穿潔白透明的輕羅玉紗的幾百名仙女翩翩起舞,舞姿十分優美,樂曲悠揚悅耳。夢醒後,唐明皇趕緊命手下的人記下月宮里的曲調, 經過整理,便成了後來流傳民間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賞月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雲:「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雲:「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雲:「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雲:「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⑺ 中秋節楊紫、肖戰曬月餅照,明星都是如何過中秋的

中秋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中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在中秋節這一天,月圓之夜,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所以人們都會選擇在中秋這一天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一起賞月、吃月餅。在2021年的中秋節這一天,很多明星們也都紛紛曬出了中秋照,楊紫、肖戰等眾多明星曬月餅照,還有蔡少芬等其他明星曬出了全家福。最重要的是祝大家都中秋節快樂!很多人比較好奇明星是如何過中秋呢的?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一、忙著工作,但也會吃月餅

很多明星在中秋這一天也會忙著工作,要拍戲、要參加各種活動,沒有時間回家與家人團聚,但“忙裡偷閑”,他們也會在中秋這一天,吃月餅,給一直牽掛著自己的網友們和粉絲們送上中秋祝福。

以上為個人觀點,其實我們工作以後也就越來越盼著節日的到來,不僅是因為假期的休息,還能夠藉此機會與家人團聚,對於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來說,可能他們一年裡也與家人團聚不了幾次。不能回家的遊子,望著天上的明月,也總是倍感思念親人。

⑻ 中秋的習俗(最好帶圖片)

現在中秋節的「節味兒」到底在哪兒?除了在購買月餅時我們內心會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外,我們還能從哪裡尋找到中秋節的蹤跡。中秋節當天我們都會干什麼?逛街、陪父母、旅遊還是獨自宅在家?在此,帶你一起尋找我國中秋節的民俗活動……


0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