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紫砂壺中,是否存在原礦紫茄泥這種泥料呢
存在。
紫砂壺,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
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
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岩石層下且,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
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採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於2%。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
(1)什麼是原礦紫泥料圖片擴展閱讀:
材質特點: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綠泥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紅泥(或稱朱泥)則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雲:「石黃泥,出趙庄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硃砂色。」
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製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妝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
至於朱泥的胎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沉澱,得到約140目到18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
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Ⅱ 紫砂泥料的分類及等級是什麼
把純正的礦料定為一級礦料,把稍有雜質的礦料定為二級礦料,原礦礦料的雜質通常是雞眼、礦層夾脂(俗稱鍋巴皮),把岩化稍有不均勻的定為三級礦料,其它可以稱為等外礦料,因為從經濟上說,煉制等外礦料不值。
二級礦料里的雜質可以通過人工除去後,也可以當一級礦料用,只是煉製成本與一級礦料不能同比。三級礦料人工是無法改變其岩化均勻度的,就是天生只有這點品質。
(2)什麼是原礦紫泥料圖片擴展閱讀:
紫砂泥料的分類:
1、天青泥:其質細膩呈青藍色,產於清代中期,現已失傳。
2、底槽青泥:位於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色呈偏紫泛青,細而純正,十分稀少。
3、紅棕泥:位於礦層中部,呈紫紅色、紫色,隱現綠色斑點,質軟緻密,間有微小的雲母閃爍。
4、大紅泥:位於礦層中,少量出現。雲片狀結構,呈紫紅色澤,鮮艷明麗。礦層分布不同,燒成溫度范圍較寬,其最佳燒結溫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綠泥類:俗稱「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岩板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6、本山綠泥:採掘量極少,不易製作大件產品,僅作小件產品和作「化妝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個色裝飾泥。
7、百麻子泥:色與本山綠泥相似,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且雜質較多,須精揀方可合用,成陶後現淡墨色。
8、紅麻子泥:色似紫泥,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間夾星點麻子綠泥,成陶後呈桃紅色。
9、紅泥類:俗稱「朱泥」、「硃砂泥」、「石黃泥」。因其成陶後,色似「硃砂紅」故名。
Ⅲ 如何鑒別紫砂壺泥料的好壞
紫砂泥料是製作各種紫砂器皿的主要原材料,產生於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處的甲泥礦層之間,紫砂泥料有許多分類,常見的有紅棕泥、大紅泥、本山綠泥、白麻子泥及紅麻子泥等,用紫砂泥料製作而成的紫砂壺是飲茶愛好者的至愛,用紫砂壺泡茶更能突出茶湯的清香,長期使用,壺壁吸附茶氣,直接加入沸水也會有茶葉的香氣,因此,上乘的紫砂壺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那麼,怎樣鑒別紫砂壺的好壞呢?關鍵就在於鑒別紫砂泥料的好壞,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鑒別紫砂泥料的方法。
一、看顏色
質地純正的紫砂泥料顏色醇厚、濃郁,略顯暗淡,無論是哪種顏色,由其製作而成的紫砂壺表面像是抹上了一層油,並且越擦越亮,越擦越潤,而不夠純正或者非紫砂泥料製作的紫砂壺的顏色大多比較鮮艷、光亮,沒有醇厚的感覺。
二、看密度
真正的紫砂泥料密度較小,製作而成的紫砂壺質量較輕,壺壁內部有氣泡,而由類似紫砂的陶土製作出的自紫砂壺側手感較重,壺身表面略顯粗糙。
三、聽聲音
在紫砂壺中沖泡茶水,加入開水後,壺中有沉悶、沙啞的聲音,就說明泥料的透氣性好,內部沒有結晶,這就是真正的紫砂泥料,這種紫砂壺不易變味,還能保持住茶葉的香氣,如果注入開水後發出清脆的聲音,則說明紫砂泥料不純正或者是仿冒品。
四、聞氣味
真正的紫砂泥料製作而成的紫砂壺沖泡茶水後沒有異味,茶湯不會變色,若是質地不純正的泥料或是添加了化工材料的泥料,沖泡茶水後會有異味,時間較長之後,茶湯還會變色。
五、憑手感
真正的紫砂泥料非常細膩,製作而成的紫砂壺外表向紅豆沙一樣精細,手摸上去感覺細膩、圓潤,而類紫砂泥料的陶土則有較重的澀感,摻雜了化工原料的泥料又過於光滑,真正的紫砂泥料製作而成的紫砂壺隨著使用時間的長久會變得愈加古樸,愈加很沉,愈加有韻味,而其他原料製作的紫砂壺則沒有這種效果。
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紫砂壺非常多,為了挑選一把上好的紫砂壺,除了以上五點要點以外,大家還要注意不要選擇表面打蠟的產品,現在許多商家為了外表的漂亮,常常將紫砂壺進行打蠟處理,這種紫砂壺一般都不是好壺,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大家一定要仔細鑒別。
Ⅳ 大家都說紫砂泥料是原礦時,究竟指的是什麼
泥是紫砂壺的基礎,正統的紫砂壺做法首先應該看重的是泥料。純正的原礦紫砂,是紫砂壺造型設計的前提,紫砂壺的製作、創作,都是充分利用材質的特點、顏色,以表達紫砂的材質美、造型藝術美、日用功能美。
我們主張買紫砂壺,一定要買原礦紫砂壺!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原礦紫砂壺?
——從采礦到風化、加工熟泥、製作成成品壺,整個環節中未添加任何化學品,這樣只以天然紫砂泥為原料製成的紫砂壺才叫做原礦紫砂壺。
但是實際市場上,除了原礦紫砂壺,還有一種對立的叫做化工壺!一些走速成路線的制壺者,會在制壺泥料中加入化學品。燒制後的成品紫砂壺賣相甚至更好,色彩鮮艷,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辨認,而價格卻可以和真紫砂一樣或者更便宜。
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講究健康長壽,無毒、無害的純正紫砂茶具更會被人們所青睞。我想,沒有人願意花真紫砂壺的價錢去買一把化工壺吧!
我們買壺,無論實體店購買還是在網上買,無論自用還是送人,都要記得一定要買原礦紫砂壺喔~
Ⅳ 原礦老紫泥是什麼檔次
原礦老紫泥具有優質紫泥的一般特性,也就是老紫泥就是一種優質紫泥。
平常所說的泥料的「老泥、老料」,有兩種概念,一種是與「嫩」相對:所謂「老」,是指「砂性重」的礦料,其石英顆粒多,成泥後用於制壺,成型難、燒結溫度高。
陳腐亦稱「陳化」,俗稱「困料」、「困泥」,古稱「養土」。陳腐並不是單純的「長時間放置」,而是把濕泥塊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氣的窖窯或陶缸內,還要控制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利於腐植酸的生成和發揮。
陳腐時間需12個月才能成為水分均勻分布、有機質充分分解、可塑性增強、成型不易開裂的「腐泥」,俗稱「生泥」。陳腐發酵了的泥叫做「生泥」,「生泥」還得由老師自己在泥凳上加入以前制坯剩餘的「熟泥頭」後,多遍錘煉,才成為可供製壺的達到理想可塑性和均勻度的「熟泥」。
所以,有時候我們覺得一把紫砂壺的成型僅僅只是幾天,甚至幾小時的時間,但其背後,卻是數年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