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疸分哪些種類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有什麼區別
很多媽媽會問:醫生您看看我的寶寶是病理性的黃疸還是生理性的黃疸呢?
臨床上一般不會有太異常的表現,偶爾他會有嗜睡的一些表現。
對於早產兒來說,由於他的肝功能更加不成熟,它對黃疸、膽紅素的處理能力更加弱,所以他的黃疸是大概生後3~5天出現,5~7天的時候達高峰。
消退的情況也會延遲,它根據胎齡不同,有些兩周才消退,有些可能四周才會消退。
而生理性黃疸可以自己消退,不需要做過多的處理。
病理性黃疸相對生理性的黃疸更嚴重,而所謂的病理性的黃疸是需要處理的。
病理性黃疸的一個臨床表現可以用這五種情況形容:
早
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出現的黃疸,不管它黃的多淺,我們都可以認為它是病理性黃疸。
重
三天內我們足月的孩子他的黃疸值達到12.9毫克以上,或者是手足心都黃了,就可以認為是病理性黃疸。而生理性黃疸,手足心是不會黃的。
快
如果我們膽紅素每天上升的速度能達到8.5微摩爾每升,就是病理性黃疸了。
退而復現
如果7~10天後寶寶的生理性的黃疸消退了,可是到一個月的時候它又出現黃疸了,那我們這個也可以認為它是病理性的黃疸。
1、母親因素:
妊高症、心臟病、貧血、腎病,或者是妊娠期的糖尿病,這些都可能導致寶寶的黃疸加重。
母親使用一些特殊葯物,例如常用的催產素,它也導致黃疸增高的一個原因之一。
分娩方式的不同,也會使新生兒高膽紅素的風險增加。
2、胎兒因素:
胎盤、臍帶的異常,寶寶在媽媽的體內生長受限,還有巨大兒、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還有雙胎的孩子,黃疸的風險都是比較高的。
新生兒用了特殊葯物也可能使他的黃疸加重,比如利尿劑等。
還有寶寶本身的疾病,例如感染、缺氧、酸中毒、低血糖這些都可能導致黃疸。
3、血性因素:
如果媽媽是個O型血,寶寶是個A型血或者B型血,就有可能導致一個ABO的溶血。
還有一個血型因素,也就是少見的RH血型不合,都可能導致黃疸嚴重。
4、先天性因素: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一個因素就是先天性的酶的缺陷。
⑵ 黃疸是什麼樣子
它的症狀主要是大小便不正常,體溫不正常,吃奶嘔吐等。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
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