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茅仙洞的歷史
茅仙洞據記載:漢宣帝地節中(前69-66),茅山道教創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外建草庵一座,爾後茅盈、茅固、茅衷史弟三人陸續來此隱居,修身養性,采葯煉丹,成仙得道。當地居民遂以茅仙洞名之,並遺有「煉丹井」古跡。清天觀始名「元同庵」,因僧道尼更迭居住而數易其名,直到清朝末年(約1907)方定命為清天觀。到清光緒十七年(1892),道長葛明興(正心),金大春募修地藏王殿,之後於光緒二十年鑄成八卦洪鍾一口現置院中,重達千斤。在靈雨空山聞得一聲鍾鳴,更襯托出道院之清幽。
繼葛明興、金大春之後,道長李至高、童至方得河南懷慶鎮總兵謝寶勝(原為本廟道士,後還俗從軍)資助、建三仙樓於茅仙洞口,「遠望危樓空嶼,聳翠流丹,即三仙樓也。」(據張敬生《重修茅仙洞三仙樓記》)籍以供奉三茅真君。民國二十三年,主持道長蘇理純素好老莊,行善積德,育爐燒煉長生葯,真道行修蓋壽丹,內功外行而俱有,領導大修三仙樓、山門、中殿、客廳、主殿等,煥然一新,威嚴壯觀。壽縣興人汪以道書:「清天觀」三大字,嵌在山門上方。門牆上道還嵌有「呼鹿耕煙種瑤草,招鶴下雲倚古松」的泥塑。繼之,蘇宗善主持茅仙洞,清修苦行,1957年任中國道協理事,繼任主持崔宗軒。現由崔宗軒簪冠徒、安徽省道協副會長紀誠修率道眾開展道教活動。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1996年,繼修復三清殿、三茅殿,並塑神像,豎石碑、鑄寶鼎,恢復茅仙洞道觀原貌,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之後。由鳳台縣人民政府籍中國豆腐文化節出資重修望淮樓,各鄉間仁人志士、有關單位、茅仙道士紛紛傾囊,新建樓為兩層十間;置觀景台二方。登樓遠眺,蔡楚煙雲,秦晉戰場盡收眼底。右盼硤石睛嵐,俯視滔滔淮水,壯哉大河東去,落霞共帆影齊飛,長空共淮水一色。登高望遠,「唯此樓攝奇撮撮要,地搜勝概,顥氣迥腸,與萬化冥合。茅仙洞景區位於102省道壽鳳交界處,東接八公山,南臨壽州古城。與周邊景區已連成省級重點旅遊線,適應開展多元化旅遊活動;滿足不同層次的旅遊需求。
干百年來,茅仙洞香火不斷,遊人如梭。
贊美 茅仙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觀組成,坐落於淮南市鳳台縣城西南3.5公里處之雙峰山陡壁南坡,洞門高約5尺,進深達10餘丈,越往深處越小,到不可行處仍深邃不能見底,裡面陰風習習。危樓空嶼,聳翠流丹;臨長淮之要津,銜青山之傑靈。倚山面淮,環境優雅,風景瑰麗,歷史悠久。1984年定為省級重點宮觀。 「則茅仙洞者,遂萃類出。洞位於淮南距縣治五六里;相傳漢茅盈史弟於此仙去,其跡沿革備志,乘列為風景之一,山不崇而秀,水不闊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漢成帝年間,茅盈雲游朝仙,路經此地,見景色絕佳又有深洞修煉,便留下隱身修道。不久,他的兩個在京都做官的哥哥也辭官來到此地,三人一邊學道,一邊辟路伐木,建造宮觀,茅仙洞之名由此而得。從此成了歷代宗教聖地,或為道觀或為庵寺。(據《重修茅仙洞記》),而「洞則約深數文又有相相發源之水,四周圍繞,幽邃莫測。」清人蕭景溪曾贊嘆道:「噫噫,豈真海上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耶。」
㈡ 請問一下淮南鳳台茅仙洞景區怎麼樣
茅仙洞好玩嗎? 茅仙洞景區,國家3A級景區,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觀組成,座落於淮南市鳳台縣城西南3.5公里處之雙峰山陡壁南坡,洞門高約5尺,進深達10餘丈,越往深處越小,到不可行處仍深邃不能見底,裡面陰風習習。
茅仙洞,道教廟宇。在安徽省鳳台縣三峰山東峰下。洞深萬丈許,傳說西漢時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曾於此幽居修煉,故而得名。 茅仙洞景區主要景點有茅仙古洞、清天道觀、淮河第一峽、古壽唐關、黑龍潭、慰農亭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茅仙洞危樓空嶼,聳翠流丹,臨長淮之要津,銜青山之傑靈。倚山面淮,環境優雅,風景瑰麗,歷史悠久,1984年定為省級重點宮觀。
「則茅仙洞者,遂萃類出。洞位於淮南距縣治五六里;相傳漢茅盈史弟於此仙去,其跡沿革備志,乘列為風景之一!山不崇而秀,水不闊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
漢成帝年間,茅盈雲游朝仙,路經此地,見景色絕佳又有深洞修煉,便留下隱身修道。不久,他的兩個在京都做官的哥哥也辭官來到此地,三人一邊學道,一邊辟路伐木,建造宮觀,茅仙洞之名由此而得。
從此成了歷代宗教聖地,或為道觀或為庵寺。(據《重修茅仙洞記》),而「洞則約深數文又有相相發源之水,四周圍繞,幽邃莫測。」清人蕭景溪曾贊嘆道:「噫噫,豈真海上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耶。」
據記載:漢宣帝地節中(前69-66),茅山道教創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外建草庵一座,爾後茅盈、茅固、茅衷史弟三人陸續來此隱居,修身養性,采葯煉丹,成仙得道。
當地居民遂以茅仙洞名之,並遺有「煉丹井」古跡。清天觀始名「元同庵」,因僧道尼更疊居住而數易其名,直到清朝末年(約1907)方定命為清天觀。
到清光緒十七年(1892),道長葛明興(正心),金大春募修地藏王殿,之後於光緒二十年鑄成八卦洪鍾一口現置院中,重達千斤。在靈雨空山聞得一聲鍾鳴,更襯托出道院之清幽。
繼葛明興、金大春之後,道長李至高、童至方得河南懷慶鎮總兵謝寶勝(原為本廟道士,後還俗從軍)資助、建三仙樓於茅仙洞口,「遠望危樓空嶼,聳翠流丹,即三仙樓也。
」(據張敬生《重修茅仙洞三仙樓記》)籍以供奉三茅真君。民國二十三年,主持道長蘇理純素好老莊,行善積德,育爐燒煉長生葯,真道行修蓋壽丹,內功外行而俱有,領導大修三仙樓、山門、中殿、客廳、主殿等,煥然一新,威嚴壯觀。
壽縣興人汪以道書:「清天觀」三大字,嵌在山門上方。門牆上道還嵌有「呼鹿耕煙種瑤草,招鶴下雲倚古松」的泥塑。繼之,蘇宗善主持茅仙洞,清修苦行,1957年任中國道協理事,繼任主持崔宗軒。
現由崔宗軒簪冠徒、安徽省道協副會長紀誠修率道眾開展道教活動。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996年,繼修復三清殿、三茅殿,並塑神像,豎石碑、鑄寶鼎,恢復茅仙洞道觀原貌,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之後。由鳳台縣人民政府籍中國豆腐文化節出資重修望淮樓,各鄉間仁人志士、有關單位、茅仙道士紛紛傾囊,新建樓為兩層十間;置觀景台二方。
登樓遠眺,蔡楚煙雲,秦晉戰場盡收眼底。右盼硤石睛嵐,俯視滔滔淮水,壯哉大河東去,落霞共帆影齊飛,長空共淮水一色。
登高望遠,「唯此樓攝奇撮撮要,地搜勝概,顥氣迥腸,與萬化冥合。茅仙洞景區位於102省道壽鳳交界處,東接八公山,南臨壽州古城。
與周邊景區已連成省級重點旅遊線,適應開展多元化旅遊活動,滿足不同層次的旅遊需求。干百年來,茅仙洞香火不斷,遊人如梭。
更多關於淮南鳳台茅仙洞景區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29493161500179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㈢ 貴州茅仙貢酒醬香型53度酒多少錢一瓶
以前是400多,現在不止到漲價了沒有。。樓主也是愛喝酒的人吧???順便獻上中國的10的名酒
中國原有的的四大名酒:茅台、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和西鳳酒
中國現在的十大名酒:劍南春、古井貢、瀘洲老窖、貴州茅台、五糧液、汾酒、杜康、董酒、小糊塗仙、蒙古王
一、茅台酒
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後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從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到1996年榮獲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茅台酒系以優質高梁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二、五糧液
天下三千年,五糧成玉液。五糧液酒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靈氣,採用傳統工藝,精選優質高梁、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釀制而成。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是當今酒類產品中出類拔萃的精品。
五糧液酒歷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九一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繼1915年獲巴拿馬獎八十年之後,1995年又獲巴拿馬國際貿易博覽會酒類唯一金獎。至此,五糧液酒共獲國際金獎三十二枚。
三、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酒廠。西鳳酒屬其它香型(鳳型)。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四、雙溝大麴
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1984年的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該酒以「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調,尾凈余長」的濃香型典型風格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五、洋河大麴
洋河大麴是江蘇省泗陽縣的洋河酒廠所產,曾被列為中國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甜、綿、軟、凈、香」是洋河大麴的特色。現洋河大麴的主要品種有洋河大麴(55度)、低度洋河大麴(38度)、洋河敦煌大麴和洋河敦煌普曲四個品種 。
六、古井貢酒
該酒產於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魏王曹操在東漢末年曾向漢獻帝上表獻過該縣已故縣令家傳的「九釀春酒法」。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地釀酒取用的水,來自南北朝時遺存的一口古井,明代萬曆年間,當地的美酒又曾貢獻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貢酒」一美稱。古井貢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
七、劍南春
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其前身當推唐代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八、瀘州老窖特曲酒
瀘州老窖特曲於1952年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瀘州老窖窖池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譽為"國寶窖池"。瀘州老窖國寶酒是經國寶窖池精心釀制而成,是當今最好的濃香型白酒。
九、汾酒
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金質大獎章,連續五屆被評為國家名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純正的獨特風格著稱於世。其酒典型風格是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適量飲用能驅風寒、消積滯、促進血液循環。酒度38度、48度、53度。注冊商標:杏花村、古井亭、長城、汾字牌。
十、董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㈣ 茅台酒廠技術開發公司生產的茅仙酒,藍瓶53度多少錢一瓶
茅台酒如果是真的價格昂貴,但是市面很多假的。
㈤ 淮南鳳台茅仙洞景區怎麼樣
茅仙洞好玩嗎? 茅仙洞景區,國家3A級景區,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觀組成,座落於淮南市鳳台縣城西南3.5公里處之雙峰山陡壁南坡,洞門高約5尺,進深達10餘丈,越往深處越小,到不可行處仍深邃不能見底,裡面陰風習習。
茅仙洞,道教廟宇。在安徽省鳳台縣三峰山東峰下。洞深萬丈許,傳說西漢時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曾於此幽居修煉,故而得名。 茅仙洞景區主要景點有茅仙古洞、清天道觀、淮河第一峽、古壽唐關、黑龍潭、慰農亭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茅仙洞危樓空嶼,聳翠流丹,臨長淮之要津,銜青山之傑靈。倚山面淮,環境優雅,風景瑰麗,歷史悠久,1984年定為省級重點宮觀。
「則茅仙洞者,遂萃類出。洞位於淮南距縣治五六里;相傳漢茅盈史弟於此仙去,其跡沿革備志,乘列為風景之一!山不崇而秀,水不闊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
漢成帝年間,茅盈雲游朝仙,路經此地,見景色絕佳又有深洞修煉,便留下隱身修道。不久,他的兩個在京都做官的哥哥也辭官來到此地,三人一邊學道,一邊辟路伐木,建造宮觀,茅仙洞之名由此而得。
從此成了歷代宗教聖地,或為道觀或為庵寺。(據《重修茅仙洞記》),而「洞則約深數文又有相相發源之水,四周圍繞,幽邃莫測。」清人蕭景溪曾贊嘆道:「噫噫,豈真海上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耶。」
據記載:漢宣帝地節中(前69-66),茅山道教創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外建草庵一座,爾後茅盈、茅固、茅衷史弟三人陸續來此隱居,修身養性,采葯煉丹,成仙得道。
當地居民遂以茅仙洞名之,並遺有「煉丹井」古跡。清天觀始名「元同庵」,因僧道尼更疊居住而數易其名,直到清朝末年(約1907)方定命為清天觀。
到清光緒十七年(1892),道長葛明興(正心),金大春募修地藏王殿,之後於光緒二十年鑄成八卦洪鍾一口現置院中,重達千斤。在靈雨空山聞得一聲鍾鳴,更襯托出道院之清幽。
繼葛明興、金大春之後,道長李至高、童至方得河南懷慶鎮總兵謝寶勝(原為本廟道士,後還俗從軍)資助、建三仙樓於茅仙洞口,「遠望危樓空嶼,聳翠流丹,即三仙樓也。
」(據張敬生《重修茅仙洞三仙樓記》)籍以供奉三茅真君。民國二十三年,主持道長蘇理純素好老莊,行善積德,育爐燒煉長生葯,真道行修蓋壽丹,內功外行而俱有,領導大修三仙樓、山門、中殿、客廳、主殿等,煥然一新,威嚴壯觀。
壽縣興人汪以道書:「清天觀」三大字,嵌在山門上方。門牆上道還嵌有「呼鹿耕煙種瑤草,招鶴下雲倚古松」的泥塑。繼之,蘇宗善主持茅仙洞,清修苦行,1957年任中國道協理事,繼任主持崔宗軒。
現由崔宗軒簪冠徒、安徽省道協副會長紀誠修率道眾開展道教活動。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996年,繼修復三清殿、三茅殿,並塑神像,豎石碑、鑄寶鼎,恢復茅仙洞道觀原貌,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之後。由鳳台縣人民政府籍中國豆腐文化節出資重修望淮樓,各鄉間仁人志士、有關單位、茅仙道士紛紛傾囊,新建樓為兩層十間;置觀景台二方。
登樓遠眺,蔡楚煙雲,秦晉戰場盡收眼底。右盼硤石睛嵐,俯視滔滔淮水,壯哉大河東去,落霞共帆影齊飛,長空共淮水一色。
登高望遠,「唯此樓攝奇撮撮要,地搜勝概,顥氣迥腸,與萬化冥合。茅仙洞景區位於102省道壽鳳交界處,東接八公山,南臨壽州古城。
與周邊景區已連成省級重點旅遊線,適應開展多元化旅遊活動,滿足不同層次的旅遊需求。干百年來,茅仙洞香火不斷,遊人如梭。
更多關於淮南鳳台茅仙洞景區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29493161500179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