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方名字天星星的學名以及相關資料(有圖)
多年生草本,全體有疏柔毛;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葉互生,掌狀復葉有3小葉,倒心形,小葉無柄。花黃色,1至數朵組成腋生的傘形花序,萼片長圓形,頂端急尖,有柔毛;花瓣倒卵形,微向外反卷;花絲基部合生成筒狀。蒴果近圓柱狀,5棱,有短柔毛,成熟開裂時將種子彈出。種子小,扁卵形,紅褐色,有橫溝槽。花果期4—8月。 生於路邊草叢或田野、家前屋後。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英文名:Creeping Woodsorrel,Creeping Oxalis 科名:酢漿草科 Oxalidaceae 全草入葯,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疾的效用,可治蛇蟲蟄傷,也可治尿血、尿路感染、黃疸肝炎等。 【別名】酸漿草、酸酸草、斑鳩酸、三葉酸 【來源】酢漿草科植物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全草。四季可采,以夏秋有花果時采葯效較好,除去泥沙,曬干。 【性味歸經】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於感冒發熱,腸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神經衰弱;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腳癬,濕疹,燒燙傷。 【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酢漿草 (《唐本草》) 【異名】酸箕(李當之《葯錄》),三葉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鳩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漿、赤孫施(《本草圖經》),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選方》),酸漿草(《履巉岩本草》),雀兒草、酸母草(《永類鈐方》),酸餃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匯精要》),酸草(《摘元方》),三葉酸、三角酸、雀兒酸(《綱目》),酸迷迷草(《綱目拾遺》),斑鳩草、酸味草(《生草葯性備要》),三葉酸漿(《植物名實圖考》),酸酸草(《分類草葯性》),酸斑莧(《嶺南采葯錄》),咸酸草、酸酢草(《福建民間草葯》),酸得溜(《江蘇植葯志》),鋪地蓮(《南寧市葯物志》),酸梅草、三葉破銅錢、黃花梅(《江西民間草葯》)、老鴨咀、滿天星(《廣西中葯志》),黃花草、六葉蓮、野王瓜草、王瓜酸、沖天泡、長血草(《湖南葯物志》),酸芝草、酸批子(《閩東本草》),東陽火草、水晶花(《上海常用中草葯》),蒲瓜酸、鵓鴣酸(《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來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酢漿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酢漿草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長達50厘米,上被疏長毛,節節生根。葉互生,掌狀復葉,葉柄長2.5~5厘米;托葉與葉柄連生,形小;小葉3枚,倒心臟形,長達5~10毫米,無柄。花1至數朵成腋生的傘形花序,花序柄與葉柄等長;苞片線形;萼片5,花瓣5,黃色,倒卵形;雄蕊10,花絲下部聯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蒴果近圓柱形,長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時裂開將種子彈出。種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 生於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化學成分】莖葉含多量草酸鹽。另有謂葉含檸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莖含蘋果酸。 【葯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則無效;此植物據雲對羊有毒。同屬植物毛茛酢漿草能傷害家畜腎臟,使血中非蛋白氮明顯升高。 【性味】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寒,無毒。" ②《履巉岩本草》:"味酸,有小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澀。"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陽明、太陽經。"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損傷,湯火傷。 ①《唐本草》:"主惡瘡瘸瘺搗敷之,殺諸小蟲。""食之解熱渴。" ②《本草圖經》:"治婦人血結不通,凈洗細研,暖酒調服之。" ③《滇南本草》:"治久瀉腸滑,久痢赤白,用砂糖同煎服。" ④《綱目》:"主小便諸淋,赤白帶下,同地錢、地龍治砂石淋;煎湯洗痔痛脫肛;搗敷湯火蛇蠍傷。" ⑤《生草葯性備要》:"殺螆止痛,散熱消腫,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干水止癢。" ⑥《醫林纂要》:"補肺瀉肝,除熱氣,去瘀血,斂陰。" ⑦《分類草葯性》:"截瘧塞鼻;酒炒敷魚口。" ⑧《嶺南采葯錄》:"治麻疹,蛇毒,疥瘡。" ⑨《陸川本草》:"消腫止痛,去腐肉。治瘡癰潰爛。" ⑩《貴陽民間葯草》:"清熱,利尿,接骨。治尿結,黃疸。" ⑾《中國葯植圖鑒》:"用紅糖混煎服,治流火(絲蟲病初期)。" ⑿《陝西植葯調查》:"健胃止咳。" ⒀《湖南葯物志》:"治發熱咳嗽,心胃氣痛,瘡瘍腫脹作痛,毒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搗汁塗、調敷或煎水漱口。 【選方】①治水瀉:酸漿草三錢沖,加紅糖蒸服。(《雲南中醫驗方》) ②治痢疾:酢漿草研末,每服五錢,開水送服。(《湖南葯物志》) ③治濕熱黃疸:酢漿草一兩至一兩五錢。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間草葯》) ④治血琳熱淋:酸漿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⑤治尿結尿淋:酸漿草二兩,甜酒二兩。共同煎水服,日服三次。(《貴陽民間葯草》) ⑥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車前草一握。搗汁入砂糖一錢,調服一盞;不通再服。(《摘元方》) ⑦治小便不通,氣滿悶:酸漿草一握。研取自然汁,與醇酒相半,和服;不飲酒,用甘草三寸,生薑一棗大,銼,同研,用井華水五分盞,濾取汁和服亦得。(《聖濟總錄》酸漿酒) ⑧治赤白帶下:三葉酸草,陰干為末,空心溫酒服三錢匕。(《千金方》) ⑨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錢至三錢。水煎服。(《嶺南采葯錄》) ⑩治鼻衄:鮮酢漿草杵爛,揉作小丸,塞鼻腔內。(《江西民間草葯》) ⑾治吐衄:酢漿草四錢,食鹽數粒。水煎服。(《閩東本草》) ⑿治瘧疾:酢漿草三錢,水煎服。(《湖南葯物志》) ⒀治齒齦腐爛:鮮酢漿草和食鹽少許,搗爛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處,一日三、五次。(《江西民間草葯》) ⒁治咽喉腫痛:鮮酢漿草一至二兩,食鹽少許。共搗爛,用紗布包好含於口中;或煎湯漱口。並治口腔炎。(《閩東本草》) ⒂治喘咳:鮮酢漿草一兩,加米少許煮服,連服三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⒃治疔瘡:鮮酢漿草,和紅糖少許,搗爛為泥,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葯》) ⒄治乳癰:酢漿草五錢。水煎服,渣抖爛外敷。(《湖南葯物志》) ⒅治腹部癰腫:鮮酢漿草二兩。放碗內搗出汁,熱甜酒沖,去渣服。(《江西民間草葯》) ⒆治癬瘡作癢:雀兒草擦之,數次即愈。(《永類鈐方》) ⒇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頓服盡,三日重作一劑。(《外台秘要方》) (21)治跌打新老損傷:一酢漿草根三錢,甜酒煎服。二鮮酢漿草四份,蔥頭二份,生薑一份,酒釀糟五份。同杵爛,炒熱,布包熨之,俟溫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葯》) (22)治創傷青腫:鮮酢漿草二兩。搓傷處;又用鮮草二兩,加紅糖五錢。開水燉服。(《閩東本草》) (23)治湯火傷:鮮酢漿草洗凈搗爛,調麻油敷患處。(《閩東本草》) (24)小便血淋。用酢漿草搗汁,煎五苓散服下。 (25)牙齒腫痛。用酢漿草一把,洗凈,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搗爛,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處,有效。 【臨床應用】 ①治療失眠 取酸漿草10斤、松針2斤,加水8000毫升,煎1小時,過濾去渣;另取大棗1斤搗碎,加水2000毫升煎1小時,過濾去渣。將兩液混合,加適量糖及防腐劑備用。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觀察5000餘例,有一定的鎮靜、安眠效果。 ②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酢漿草1兩,瘦豬肉1兩燉服。每日1劑,連服1周。治療20餘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葯復方治療),均取得一定療效。 酢漿草有黃花和紫花兩種!一般稱為酢漿草的,是指黃花酢漿草,開紫花的則稱之為紫花酢漿草。 酢漿草屬於酢漿草科,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年生草本的球根植物,世界各地總共有將近三百個原生種。是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有走莖,葉互生,由3片小葉所組成,小葉倒心形,長約0.5~1公分,無柄,先端凹陷,嘗之有酸味。 酢漿草是愛爾蘭的國花,而且童軍也以它做徽章。一般的酢漿草只有三片小葉,偶爾會出現突變的四片小葉個體,稱為「幸運草」,傳說如果有四片小葉的幸運草就能許願使願望成真,幸運草之所以特別,其實只是一種突變現象,所以幸運草純粹只是突變而來的。偶爾會出現突變的四枚小葉組成的個體,即俗稱的 「幸運草」。 四葉酢漿草一直都被當做幸運的象徵,其實這和有些人有六根手指是一樣的道理,有某個隨機突變使植物長出第四根「手指」,就像遺傳突變使人多長一根手指一樣。 美國農業部證實,產生這種四葉現象的酢漿草其學名是Trifolium repens L.,又稱為白色酢漿草,是一種三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緩慢,但是大約每10,000株當中,會有一株長出四片葉子。 據奧勒岡州立大學植物及植病系教授亞倫李斯頓(Aaron Liston)的說法,太陽的紫外線和肥料中的某些化學物質是造成此類突變的重要原因。而去氧核醣核酸(DNA)發生錯誤也會造成突變,屬於非外力因素。 無論如何,許多國家確實都流傳著四葉幸運酢漿草的傳說,早期威爾斯的塞爾特人相信白色酢漿草可以對抗惡魔。1620年,約翰梅爾頓爵士(Sir John Melton)寫道:如果有人在田間巧遇任何有四片葉子的草,就將會有好運降臨。 愛爾蘭國花一說為白花酢漿草。屬豆科植物的酢漿草是用來獻給愛爾蘭守護聖人——聖帕特里克的花朵,現在是愛爾蘭的國花。愛爾蘭為了爭取獨立曾經和英國長期浴血抗戰。因此,它的花語是——愛國。 另一說法為白車軸草。愛爾蘭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大西洋的愛爾蘭島上,草地和牧場廣闊,約佔全國國土面積的80%,畜牧業在該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優良牧草白車軸草一枝獨秀,被作為國家崇高的物語表達就不難理解了。 它的葉片上還有一圈白色的紋理。後來又在網上查,這草還有個名字,叫泫星草,真美!
❷ 鳳尾籽叫什麼米
天星米。
天星米是莧科植物尾穗莧的種子,鳳尾籽是天星米的別稱,因為天星米的穗條美如鳳凰的尾巴,所以叫鳳尾籽。
鳳尾籽自身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纖維、賴氨酸以及一種人體必備的氨基酸。
❸ 天星米是什麼植物
天星米是籽粒莧的俗稱。
籽粒莧是粒用型莧的總稱。主要包括千穗谷、繁穗莧、綠穗莧、尾穗莧等栽培種。俗稱粟米、仙米、西米玉谷、莧菜、畦田穀、西山谷、仙谷、天星米、麻糖谷。籽粒莧原產於中美洲和東南亞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也是籽粒莧的原產地之一,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籽粒莧在全國種植面積每年約5.33萬公頃左右,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及東北、黃淮海地區,南方山地、黃土高原、沿海灘塗等。籽粒莧是一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光合效率高、生物產量大的雙子葉植物。一般每公頃產籽粒2250~4500千克,兼收青莖葉30000~60000千克。籽粒莧再生能力極強,主莖折後能很快萌生新枝。春播田一般一年可割2~3茬。籽粒莧籽粒是食品工業良好的原料或營養成分添加劑,作為青飼料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由於根系發達,具有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因此發展籽粒莧不僅具有直接的經濟效益,也具有長遠的生態效益。
籽粒莧是一種糧食、飼料和蔬菜的兼用作物。原產中美洲和東南亞熱帶地區,公元前5000年就有栽培,是中、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之一,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全國各地都能種植。
籽粒莧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0~30℃,40.5℃仍能正常生長。不耐寒,遇0℃即受凍害。耐乾旱,不耐澇,積水地易爛根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抗鹽鹼。旱薄沙荒地、黏土地均可種植。
籽粒莧作為新型糧、飼兼用作物,無論其種子或莖葉鮮體皆表現優質。據分析,籽粒莧籽粒中的粗蛋白含量14%~17%、賴氨酸0.70%~1.20%、粗脂肪5.7%~8.2%。葉片含粗蛋白質21.2%~28.3%、賴氨酸0.52%~0.72%、粗脂肪3.32%。莖稈含粗蛋白8%~16%、賴氨酸0.19%~0.30%、粗脂肪0.97%。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在籽粒莧中含量比較平衡,其中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及絲氨酸為氨基酸的主要成分,占總量的51.9%。
籽粒莧種子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約佔60%。其中以支鏈澱粉為主,約76%,直鏈澱粉較少,佔23%。支鏈澱粉含量高,有利於食品松軟可口。籽粒莧鮮莖、葉含鈣量是玉米的8倍,還含有豐富的鐵、β-胡蘿卜素及葉酸等。故國外曾用籽粒莧治療小兒貧血病,效果甚佳。
❹ 天星米菜營養價值是什麼有高血壓的人能吃嗎
其營養價值較高,含蛋白質、脂質、糖質、鈣、鉀、鐵、磷、鎂等多種礦物質以及黑色素、草酸鹽、甜菜鹼等次生素, 具有良好的營養與保健作用,有抗癌作用、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作用。所以說高血壓患者可以食用。
❺ 誰知道這種中葯叫什麼名字,用來做膏葯增加黏性的,是不是叫天星米
就是叫天星米,我現在正在用,葯店有賣,冰冰的,很舒服,聽說撥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