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象形文字起源哪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象形文字起源於古埃及,是從大約五千年前開始有的。
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 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
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象形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1)什麼是象形畫圖片擴展閱讀:
1994年8月14日,湖北的考古工作者在宜昌楊家灣遺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把中國文字的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還早 2000多年。
楊家灣遺址是長江三峽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屬大溪文化中期。考古隊員發現了170餘種刻在陶器上的符號。
這些符號記錄當時人們對生活中事物的復述和描繪,代表固定的含義,有一定的規則。專家們認定,這些符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象形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
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
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類型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
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鍾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
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體,也涌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B. 什麼是象形圖
統計圖的一種,利用現象本身的形象畫面來顯示統計數據,主要有單位象形圖、平面
象形圖等。
C. 什麼是象形什麼是指事它們有什麼區別
象形是一種描繪事物形狀的造字法,而指事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區別:
1、分類不同:象形字主要是以地區分類,比如納西文,東巴文和水書等;而指事主要分為合體指事,獨體指事和變體指事。
2、特點不同: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號進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表意的標志;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是照樣畫葫蘆。
(3)什麼是象形畫圖片擴展閱讀:
就是造字時,用描摹客觀實體的外形來表達詞義的一種造字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詞。如「日、月、水、山」等。許慎對此的解釋是:「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其中的「畫成其物」不是作畫,是指創造書寫符號。所以,用「象形法」創造漢字,在摹寫客觀事物時,只勾勒其輪廓,注重字形的簡約性和典型性。
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無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
D. 什麼是象形字書畫
「象形書畫」是指描摹實物形狀的一種造字法而形成的一種書法藝術。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說文解字》語)的「畫」字。通俗點講就是用簡捷的線塊把物體形狀刻畫出來。現在講「象形字」一般指刻、鑄在龜甲、獸骨和青銅器具上像某種動物、人體、植物、建築、天象等的獨體字。如:人、鬼、日、月、山、水、車、馬、草、木等.在《說文解字》中雖將「象形」與「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注」分列為六種造字用字之法,但其它五種的字根(偏旁部首)也均由「象形字」組成.如「會意字」的「疾」在甲、金文中就是一個正面的「人」和射中人的一隻「矢」;「指事字」中的「本」字也是由一個樹木的「木」下加一指向樹根方向的「一」組成;「形聲字」中的「傳」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用手轉動線穗的「專」。
象形字書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