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所謂的孕婦恥骨痛應該是身體的哪個部位怎麼緩解
恥骨痛的苦,很多孕婦都嘗過,真的是讓人十分酸爽。恥骨的位置,是在我們的大腿根部上方,往中間去的一塊堅硬的骨頭,這個地方就是恥骨聯合。
恥骨疼痛,其實很多時候本質的原因是因為出現了恥骨聯合分離。有一少部分孕婦會出現這種情況,正常情況下,到了孕晚期,我們的身體會分泌一些鬆弛激素,為寶寶的分娩做准備,讓骨關節之間的韌帶更為鬆弛,這樣有利於寶寶通過產道。
平時我們的恥骨聯合之間距離在5毫米左右,不會出現錯位現象,如果恥骨聯合分離超過了一厘米,那麼就認為是恥骨聯合分離了。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無力,運動障礙,有的孕婦嚴重的甚至疼的下不了床無法走路。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多注意休息,避免強行運動,更要避免勞累。也可以進行熱敷,來幫助疼痛的緩解,如果分娩後疼痛仍然沒有減輕,那麼最好進行專業的產後康復治療。
懷孕期間,特別到了孕晚期有許多孕媽會感覺到腰酸背疼,尤其走路上下樓時恥骨處的疼痛特別厲害。嚴重者甚至影響到出行,行走不便。逗媽第一胎時,快到生前的那幾天,恥骨疼得真的都不敢走路,都是小小步的移動。
1. 人體骨盆是由骶骨,尾骨,髖骨,坐骨,恥骨融合而成的。左右兩恥骨在骨盆前正中連接。位於人體大腿內側部位,形成恥骨聯合。
2. 恥骨聯合中間有纖維軟骨,上下附有韌帶。懷孕時體內分泌的激素使得恥骨聯合的軟骨溶解開,使恥骨聯合部位逐漸分開。以適應懷孕,分娩,擴大產道,有利於分娩時胎頭能夠順利通過盆腔。
3. 孕媽們恥骨聯合或多或少都有些分離,正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疼痛,當恥骨分離較大時,就可以引起牽拉痛。在上樓時,由於後腳著地,重心偏向一側,疼痛特別明顯。
恥骨疼痛該如何緩解?1. 恥骨聯合分離較輕的孕媽,一般的疼痛都能忍受,不會影響日常得生活與工作,不需要特殊處理,避免重體力勞動和長時間行走就可以了。
2. 疼痛明顯時就需要卧床休息,而且要側卧位,最好是左側卧位。疼痛劇烈時,除卧床休息外,還可以用托腹帶將骨盆扎緊,減輕疼痛。
3. 多吃蝦,牡蠣等食物,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葯物。
4. 減少上下樓梯及走斜坡的活動,若是需要走路,要放慢速度,步子也不要太大,以免加重恥骨損傷。
一般這種疼痛會隨著分娩結束後,激素減退而逐漸恢復。月子期間也是需要減輕活動,卧床休息的。
相信各位寶媽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苦惱,就是在懷孕後期,就會出現恥骨痛和腰酸等症狀,那麼我們該如何緩解這種症狀呢?
1、穿的服裝盡量寬松一點兒
我們的媽媽們在懷孕時候,應該盡量穿平底鞋,還要穿一些寬松的衣服,還要注意不要長時間的站著,站姿也要保持正立,不要使恥骨造成錯位,這樣會更加的疼痛。
2、睡覺時墊一個墊子
如果痛的不行的話,可以在睡覺的時候在腿下墊一個墊子,墊子應該硬一點,不能太軟了,墊子墊多高,這個因情況而定,要以自己舒服為主,不要亂聽別人的經驗。
3、不要緊張
大家要知道,恥骨疼和腰酸這是懷孕時候的正常表現,並不是疾病,這種情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只不過有的媽媽會比較敏感,所以就會比較嚴重,而有的媽媽不是特別的敏感,所以不是特別嚴重,這種情況也因人而異,我們要保持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要緊張,是我們的情緒保持正常。
4、盡量多休息
減少活動量,盡量選擇卧床休息。恥骨聯合區出現分離或上下錯位,會嚴重影響孕婦走路,越走路,疼痛就越厲害。
有了上面的方法,我堅信我們的寶媽們的疼痛就會緩解很多了。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 育兒 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恥骨分離」這個詞我第一次聽說是六年前,第一次懷孕七個多月快八個多月的時候,剛開始是走路困難,去一家私人醫院問。醫生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過倆天後的一天早上,我就突然動不了了,下半身完全不能動,連腳都抬不起來,我當時就嚇哭了,我以為癱瘓了,全家人都著急得不行,就打120,救護車拉我去醫院,去了產科,醫生一問,就說是「恥骨分離」。
我們身邊所有人都沒有聽過這種病,我媽說我命苦,別人懷孕都好好的,我懷個孕就出現這種問題。
醫生說叫我們回去,說我這種住院也是沒用的,這個沒葯緩解的,只能讓它自己好,有些人幾天就好了,也有些人要等到孩子出生才好得了,而我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個月才慢慢的好起來,那時候肚子已經很大了,恥骨分離躺著睡不了,要側著睡,移動一下都要好幾分鍾,更別說翻身了,起床上個廁所,別人幾秒鍾就起來了,而我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慢慢的從床上移動到床邊…由於我側著睡的。大腿側邊全部磨破了皮,出了血,結了咖…
那段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常常聽到孕晚期的孕媽咪們嚷嚷著自己「恥骨痛」,但是「恥骨痛」究竟是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圖片來自網路)
恥骨其實是位於骨盆前方的兩片骨頭,你如果用手去摸下腹的話會觸摸到一個比較硬的結節,這就是恥骨結節。由恥骨結節向兩側延伸出去的兩部分,就是恥骨。通俗一點,就是就是小時候剛學會騎自行車總是磕著的那塊骨頭,所以孕期常出現的「恥骨痛」一般就在大腿根和小腹交界處的位置。
在孕期,孕媽咪們的身體里會產生黃體素,黃體素會讓孕媽咪的韌帶變鬆弛,讓骨盆的伸縮性變大,而到孕中後期,胎寶寶的體重增加的很快,恥骨被壓的有些分離了,這就是導致孕期恥骨痛的原因。
要想緩解這種疼痛,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冰敷,然後睡覺的時候兩腿間夾一個枕頭,翻身或者活動的時候注意一點,不要把重心放在一邊腿上。平時避免長時間一個姿勢,疼痛嚴重的孕媽咪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托腹帶,減輕壓力,一般在生過孩子之後,這種疼痛就會消失的。
作為一個親身經歷恥骨聯合分離症的寶媽,有太多話要說了。
我曾經在36周就開始有了恥骨疼痛的感覺,突然有一天睡起來,發現自己的一條腿抬不起來了,一動就大腿根子疼,廢了老大勁抬起腿來,走路卻成了一瘸一拐了。後來去醫院就診,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 恥骨聯合分離 。
所謂恥骨分離就是說白了,就是我們孕婦骨盆前方兩側恥骨纖維軟骨聯合處的距離增寬或上下錯動出現局部疼痛和下肢抬舉困難等功能障礙的軟組織損傷性疾病。正常人兩恥骨之間距離約4~5mm,無上下錯位現象。而孕婦懷孕期間因內分泌改變,使恥骨聯合周圍韌帶鬆弛,一般會變寬2-3mm,宜於胎兒順利生產,可是一旦這個間距超過10mm,便成了恥骨分離的現象了。
具體症狀 為:恥骨一按有疼痛感,也即是我們女人最私密處的硬硬的骨頭處一按就疼,嚴重的影響走路,翻身時骨盆根本使不上勁,一使勁腿根子疼的就抬不起來。
我當時因為懷孕不可做拍片,只能用B超檢查,恥骨分離5.7mm,屬於輕微的分離,醫生建議多卧床休息。
於是我在床上躺了一周,這一周內連翻身都疼的要死,除過正常的吃喝拉撒基本都躺著,有一天早上再起來,突然發現腿不疼了!
但是我高興的太早了,生產時醫生問我恥骨分離好了沒,腿還疼不?我說不疼了,然後醫生就建議我試產,誰知試了一天沒生下來就又剖了。做完手術第二天,醫生讓我起床下地,我死活抬不起右腿來,一抬腿就感覺到右腿根子處火辣辣地疼。到了第三天,還是不行。直到第四天,醫生說應該是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症,如果不試產的話,恥骨聯合分離也不會這么嚴重。我吐了口老血啊!是你讓我試產的啊!
之後的十多天里,我躺著都綁骨盆束腹帶,除過被兩個人攙扶著起來去洗手間之外,其餘時間只能躺著。大概過了半個月,漸漸地可以自己下床了,但是還是得扶牆走路。現在已經快一年了,正常生活是不影響了,偶爾間依然會覺得大腿根子處不舒服,所以還不敢劇烈運動。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歷,說句真心話,恥骨分離可真心不好受,感覺整個人就是一個殘廢!
對於恥骨分離,我看過骨科,也查了許多相關的資料,加入了一些病友交流群,所有最後的結果都是兩個字—— 靜養 。
恥骨分離 有別的辦法 沒治癒,只能靜養。
當然大多數產婦都不會得產後恥骨聯合分離,也基本上感覺不到疼痛感。只有千分之三的產婦才有可能得這種病,很不幸,我中大招了。我以過來人的血淚史告誡大家:
倘若你產前有恥骨分離症狀,且比較嚴重的話,最好靜養,若是必須起床行動,則可以綁個托腹帶,幫助你的骨盆分擔肚子的重量。
倘若你有產前恥骨分離症狀的,則最好不要試生產,試生產過程中,極有可能加大恥骨分離的距離,從而使得症狀更為嚴重。
雖然醫生都會告訴你,恥骨分離會自己慢慢癒合,但是過來人的經歷告訴你,恢復起來真的很慢很慢很慢很慢,而且據說根本不能恢復到和之前一模一樣了,大多數恢復個90%已經算恢復的很好的了。
假如你不幸又恥骨分離症狀的話,建議你慎重考慮。
所謂的孕婦恥骨痛,應該是身體的哪個部位?
恥骨在大腿中間的位置,寶媽媽可以用二個大拇指沿著肚臍往下,到大腿的偏上的位置可以發現一個硬快的骨塊,這個就是恥骨,恥骨疼痛一般發生在懷孕後期的時候,在寶媽媽即將分娩的時候,恥骨會慢慢的拉開,讓寶寶順利生產,所以寶媽媽會感覺到疼痛難忍。
當然有些寶媽媽身體素質好一些,骨骼韌性強一點,恥骨疼痛反而是感覺不到的一般體現在愛運動的寶媽媽身上。
恥骨疼痛如何有效的進行治療呢?
寶媽媽出現恥骨疼痛以後一般,晚上睡覺或者白天走動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走路方式或者整夜睡不好,導致寶媽媽精神不好、疲憊感。
一般出現恥骨疼痛,會水熱敷疼痛部位,有利於減緩疼痛,當然也可以適當運動,加強骨骼的鍛煉,也有利於恥骨疼痛減輕。
如果恥骨疼痛非常的強烈需要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看看是不是骨盆出現了偏差或者其他的情況,及時的進行矯正,當然也可以打封閉針進行止痛。
所謂的孕婦恥骨痛,作為三個孩子媽媽的我來說,深有體會 就是兩個大腿之間相連的地方,好像裡面的骨頭斷裂了一樣的感覺。 (小時候騎自行車騎久了,大腿根部那裡也會有酸脹的感覺)
說來也奇怪,我在懷大寶和二寶的時候,都沒有這種恥骨痛的感覺,只是孕晚期偶爾會有腰疼。
在我懷第三胎小寶的時候,六個月開始就感覺到恥骨痛,一開始也不懂到底是哪裡痛,也不知什麼原因,反正就是坐著不舒服,躺著翻身也難受。
這種感覺是越到孕晚期越嚴重,到最後兩個月的時候,恥骨痛得不敢大步走路,坐在凳子上痛得起不來,睡覺的時候翻不了身,更別提起床小便那是痛得懷疑人生。
之前懷那兩個的時候從沒這種感覺,懷第三胎真的把我痛怕了,現在想起來都有些後怕。
其實也有很多孕婦會有這種恥骨分離痛,這對胎兒和生產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只是孕婦需要承受一段痛苦的孕期歷程。孕期恥骨痛是沒有辦法消除的,但平時可以注意幾點緩解疼痛:
孕婦恥骨痛真的特別難過,有時候不小心動作大了會痛得流眼淚,這絕對不是矯情,我是深有體會。
所以,身邊有這樣的孕婦最好多體諒一下,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照顧。
恥骨疼,提起這個詞,我都心驚膽戰!
我懷二寶時,四個多月就開始下腹部恥骨附近疼了,開始不知道怎麼回事,去咨詢醫生,可能我描述的不準確吧,導致醫生說可能是先兆流產的徵兆,做了B超,讓回家休息,嚇得我,請假卧床休息了幾天,可還是不見疼痛減輕一點,慢走不太疼,上台階,翻身,上床,起床,抬腿時疼得厲害,就這樣隨著月份的增加,越來越疼了,後來問醫生知道是恥骨分離引起的疼,醫生讓補鈣,鈣片吃了一大瓶,一點用沒有。
尤其是36周後,臨近生產一個月,晚上容易起夜,加上恥骨疼的,睡覺成了最痛苦的事,不能翻身,不能自主起床,起個床要家人配合,而且要分好幾步才能起來,[捂臉]卧床也很困難,晚上醒來,是家常便飯,嚴重影響體力。
我也採取了措施,睡覺墊孕婦枕,腰枕,穿平底鞋,不久站立,不久坐,不走太多路,可是……說多了都是淚,作用基本沒用!
更過分的是,別人生完寶寶恥骨就不疼了,我直到產後兩個月才不疼。[大哭][大哭]
一胎時,不知道啥叫恥骨疼,聽都沒聽過的詞,二胎有了深刻體會![流淚][流淚]
好在恥骨疼,不影響寶寶發育,這也是萬幸了![比心][比心]
我是個高齡寶媽,寶寶快一周歲了。恥骨聯合分離,我孕後期和生完孩子前幾個月最痛苦的經歷,比剖腹產的痛都記憶深刻[流淚]。因為它的存在,剖腹產反而沒感覺什麼。
恥骨痛,是兩大腿內側根部,偏前部的地方。疼的厲害會影響走路、翻身等。
我是孕後期最後一個星期開始疼的。剛開始有點疼,但可以忍受,心裡想著難免的,並沒在意。在做產前聯檢的那天,檢查項目多,忍痛在醫院折騰了一天。回家就廢了,躺床上動不了,坐起來、扭轉到床邊、上下床都得老公協助自己咬牙堅持。然後挪到老公備好的椅子上,他拉我去衛生間,在床上翻身一下要十幾二十分鍾,關鍵是疼啊!
太痛苦了,也去問醫生了,孕期沒有什麼好辦法。恥骨痛就是減少活動量,和長時間持續活動,一切以恥骨不痛為前提來動。避免和我一樣造成嚴重恥骨聯合分離。
如果產前恥骨痛的厲害,不建議順產,因為順產會加重恥骨聯合分離。如果就想順產,不是不可以,就是如果分離加重,產後恢復時間會很長。我當時分離2.5cm ,半年才基本完全恢復,而且目前大強度運動恥骨處還是有異樣感覺的。
產後恢復的方法,可以去產後恢復機構做恢復治療。我是自己在家綁盆骨帶慢慢恢復的。
⑵ 女性恥骨在什麼地方圖片
恥骨位於髖骨的前下部,分為體及上、下兩支。恥骨體構成髖臼前下部,較肥厚,自體向前內側伸出恥骨上支,此支向下彎曲移行於恥骨下支。
恥骨上支的上緣薄銳,稱恥骨梳,其向後與髂骨的弓狀線相續,向前終於圓形隆起,為恥骨結節,恥骨是在小腹下部,大腿內側。恥骨結節是重要體表標志,其向內延伸靜到恥骨聯合面上緣也有一嵴,稱恥骨嵴。恥骨上、下支移行處的內側,有卵圓形的粗糙面,稱恥骨聯合面。
(2)足部恥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組成與功能:在恥骨聯合纖維軟骨的上部到9歲時始出現一甚小的關節腔,在女性較大。恥骨聯合下面形成角度,男性呈銳角叫恥骨角,約70~75°,女性呈鈍角,叫恥骨弓,平均87.5°。
關節周圍的韌帶皆甚弱,真正具有連接作用的為關節內的纖維軟骨盤,與椎間纖維軟骨盤相似,惟有一甚小的滑膜腔,而無髓核。
恥骨聯合的構造特點說明,當暴力沖擊時,常引起恥骨骨折,而不易發生恥骨聯合分離。恥骨聯合可進行微小的運動,如旋轉和移位,並且多與骶髂關節和髖關節同時運動,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時可出現恥骨聯合分離現象。
輔助結構:恥骨上韌帶附著於恥骨嵴和恥骨結節。恥骨下韌帶亦稱弓狀韌帶,為弓形的厚纖維束,附著於兩側恥骨的下支,形成恥骨弓的圓形部分,其基部與尿生殖膈之間隔一間隙,有陰莖(陰蒂)背深靜脈穿過。
恥骨前韌帶由堅強的纖維交織而成,與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纖維相混,恥骨後韌帶只有極少的纖維束,最為薄弱。成人男性恥骨聯合承受的質量可超過236kg,承受的張力較壓力更大,可達270kg。恥骨聯合的血供來自閉孔動脈、陰部內動脈、腹壁下動脈和旋股內側動脈的分支。神經由陰部神經和生殖股神經分支支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恥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恥骨聯合
⑶ 恥骨在哪裡 圖片
在肚臍眼下面,生殖器上面,中間有點突起的地方就是了
⑷ 恥骨聯合在哪
恥骨聯合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藉纖維軟骨連接而成。上、下面及前面都有韌帶加強,上方的叫恥骨上韌帶,下方的叫恥骨弓狀韌帶。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髖骨以及其間的韌帶和關節連結構成的。左右兩塊髖骨的恥骨在骨盆前正中線上以恥骨間盤連接形成恥骨聯合。恥骨聯合中的恥骨間盤是纖維軟骨,恥骨聯合上方和下方分別有韌帶,分別叫做恥骨上韌帶和恥骨下韌帶。
妊娠後,由於雌激素水平增高,受雌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子宮重力增加,使恥骨聯合關節及韌帶鬆弛,有時甚至自發性分離而產生疼痛。尤其是第一胎會因用力猛烈而把恥骨聯合撐開,為了讓胎兒順利通過,但往往會損傷骨頭和韌帶,因此產生疼痛。疼痛嚴重者,兩下肢外展與起坐也發生困難,甚至不能行走。
懷孕時由於激素的分泌,為了胎兒的發育,骨盆都會被撐大撐寬的,生產時,恥骨聯合會被撐開分離的。產後恥骨恢復不良,不僅可引發恥骨疼、腰痛、腹痛、甚至還可導致子宮下垂、陰道鬆弛、尿失禁和體形方面的變化。
⑸ 耳止念什麼恥骨在哪裡
主要是在臍以下約一掌的位置。
恥讀作:chǐ
聲母ch,韻母i,聲調3
部首耳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10畫
五筆BHG,倉頡SJYLM,鄭碼CEII
羞愧,羞辱:羞恥。
(5)足部恥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笑恥[xiào chǐ]
笑恥。
2、仇恥[chóu chǐ]
痛恨蒙受恥辱。
3、恥懼[chǐ jù]
亦作「恥懼」。羞愧恐懼。
4、滯恥[zhì chǐ]
久未洗雪的恥辱。
5、有恥[yǒu chǐ]
有知恥之心。
⑹ 最全的人體穴點陣圖
人體穴點陣圖:
1、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
2、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穴」、「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聖惠方》又稱作「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3、《素問.氣府論》解釋腧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是「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向的。
(6)足部恥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頭頸部的穴位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2、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⑺ 女性恥骨在哪裡
位於髖骨的前下部,分為體及上、下兩支。恥骨占髖骨的2/5。
⑻ 恥骨在哪裡,哪個部位
恥骨是骨盆的前側下段,兩側恥骨從中間位置由軟骨結合,稱為恥骨聯合。恥骨聯合是由兩塊恥骨纖維軟骨盤結合而成,兩個軟骨盤之間形成一聯合腔,其上、下、左、右均有像繩子一樣的韌帶聯系在一起。
女性恥骨在大腿之間,陰部之上的那塊骨頭,平躺下來,陰部最突出的一塊骨頭。它其實是由兩塊骨頭合並而成。有的女性會因為在妊娠期間造成了恥骨的分離。所以說,孕婦恥骨痛是指大腿根部和小腹交界的骨位。
位於髖骨的前下部,分為體及上、下兩支。恥骨體構成髖臼前下部,較肥厚,自體向前內側伸出恥骨上支,此支向下彎曲移行於恥骨下支。恥骨上支的上緣薄銳,稱恥骨梳,其向後與髂骨的弓狀線相續,向前終於圓形隆起,為恥骨結節,恥骨是在小腹下部,大腿內側。
(8)足部恥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恥骨的作用:
恥骨位於人體的中部,男女生殖器都從恥骨中間通過,因此恥骨具有保護內生殖器的作用。此外,恥骨有十條經絡提供氣血物質,在恥骨周圍有多條肌組織和神經分布,因此,在中醫看來恥骨具有臟腑功能的作用。
恥骨聯合在妊娠分娩也具有重要作用,孕婦在分娩前,最好做胎兒大小及恥骨聯合距離的測量。在產科學看來,妊娠分娩就是胎兒通過產道的過程, 在胎兒比較小的情況下,如果恥骨聯合傾斜度大,胎兒就能能通過恥骨聯合處達陰道外口,進行分娩。胎兒較大的情況下,則要利用骶骨弧才能通過恥骨聯合進行分娩。由此可見,恥骨聯合在妊娠分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