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小水滴變成霜什麼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小水滴變成霜什麼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7 00:38:36

① 雲、雨、霧、霜、露、雪、雹的形成過程示意圖怎麼畫(物理)

示意圖如下:

雲:白天氣溫較高,地表水大量蒸發,因此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這時候水蒸氣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後,一部分液化成為小水滴,一部分凝華成小冰晶,天空中的雲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液化以及凝華)

雨:當雲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時候,就要開始下落,在下落過程當中隨著溫度升高,雲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與雲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這就是雨。(熔化)

霧:空氣中如果有較多的浮塵,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塵上,和浮塵一起漂浮在空氣中,這就是霧。(液化)

露:天氣較熱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前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們的表面,這就是露。(液化)

雪:當水蒸氣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時,水蒸氣凝華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團降落下來,這就是雪。(凝華)

霜:夜晚,氣溫降到0攝氏度以下時,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到地面上冷的物體,凝華為固態小顆粒附在物體上,這就是霜。(凝華)

冰雹:是在對流雲中形成,當水汽隨氣流上升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若隨著高度增加溫度繼續降低,達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運動過程中,並會吸附其周圍小冰粒或水滴而長大,直到其重量無法為上升氣流所承載時即往下降;

當其降落至較高溫度區時,其表面會熔化成水,同時亦會吸附周圍之小水滴,此時若又遇強大之上升氣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則又凝固成冰;

如此反覆進行如滾雪球般其體積越來越大,直到它的重力大於氣流升力與空氣之浮力之和,即往下降落,若達地面時未熔化成水仍呈固態冰粒者稱為冰雹。(凝固)

(1)小水滴變成霜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的是,對於任何物質來說,任何一種末態其實都可以由兩種初態變化而來的!比如某物質的末態如果是液態,那麼該物質的初態可以是固態也可以是氣態,如果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則為熔化,如果從氣態變為液態,則為液化!

水的固態形式有兩種:霜和雪。但它們形成的機理是不同的,霜在晴朗的夜晚才能形成,氣溫低到0度以下,當晚也沒有刮大風,空氣中的水蒸氣就凝結成小顆粒,呈白色,那就是霜。

以河邊和潮濕窪地較多,這是因為那些地方水蒸氣更多,氣溫更低的原故。霜期農作物一般停止生長,有的農作物會被凍死,應該採取措施,比如用煙熏,在農物上面蓋薄膜保暖。

② 水變成汽、雨、雪、雹子,霜的過程

1、汽:大氣中的水汽來源於下墊面,包括水面、潮濕物體表面、植物葉面的蒸發。

2、雨:雨是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里互相碰撞,合並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3、雪:在混合雲中,由於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斷凝華增大,成為雪花。當雲下氣溫低於 0℃時,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

4、冰雹: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曬汽化,然後上升到了空中,許許多多的水蒸氣在一起,凝聚成雲,此時相對濕度為100%,當遇到冷空氣則液化,以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核,形成雨滴(熱帶雨)或冰晶(中緯度雨),

越來越大,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於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凝結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

5、霜:傍晚或夜間,地面或地物由於輻射冷卻,使貼近地表面的空氣層也隨之降溫,當其溫度降到露點以下,即空氣中水汽含量過飽和時,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會有水汽的凝結。如果此時的露點溫度在 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現微小的水滴,稱為露。

如果露點溫度在 0℃以下,則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華成白色的冰晶,稱為霜。

③ 天氣預報中霧和霜的圖標是什麼呢

天氣預報中霧和霜的圖標如圖所示:

天氣預報常用術語:

晴:天空雲量不足3成。

陰:天空雲量佔9成或以上。

霧: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內,影響交通運輸。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陣雨:忽下忽停並伴有電閃雷鳴的陣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隨著積雨雲中激烈的垂直運動,反復上升凝結下降融化,成長為透明層相間的小冰塊降落,對農作物有影響。

凍雨:雨滴凍結在低於0℃的物體表面的地面上,又稱雨淞(由霧滴凍結的,稱霧凇),常墜斷電線,使路面結冰,影響通信、供電、交通等。

雨夾雪:近地面氣溫略高於0℃,濕雪或雨和雪同時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達到或超過5.0毫米。

霜凍:溫度低於0℃的地面和物體表面上有水汽凝結成白色結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沒結霜稱黑霜對農作物都有凍害,稱霜凍。

低壓槽和高壓脊:呈波動狀的高空西風氣流上,波谷對應著低壓槽,槽前暖空氣活躍,多雨雪天氣,槽後冷空氣控制,多大風降溫天氣;波峰與高壓脊對應,天空晴朗。

冷鋒和暖鋒:冷鋒即冷空氣的前鋒,在冷、暖氣團交界處、冷空氣向暖空氣推進。冷鋒上多風雨激烈的天氣,鋒後多大風降溫天氣;反之為暖鋒,鋒上多陰雨天氣、鋒後轉多雲和晴天,氣溫回升。

大風:用風矢表示,有風向桿和風羽組成。風向桿指風的來向,有8個方位。風羽由3,4個短劃和三角表示大風的風力,垂直在風向桿末端的右側(北半球)。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天氣網-天氣圖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氣預報

④ 小水滴還可以變成什麼

小水滴還可以變成雲雨霧露雹霜雪。

1、雲的形成

空氣里總是含有水蒸氣的。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溫度降低就要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就形成了天空中的雲。

2、雨的形成

在一定條件下,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越來越重,當空氣的浮力不再能支持它們時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雨水是農作物的必要飲料,但降雨時間、雨量和降雨強度等必須適當,否則將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3、雹的形成

如果雨在下落時,驟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氣,便會凝固成小冰塊,下降時,表面部分可能熔化,如遇上升氣流,又會被帶到上層,再結成一層冰殼,如此上下翻騰,小冰塊就逐漸變大,形成冰雹。

4、霧的形成

白天氣溫較高,地球表面的水大量蒸發,空氣中的水蒸氣很多。黎明前在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草木、石塊,便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這些物體上成為露珠。如空氣中有較多的浮塵,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液化成小水珠凝結在浮塵物上,這就是霧。

5、霜的形成

地表面的水蒸氣遇到了冷物體,這些物體的溫度若是在0℃以下,水蒸氣就凝華成小冰晶,而成為白茫茫的霜。在結霜前後,可能發生霜凍現象。

6、霰的形成

在高空中,空氣的溫度低於0℃時,空中的水蒸氣便會凝華成六角形的小冰晶。當它們足夠大時,降落下來就是雪。有時降落下來的是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圓錐形,叫做霰。

7、雪的形成

隨著氣溫的變化,雪可以轉化為雨,雨也可以轉化為雪。雪是農作物非常需要的,土壤表面有了積雪,土壤的溫度比較穩定,土壤內的水不易時凍時化,可使農作物的根部免受損害。而且當雪熔化後,能增加土壤中的水份,有利於來年的春耕播種。

⑤ 雲、雨、霧、霜、露、雪、雹的形成過程示意圖怎麼畫(物理)

雲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並且,雲可以形成各種的形狀,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態而分為許多種。

雲吸收從地面散發的熱量,並將其逆輻射回地面,這有助於使地球保溫。但是雲同時也將太陽光直接反射回太空,這樣便有降溫作用。哪種作用占上風取決於雲的形狀和位置。

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充足;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著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汽化),再凝結(凝華)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水汽從蒸發表面進入低層大氣,這里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如果那裡的溫度高於0℃,則多餘的水汽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於0℃,則多餘的水汽就凝華為小冰晶。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我們所說的雲就形成了。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⑥ 小水滴還會變成什麼它是如何變化的

還會變成冰和水蒸氣。

如果把小水滴加熱,小水滴便會沸騰,迅速變成水蒸氣了。水蒸氣遇冷,又會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把小水滴冷卻至攝氏零度的低溫下,小水滴便會凝結成固態的冰塊。冰塊受了熱,又會融化為液態的小水滴了。

水吸收熱量,汽化成為水蒸氣;水蒸氣放出熱量,分別凝華成冰或液化成為水;冰吸收熱量,熔化成為水;水放熱凝固成冰;冰吸熱熔化成水。

(6)小水滴變成霜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物質狀態

物質的交互狀態

我們通常能夠直接看到和接觸的物質狀態,它以各種粒子形態為基本表現形式如電子、質子、中子等。這些物質粒子總是以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於宇宙之中並隨宇宙的演化發生改變。

物質的輻射狀態

物質的輻射狀態在這里並不包括物質粒子輻射,這里所指的是電磁輻射。它以電磁能量為基本表現形式,其主要特性是能量的傳播和參與物質的交互作用。其一是改變物質的運動狀態即改變物質的動能,如分子的熱運動。

其二是改變物質的能量狀態,如原子的能級躍遷的能量改變。在電磁能量與物質相互作用中我們也可發現電磁能量即可被物質吸收也可發生折射和反射。高能電磁能量除以上的特性外它還可被分解為正反物質對,而正反物質相遇也可同時湮滅而轉化為電磁能量。

暗物質狀態

暗物質是我們未充分認知的領域。暗物質不以粒子形態出現,但它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當電荷移動時它表現出磁場特性並相互作用,移動電荷的結果破壞了原有的電磁作用狀態產生了正反物質勢壘,正反物質勢壘反過來作用於移動電荷。但是正反物質勢壘並未形成物質粒子,當撤去移動電荷時其勢壘隨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