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牡蠣殼怎麼回收利用
回收的目的是為了葯用。回收的方法是僱傭垃圾分類人員。
牡蠣殼可以葯用。牡蠣殼的主要化學成份是碳酸鈣,佔99%,故多作燒石灰的原料,但中醫早就將其作為葯材入葯。古代醫學文獻中就有對牡蠣的記載,且評價很高。
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並含鎂、鋁、硅及氧化鐵等。另謂大連灣牡蠣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約1.72%;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和氯化物。煅燒後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等,有機質則被破壞。
B. 誰有牡蠣的圖片牡蠣是什麼
1、牡蠣的圖片如下所示:
2、牡蠣,也叫蚝或海蠣子,是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殼,油都可入葯。
牡蠣在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2)煅牡蠣是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生蚝的簡單清洗方法:
用加鹽的凈水泡生蚝。最好在鹽水裡放半個檸檬汁和擠過汁的檸皮,這樣既可以去沙也可以去腥,但是水要涼水哦。
如果買的是新鮮的生蚝肉,裡面往往混有破碎的生蚝殼或其他雜質,只要在其中滴入適量的植物油,就比較容易清洗干凈了。
用筷子將生蚝與盆底隔開,因為生蚝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來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懸在中間的生蚝再吸進來的水又是干凈的。
C. 生蚝靠吃什麼增長和增肥
牡蠣主要攝食單細胞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攝食無特殊的規律性,一般水溫在10-25℃時攝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攝食強度相對減弱。
牡蠣自附著開始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著物而自行移動,僅有啟閉殼運動。左殼固著,只有右殼能啟閉張合運動。並依靠右殼啟閉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動。
在遇到不良環境條件時,緊閉貝殼以度難關。長牡蠣為廣溫性貝類,在0-32℃水溫中能生活,最適生長水溫為15-25℃。它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也很廣,在鹽度為10-40‰范圍內均有分布,鹽度低的海區生長快。
筏式養殖的方法:
筏式養殖的牡蠣苗要在港灣內暫養一個多月,蠣苗不易脫落,方能分苗下海養成。分苗前4~5天要在筏式養殖區中設幾處標點,拿幾串下去試養,判斷牡蠣苗能否適應,以及海區敵害生物附著情況,特別是藤壺附著程度;如果藤壺附著較多,暫緩下海。從采苗至收成的養殖周期大約為10個月。
牡蠣養成期間,重點在於管理,包括人為控制養殖密度,通過浮球調節水層,蠣苗分苗下海掛在水下3m左右,以適應幼苗生存,隨著幼體逐漸長大,質量增加,適時通過浮球調節水層;經常加固防止台風襲擊。台風來臨,提前加固基礎設施,台風後及時整理。牡蠣收成前夕負荷增大,應增加浮力,防止沉筏。
D. 生蚝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牡蠣別名又叫生蚝,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ostreae)動物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我國傳統人工養蚝區稱蠣塘或蚝塘。石蚝附石而生,竹蚝則插竹海邊為浮田,亦稱蚝塘。備註:牡蠣,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殼,油都可入葯,也叫蚝或海蠣子。
1.生牡蠣:洗凈、曬干,碾碎用。
2.煅牡蠣:將洗凈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營養價值
1、每100g的牡蠣,鋅含量高達9.39mg,男性每天食用一個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鋅的需求;要補鋅效果更好,可直接服用一些蛋白鋅類的鋅劑;
2、牡蠣中所含豐富的牛黃酸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這也是防治孕期肝內膽汁瘀積症的良葯;
3、所含的豐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對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矯治孕婦貧血和對孕婦的體力恢復均有好處;
4、牡蠣又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於鈣被體內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於鈣的吸收;
5、牡蠣還含有維生素B12,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維生素B12中的鈷元素是預防惡性貧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因而牡蠣又具有活躍造血功能的作用;
6、牡蠣中所含的蛋白質中有多種優良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體內的有毒物質,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膽固醇濃度的作用,因此可預防動脈硬化;
7、牡蠣提取物有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於胰島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惡性腫瘤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增強,並對其生長有抑製作用。
食用功效
催情聖品生蚝(牡蠣)亦是大情聖卡薩諾瓦的畢生之至愛,這傢伙能一天周遊在十數美女身邊的秘訣也許歸功於其每日生吞40隻生蚝。牡蠣之美在其鮮,所以那些「食用前最好要烹煮5分鍾以上」基本屬於不懂美味、不切實際的「安全謬論」。世界上最好的牡蠣產自歐洲、北美與日本,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這些可靠衛生的產地吃的話,你只能忍受產生下瀉、嘔吐與反胃等現象之苦了。現在的養殖環境和海洋正在遭受工業污染,而牡蠣正如其身體般,是個污染回收站。
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癧痰核,徵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煅牡蠣收斂固澀,用於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1、益陰潛陽,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煩躁、失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潮熱盜汗。
2、收斂固澀,治療虛汗、帶下、遺精。
3、軟堅散結,可治療結腫、包塊、痰火瘰癧。
E. 牡蠣怎麼做才好吃
牡蠣是低脂肪高蛋白的海洋食品,含豐富的亞鉛,鐵等營養成分,非常適合老人和孩子以及更年期女士。
牡蠣怎麼做才好吃?
牡蠣買回來以後給他刷洗干凈,然後上蒸鍋給他蒸上個兩三分鍾。然後咱們再准備點蒜末,蒜苗要多一點,然後鍋裡面添油,下入一半的蒜末開小火給它炒制,炒這個蒜末的時候啊火不要太大啊,你要是火大了就糊了。炒到啥程度呢?看到顏色變金黃就可以了,往裡面加入生抽和蚝油,再把剩餘的蒜末倒入鍋里,這個時候就可以關火了,這個時候牡蠣也蒸好了,然後想盡一切的辦法把殼子給它撬開,再把咱們剛才炒好的蒜末給它往上一蓋,這味道就上去了。然後再次上鍋給他蒸了個三兩分鍾,蒸好以後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來點綠(加點蔥),這樣子做出來的牡蠣就非常好吃了。
F. 牡蠣怎麼做
炮製方法
1.生牡蠣:洗凈、曬干,碾碎用。
2.煅牡蠣:將洗凈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食用方法
用葯禁忌:該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會導致心臟失血,且較難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說此葯葯性強,一般最好不用。
性味:味咸;性微寒。
葯材基源: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及大連灣牡蠣、密鱗牡蠣等的貝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干撒或調敷。
貯藏方法:置乾燥處。
出處:《中華本草》
做法
牡蠣湯
牡蠣干用熱水泡開,等鍋里的湯料滾了以後,將牡蠣放進去煮,牡蠣干很容易熟,不用多長時間,就可以出鍋吃了;當然,這里的湯料,是可以憑你自己和家人的口味自己調的,我們製作湯食,一般會使用一些其它的食材一起搭配,比如可以用一些胡蘿卜絲或者白菜、雞蛋等與牡蠣干一起下鍋。
牡蠣干煎蛋。
准備適量的雞蛋和牡蠣干,最好也加一些韭菜;牡蠣干先用開水泡開,將雞蛋打開,與牡蠣干放在一起,加入切好的韭菜,加入調料,拌勻;然後在鍋里下素油,等油好了,將這些混合物用勺子慢慢倒進油鍋內,然後稍微煎一下,翻一翻,熟了就可以吃了。
牡蠣粥
可以用牡蠣乾和米一起煮,做成牡蠣粥。牡蠣粥的做法依然是比較隨意的,憑自己喜歡什麼口味,你喜歡在裡面再加入些什麼,牡蠣干多點還是少點等等,這些都自己決定。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因為牡蠣干比米更嫩更容易熟,所以應等到粥米開花的時候,再把牡蠣干以及相關的調料放到鍋內一起煮。
牡蠣蒸米飯
原料:醬油4大勺,辣椒面1小勺,切好的蔥1大勺,蒜蓉1大勺,香油、芝麻、胡椒 粉各少量
tulaoshi做法:
1、牡蠣去殼,用鹽水洗凈並除去水份。
2、把飯蒸的不軟不硬,並在燜的時候放牡蠣蒸熟。
3、把飯盛在碗里,加佐料拌著吃。把飯做得干一點,並在燜的時候,放牡蠣,熟後加 佐料拌飯吃。
洋蔥牡蠣
原料:牡蠣300克,洋蔥、香菜各少許
調料:胡椒粉、紹酒、精鹽各少許淡煉乳、澱粉各一大匙,番茄醬三大匙,醬油一小匙,白糖半大匙,精鹽少許
做法:
1、將牡蠣充分洗凈,瀝干水分,加精鹽與胡椒粉並充分攪拌;
2、撒上切絲的洋蔥,淋入紹酒,罩上微波薄膜或加蓋,高火約1.5分鍾;
3、將調料放入深容器中,倒入加蓋或罩上微波薄膜,高火2分鍾;
4、取出容器,攪拌均勻後再高火1.5分鍾,盛入盤後,再裝飾香菜即可。
生物特徵
外形
牡蠣於公元前即已養殖以供食用;珍珠(pearl)可在珍珠牡蠣的外套膜中產生。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的方法個的廣泛,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食牡蠣。鑽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號螺)分布廣,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lis)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孵出的幼體球形,有纖毛,游泳數天後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經3~5年後收獲。
真牡蠣(牡蠣科)包括牡蠣屬(Ostrea)、厚牡蠣屬(Crassostrea)和細齒蠣屬(Pycnodonte)3屬的種類。牡蠣分布在挪威到摩洛哥,經地中海到黑海一帶;雌雄同體;長達8cm(約3吋)。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奧林匹亞牡蠣(O. lurida,即淺黃牡蠣)長7.5cm(3吋)。O. frons亦常見。北美牡蠣(C. virginica,即維吉尼亞牡蠣或維吉尼亞厚牡蠣)原產聖羅倫斯灣到西印度洋群島,已引進北美西海岸;長15cm(6吋);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多為淡黃褐色,雜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條紋;上殼中部隆起;雌體一次排卵可達5,000萬枚;在北美的食用貝中商業價值最大。西歐沿岸有葡萄牙牡蠣(C. angulata,即角厚牡蠣)。日本的長厚牡蠣(C. gigas)是最大牡蠣,長達30公分(1尺)。牡蠣可剝殼生食、熟食、制罐頭或熏制,少量冷凍處理。受歡迎的維尼亞厚牡蠣品種包括:藍點厚牡蠣和林黑文厚牡蠣(因分別采自維吉尼亞州長島的藍點地區和林黑文灣地區而得名)。受歡迎的食用牡蠣品種包括英國的科爾切斯特牡蠣和法國的馬雷納牡蠣。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蠣的殼內,牡蠣即分泌真珠質將外物層層包起而形成珍珠。只有少數東方的種類,特別是波斯灣珠母貝(Meleagrina vulgaris)所產的珍珠質量最高。珠母貝主要分布於8~20噚(48~120尺)的海水深處。珍珠多采自5歲以上的牡蠣。用手工方法將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貝內,便在其周圍形成養殖的珍珠,大多珍珠養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亞沿岸水域進行。
個體形狀
長牡蠣呈長片狀,背腹緣幾平行,長10~60cm,高4~15.5cm。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咸。
牡蠣
大連灣牡蠣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鬆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左殼同心鱗片堅厚,自殼頂部放射助數個,明顯,內面凹下呈盒狀,鉸合面小。
近江牡蠣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等。右殼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黃等色,環生同心鱗片,幼體者鱗片薄而脆,多年生長後鱗片層層相疊,內面白色,邊緣有時淡紫色。生蚝:這種品種是牡蠣品種中個頭比較大的品種之一,個頭大的一個帶殼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長或者是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在半咸半淡的內灣淺海上。由於適合生長條件的限制,它的數量上比其它品種的少,因此它的經濟價位一般比較高。它還可以做生吃,有補腎,美容的效果。
生活習性
生境
牡蠣生活的海底堅硬的區域叫做牡蠣床,這些床位於或深或淺的海水或有鹽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蠣生活在潮間帶中區。
食性
牡蠣固著型貝類。一般固著於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以開閉貝殼運動進行攝食、呼吸。為濾食性生物,以細小的浮游動物、硅藻和有機碎屑等為主要食料。牡蠣通過振動腮上的纖毛在水中產生氣流,水進入腮中,水中的懸浮顆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纖毛和觸須按大小給顆粒分類。然後把小顆粒送到嘴邊,大的顆粒運到套膜邊緣扔出去。
繁殖
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lis, 即歐洲平牡蠣)。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受精卵發育成游泳的幼體,叫做:緣膜幼體(veliger larvae)。兩周以後緣膜幼體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比如其它牡蠣殼或岩石,固定三天以後,幼體失去了游泳的能力,變成了小的成體,叫做蚝仔(spats)。經3~5年後收獲。
天敵
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食牡蠣。鑽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號螺)分布廣,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牡蠣面臨的其他生命威脅如牡蠣床會被一種叫做粉拖鞋的軟體動物霸佔,牡蠣被擠出來,還有各種原生動物寄生蟲導致的疾病。人類過度捕撈和工業排污也是牡蠣面臨的危險。
鑒別方法
鑒別要點
長牡蠣、近江牡蠣和大連灣牡蠣的主要特徵是:長牡蠣為長條形,長度可達35cm,鱗片堅厚呈層狀、質硬,斷面層狀潔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蠣則多呈類圓或卵圓形,鱗片呈同形環狀,層層相疊;大連灣牡蠣則為類三角形,鱗片稍堅呈水波狀。三者形狀迥異,較易區分。
葯物應用鑒別
1.龍骨與牡蠣,二者功能相似,常用須為用,以治陽亢眩暈,驚悸狂躁,心煩不眠,以及各種虛弱滑脫症。但龍骨入心以鎮心安神見長,不能軟堅散結,其益陰作用也不及牡蠣,故陰虛發熱者少用;牡蠣咸以軟堅硬散結,為治瘰癧痰核、脅下痞硬所常用。
2.牡蠣與石決明,二者均貝殼類,都有平肝潛陽的功能,對於陰虛陽亢所致頭目眩暈等證,均可配伍應用。然而牡蠣益陰制陽之功效強,且有良好的軟堅散結和收斂和固澀作用;石決明以益陰明目見長。
名典鑒別
1、《神農本草經》:「牡蠣味咸平。一名蠣蛤,生池澤。」
2、梁·《名醫別錄》曰:「牡蠣生東海池澤,采無時。」
3、陶弘景曰:「今出東海,永嘉、晉安……十一月采,以大者為好。其生著石,皆以口向上。舉以腹向南視之,口斜向東,則是左顧。出廣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顧。」
牡蠣
4、雷學攴曰:「有石牡蠣、頭邊皆大,小夾沙石,真似牡蠣,只是圓如龜殼。」
5、五代·韓保升曰:「又有蜉蠣,形短,不入葯用。」
6、宋·蘇頌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閩中尤多。皆附石而生,魂礧相連如房,呼為蠣房。晉安人呼為壕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漸長,有至一二丈者,嶄岩如山,俗呼壕山。每一房內有肉一塊,大房如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來,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合之以充腹。海入取者,皆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當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為最貴。」
7、明·李時珍曰:「南海人以其蠣房砌牆,燒灰粉壁,食其肉謂蠣黃。」
8、清·《本草從新》:多言功用主治,未及形態。僅言「肉名蠣黃,味美且益人,為海上品。」
快速鑒別
1、長牡蠣:牡蠣圖冊(18張)殼大型、堅厚,長條形或長卵圓形,背腹緣幾乎平行,一般殼長為殼高3倍;殼長:左殼30~35cm右殼22~33cm。殼高:左殼9.5~10cm,右殼8.5~9.5cm。右殼較平如蓋,殼外面鱗片尖厚,自殼頂向後緣環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但趨向癒合,無縱褶;殼面平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瓷白色,有脊或無;殼頂兩側無小齒。閉殼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黃色等,位於殼的後部背側。左殼稍凹或很深,殼外面鱗片較右殼更粗大,但形狀相同;殼內面頂部具寬大而長的韌帶槽,長度為寬度的2倍以上,顏色與右殼相同。無臭,昧微咸。
2、近江牡蠣:貝殼大形,堅厚,呈圓形、卵圓形、三角形和長形不等。殼長:左殼13~24cm,右殼12~24cm。殼高:左殼9~15cm,右殼8.5~14cm。右殼較左殼小,略扁平,殼外表環生同心狀鱗片,形狀隨年齡不同而變化,一至二年生個體鱗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離狀,二至數年個體鱗片平坦,有的在後緣起伏或微波狀;多年生個體鱗片完整,層層相疊,堅厚如石。殼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殼內面白色,邊緣有的具灰紫色,無齒,閉殼肌痕大,腎形或半圓形,紫黑色,位於中部背側。左殼較右殼大、厚,同心鱗片與右殼類似,但層次少。殼內面白色,有的周圍呈灰紫色。
典籍記載
1.張元素: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則渴飲不思,故蛤蠣之類能止渴也。
2.《湯液本草》:牡蠣,入足少陰,咸為軟堅之劑,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脅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地黃為之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之葯也。
3.《本草綱目》記載: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活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治虛,解丹毒"。中醫認為牡蠣的肉具有很好的食療價值,是一味非常好的滋陰、補血,而且還能激發情慾的食物,特別適用於虛勞、虛損的病患和那些陰虛、血虧、氣血不足的人。
4.《本草經疏》:牡蠣味咸平,氣微寒,無毒,入足少陰、厥陰、少陽經。其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留熱在關節去來不定、煩滿、氣結心痛、心脅下痞熱等證,皆肝膽二經為病。二經冬受寒邪,則為傷寒寒熱;夏傷於暑,則為溫瘧灑灑;邪伏不出,則熱在關節去來不定;二經邪郁不散,則心脅下痞;熱邪熱甚,則驚恚怒氣,煩滿氣結心痛。此葯味咸氣寒,入二經而除寒熱邪氣,則營衛通,拘緩和,而諸證無不瘳矣。少陰有熱,則女子為帶下赤白,男子為泄精,解少陰之熱,而能斂澀精氣,故主之也。
5.《本經逢原》:牡蠣,《本經》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是指傷寒發汗後寒熱不止而言,非正發汗葯也。仲景少陽病犯本,有柴胡龍骨牡蠣湯,《金匱》百合病變渴,有栝萎牡蠣散,用牡蠣以散內結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