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從哪裡來大班教案
我從哪裡來大班教案如下: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2、鼓勵幼兒大膽將自己的疑惑提出來,初步培養幼兒敢問、善問、樂問的能力。
3、通過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媽媽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准備: 1、 課件 2、 小枕頭若干,懷孕老師一名。
活動過程:
1、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他們是誰?是從哪裡來的?你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你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呢?(幼兒回答)到底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
2、 播放課件,讓幼兒通過觀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同時鼓勵孩子大膽發問。 請幼兒發問:看了剛才播放的畫面,你找到正確的答案了嗎?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要問老師嗎?
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後,爸爸把身體里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東西友好地結合在一起,留在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長大,經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
3、 創編活動:在媽媽的肚子里
請幼兒猜想:「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麼?」先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同時用動作加以表現;再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並進行動作、表情模仿。
請幼兒跟音樂一起表演: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媽媽肚子里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
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睏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
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於出來了,好亮堂啊。(幼兒表演兩遍,第一遍師領)
4、讓幼兒直觀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回憶撫養自己所付出的艱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婦女懷孕前後圖片進行比照,讓幼兒初步了解懷孕媽媽的外形特徵。
孕婦出場,以召開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再次引導幼兒主動發問(關於懷孕媽媽—准媽媽的感受、生活習慣等),以直觀印象更進一步了解准媽媽的艱辛。要求幼兒間所提問題不重復。
孕婦根據幼兒提問做適當回答,如:帶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彎腰很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稍重一點的東西拎不動;有時候惡心、食慾很差,看見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誡自己必須得吃,因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了,雖然愛美,但不能化裝,怕寶寶鉛中毒。
5、隨樂(《感恩的心》)談話——如何報答媽媽?游戲——《我來做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增加幼兒體貼媽媽的感情。
請幼兒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個小枕頭,跟著老師的提示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老師按照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蹲下系鞋帶—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等進行語言提示。
『貳』 請以「我從哪裡來」為主題分別設計出中班的活動計劃
(一)、活動內容來源
進入中班我們班開展了「我愛我家」這個主題活動,幼兒紛紛帶來了家裡人的照片,其中一部分幼兒帶來了自己的成長相冊。一名幼兒的成長相冊是從媽媽懷孕的時候開始積累起來的。他們在翻看和閱讀相冊的過程中,知道了自己是從媽媽的肚子里生出來的,繼而對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長大的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針對這個孩子們自己生成的內容,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邀請幼兒園的朱醫生和我們舉辦了一個「小小咨詢會」,解答幼兒的提問;還進行了「找找身邊的大肚子媽媽」的活動,與她們進行簡單的交流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又有許多小朋友們也從家裡帶來了自己媽媽大肚子時候的照片,還從各個地方收集了一些有關媽媽懷孕時候的圖片。大家把照片和收集來的圖片布置在區域活動中的小書房裡,並熱烈的進行交流,有些幼兒還回家問問媽媽懷孕時的感受,到幼兒園來告訴大家。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收集資料和個別交流,我以美術活動作為切入口,根據孩子生成的需要,設計了「我在媽媽肚子里」這個活動,作為孩子表現情感的手段,滿足孩子表達的願望,激發孩子對媽媽的熱愛之情。在整個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觀察比較,使孩子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充分發揮教育的整合性,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藝術表現,情感體驗都得到滿足和發展。
(二)、活動目標:
1.看看議議畫畫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事,嘗試大膽地表現表達;
2.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萌發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三)、活動准備:
1.翻看和閱讀成長相冊。
2.邀請朱醫生,召開「小小咨詢會」。
3.區域活動中「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材料收集與布置。
4.圖片欣賞、彩色紙、水彩筆、蠟筆
(四)、活動過程:
1. 看看議議
(1)從哪裡看出媽媽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媽媽累不累,辛苦嗎?
(2)媽媽大肚子的時候是如何照顧寶寶的。
2. 嘗試表現
(1)你在媽媽肚子里幾個月了?
(2)媽媽是怎麼照顧你的?
3. 欣賞交流
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我和媽媽的故事。
4. 活動延伸
回家把畫送給媽媽,並對嗎說一句好聽的話,表達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叄』 幼兒園教案我從哪裡來為主題設計五大領域的教案
設計意圖: 我常聽到小朋友悄悄議論「你知道你是從哪裡來的嗎?」,為了正面引導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設計了大班活動《我從哪裡來》。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過程,並大膽想像、表現「我」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 2.體會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萌發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第1—6頁。 2.語言CD。 活動重點: 表現「我」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 活動難點: 萌發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討各自的出生經歷。 1.請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長經歷 教師:祝賀你們已經成為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現在的你和小時候的你一樣嗎?哪裡不一樣?你是怎樣長成現在的樣子的?。以上內容轉自第一幼兒教育網2.教師設疑,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教師:你知道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嗎?(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自己的出生經歷。) 二、欣賞、理解故事《我從哪裡來》。 1.教師伴隨溫馨、平和的音樂給幼兒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回顧故事角色的出生經歷,體驗故事中親人們精心呵護、關懷備至的感覺。 教師:爸爸、媽媽用什麼辦法來珍藏禮物的?他們是怎樣想的? 3.感知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 教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一天天長大,他沒有牙齒,是怎麼吃東西的? 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小朋友可以用手摸摸你的小肚子,上邊是不是有個肚臍眼?這就是原來臍帶所在的地方。 教師: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還喜歡做些什麼? 教師:讓我們來當一次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寶寶的呢?寶寶心裡會有什麼感覺呢? 4.再次欣賞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用肢體動作表演出生的過程。 三、游戲:我來做媽媽。 1.每個幼兒在肚子里藏一個大皮球,然後體驗走路、彎腰等動作。來源:第一幼兒教育兒童資訊站 2.組織幼兒交流討論自己的感受。摘 自 小 精 靈 兒 童 資 訊 站 3.教師小結: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10個月中,會嘔吐,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寶寶的長大一天天加重,可媽媽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為,寶寶是媽媽最珍愛的寶貝。 4.鼓勵幼兒回家對媽媽表達自己的感謝。 四、激發幼兒愛父母、感激父母的情感。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爸爸媽媽?將來怎樣報答爸爸媽媽?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煩爸爸媽媽。 2:我媽媽在商場上班,每天站很長時間,我要給她敲敲腿。 3:媽媽的心臟不好,我長大了要掙錢,給媽媽看病。幼兒4:我長大了要買新房子給爸爸媽媽住…… 評析:從這一環節可以看出,幼兒對父母的辛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從心底里愛自己的親人。通過相互講述,表達了自己關心報答父母的美好願望。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牽起媽媽的手,看看媽媽,因為有了你們,媽媽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變成一個勇敢勤勞的媽媽;爸爸從一個瀟灑的帥小伙,變成一個辛勤工作、掙錢養家、照顧媽媽和寶寶的男子漢。爸爸媽媽平時很辛苦,但是,因為有你們,他們感覺很幸福很幸福。請媽媽蹲下來,小朋友,親親你的媽媽,在他們耳邊說一聲:我愛你,媽媽。摘 自 小 精 靈 兒 童 資 訊 站 感謝爸爸媽媽們,也感謝所有的爸爸媽媽,祝福你們的小家越來越幸福。 教學反思: 1、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充滿了好奇心,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幼兒介紹小生命的形成、成長和分娩的過程,我採用了圖片和課件的形式,讓幼兒直觀的了解生命的形成過程。 2、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幼兒提出的性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利用圖片、課件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啟蒙知識。本次教學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他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 3、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處處皆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對他們進行了基本的性教育,避免了幼兒對其錯誤的認識,使孩子們對生命的形成過程有一個科學的認識。 整個活動尊重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激發了幼兒熱愛生命的情感。 不足: 在交流討論的環節中,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交流面,在今後的活動中會安排好空間讓幼兒交流。
『肆』 我是誰,從何而來,要去哪 有一幅這個主題的世界名畫,求具體介紹和圖片鏈接
保羅:高更作品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保羅·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生於巴黎,逝於馬克薩斯群島的法都—伊瓦,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高合稱後印象派三傑。他的畫作充滿大膽的色彩,在技法上採用色彩平塗,注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代表作品有《講道以後的幻景》等。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1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創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畫:「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這幅畫,用他的話來說,「其意義遠遠超過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畫不出更好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在我臨終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這幅畫中了。這里有多少我在種種可怕的環境中所體驗過的悲傷之情,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麼真切而且未經校正,以致一切輕率倉促的痕跡盪然無存,它們看見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個月,我一直處在一種難以形容的癲狂狀態之中,晝夜不停地畫著這幅畫……盡管它有中間調子,但整個風景完全是穩定的藍色和韋羅內塞式的綠色。所有的裸體都以鮮艷的橙黃色突出在風景前面。」
『伍』 中班健康《我從哪裡來》
活動設計意圖:孩子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喜歡爭論喜歡提問。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看動畫片,當看到兩個小動物在爭論生命從哪裡來的時候,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互相爭論著:為什麼媽媽會生孩子? 我在媽媽肚子里是怎麼樣生活的?媽媽是怎麼把我生出來的?孩子們充滿了迷惑和不解。由此,我想到了設計「我從哪裡來」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通過活動,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過程,知道人是從哪裡來的,感知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激發感恩之情,學會感謝父母。教育理念:體驗並感受生命成長的過程,愛惜生命,學會感恩。活動名稱:《我從哪裡來》(中班健康)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過程,知道生命來之不易。2、激發對生命的珍愛之情,培養感恩意識。活動重點:能簡單說出自己的出生過程。活動難點:感知理解生命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活動准備:1)多媒體課件(孕育寶寶全過程及其圖片)2)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圖片卡、畫筆、 畫紙)活動過程:一、導入活動1、律動《幸福拍手歌》。2、師以親切溫和的語言創設一種氛圍,吸引和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師:小朋友,我們每一個人生命開始的時候都住在一個溫馨神奇的地方。你知道是哪裡嗎?在那裡我們是怎樣生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我從哪裡來》。二、播放動畫課件《我從哪裡來》,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師:這個溫馨神奇的地方就在媽媽肚子里,在那裡我們慢慢長大,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三、依次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受理解生命的孕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圖一:爸爸媽媽很相愛,他們結婚了。圖二: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小天使住進媽媽的肚子里。媽媽懷孕了,變得愛吃東西,臉上充滿幸福,她的肚子逐漸變大。圖三: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叫「子宮」,我們出生前就住在這里,在這里我們很安全、很溫暖地慢慢長大。這時的我們叫「小胎兒」。圖四: 小胎兒長到十個月時,「子宮」 房子快裝不下了,媽媽就會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讓我們從小房子里走出來,變成可愛的小嬰兒。圖五: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顧和關愛下,我們幸福快樂地成長到現在。師:小朋友,我們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的,我們都是爸爸媽媽最疼愛的小天使。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出生過程。小結:每個生命來到世界上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從懷孕到出生需要十個月的時間,生命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媽媽很辛苦的把我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小朋友,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四、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五、操作活動,伴隨樂曲《感恩的心》,幼兒製作成長畫冊。六、延伸活動。教師:我們每一個人的到來都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了那麼多的喜悅,而我們的成長也承載著爸爸媽媽許多的期盼。所以我們要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不讓身體受到傷害。為了感謝父母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回到家我們要主動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們的乖孩子。把你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講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好嗎?
『陸』 我來自哪裡的中班健康教案怎麼寫
寫作思路:圍繞我來自哪裡這個主題,可以從媽媽懷孕十月開始講述。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3、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准備:
1、課件《我從哪裡來》。
2、教學掛圖。
3、懷孕老師前後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5、小枕頭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有什麼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裡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同時鼓勵孩子大膽發問。
『柒』 我從哪裡來
《我從哪裡來》是由吳浩箐、馬上又作詞,馬上又作曲,尼格買提·熱合曼演唱的歌曲,是紀錄片《我從新疆來》的主題曲。
紀錄片《我從新疆來》主題歌《我從哪裡來》,尼格買提一開始不怎麼喜歡,「很難唱,特別難唱」。創作這首歌的人是馬上又,新疆人,「有才情的音樂人」。起初聽到是馬上又創作的主題歌,尼格買提覺得「完了」。在錄音棚里練了很長時間,尼格買提才唱得像點樣子。
《我從新疆來》是由人民政協報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典藝文化傳播中心聯合出品,庫爾班江·賽買提擔任總導演的6集人文紀錄片。
該片講述了一百多位來自新疆並生活在其他大中城市的普通新疆人的真實故事 。
該片於2016年6月22日在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CCTV-9)首播 。
歌詞:
我從哪裡來
我到哪裡去
你是我的愛
也是我的痛
如果你是我
你最懂得我
陌生的臉龐
有甜美的模樣
你看滿山遍野
盛開的鮮花
它們彷彿說
是你回來了
曾經那個孩子
那個少年啊
如今已是
勇敢的牧羊人
唱著這首歌
帶著一個願望
有耀眼的陽光
曬黑我的肩膀
無論走多遠
你依然新鮮
問候和告別
編織我的故事
dadadada...
唱著一首歌
唱著兩首歌
唱著三首歌
帶著一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