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可愛的小動物圖片
介紹你去一個圖片素材網站 千圖網
② 這是什麼動物啊
這是吐綬雞,就是火雞。屬於鳥綱、雞形目、雉科、火雞屬。
體長110-115厘米。翼展125-144厘米,體重2.5-10.8千克。嘴強大稍曲。頭頸幾乎裸出,僅有稀疏羽毛,並著生紅色肉瘤,喉下垂有紅色肉瓣。
體羽呈金屬褐色或綠色,散布黑色橫斑;兩翅有白斑;尾羽褐或灰,具斑駁,末端稍圓。腳和趾強大。體羽從乳白色至棕灰色至黑色褐黑色,閃耀多種顏色的金屬光澤。雄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
火雞在南美洲首先被馴化成為家禽,於十五世紀末輸入到歐洲,引入中國的時間更晚。
火雞現在北美洲的南部還有野生的。
吐綬雞
③ 請問這是什麼動物呢
白額高腳蛛
你的圖片和我找到圖片是一樣的,這個蜘蛛是白額高腳蛛。它的別名有:腳蜘蛛、大蜘蛛、旯犽、拉牙、喇牙、壁蟹、地虎。
再說一點別的,白額高腳蛛的生活習性:
白額高腳蛛頭胸部前後緣各有一條黃白色橫帶,一般體型約10厘米左右,白天藏匿於櫥櫃縫隙或天花板,夜晚外出覓食,捕捉蟑螂或飛行的昆蟲。在台灣通常俗稱旯犽(ㄌㄚˊ ㄧㄚˊ )。在大陸潮汕地區稱為馬龍騎(廣東汕頭稱「喇牙」)。在廣東省廣府地區一般稱為「禽羅」。(廣東汕尾海陸豐也稱旯犽)夜行性動物,喜出沒於稍微陰暗的地方。
④ 大家,我想問一下這是什麼動物
這是中美貘。
中美貘(拉丁學名:Tapirus rdii),又名拜氏貘,自墨西哥南部至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的安第斯山以西都有分布,在南美西北部它與南美貘一同出沒。
貘多的地區,甚至有它們踏出從棲息地到水源的路。棲息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白天在林中休息,夜間到附近叢林中覓食。吃水生植物、樹葉、細樹枝、嫩芽與低矮植物上的果子。有時也損壞莊稼,在墨西哥和中美尤甚。喜歡在泥中跋涉、水中嬉戲。
中美貘為一夫一妻制,共同守衛領土。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時間繁殖,但育種經常是在雨季來臨之前。妊娠期是390到400天,孕期13~13.5個月,每胎一隻,繁殖成活率只有0.7。
幼崽剛出生時平均體重為9.4千克,毛發為紅褐色,帶有白色的斑點和條紋,這些印記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褪去。一年後斷奶,1~2年後獨立,3~5歲性成熟。壽命20~25年。
物種現狀
由於人類的狩獵及居住地的擴張,導致中美貘的棲息地逐漸減少且被分割開來,物種交流變得困難,中美貘的數量在逐年減少。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詳見 網路
⑤ 請問這是什麼動物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黃鼬 (哺乳綱、鼬科小型哺乳動物
黃鼬:是哺乳綱、鼬科的小型的食肉動物。俗名黃鼠狼。體長28-40厘米,尾長12-25厘米,體重210-1200克。雌性小於雄性1/2-1/3。頭骨為狹長形,頂部較平。體形中等,身體細長。頭細,頸較長。耳殼短而寬,稍突出於毛叢
。尾長約為體長之半。冬季尾毛長而蓬鬆,夏秋毛絨稀薄,尾毛不散開。四肢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銳,趾間有很小的皮膜。肛門腺發達。雄獸的陰莖骨基部膨大成結節狀,端部呈鉤狀。周身皮毛棕黃或橙黃色。
⑥ 四不像動物被發現,它究竟長什麼樣
四不像的外觀,很難用言語去形容,我完全沒看到過類似的動物。現在科學家們,把它叫做章氏麒麟蝦,是一種來自於五億多年前的蝦狀動物化石。它的身體有很多動物的特徵,可是又跟那些動物完全不同。既有真節肢動物祖先的特徵,也有節肢動物祖先的特徵,這種生物在以前並沒有出現過。
生物進化看似已經研究透徹,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是科學家們不了解的。章氏麒麟蝦的出現,可能會解開節肢動物的起源。根據科學家的說法,發現的化石共有六隻,我們看到的是在博物館被收藏的。現在相關的研究還在進行,化石的發現可能會解開很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