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Ⅱ 地球長什麼樣子呢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正圓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南北半球也不對稱:北極略為凸出,南極則略為凹進。另外,地球以及地內物質始終處於運動中,地球的形狀也一直在變化。
地球的演變
地球是太陽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距太陽約1.496億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新研究發現每年5000多噸外星塵埃落在地球上。
Ⅲ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形狀像一個梨,赤道部分鼓起,是地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梨臍」,因此,地球被叫「梨形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地球的圖片是經過了修理的,但其實地球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了。因為人類的肆意破壞,地球早已傷痕累累。43年前的地球還有70%的海洋,也有大部分的森林,呈現出給我們一片美麗的景色。
現在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的各方面發展也加速了環境的破壞,地球上的綠色植被遭受到了不少的破壞,藍色的海洋不再那麼澄澈了。
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場所,也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假如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那麼離滅絕也就不遠了。現在各國也都在積極的保護環境,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的發展,讓地球始終保持青春。
Ⅳ 地球長什麼樣子呢
地球樣子如下:
藍白相間的美麗星球。我們都知道地球由71%的海洋面積和29%的陸地面積組成,所以地球才會那麼水靈。地球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而是一個扁球體,它的真實形狀更接近於橢圓形。
它在赤道上略微凸起,在極地處略微下壓。當我們從太空中看地球的圖像時,這種極小的變形並不明顯。地球表面地勢和地球幾何中心的距離。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的隆起清晰可見。
地球的形成
簡單來說,地球的形成是從太陽星雲收縮開始的,那些原本就存在於星雲氣體中的星際塵埃物質,以冰質和岩質為主的,直徑在0.1毫米左右,充當了凝結核的角色,它會慢慢吸收周圍零散存在的粒子。
隨著時間推移,質量逐步增加,此時將其稱為星子,之後吸積過程更為劇烈,星子間會碰撞融合,最後形成原行星,之後再進一步演變為行星,不斷的吸積,不斷的碰撞融合,地球就是這樣形成的。
Ⅳ 地球在很早以前是什麼樣子的
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億年前誕生時候的地球與21世紀的大不相同。根據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主要為岩漿)組成的熾熱的球。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這就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2、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間斷地向外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不斷噴發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氣層---原始大氣。隨著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再匯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這樣,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3、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顯生宙延續的時間相對短暫,但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地質作用豐富多彩,加之地質體遍布全球各地,廣泛保存,可以極好的對其進行觀察和研究,為地質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並建立起了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5)過年時地球是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對地球的認識:
在中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著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和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終於發現,有一些客觀現象是無法用早期的那種直觀而質朴的觀念來解釋的。實踐迫使人們不得不修改原來的錯誤觀念,於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設想,這就產生了「渾天說」。
人類進行了很久的探索,最早由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現代探測技術的運用,人們最終發現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發達的科學手段為地球測量開辟了多種途徑。通過實測和分析,人們終於得到確切的數據: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378.38公里,極半徑為6356.89公里。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米。
看起來,地球形狀像一隻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
Ⅵ 地球是什麼樣的(發個圖片來)
地球的樣子詳情及圖片如下: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卡文迪許認為地球的質量約為5.96×10^24千克地球的赤道半徑ra=6378137m≈6378km,極半徑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對稱,平均半徑r=6371km。在赤道某海平面處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2,在北極某海平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2,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標准值g=9.807m/s^2,地球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恆星日),即T=8.616×1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