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意思:楚地的老百姓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歇。該句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屈原塔》,此詩表達了蘇軾身處逆境而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的情感。全詩運用白描、誇張、推理、反襯等多種藝術手法,將屈原持志之高潔與作者的無限景仰之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躍然於紙上。
《屈原塔》原文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屈原塔》翻譯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麼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蒼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飢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志非常忠烈。
世上的俗人怎麼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舍,不願意與這個世間告別。
南賓縣之前屬於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
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
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
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
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屈原塔》注釋
1、屈原塔:作者自註:在忠州,原不當有塔於此,意者後人追思,故為作之。屈原: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2、楚:楚國,楚地,因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故稱。今屬湖南、湖北一帶,也泛指南方。
3、歇:停止,休止。
4、哽咽:哭時不能痛快地出聲。
5、滄江:泛指江河,江流,因春夏時節水色泛綠,所以稱「滄江」。滄,通「蒼」,有浩渺的意思。
6、投飯:指古時荊楚之地老百姓在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將煮好的糯米飯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習俗。飢渴:飢餓,屬偏義復詞,特指「飢。
7、就死:赴死,就義。
8、眷眷:戀戀不舍。決:別,分別。
9、南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時蘇軾陪同父親入京做官,途經此地。
10、子:指屈原的精魂。淪滅:消亡,消失。淪,沉沒。
11、此事:指猜測造塔原因這件事情。
12、考:老,長壽。折:斷,這里指死亡,短命。
13、大夫:這里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懷王信任擔任三閭大夫。
14、死節:為了保全氣節、操守而赴死。
《屈原塔》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楚地老百姓對屈原的崇拜和熱愛,表達出詩人明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就是要學習屈子精神,做一個留名青史的明白人。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詩人以極其悲痛的心情,借楚地父老鄉親對屈原的深深追思、懷念來表達自己對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崇敬之情。「精魂」是對屈原高貴靈魂的贊美,表達出詩人對屈原留下來的精神的無限崇拜。「空哽咽」既是描寫當地老百姓對屈原的熱愛,也是表達作者自己的情感。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竟渡,哀叫楚山裂」,詩人繼續描寫楚地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除了保留千年的端午節投食江水中的習俗外,又有了新的發展和新的內涵。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轉筆寫詩人對屈原以身殉國的理解,表達自己的人生觀。「意甚烈」既是詩人在高度贊揚屈原的精神,也是對自己的期許。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運用反襯的筆法來強化屈原精神的高大、偉岸。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推測「屈原塔」的來歷,說明在楚地老百姓的心目中,屈原就是他們崇拜的偶像,就是他們心中的「佛」。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詩人對自己的推測給予了一個更合情理的解釋。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再一次運用反襯的筆法來提升議論的力度,以此贊美屈原不苟求富貴、追求理想節操的精神。「所以」,運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分析得出結論,即正因為在堅持名節的問題上,屈原為人們樹立了榜樣,所以,一千多年來,人們才如此懷念和追思屈原。
整首詩運用了白描、誇張、推理、反襯等多種藝術手法,將屈原赴死之決絕與世人眷懷之不絕,富貴之短暫與聲名之無窮,世人之澌滅與屈原之不朽形成強烈的對比,一氣貫之;最後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結束全詩,將屈原持志之高潔與自己的無限景仰之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躍然於紙上。
《屈原塔》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冬季,蘇軾在為母親守孝期滿後,隨父親蘇洵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即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沒有任何關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而此時,距屈原投汨羅江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身為一代青年才俊的蘇軾,在兩年前就進士及第,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於是有感於屈原的高潔品性,和後人對屈原的尊崇,寫下這首五言古詩。
《屈原塔》作者介紹
蘇軾,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謚文忠。
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參考文獻:
1、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楊雪編著.蘇軾詩詞集.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3、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㈡ 《屈原塔》蘇軾
宋 · 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 注釋 】
精魂: 精神魂魄。。
眷眷: 依戀反顧貌,帶不舍之意。
【賞析】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麼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飢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
世上的俗人怎麼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舍,不願意與這個世間告別。
南賓縣之前屬於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
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
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
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
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詩中故事】
屈原: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而被流放。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楚辭》中最著名的篇章是《離騷》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 ,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㈢ 屈原塔的介紹
在忠州,原不當有塔於此,意者後人作者:蘇軾 朝代:宋詩詞全文 楚人悲屈原
㈣ 宋代五言詩5首
1、屈原塔
宋代: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譯文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麼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飢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
2、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3、梅花
宋代: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4、江上漁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5、蠶婦
宋代: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譯文
一個住在鄉下以養蠶為生的婦女,昨天到城市裡去趕集並且出售蠶絲。回來的時候,她卻是淚流不斷,傷心的淚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濕了。
因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著美麗的絲綢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這樣辛苦勞動的養蠶人!
㈤ 宋代蘇軾的詩屈原樓
應該是《屈原塔》不是屈原樓。
《屈原塔》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在嘉祐四年丁憂結束後,舉家遷往汴京(開封)途徑忠州(忠縣)時寫下的詩詞。詩句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系,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贊美屈原不苟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㈥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詩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詩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屈原七言絕句押真韻
(宋)張耒
楚國茫茫盡醉人,獨醒惟有一靈均。
哺糟更遣從流俗,漁父由來亦不仁。
感遇二十五首 其七(宋·張耒)
懷王棄屈子,憔悴楚江湄。
終然葬魚腹,終古耀文詞。
千年洛陽客,作賦不無譏。
謂當棄之去,覽德乃下之。
君臣本大倫,當以恩義持。
如皆輕合散,是與塗人夷。
靈均豈願沉,深意實在茲。
傅懷終泣死,何亦拳拳為。
漁父詞七首(錄一)
〔宋〕王 諶
一
離騷讀罷怨聲聲,曾向江邊問屈平。
醒還醉,醉還醒,笑指滄浪可濯纓。
夢中江行過鄉豪家賦詩二首既覺猶歷歷能記也
〔宋〕陸游
蒲席乘風健,江潮帶雨渾。
樹余梢纜跡,崖有刺篙痕。
酒酹湘君廟,歌招屈子魂。
客途嗟草草,無處采芳蓀。
楚城 七言絕句押支韻
〔宋〕陸游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屈平廟 七言絕句押支韻
(宋·陸游)
委命仇讎事可知,章華荊棘國人悲。
恨公無壽如金石,不見秦嬰系頸時。
哀郢七言律詩押陽韻
(宋·陸游)
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
章華歌舞終蕭瑟,雲夢風煙舊莽蒼。
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狐藏。
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
重午和鞏教授韻
〔宋〕【姜特立】
屈子沈淵日,年年舊俗忙。
佳人誇彩縷,稚子競新裳。
鐃鼓喧漁步,杯盤列象床。
山翁獨無事,燕坐只焚香。
與秦少章題漢江遠帆五首 其四 五言絕句押元韻
(宋·晃沖之)
江山起莫色,草木斂余昏。
誰感離騷賦,丹青吊屈原。
端午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薰風自南至。
試為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
生為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高堂狐兔游,雍門發悲涕。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
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
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秋風汾水辭,春暮蘭亭記。
莫作留連悲,高歌舞槐翠
湘潭道中贈送丁碧眼相士
(宋·文天祥)
自詭衡山道士孫,至今句法有軒轅。
世人未見題堯廟,盡把昌黎作寓言。
收拾衡雲作羽衣,便如屈子遠游歸。
離騷忘卻題天柱,為立斜陽問翠微。
雜詠一百首·巫咸(宋·劉克庄)
五言絕句押元韻
列書詫知死,楚些說招魂。
尚莫窺壺子,安能返屈原。
雜詠一百首·屈原(宋·劉克庄)
五言絕句押豪韻
羋姓且為虜,纍臣安所逃。
不能抱祭器,聊復著離騷。
湘潭道中即事二首 其二(宋·劉克庄)
押元韻
儺鼓咚匝廟門,可憐楚俗至今存。
屈原章句無人誦,別有山歌侑佳尊。
九疊(宋·劉克庄)
七言絕句押支韻
名見商書又見詩,畹蘭難擬況江蘺。
靈均苦要群芳聚,卻怪騷中偶見遺。
和陶命子韻示津調官(宋·吳芾)
喬木千尋,竟困斧柯。
屈原特立,終隕汨羅。
水行地中,尚值坳窊。
縱如賈誼,猶滯長沙。
屈原祠(宋·宋祁)
七言律詩押元韻
楚江南望見脩門,靈鼓聲沈蕙卷樽。
五日長蛟虛望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蘭苕獵翠凄寒露,楓葉搖丹嘯暝猿。
賈誼揚生成感後,沈沙投閣兩銜冤。
屈原(宋·宋庠)
七言絕句押庚韻
司命湘君各有情,九歌愁苦薦新聲。
如何不救沈江禍,枉解堂中許目成。
屈原(宋·宋庠)
七言絕句押微韻
蜜勺瓊漿薦羽卮,脩門工祝儼相依。
蛾眉雜遝無窮樂,澤上迷魂底不歸。
吊屈原(宋·張詠)
七言絕句押東韻
楚王不識聖人風,縱有英賢聲少通。
可惜靈均好才術,一身空死亂離中。
屈原廟(宋·李復)
七言律詩押真韻
古廟荒山暗水雲,歲時歌舞感鄉民。
幾傷讒口方離國,欲悟君心豈愛身。
慘慘飛魂號帝闕,冥冥齎志托江神。
千年自有遺文在,光焰長如日月新。
屈原塔(宋•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竹枝歌(宋·蘇軾)
《竹枝歌》本楚聲,幽怨惻怛,若有所深悲者。豈亦往者之所見有足怨者與?夫傷二妃而哀屈原,思懷王而憐項羽,此亦楚人之意相傳而然者。且其山川風俗鄙野勤苦之態,固已見於前人之作與今子由之詩。故特緣楚人疇昔之意,為一篇九章,以補其所未道者。
蒼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遊飄不返,惟有蒼蒼楓桂林。
楓葉蕭蕭桂葉碧,萬里遠來超莫及。
乘龍上天去無蹤,草木無情空寄泣。
水濱擊鼓何喧闐,相將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載,滿船哀唱似當年。
海濱長鯨徑千尺,食人為糧安可入?
招君不歸海水深,海魚豈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無人,可憐懷王西入秦。
秦關已閉無歸日,章華不復見車輪。
君王去時簫鼓咽,父老送君車軸折。
千里逃歸迷故鄉,南公哀痛彈長鋏。
三戶亡秦信不虛,一朝兵起盡歡呼。
當時項羽年最少,提劍本是耕田夫。
橫行天下竟何事,棄馬烏江馬垂涕。
項王已死無故人,首入漢庭身委地。
富貴榮華豈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
故國凄涼人事改,楚鄉千古為悲歌。
屈原塔(宋·蘇轍)
屈原遺宅秭歸山,南賓古者巴子國。
山中遺塔知幾年,過者遲疑不能識。
浮圖高絕誰所為,原死豈復待汝力。
臨江慷慨心自明,南訪重華訟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傷,強為築土高岌岌。
朱文公離騷經贊(宋·岳珂)
偉茲帖上奇瑰兮,羌筆力之有神。
走緘縢之來詔兮,並垂棗而足珍。
從鯉庭而載求兮,得陳亢之異聞。
書三閭之孤忠兮,將爭光兮儀鄰。
予嘗竅寘疑兮,謂意或有在也。
方淳熙之繼明兮,德如天其大也。
挈道統而在上兮,固無妒邪之害也。
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
寓物以寫興兮,自前世以固然。
豈先生之適正兮,乃獨取於沉淵。
行或過乎中庸兮,雖為法而不可。
其忠君愛國之誠兮,亦不虞乎後日之禍。
彼不學兮,周公仲尼。
知庄士與醇儒兮,或羞稱之。
律風雅之末流兮,若未免於或變。
使交有所發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
以今日之書兮,固非出於感時。
則異時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悕。
原屈原之心兮,宗國之楚。
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魯。
先儒之心兮,百聖之矩。
藏此帖兮,昭於今古。
端午帖子詞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其三(宋·歐陽修)
七言絕句押元韻
楚國因讒逐屈原,終身無復入君門。
願因角黍詢遺俗,可鑒前王惑巧言。
屈原祠(宋·趙汝讜)
押歌韻
忠深獨逢尤,怨極翻作歌。
豈雲嗜好異,奪此芳潔何。
郢都值末造,聽惑賢佞訛。
令尹尊國事,君王信秦和。
內思謀諫盡,旁困讒嫉多。
秉道身必斥,徇時則同波。
我生帝降直,臣節安敢頗。
痛心易激烈,危步難逶迤。
忍觀宗緒墜,去復念本柯。
采藻或潤濱,茹芝亦岩阿。
下將從彭咸,終已投汨羅。
湘水碧湛湛,湘山郁峨峨。
昔存懷沙恨,今見垂綸過。
仲夏草樹蕃,初華粲蓮荷。
禪棲寄幽祀,羈思發長哦。
風雅尚遺音,景宋寐殊科。
遠游一感嘆,白首留江沱。
楓樹(宋·舒岳祥)
七言絕句押東韻
屈原廟外千株碧,高帝祠前萬葉紅。
楚尾吳頭風景在,片帆不復更西東。
吊屈原呈王內翰(宋·釋文兆)
五言律詩押文韻
抱清誰可群,委質在湘濆。
今日不同楚,無人更似君。
滄波沈夜魄,古廟聚寒雲。
吊罷踟躕處,漁歌忍獨聞。
江上(宋·王令)
七言律詩押庚韻
浩渺煙波不可名,我來閑自渥塵纓。
久思滄海收身去,安得長舟破浪行。
天闊水雲連黯淡,日閑鷗鷺自飛鳴。
屈平死後漁人盡,後世憑誰論濁清。
五哀詩·屈平(宋·司馬光)
五言律詩押陽韻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謂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忘懷王。
冤骨銷寒渚,忠魂換舊鄉。
空餘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端午日事(宋·余靖)
七言絕句押庚韻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聞風俗彩舟輕。
空齋無事同兒戲,學系朱絲辟五兵。
過屈平昭君故宅(宋·張嵲)
夔州之山皆入雲,夔女寢陋男不文。
山川歷歷應如舊,昭君屈平猶荒村。
三百篇後無繼者,始作離騷紹風雅。
君門九重難叩閽,欲登閬風聊蹀馬。
精衷寫盡君不聞,徙倚懷沙淚盈把。
漢家靡曼盈六宮,明妃容與如春風。
琵琶何能慰行路,檻檻氈車隨去鴻。
椒蘭得得在修門,獨任先生作放臣。
妃嬪無數貯金屋,只遣王嬙犯塞塵。
萬古江山虛秀氣,二人賢色皆鍾美。
天之生此諒應難,一棄單於一瀋水。
遠色蒼蒼難致極,弔古徘徊淚沾臆。
二宅遺基自古存,石岩天深秋日昏。
滄波渺渺流遺恨,後人誰為賡天問。
端午獨酌(宋·楊萬里)
七言律詩押陽韻
招得榴花共一觴,艾人笑殺老夫狂。
子蘭赤口禳何益,正則紅船看不妨。
團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倖免春端帖,可遣漁歌譜大章。
吊湘纍(宋·史彌寧)
七言律詩押支韻
莫訝靈均苦費詞,騷章炳炳日星垂。
身雖楚澤有遺恨,名與湘流無盡期。
一笑底關漁父事,此心惟有洛陽知。
是非付與群鷗判,不上先生弔古詩。
木芙蓉(宋·艾性夫)
七言絕句押尤韻
露冷紅酥不帶愁,湘蘭楚菊共清修。
靈均死去無人問,閑卻滄江一片秋。
端午作(宋•晏殊)
七言絕句押支韻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猶自吊湘纍。
靈均未免爭瓊糈,卻道蛟龍畏色絲。
楚江有吊(宋·寇準)
七言律詩押尤韻
悲風颯颯起長洲,獨吊靈均恨莫收。
深岸自隨浮世變,遺魂不逐大江流。
霜凄極浦幽蘭暮,波動寒沙宿雁愁。
月落煙沈無處泊,數聲猿叫楚山秋。
江樓寫望(宋·釋文珦)
晨登江上樓,周覽竟遐目。
江天渺無際,清致如可匊。
初日明遠峰,微煙消廣麓。
平波凈如鏡,群象印寒淥。
浦漵集帆檣,長空來鸛鶩。
涼風天末起,散入檐前竹。
曠然適野情,誰能念幽獨。
手把離騷經,閑倚闌干讀。
靈均邈千載,遺音諒難續。
滄浪在何處,思以濯吾足。
湘江有感上王內翰(宋·釋行肇)
押尤韻
達士弦性直,佞人膠辭柔。
靳尚一言巧,靈均千古愁。
孤蟾魄長在,寒雲恨難收。
空使湘江水,至今無濁流。
讀離騷經(宋·蔡襄)
七言律詩押真韻
莫怪靈均戀楚濱,可能臣子外君親。
精心獨去珠無颣,飛語潛來箭有神。
宋玉招魂推意遠,揚雄流涕掩書頻。
江邊自是修門路,嗟苦先生隕此身。
三閭大夫贊(宋·王柏)
七言絕句押侵韻
愛國憂民感慨深,沅湘浩浩魄沈沈。
懷沙哀郢成何事,日月爭光只此心。
讀楚詞(宋·丘葵)
七言律詩押侵韻
鶗鴃一聲天地閉,誰知風月有遺音。
清醒已脫塵中蛻,枯槁何妨澤畔吟。
漁父不來湘水闊,重華一去楚雲深。
青燈半夜書幃冷,照破三閭萬古心。
古漁父詞十二首 其六(宋·王銍)
七言絕句押虞韻
曾見三閭屈大夫,強將清濁較賢愚。
如今更覺前言拙,醒醉由來本不殊。
念奴嬌(宋•張矩)
押屑韻
三閭何在,把離騷細讀,幾番擊節。
蘺蕙椒蘭紛江渚,較以艾蕭終別。
清濁同流,醉醒一夢,此恨誰能說。
忠魂耿耿,只憑天辨優劣。
須信千古湘流,彩絲纏黍,端為英雄設。
堪笑兒童浮昌歜,悲憤翻為嬉悅。
三嘆靈均,竟罹讒網,我獨中情切。
薰風窗戶,榴花知為誰裂。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詩 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經典、不同類型的詩句盡在:!
關注微信公眾號:miyu_88,精彩內容每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