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七長什麼樣子
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
拓展資料:
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
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本草綱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主產於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葯材。
『貳』 三七是什麼樣子有圖片
三七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
三七的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2)田七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三七的產地:主產於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葯材。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叄』 三七葉子長什麼樣求圖片
葉為掌狀復葉,4枚輪生於莖頂;葉柄長4-5厘米,有縱紋,無毛;托葉小,披針形,長5-6毫米;小葉片3-4,薄膜質,透明,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中央的長9-10厘米,寬3.5-4厘米,側生的較小,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下延,邊緣有重鋸齒,齒有刺尖,上面脈上密生剛毛,剛毛長1.5-2毫米,下面無毛,側脈8-10對,兩面明顯,網脈明顯;小葉柄長2-10毫米,與葉柄頂端連接處簇生剛毛。
拓展資料:
三七葉,中葯名。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 H. Chne exC. Chow的葉。分布於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
1、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
2、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
3、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2、《本草求真》:專入肝胃。兼入心大腸。又名山漆。時珍曰。或雲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
3、《本草從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癰腫。
4、 《本草綱目拾遺》(1765年):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葯之最珍貴者。
『肆』 田三七長什麼樣 圖片
田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葯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葯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葯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葯中之最珍貴者。」揚名中外的中成葯「雲南白葯」和「片仔黃」,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三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種後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長三個葉柄,每個葉柄生七個葉片,故名三七。其莖、葉、花均可入葯。
『伍』 田七長什麼樣圖片欣賞
苗
『陸』 真正田七是哪種圖片
真正田七的圖片如下所示:
田七指的三七,它的特徵如下:
1、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
2、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
3、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6)田七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三七的由來,有一個生動的傳說。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子來到人間教人們種植。有一天,仙子在地里勞動,突然有一隻兇猛的大黑熊朝她撲來,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位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這只猛獸,救了仙子。
卡相家很窮,他媽媽患病多年,無錢醫治。仙子為報卡相的救命之恩,對卡相說:「後山坡有一種草葯,葉像我的長裙,枝似我的腰帶,可以用來治療阿媽的病。」卡相如其所說,果真找到了這種草葯。老媽媽吃了幾次葯,病真的好了。
後來,卡相又用這種草葯治好了不少鄉親們的疾病。鄉親們紛紛來道謝,並問這是什麼葯,這樣神奇。仙子笑盈盈地指著一株三七說:「你們數數看,它葉有多少,枝有幾枝?」大家一數,枝有三枝,葉有七片。一個聰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來:「三七!」這名字從此就流傳了下來。
『柒』 三七長什麼樣子植物圖片
三七,中葯名。主產於雲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乾燥根和根莖。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捌』 田七長什麼樣圖片
三七,中葯名。主產於雲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乾燥根和根莖。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玖』 田七是什麼樣的 求給個最清晰的圖片 田七到底有多少種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葯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葯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葯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葯中之最珍貴者。」揚名中外的中成葯「雲南白葯」和「片仔黃」,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三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種後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長三個葉柄, 每個葉柄生七個葉片,故名三七。其莖、葉、花均可入葯。
別稱: 田七、金不換、銅皮鐵骨、人參三七、盤龍七
就一種只是別明明比較多
『拾』 田七苗長什麼樣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