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繪畫上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娃三歲
寶寶:「我不畫畫,就是不畫」(生氣中......)
媽媽:「前幾天不是挺喜歡畫畫嘛,怎麼今天就不畫呢?」
寶寶「反正我就是不畫,哼~」
......
直到上中學,才開始接受繪畫技巧的培訓。後來人家順利的考上了北影動漫專業,目前已是動漫界小有名氣的漫畫家。
所以說,我們不能單純的以成人眼中像或是不像來作為評判兒童畫的標准,什麼階段有什麼階段的標准和要求。
兒童時期重點是開發思維和想像力,拔苗助長或本末倒置往往會毀掉一個有潛力的小畫家。
2. 繪畫啟蒙這樣做,畫渣父母也能讓孩子輕松愛上畫畫
婭寶陸續學過聲樂、鋼琴、模特、街舞、民族舞、主持、表演、繪畫、飛盤等N種興趣班,燒錢無數。
女兒目前最喜歡的是繪畫,沒有之一。
而 繪畫是在女兒5歲前 唯一一個不用教、不用花錢就培養出來 的愛好特長,也是我認為最容易培養的興趣愛好之一, 希望每個父母都不會錯過。
去年教育部改革, 將 體育 和美育都列入了中考。
體育 可以在短期內花時間就能提升成績,而 美育卻需要長期的積累。 很多孩子錯過了繪畫敏感期,上學後對繪畫完全不感興趣,天天逼著學,小孩和大人都很痛苦。
我 建議大家利用繪畫敏感期,從小開始給孩子做繪畫啟蒙,效果會事半功倍 。
我和7大人都是畫渣,從來沒有學過畫畫,也不會繪畫,但合理引導下,婭寶現在超愛繪畫。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婭寶繪畫啟蒙的過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另外,我收集了9套名家幼兒美術課程,大家私信找我~
為什麼讓孩子學繪畫?
有些人讓孩子學繪畫是想培養畫家或藝術家,我沒這么遠大的目標。
我 希望女兒能喜歡繪畫,提高審美的同時,未來能多一項技能傍身,至少能養活自己。
不過,當女兒真正喜歡繪畫後,我發現繪畫帶給孩子的好處太多了。
對於表達能力不是很強的幼兒來說, 繪畫就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他們表達內心 情感 的另一種方式。
婭寶經常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每個重要的節日,婭寶都會親自畫一幅畫或做手工作品送給我和7大人,表達她對我們的愛,還經常會送畫給她喜歡的老師和小夥伴。
有一次在託管,婭寶被睡在下鋪的高年級姐姐打了一下。
她很難過,然後畫了這幅畫,也讓我們及時發現了問題,教了她應對之策。
疫情爆發時,為了聲援武漢的醫生,畫了這幅《武漢加油!》的手工畫,還捐了她一年的零花錢。
聖誕節前夕,擔心我們不給她送公仔,特地給聖誕老人畫了一封信,將自己想要的公仔禮物畫上去了。
繪畫除了可以讓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 情感 ,還能鍛煉專注力和觀察力。
我們都知道孩子專注時間越短,但婭寶兩歲多時,每次一旦開始畫畫,她一個能畫好長時間,也很樂意去觀察事物。
當然,最重要的是 孩子收獲了快樂和自信 。
對女兒來說,畫畫是一件非常快樂有趣的事情。雖然作品沒法跟有天賦的人相比,但每次拿到獎勵,都能讓她高興很久,認為自己棒棒噠!
不同年齡的繪畫特徵
經常聽到姐妹吐槽說,「我家孩子不會畫畫,只會亂塗亂畫~」「我家孩子畫個人物,都沒有手腳?」「我家連塗色都不會,全塗到框框外面去了?」等等;
每次聽完,我都忍不住替孩子們喊冤!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畫家,並不是孩子不會畫,而是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繪畫能力不同,繪畫特徵也有所不同 。
如果父母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繪畫特徵,就不會再吐槽或擔心了。 只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多聆聽,多鼓勵,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愛上繪畫。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結合了一些專家的建議,以及婭寶從1歲多~8歲的繪畫啟蒙過程詳細分享給大家。有點長,別嫌啰嗦哈~
1~2歲,無意識塗鴉期
1~2歲的孩子,大部分是 無意識地畫畫, 大部分就是 亂塗亂畫,以線條或圈圈 為主。所以,不要再因為亂塗亂畫吐槽娃了哈~
這個時期主要是通過繪畫來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也能為後續的繪畫打基礎。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發展狀態會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可能無意識塗鴉期會延後至兩三歲,有些可能會提前進入有意識繪畫。
比如,婭寶可能是一歲多就開始畫了,手眼協調鍛煉多了,從1歲8個月就開始有意識繪畫了。
柳衣衣建議:
1、孩子在這個時期是無意識畫畫,加上一兩歲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不用過多追問孩子畫了什麼 。只要孩子動手畫了,不管畫了啥,就要給予 表揚和鼓勵 。
2、我們只要給孩子提供材料安全的 粗桿蠟筆、水彩筆或馬克筆、白紙 等繪畫工具, 不需要太復雜太專業的畫具。
2~3歲,有意識畫畫
2~4歲時,已經進入有意識塗鴉期,就是孩子會開始 有意識地去畫畫了。 雖然有時在大人眼裡,有些畫面可能仍然看起來像看不懂的「抽象畫」,但孩子已經有他們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2歲左右, 孩子開始能 畫一些封閉的圓圈和橫豎的線條 ,但這些圓圈和線條,每個孩子想要表達的東西不一樣。
像下面這幅畫是2歲1個月的孩子畫的,他畫的圓是大象,橫線是新干線。可能其他孩子畫的圓圈或線條,代表的是麵包或其他東西了。
婭寶2歲8個月,用圓圈和線條的表達方式,畫了《3隻水母》和《蝸牛》;
柳衣衣建議: 2歲多的孩子已經有簡單的表達能力,且有意識去畫畫了。你可以問問孩子畫了什麼,聽聽孩子的解釋,但 不要帶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提問 。比如,「寶貝,請問你畫的是什麼啊?」 但不建議你問「你畫的這個圈圈是太陽還是麵包啊?」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容易受他人的觀點影響,可能明明畫的是太陽,但你問TA是不是麵包,他可能就會改變想法說是麵包。
3~4歲,有內容繪畫
孩子從3歲開始會向 有內容的畫 發展 , 畫畫前會先想好要畫什麼,然後再觀察,可能畫面簡單,但孩子想表達的內容卻很豐富,會描述詳細的故事情節。
這時不再是圓圈和線條了,可能會開始簡單地畫一些孩子喜歡的事物。
像婭寶三歲左右,每天都喜歡畫各種蔬菜、水果,汽球,棒棒糖,還有各種小動物,就是她日常喜歡的東西。
3歲半開始,有些孩子漸漸會從」 頭部人像 「,慢慢升級成」 頭足人像 「,甚至可能會開始」 擬人化 「的表現手法。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為,所有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人類一樣有生命 。這對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當然,有些孩子要4歲開始畫頭足人像。
比如,婭寶3歲7個月時,老師讓孩子畫出車窗中的人物,她只會畫頭部和身子,但她會做情緒表達了。
有一次畫毛毛蟲,連續畫了三張不同表情的毛毛蟲,表達開心,傷心和生氣。
3歲8個月開始,婭寶會給人物加上手足和耳朵了。
隨著孩子的觀察能力加強,繪畫細節也會改進。
三歲半以後,可能會出現只有孩子特有的」 擬人化「表現手法。
比如,她去動物園看過熊貓後,畫了一隻大熊貓,但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把熊貓畫了人的模樣。
3歲半後,婭寶的繪畫線條更流暢了,而且在繪畫的過程中會加入很多自己的想法了。
有一次看完蛀牙的科普,她畫了一副《被蛀蟲細菌纏繞的牙齒》,很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蛀牙的痛苦。
有一次看了鯊魚吃小魚的動畫,她覺得小魚們太可憐了,畫了一副《鯊魚》,還用線將鯊魚的牙齒給綁起來,她說這樣鯊魚就不會吃小魚了。
柳衣衣建議:
1、3歲孩子的表達能力加強了,畫面也會豐富起來,可以多聽聽孩子想要表達什麼,多鼓勵和表揚 。
2、千萬不要問孩子為什麼不畫耳朵或手腳,不要對孩子的畫指手畫腳,有些孩子還沒有這種概念。
3、可以嘗試不同顏料,不同的創意玩法;
4~5歲,憑印象繪畫
4歲開始,絕大部分孩子可以 從「頭部人像」升級到「手足人像」了。
孩子自己慢慢學會觀察到人類的特徵了。
婭寶三歲多就會畫手足人像了,所以她在4歲時畫人物時,畫面會比豐富一些。
比如,下雪天,她自己在開心地堆雪人,還給自己畫了漂亮的長頭發。 (雖然看起來像隨飄揚的幾根毛~)
比如,美麗的彩虹下,爸爸媽媽帶著她一起去郊遊,媽媽是扎長馬尾,爸爸沒畫頭發,她自己是漂亮的長發,郊外還有可愛的毛毛蟲和小雞。
這幅小朋友去郊遊,郊遊有她喜歡的糖果店,小花,太陽之類的東西。
4歲的孩子喜歡把 印象深刻的東西畫得很大 。
比如她4歲時有一隻寵物小倉鼠,她一直想要給小倉鼠買一個漂亮的「寵物別墅」。所以她在畫《寵物小倉鼠的家》時,將寵物別墅畫得比較大。
4歲多時, 孩子喜歡將各種不同圖案排列在一起,有些看似無關,但其實內容是相關的,這種叫羅列表達。
婭寶4歲時畫了一幅幼兒園的畫,畫面里有不同的圖案排列在一起,但光看畫面看似沒啥聯系。女兒跟我解釋以後,我才知道,原來她畫的是在幼兒園的教室里,小朋友排排站(她還不太會畫坐的姿勢),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看動畫。因為孩子很喜歡看動畫,所以特地把電視畫得特別大。
4歲半~5歲左右,孩子會畫一個四方的線把家裡家外分開,這是孩子的條理性表達方式在逐步提高的表現。
婭寶4歲1個月時畫了《麵包店》和《游樂場》,都有用四方線條將場景圈起來。
柳衣衣建議 :
1、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會形象繪畫了,但可能會畫同一類型、圖案的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多帶孩子交朋友,多接觸大自然,多觀察事物 。
3、不要教孩子畫畫,多聽孩子對繪畫內容的表達;
5~6歲,按興趣繪畫
5歲開始,孩子漸漸明白了各種事物各自具有的特徵,所以繪畫的內容會更形象化更細節化了。 但他們仍然只會 按自己的興趣來繪畫 。
比如,明明知道人類有耳朵,但TA們可能因為不感興趣,會不畫耳朵。
比如,婭寶知道火車上有很多人,但她不想畫人物就沒畫了。
5歲半左右,孩子會用 基底線表達 了,一條橫線就有了地面或海水中或不同空間的分界線。基底線成為了把事物之間的關系轉換成二維平面世界秩序建立的基礎。
1、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會比較喜歡塗色,所以提供的水彩筆或蠟筆顏色可以盡量豐富一點;當然,孩子如果對塗色不感興趣,也不要勉強,順其自然;
2、多提供不同的畫具和材料;
6~7歲,觀察繪畫
六歲的孩子,畫面和色彩都會比以前更豐富了,能夠畫一些更細致的圖案紋路,甚至聽故事繪畫了。
像婭寶聽完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後,給我畫了一副《蟐娥奔月》的畫。
學過古詩《小池》後,畫了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詩配畫。
6歲多報了創意美術課,有一節課是拔牙主題,其他小朋友畫的表情都不太開心。
而婭寶畫的表情卻是很開心的,因為她去拔牙時,打了麻葯,一點都不痛,她表現特別配合,醫生表揚了她,她好開心~
柳衣衣建議:
1、多聆聽孩子的繪畫內容,可以問的詳細一些,畫面中有誰,在哪裡,做什麼?
2、鼓勵孩子將有趣的生活經驗,或者觀察到的事物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3、經常給孩子讀繪本或講故事,可以鼓勵孩子把故事內容畫出來。
7~8歲,一眼就能看懂
7~8歲,孩子已經將基底線轉變為水平線或地平線,畫面細節更細致更豐富,空間感更強,而且繪畫內容,即使不用講解,成人一眼也能看懂了。
婭寶7歲5個月時,畫了一幅《我的家》,她用 不同的線分隔出不同的空間 ,比如洗手間,房間,廚房,書房,而且自己加入了「 立體 」設計,空間感很強。
婭寶7歲5個月 《我的家》,當時特地拍了一個她講解的視頻
在人物方面,7歲的孩子已經會從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角度畫人物肖像了。
婭寶7歲多畫的人物,明顯比以前畫的人物細節更豐富,畫面更完整了。
色彩搭配和細節方面,也會比以前更細致了。
柳衣衣建議:
1、雖然孩子這個時期的繪畫內容,大人一眼就能看懂,但還是要耐心多聽聽孩子的講解,並且給予表揚;
2、引導孩子學去觀察生活,觀察事物的細節,鼓勵孩子多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3、鼓勵孩子嘗試用不同的創意表達,像拓印,線描,版畫之類的,也可以大膽嘗試不同的色彩;
如何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
1、抓住孩子的繪畫敏感期
2~5歲是繪畫敏感期,但專家建議, 孩子1歲多就可以開始畫了。
但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可能不一樣,大家可以多嘗試,多引導。像婭寶是從一歲半就開始玩塗鴉了,玩到2歲多就開始非常喜歡了,每天主動要畫畫了。
如果等到了上小學才想起要讓孩子畫畫,可能有些孩子早就對繪畫失去了興趣。
2、多表揚、多鼓勵
不論孩子畫了什麼,拿出你「奧斯卡影後」的演技來,多給孩子一點誇贊和表揚,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激勵。
當孩子遇到繪畫瓶頸或困境時, 多鼓勵孩子去觀察事物,體驗生活,多嘗試。
3、幫助孩子樹立目標
如果想讓孩子長久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引導TA們先樹立一個目標。
婭寶3歲時,為了鼓勵她堅持每天繪畫,我給她編了一個機器人當畫家的故事。大致的情節是,有一個機器人很喜歡繪畫,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畫家。但是,他剛開始的時候總是畫不好,後來他堅持每天畫畫,最後終於成為了一個非常棒的畫家。
我故意問婭寶,你想不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畫家?
她點頭說想。於是,我就讓她跟我約定,每天都要堅持畫畫。
另外,我給她制定了一個生活作息表,將每天必做的一些事情列在上面,每做好一件事情,會給一個 蓋章獎勵 。其中晚上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繪畫, 這也是引導孩子樹立目標,堅持努力的方法之一。
父母應避免的幾個常見誤區
1、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欣賞孩子的畫,而是要「用心聆聽」
孩子的畫和成人的畫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不會像成人一樣,使用各種繪畫技巧,他們只會畫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他們的畫不能用「像」或「不像」來評價, 而是要用心去聆聽,聆聽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
孩子想要表達的東西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聆聽,才會更有想要去繪畫表達的動力。
如果父母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價孩子的畫,這個不像啊,那個不像啊,孩子會備受打擊,不被父母「聆聽」和「理解」,孩子漸漸就會失去繪畫的興趣和動力。
2、不要教孩子畫畫,保護孩子的繪畫創造力
很多父母或老師為了追求讓孩子畫得「像」,喜歡擅作主張教孩子畫畫,這樣其實很容易 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讓孩子不敢放手去畫自己內心想要的事物了。
比如,婭寶在上幼兒園前,每天畫的內容都不一樣,很少畫重復的事物。
但自從老師教過 太陽和小鳥 以後,有段時間她不論畫什麼,都要加上這太陽和小鳥東西,感覺就像標配圖案一樣。
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了她在家盡量不要畫老師教的內容,只畫自己真正想畫的東西。
3、不要過早讓孩子塗色
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塗色本或塗色書,有些家長為了鍛煉孩子的塗色能力,三歲就開始讓孩子做塗色練習。
其實孩子五歲左右才會去塗色感興趣,甚至有些孩子要六七歲才會對色彩感興趣。
過早塗色,弊大於利,會影響孩子的色彩體驗,禁錮孩子的想像力,也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繪畫能力,有點拔苗助長了。
4、不要強迫孩子畫畫
當孩子畫不出來,或者是不想畫畫時,不要強迫孩子。我們可以先去理解孩子,如果遇到困境或瓶頸時,可以鼓勵孩子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大膽表達自己想要的內容。
不管怎麼樣,孩子只要願意畫,不論畫成什麼樣,都是值得表揚和鼓勵的。
5、不要打擾孩子畫畫,不要對孩子指手畫腳
有些父母喜歡在孩子畫畫時,一直提意見,或者是是提問。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防礙和干擾。
孩子畫畫時,大人最好不要發問,也不要打擾。
等孩子畫完了,再跟孩子交流,聽聽孩子想要畫的內容是什麼,想要表達什麼,再給予鼓勵和表揚。
是否要報繪畫班?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專家是建議是 孩子9歲以後,再考慮學習專業繪畫的技法 。
根據我的實際經驗和周邊人的經驗來說,傳統美術培訓不建議過早報班,但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嘗試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不是教孩子怎麼畫畫,更多的是 開拓思維,讓孩子嘗試不同的創意玩法,比如撕紙,粘紙,粘土,沙畫,立體畫等不同的創意玩法 。
婭寶是從6歲報過一年線下的創意美術課,收獲明顯,女兒從只會簡單的線條畫,變得色彩和畫法更豐富了。
不過當地的美術培訓機構收費通常會比較貴,有些要兩三百一節課。
如果預算有限,大家也可以嘗試 線上的創意美術課 ,材料送上門,同樣的效果,費用便宜好幾倍,在家不出門就能學畫畫,不用接送也能節約不少大人的時間。
像婭寶去年疫情期間,主要是線上繪畫比較多。現在疫情穩定後,我們現在是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一起上,效果更好。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當地專業的創意美術培訓機構,或者線上的創意美術課程,讓孩子嘗試不同的創意玩法。 最主要是保持孩子對繪畫的興趣。
3. 孩子學畫畫一段時間了,看不到進步是怎麼回事
讓我們來看一個實際案例吧!
1.京京已經畫了兩年繪畫,現在他上的繪畫課程用的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工具材料;
2.京京現在畫繪畫的技法,包括塗色的技巧在上半年和暑假的課程中都學過了;
3.京京現在創作的繪畫作品中出現的對象都是她已經會畫的形象,還在重復畫這些;
4.京京畫面中形象的細節已經畫得很細了,但畫面構圖相對還比較散。
1.我非常喜歡京京,京京是個善良的孩子;
2.京京喜歡畫畫,能安靜下來堅持畫而不覺得累,有一次京京畫了整整一天,讓我們驚嘆他對畫畫的熱愛和毅力;
3.京京對藝術的形式審美很敏感,這大半年來的進步很大,就拿線條來說,他現在畫的很多線條已經有了純粹的藝術形式美感了;
4.京京有自己的獨立審美,色彩感覺非常棒,對畫面的色彩搭配有自己的想法;
5.京京畫東西越來越細膩,能看到畫面的細節越來越豐富;
6.京京編故事的能力很強,思維依舊保持跳躍,每次課能將故事進行新的演繹;有想像力有主見,從不模仿;
7.京京具備典型的完美主義者氣質,所以,以前有時就不敢畫,現在膽子比以前大了,越來越自信了;
8.我感覺京京上小學後,想像力有一定的下滑,思維被現實束縛得更多了,例如,我問他杯子是怎麼出來的,他說是工廠做出來的,我說能不能是小魔仙變出來的,能不能是你自己用陶泥烤出來的……我希望引導他思考杯子可以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來源,但是有幾次他都說「啊,不行吧」,以前,基本不用我引導,他就有很多讓我贊嘆的奇思妙想。
1.鼓勵。當京京畫出藝術感強的線條、色彩、畫面時,絕不吝惜對他的贊揚,鼓勵京京繼續保持對藝術的形式敏感度;
2.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啟發他的想像,讓畫面展現出故事,將口頭語言與畫面進行有效聯系;
3.時刻提醒他保持畫面主體形象的完整,對各個不同形象狀態進行把握和聯系,嘗試新的畫面組成(構圖)方式;
4.鼓勵他從自己喜愛畫的內容開始,去發現與此相關的內容,引導他下一張要比上一張畫得更仔細,使自己的畫面越來越豐富,有更多表達在裡面;
5.引導他先觀察後聯想,觀察具體形象的細節,然後展開聯想,讓故事不停下來,不停地進行無限想像。
有家長說,孩子能把顏色塗勻,塗滿,在她眼中就有了進步;
有家長,孩子越畫越像了就是進步;
有家長認為,先用線描出來再塗上顏色,畫面整潔漂亮,裝飾性很強,孩子的進步就很大;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能把素描、油畫、國畫、動漫、剪紙、陶藝全部玩一遍,就肯定有進步;
有的家長認為,能畫出像專業畫家那種感覺的,就很有進步;
有家長說,孩子能安靜下來畫畫就是進步;
每一個家長考核「進步」基本都以自己的孩子為判斷基礎,對進步的理解也出自於對自己孩子的成長要求,但是基本可以理解為藝術技巧的「顯性進步」。而想像力,觀察力,創造力,這些東西,屬於「隱形」進步,如果我們不用心就很難感受到,所以很多人都習慣去抓住眼前的「顯性進步」,而忽視了兒童階段更為重要的「隱形」進步。
美術這個學科與很多學科不一樣,英語有背單詞多少的標准,舞蹈、鋼琴都有考級的標准,一對一的標準是提分……美術因為無法產生明確標准,大家只好傾向於「顯性標准」,就是美術技能的進步。
其實,讓家長看到「顯性進步」不是難事,讓孩子照著范作畫得很像不是難事,讓孩子把典型形象畫出來不是難事,讓孩子機械地臨摹大師作品也不是什麼難事,讓孩子畫得很整潔更不是什麼難事,讓孩子把顏色塗勻塗滿根本就不算個事兒……關鍵不是教師用不用心,而是看教師有沒有良心。
判斷孩子是否「進步」一定要在區分年齡的基礎上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
首先,每個年齡段「畫畫」給孩子帶來的進步,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拔苗助長。我們應該尊重不同年齡段兒童自身的表現慾望,教學和考核都應該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徵,家長和教師都不應該用成人的模式化概念束縛孩子想像、創造的翅膀,也不要毀了孩子對藝術特有的純真和審美修養。
其次,衡量每個孩子的進步標准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對某一個5歲的孩子,用一節課讓他/她把顏色塗勻塗滿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她/他是個很安靜的小女/男孩,喜歡整潔的畫面,塗滿塗勻的效果讓她內心很愉悅。對一個喜歡自由表達,不在乎畫面效果更在乎故事細節和情感表達的5歲孩子,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不用考慮「塗滿塗勻」這個問題。
京京現在7歲,以我對於京京的觀察,他是典型「理智型」兒童(但他對藝術形式審美的敏感超出很多同齡人),一直喜愛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世界。他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並能從這種表達方式和過程中得到愉悅。
所以,現階段,讀他的畫,我們既需要聽他講他的畫面和故事,傾聽他的「活動過程」,也需要贊揚他通過努力實現自己想法的「活動結果」。
在具體美術表現能力方面,7歲的他正處於圖式期階段,最典型的表現特點是重復畫自己喜歡的形象。每一幅畫面里,每一個故事中都有這些形象,而且這些形象貌似都是他已經掌握認知的對象。
家長可以注意觀察一下孩子,是不是每一次畫出來他都很開心,而且下次畫這些形象又畫得很起勁?
如果是這樣,我建議您鼓勵他,他重復的表達不僅來自內心,也希望獲得他人認可。當他把自己熟悉並掌握的「拿手好活」畫出來,我們卻不能理解他的「展示」,就會挫傷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我們可以讓他更認真地觀察這些形象,更豐富地表達這些形象,這才是真正的美術表達能力的進步。
繪畫題材的豐富多樣,需要一個時間過程。而在具體的藝術規則方面,如比例、透視、構圖等,更需要慢慢介入,需要在他的成功體驗的基礎上慢慢引導。
一句話,孩子應該是慢慢成長,還不到急速塑造的年齡階段,只有這樣,他的表達方式才可以一直得到溫柔的寵愛,悉心的呵護。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以美術能力作為學習的主要目標,而是作為達到目標的方法,將美術作為孩子表達思想,宣洩情感的工具。
通過畫畫——
①培養創造思維
②提高審美修養
這是我的美術教育理念,是我體系課程的主要出發點,也是我考核我的教師備每一節課,上每一節課的標准。
回到孩子身上,我希望我們能對孩子在美術表現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單純一些,更多地去聆聽他的聲音,「陪」孩子成長比「替」孩子成長更重要。
我們這一代人,內心總有些出人頭地的夢想,為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有時候可能會在孩子培養方面有些行為偏差,我經常提醒自己,陪孩子成長也是自己的成長,這種成長有時讓我更能體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4.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手抄報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手抄報
拔苗助長這個成語,我們平常會用到,大家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嗎?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
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5. 拔苗助長的看圖寫話
拔苗助長的看圖寫話: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6. 怎麼教幼兒畫畫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二至三歲的時經常教孩子畫畫,這全是成年人畫的形象畫,是成人的畫。如果在這個時候教孩子畫畫,孩子就畫不出屬於自己的畫了。因此,懇請家長對這點千萬要注意,教孩子畫畫最好的時期是從六至七歲開始。
孩子的畫是用來聽的,即聽他們說他們的畫。我們的原則是,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最好不要發問。而當孩子畫完之後給你看時,或者畫得有些厭煩,暫告一段落時,再去問問他就足夠了。
無論是誰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這種能力是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非常自然地培養,獲得的能力。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長行為有:教孩子畫形象畫,畫形象給孩子看,指導孩子用色,讓孩子全部塗滿顏色等等。
繪畫需要以下五種基本能力:動手能力、眼睛的協調能力、語言能力、情感和熱情、社會能力。通過繪畫,這種能力能夠得以進一步第發展。但是,教孩子畫形象畫,會逐漸阻礙這些能力的發展。
藝術的真正本質,就是以毀壞、弄臟已有形象為基礎的。沙子和水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在一歲左右玩沙子和水,這的確是不可或缺的。讓孩子和大自然一起,和朋友一起過那種生氣勃勃的生活,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多體驗那種快樂。
【一歲】
一歲左右,繪畫從手繪淘氣開始。孩子亂畫一氣,散亂不規則。這種繪畫,不是一種文化活動,而是手運動的結果。
讓孩子多爬,對繪畫有幫助。
一歲半前,通過手的往返運動塗鴉。一歲半以後,從大的連續圓圈到小的連續圓圈。不要給孩子很多種顏色,只給他一種喜歡的顏色就可以了。如果已經教過畫形象,應立即停止,讓孩子回到原本自由的繪畫方式。
【兩歲】
兩歲半前,圓圈開始封口。此時孩子開始將意識集中在手的末端,學會用手指捏東西。孩子能夠比著線條畫了,兩歲二至四個月,孩子開始能夠畫單獨的一根線條。
兩歲半以後,開始對畫加以解釋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喜歡自己動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此時大人替代或阻礙他們的動作,就會影響其積極性。
越是腦海中對各種事物有豐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個圓圈想像成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孩子把自己賦予意義的線條按照自己的心願、想法畫出來。千萬不要否定、干涉孩子,更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
繪本對孩子沒有什麼影響,孩子要到八歲左右才能模仿形象來畫畫,所以,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模仿繪本,多讀繪本也有助於培養孩子豐富印象。
【三歲】
三歲半前,有目的地動手畫畫。在畫畫前,就已經對他所畫的東西賦予了意義,然後再解釋畫意義,要聽孩子講用很多的圓圈和線條畫出來的內容。
三歲半後,用許多圓講述。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情景模仿游戲,畫的圓圈和線條都有著故事情節。看著孩子畫著滿是圓圈的畫,家長應該高興並稱贊他們,也要聽孩子講畫中的故事。
三歲左右,圓圈上畫點和橫線的「頭部形象」開始在孩子腦海中出現。孩子給點和線賦予各種意義,表徵能力進一步發展。
【四歲】
四歲,孩子可以憑印象畫畫了。
四歲左右,孩子在畫頭部的基礎上畫出手和腳,形成了所謂的「頭足人像」。
如果在這個時期成人教給孩子如何畫畫,就是剝奪孩子認識事物的樂趣,甚至是挫傷了孩子認識世界的積極性。成人如果這樣做就是阻礙了成長為人的最重要的學習和發展能力。沒有比這更嚴重的罪過了。
四歲半後的畫,看起來像商品目錄一樣雜亂無章。
四歲半到五歲,孩子會畫一個四方線把家裡家外區分開來,這是孩子條理性表達在逐步提高的表現。
邊看邊畫,即所謂的寫生,對於四歲的孩子是不適合的。寫生,最好是等到孩子九歲左右的時候。
欣賞孩子繪畫作品時,不僅要看孩子畫了什麼形象,更要聽孩子的講述。
【五歲】
五歲前後,能畫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
五歲左右,孩子漸漸明白了各種食物各自具有的特徵。孩子畫畫,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而是按照自己認識到的,只畫自己感興趣和關心的事物。這種現象是四歲到八歲左右孩子繪畫的特點。
五歲半後,用基底線表達關系。孩子在五歲半到六歲時,開始對事物之間的關系逐漸有了興趣。如孩子在五歲左右對捉迷藏感興趣。畫畫時有了表示地面或水平面的基底線,也就是有了分界。
不要讓孩子看著畫,而是憑印象去畫。
這個時期孩子非常享受分區塗色的樂趣,可以給孩子准備12色的彩色筆。如果孩子喜歡單色,請不要糾正他。
孩子到五六歲才會使用和形象相符合的顏色,在這之前,最好使用單色繪畫,尤其是黑色。
家長仍然要仔細聽孩子講述繪畫中的故事,還要盡量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
【六歲】
六歲,把事物沿著基底線有序地畫出來。
開始能夠做圖案游戲,把事物抽象化畫出來。可以講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把故事畫出來。
絕對不要用畫得好、畫得不好來評價孩子的畫。
重視和孩子之間的談話,多問孩子畫里畫的是誰、在哪裡、在干什麼等。
把有趣的生活經歷作為繪畫主題讓孩子畫出來。
【七八歲】
基底線開始轉變為水平線或地平線
開始分別從正面、側面、背面畫人物肖像。一旦開始從側面畫人物肖像,到八歲,孩子就開始畫有動作的人物肖像。
孩子的畫逐漸變得讓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體會孩子的心情,仔細欣賞孩子的作品。
【九歲】
開始追求畫出眼睛看到的真實景象。
九歲,孩子開始採用和成人相同的觀察方式,畫法也開始向寫實轉變。在繪畫方面,九歲是孩子邁向成人階段的第一步。
這個時期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繪畫工具,可以開始寫生。
如果孩子總是畫電視里的人物,或只喜歡臨摹,家長應多給孩子講生活中的事或傳說故事,幫助孩子發掘繪畫主題。
當孩子對畫畫很著迷的時候,成人不要過於計較他的寫實能力,對孩子橫加干涉是沒有用的,不如和孩子一起動手吧。
7. 拔苗助長成語故事ppt
一 《新編成語故事繪本:拔苗助長》
【成語】: 拔苗助長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舉例造句】: 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拔苗助長。
【拼音代碼】: bmzz
【近義詞】: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燈謎】: 禾--稿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
【英文】: pull up the rice shoo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helping them to grow
【故事】: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二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 ppt
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 處
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例 句
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欲速不達 適得其反 揠苗助長
成語接龍
長生不老 老大徒傷 傷風敗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齒穿齦 齦齒彈舌 舌戰群儒 儒雅風流 流光瞬息 息跡靜處 處之泰然 然荻讀書 書不盡言 言提其耳 耳食之言 言行不一 一歲三遷 遷臣逐客 客死他鄉 鄉書難寄 寄鴈傳書 書讀五車
三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
又稱《揠苗助長》
此則寓言說明了一個道理:遇事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文言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長:生長、發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謂:告訴。病:勞累。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趨:趕去。非徒:不僅只是。
<<拔苗助長>>: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後,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裡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後,他很得意地對家裡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長:原作「揠苗助長」,後作「拔苗助長」。
四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 處
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例 句
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五 成語拔苗助長ppt
本成語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長得快,便將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觀表現出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
六 中國成語故事繪本: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個急性子的農民,總嫌(xián)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他成天圍著那塊田轉悠,隔一會兒就蹲(dūn)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長高了沒有,但秧苗好象總是那麼高。用什麼辦法可以讓苗長得快一些呢?他轉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我把苗往高處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長高了一大截嗎?」說干就干,他就動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他從中午一直干到太陽落山,才拖著發麻的雙腿往家走。一進家門,他一邊捶腰,一邊嚷嚷:「哎喲,今天可把我給累壞了!」他兒子忙問:「爹,您今天干什麼重活了,累成這樣?」農民洋洋自得地說:「我幫田裡的每棵秧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覺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裡跑。到田邊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經乾枯,後拔的也葉兒發蔫(niān),耷拉(dāla)下來了。
七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宋國有一個農夫,來他擔心源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裡,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ya)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是一部儒家經典,記載了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
八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 圖片
[拔苗助長的故事]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內天去瞧瞧,明容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九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圖片
拔苗助長[bá來 miáo zhù zhǎng]
釋義
比喻違源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
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十 新編成語故事繪本 《拔苗助長》
【成語】: 拔苗助長
【拼音】: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舉例造句】: 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拔苗助長。
【拼音代碼】: bmzz
【近義詞】: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燈謎】: 禾--稿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
【英文】: pull up the rice shoo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helping them to grow
【故事】: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