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部刮痧的經絡穴位
頭部為諸陽之會,而面部則是十二條經絡中有六條手足三陽經經過,並有督脈所主。
其分布大致如下:
1、手足陽明經:正面眼睛以下大部分區域;
2、手足少陽經:耳部上下旁測區域;
3、手足太陽經:眉上額部及頭頂、後枕部。 常用穴位:(見圖15、16)
1、承漿(任):主治:癲狂、歪嘴、臉腫、牙痛、強壯身體、平衡內分泌、潤肌、對經期前後暗瘡有極佳的抑製作用。
2、大迎(胃):主治:發熱惡寒、面浮腫、眼閉不合、頸痛、瘰瘡等,對恢復面部光澤有直接充實作用。
3、頰車(胃):主治:歪嘴、牙關緊、牙痛、暗瘡、失音、臟躁、扁體炎症。有疏風活絡、止痛作用。
4、下關(胃):主治:耳鳴、耳聾、牙齒痛、重聽。能潤肌膚.消除暗瘡。
5、地倉(胃):主治:流口水、失音不語、腹腔痛胃院痛。流通經脈,扶正鎮痛,潤澤肌膚,消除眼袋。
6、顴(小腸):主治:目下部腫痛、三叉神經痛。眼瞼眨不止,有鎮痛鎮痙。抗皺消瘡、散瘀祛皺作用。
7、聽會(膽):主治:耳鳴、耳內流膿、下頷關節炎、牙痛、腮腫、疏經活絡、活躍面部細胞、開竅益聰。面色紅潤。
8、人中(督):主治:癲狂、昏迷、牙關緊閉。嘴歪、腰酸痛。強壯身體、對笑肌、面部表情肌有良好的連帶作用,消除皺紋好。
9、巨髎(胃):主治:口眼歪斜、目下眶部腫痛鼻塞、唇頰腫痛、三叉神經痛、本穴能貫通內外肌肉皮毛,修復受損細胞,改善暗瘡去除斑痕好。
10、聽宮(小腸):主治:耳聾、耳鳴、腹腔滿痛、通經絡、開耳竅、止痛、益聰令皮膚光澤。
11、迎香(小腸):主治:歪嘴、鼻痛、臉痛,消除眼袋、明目。
12、四白(胃):主治:頭痛、目眩、目赤腫痛、眼瞼瞬動不息、鼻炎等症。
13、上關(膽):主治:牙痛、偏頭痛、耳鳴、癲痛等。對肝膽型黃褐斑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14、睛明(膀胱):主治:青光眼。早期白內障、眼紅腫痛、迎風流淚。色盲。疏風泄熱,解毒明目作用。
15、承泣(胃):主治:夜盲、口眼歪斜、紅腫、淚泣症。消除眼袋油脂粒、開竅、明目。
16、球後(經外):主治:神經萎縮、青光眼、白內障、青少年近視等、本穴對消除黃褐斑、皺紋有顯著的疏絡作用。
17、瞳子髎(膽):主治:頭痛、目癢、角膜炎、三叉神經痛、口眼歪斜、青少年近視。疏散風熱、清頭明目消腫止痛作用,對上眼瞼紅腫,下眼瞼紅腫,下眼袋充脹起疏導作用。
18、攢竹(膀胱):主治:頭痛、目眩。消除眼部、額部抬頭皺紋、明目。對眼睛疲勞,上眼瞼浮腫有獨特療法。
19、魚腰(經外):主治:眼紅腫疼痛、面神經麻痹、前額痛等。對換膚後皮膚增厚症變紅或是用劣質化妝品敏感症,均有獨到的修復作用。
20、絲竹空(三焦):主治:頭痛、目眩、偏頭痛、消除額部皺紋、魚尾紋、潤澤肌膚、明目。
21、陽白(膽):主治:前額頭痛、目眩、迎風流淚、能消除額部皺紋、明目。
22、太陽(經外):主治:眼睛紅腫,頭痛、頭暈、神經衰弱、可消除疲勞、消熱解毒、清頭明目、醒腦、明目。
23、神庭(督):主治:心神煩亂、精神焦慮、頭痛、失眠、眩暈、驚恐、強身、防止衰老。
24、印堂(督):主治:前額痛、鼻部疾患、去皺紋,使皮膚光亮紅潤。
25、頭維(胃):主治:頭痛、目眩、目痛、增強體質、提神、醒腦。
26、曲鬢(膽);頷頰腫痛、頸項強痛不回顧、偏頭痛。
27、耳輪廓(反射區療法):強身健體、令肌膚回復彈性、白嫩。
28、翳風(三焦):主治:耳鳴、扁桃體炎、耳內濕癢、頰腫、牙痛、偏頭痛、疏風通絡、鎮痛等。
29、風池(三焦):主治:頭痛、腦疾患、眼病。精神病或神經系統的常用穴。對憂郁肝斑症有效。
30、百會(經外):主治:頭痛、眩暈、中風、昏迷、心煩、驚悸、健忘、精神病、子宮出血等症、清熱開竅、健腦寧神、回陽固脫、平肝息風。
面部刮痧手法
面部刮痧手法1、點:用魚形刮痧板的魚吻部或魚尾部在穴位上輕輕用力向下點壓。
面部刮痧手法2、扭:用魚形刮痧板的魚吻部進行螺旋式點扭穴位,順向或反向扭動。
面部刮痧手法3、刮:用魚形刮痧板魚腹的頭部棱面,沿經絡輕盈刮拭。
面部刮痧手法4、點叩:用魚形刮痧板的尾部點叩面部的七條經絡線。
面部刮痧手法5、按:用魚形刮痧板頭部的平面在穴位用力緩緩向下按壓。
面部刮痧手法6、揉:用魚形刮痧板頭部平面在穴位或經絡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
面部刮痧手法7、托:用魚形刮痧板的頭部的平面,用力向上提托肌肉。
面部刮痧手法8、放氣:用魚型刮痧板頭部的平面,按揉後拖至同一條經絡線上的下一個穴位上松板放氣。
面部刮痧手法9、摩游:用魚形刮痧板的魚腹棱面在穴位或經絡進行輕、柔、慢的游游弋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