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芻字怎麼讀 芻的讀音和解釋
拼 音
chú
部 首 刀
筆 畫 5
五 行 金
繁 體 芻
五 筆 QVF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
2.割草:~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議(同「芻言」)。
3.草把:~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相關組詞
反芻 芻牧 芻蕘 芻議 芻尼 芻泥 馬芻 芻薪 芻狗 傳芻廄芻 牧芻 樵芻 益芻 更多
② 「芻」字怎麼念
芻
芻
chú
〈動〉
(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義:割草)
同本義 [mow]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說文》。按,象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
七曰芻粖之式。——《周禮·太宰》
淫芻蕘者。——《左傳·昭公十三年》
禁芻牧采樵。——《左傳·昭公六年》
芻莝養馬。——《越絕書·外傳本事》
又如:芻牧(割草放牧)
用草喂牲口 [feed]
芻之三月。——《周禮·地官·充人》
又如:芻養(飼養)
芻
芻
chú
〈名〉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芻叔。——《莊子·列禦寇》
饋之芻米。——《左傳·僖公二十九年》
民爭負薪芻助之。——《資治通鑒》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宋史》
又如:芻菽(飼養牛馬 的草料);芻粟(糧草);芻薪(柴草);芻藁(飼養牲畜的乾草);芻豆(草和豆);芻茭(乾草);芻糧(芻食,芻粟,糧草);芻廄(飼料屋);芻靈(用茅草紮成的人馬);芻藁(乾草);芻菽(芻豆)
谷類植物的莖桿 [straw]
割草的人 [mower]
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舊唐書》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芻豢。——《莊子·齊物論》
又如:芻豢(指牛羊豬狗。牛羊食草,稱芻;犬豕食谷,稱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犧牲)
芻
芻
chú
〈形〉
淺陋,鄙俗 [mea-ger]。如:芻語(謙辭。草野鄙陋者的議論);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後用以比喻淺陋的言論。今常用以謙稱自己的言論。同「芻議」);芻論(芻議。淺陋的議論)
芻豢
chúhuàn
[livestock (cattle,sheep,etc)] 指牛羊豬狗等牲畜
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史記·貨殖列傳》
芻秣
chúmò
[fodder;hay] 喂牛馬的草料
芻秣之式。——《周禮·大宰》。注:「養牛馬禾穀也。」
芻蕘
chúráo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芻議
chúyì
[my meager opinion] 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亦指淺陋的議論
皇圖不隔於芻議。——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
芻
(芻)
chú
ㄔㄨˊ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
割草:~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議(同「芻言」)。
草把:~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鄭碼:RXB,U:520D,GBK:DBBB
筆畫數:5,部首:刀,筆順編號:35511
③ 芻字怎麼讀 - 百度
漢字:芻
拼音: chú
筆畫: 5
部首: 刀
五筆: qvf
基本解釋芻(芻)
chú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芻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芻。
割草:芻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芻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芻議(同「芻言」)。
草把:芻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筆畫數:5;
部首:刀;
筆順編號:35511
④ 芻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一、芻的拼音是:chú
二、漢字釋義:
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2. 割草。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
3. 草把。
三、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四、造字法:會意
五、部首:刀
六、相關片語:
反芻、芻牧、芻蕘、芻議、芻尼、牧芻、負芻、芻薪、馬芻、芻養
(4)芻怎麼讀音擴展閱讀:
一、漢字筆畫:
撇、橫撇/橫鉤、橫折、橫、橫
二、詞語釋義:
1、反芻fǎn chú
吐出和再嚼先前吞下的食物。
2、芻牧chú mù
割草放牧。
放牧的人。
3、芻蕘chú ráo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4、牧芻mù chú
牧草。
牲畜。
5、芻養chú yǎng
飼養。
⑤ 「芻」的讀音是什麼
芻的讀音是chú
「芻」意義及用法如下:
1.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
2. 割草:~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議(同「芻言」)。
3. 草把:~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造句如下:
絕對自由與法律規則:現代警察權之合法性與正當性芻議.
分析了小四輪拖拉機行業現狀,芻議行業發展趨勢。
本文即針對此一問題,提出解決之芻議。
本文是「本科翻譯教學『觀念建構』模式芻議」的續篇。
芻議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定性胡九如.
蕁麻子拌在芻秣里能使動物的毛光潤,根拌在鹽里可製成一種悅目的黃色顏料。
身子隨牛車一搖一晃,軍官躺在芻秣堆上,說的是:「在下崔度,涿郡安平人!」。
日間未嘗芻秣,惟至夜,方始牧放之。
旁邊兩輛老黃牛拉著的輜重車上堆滿芻秣(注),牛車的木軲轆也容易損壞,不過要想鄧季造出橡膠輪胎,估計要讓他摘星一樣困難。
於是修城郭,起樓櫓,營田農,積芻秣,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
⑥ 芻怎麼讀音是什麼
拼音: [chú]
[釋義] 1.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 2.割草:~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議(同「芻言」)。 3.草把:~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⑦ 芻字怎麼讀
「芻」的讀音是[chú],象形兼會意。本義是割草、拔草;也指喂養牲畜的草。
⑧ 芻字讀音
芻
芻
chú
〈動〉
(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義:割草)
同本義 [mow]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說文》。按,象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
七曰芻粖之式。——《周禮·太宰》
淫芻蕘者。——《左傳·昭公十三年》
禁芻牧采樵。——《左傳·昭公六年》
芻莝養馬。——《越絕書·外傳本事》
又如:芻牧(割草放牧)
用草喂牲口 [feed]
芻之三月。——《周禮·地官·充人》
又如:芻養(飼養)
芻
芻
chú
〈名〉
喂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芻叔。——《莊子·列禦寇》
饋之芻米。——《左傳·僖公二十九年》
民爭負薪芻助之。——《資治通鑒》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宋史》
又如:芻菽(飼養牛馬 的草料);芻粟(糧草);芻薪(柴草);芻藁(飼養牲畜的乾草);芻豆(草和豆);芻茭(乾草);芻糧(芻食,芻粟,糧草);芻廄(飼料屋);芻靈(用茅草紮成的人馬);芻藁(乾草);芻菽(芻豆)
谷類植物的莖桿 [straw]
割草的人 [mower]
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舊唐書》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芻豢。——《莊子·齊物論》
又如:芻豢(指牛羊豬狗。牛羊食草,稱芻;犬豕食谷,稱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犧牲)
芻
芻
chú
〈形〉
淺陋,鄙俗 [mea-ger]。如:芻語(謙辭。草野鄙陋者的議論);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後用以比喻淺陋的言論。今常用以謙稱自己的言論。同「芻議」);芻論(芻議。淺陋的議論)
芻豢
chúhuàn
[livestock (cattle,sheep,etc)] 指牛羊豬狗等牲畜
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史記·貨殖列傳》
芻秣
chúmò
[fodder;hay] 喂牛馬的草料
芻秣之式。——《周禮·大宰》。注:「養牛馬禾穀也。」
芻蕘
chúráo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芻議
chúyì
[my meager opinion] 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亦指淺陋的議論
皇圖不隔於芻議。——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
芻
(芻)
chú
ㄔㄨˊ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飼養牛馬的草料)。反~。
割草:~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言(常用來謙稱自己的言論)。~議(同「芻言」)。
草把:~靈(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馬)。
⑨ 「芻」怎麼讀
芻,中國漢字中的一個。讀音為chú,最早的意思是刈草,後來衍生了許多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