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長該如何向孩子解釋「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
相信大多數家長都被孩子問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爸爸媽媽,我從哪裡來?”。記得我小時候也曾問過自己的媽媽,她給我的答案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導致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開心,認為自己不是爸爸媽媽親生的。
所以家長可以指著媽媽的腹部做簡單地回答“你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如果孩子不滿足,媽媽可具體解釋:“媽媽的肚子里有一個叫“子宮”的小房子,這個小房子是屬於小寶寶的,只有爸爸媽媽相愛了,小寶寶才能住進去,那裡非常溫暖,很適合小寶寶成長,寶寶在小房子里一天天生長,十個月之後,寶寶長大了,就敲敲媽媽的肚子,媽媽把門打開了,於是你就來到了這個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逐步的、循序漸進的慢慢教育孩子。
②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是誰提出的 蘇格拉底之問又是什麼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蘇格拉底之問是他對「美德是什麼」的發問。
一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人世間的煩惱便開始包圍住了他。襁褓中因飢餓而嗷嗷求飽,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體時起便因要玩具而哭鬧,因受不公平對待而委屈,因與夥伴們爭吵而傷心,因家貧受侮而難過。
到了青黃不接的少年轉青年的階段,經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頭腦中的問題一天比一天多,開始質疑友情,懷疑愛情,抨擊權力,憎惡金錢,痛恨戰爭。
由此而引發出一列每個人都在探求、想解決卻無處尋找答案的形而上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是為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2)我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
柏拉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③ 哲學里說的我從哪來,到哪去是什麼意思
有兩個層次的意思,
在意識層次,我是自己的靈魂確認自己的意識。這種意識如何產生的,我從哪裡來。高度分化的意識境界中,能夠感應到獨立於本體的生命力,整個身軀為之抓舉,是很奇妙的感覺,如何能夠保持這種感覺,保持生命力,我要到哪去,哪裡才是靈魂的歸宿。
現實層次,歲月蹉跎,隨波逐流,忘記了故鄉的美好回憶,時過境遷的變化,再也找不到故鄉,像永遠的過客,無所留念,無所憧憬。用一生的時間也沒有獲得意義永恆的成就經驗,沒有確立自我,苟且而活,沒有真我風采,開始迷惘,惶惶不知所終。帶著這樣的不解,有人遁入空門,也許塵緣的終點會有另外一種圓滿,有人真的圓寂,至少他們自己感應到了不朽。我從哪來:塵緣中來,到哪去,放下那一時刻的任何地點!
④ 《我從哪裡來》作文200字
現在,有的孩子的父親告訴孩子是從田裡撿來的,還有的說:是蹦出來的呀!那麼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媽媽說:媽媽懷孕時,高興不已。那個時候,我只有種子那麼大,而且一天比一天大,媽媽含笑不語,20天後,我只有豆芽那麼大,媽媽變得不愛吃東西了。經常嘔吐,這不能吃葯,只能靠抵抗力驅趕病魔。這時我有花生那麼大了,媽媽去檢查身體,很正常,媽媽就放心了。又過了幾天,我長出眼睛、鼻子、嘴巴、四肢、耳朵,並在這時,我有小葡萄那麼大了。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一餐搞定一隻雞,媽媽吃什麼,我就吃什麼。肚子裡面有個小管子,營養通過小管子攝入我體內,那時我正在睡覺,150天後,我調皮了,又過了198天,就有西瓜那麼大了。媽媽去了醫院檢查身體,護士炒了催生蛋給媽媽吃,可是過了一二天,我拉屎了,護士覺得事情不妙,飛速把媽媽推到手術室,把我生下來,我就出世了!
媽媽還說:胎生是不產卵的方式生的,精子和卵子結合在一起,一個小生命就出來了。
⑤ 一年級我從哪裡來的寫話
我從哪裡來
今天,我們上了一堂「我從哪裡來」的公開課。
我知道了爸爸身體里有精子先生,媽媽身體里有卵子小姐。爸爸身體里的精子先生像滿天的繁星一樣多,數也數不清。它們像小蝌蚪一樣,搖搖身子,擺擺尾巴,像戰斗機一般朝卵子小姐游去。
游啊游,終於看見卵子小姐了,精子先生就像跑步沖刺一樣,向卵子小姐飛奔而去。游得最快的精子先生就和卵子小姐見面了!它們手拉著手合在一起,唱起了歌,跳起了舞,變成了受精卵。
受精卵越長越大,到了最後,就變成了我!
可是,我太調皮、太好動了。所以,媽媽為了保住我,每天上午打一針,下午打一針,整整打了兩個月,屁股上全都是針眼,像個馬蜂窩一般,媽媽懷我實在是太辛苦了!
吳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愛心形狀的紙,讓我們寫上感謝媽媽的話。我在上面寫道:媽媽,我非常感謝您,因為您不怕苦不怕累把我生下來,所以我每天都要給您送上一杯溫暖的茶!
⑥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1、我是誰
我的理解是,我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
但我認為這是二元論提出的假問題,並不存在所謂物質或者意識,他們其實都是統一於一種,用中國傳統語言「道」。這是一元論的觀點。
2、我從哪裡來
按照《老子》中的說法,道來自無。但無有是一種怎麼樣的狀態呢?何況康德一定認為,無是不能生出有的。無應該不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狀態,而是一片混沌,一種無次序的存在。而道是一種有次序的存在,那為什麼無序會產生有序,現在最好按照進化論的觀點,認為是偶然造成的。
3、我要到哪裡去
有序的誕生的目的是什麼?這也就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都知道人最終都會死,而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存在彼岸世界,那麼生存意義的問題就必須找到另一個答案。這一點,我信奉的是尼採的永恆輪回。注意,這不是佛教的那種輪回,佛教的輪回源於對生命的同情,而永恆輪回源於對生命的熱愛。
⑦ 中班健康《我從哪裡來》
活動設計意圖:孩子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喜歡爭論喜歡提問。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看動畫片,當看到兩個小動物在爭論生命從哪裡來的時候,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互相爭論著:為什麼媽媽會生孩子? 我在媽媽肚子里是怎麼樣生活的?媽媽是怎麼把我生出來的?孩子們充滿了迷惑和不解。由此,我想到了設計「我從哪裡來」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通過活動,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過程,知道人是從哪裡來的,感知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激發感恩之情,學會感謝父母。教育理念:體驗並感受生命成長的過程,愛惜生命,學會感恩。活動名稱:《我從哪裡來》(中班健康)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過程,知道生命來之不易。2、激發對生命的珍愛之情,培養感恩意識。活動重點:能簡單說出自己的出生過程。活動難點:感知理解生命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活動准備:1)多媒體課件(孕育寶寶全過程及其圖片)2)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圖片卡、畫筆、 畫紙)活動過程:一、導入活動1、律動《幸福拍手歌》。2、師以親切溫和的語言創設一種氛圍,吸引和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師:小朋友,我們每一個人生命開始的時候都住在一個溫馨神奇的地方。你知道是哪裡嗎?在那裡我們是怎樣生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我從哪裡來》。二、播放動畫課件《我從哪裡來》,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師:這個溫馨神奇的地方就在媽媽肚子里,在那裡我們慢慢長大,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三、依次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受理解生命的孕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圖一:爸爸媽媽很相愛,他們結婚了。圖二: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小天使住進媽媽的肚子里。媽媽懷孕了,變得愛吃東西,臉上充滿幸福,她的肚子逐漸變大。圖三: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叫「子宮」,我們出生前就住在這里,在這里我們很安全、很溫暖地慢慢長大。這時的我們叫「小胎兒」。圖四: 小胎兒長到十個月時,「子宮」 房子快裝不下了,媽媽就會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讓我們從小房子里走出來,變成可愛的小嬰兒。圖五: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顧和關愛下,我們幸福快樂地成長到現在。師:小朋友,我們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的,我們都是爸爸媽媽最疼愛的小天使。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出生過程。小結:每個生命來到世界上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從懷孕到出生需要十個月的時間,生命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媽媽很辛苦的把我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小朋友,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四、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五、操作活動,伴隨樂曲《感恩的心》,幼兒製作成長畫冊。六、延伸活動。教師:我們每一個人的到來都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了那麼多的喜悅,而我們的成長也承載著爸爸媽媽許多的期盼。所以我們要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不讓身體受到傷害。為了感謝父母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回到家我們要主動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們的乖孩子。把你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講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好嗎?
⑧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出自哪裡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
一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人世間的煩惱便開始包圍住了他。襁褓中因飢餓而嗷嗷求飽,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體時起便因要玩具而哭鬧,因受不公平對待而委屈,因與夥伴們爭吵而傷心,因家貧受侮而難過。
到了青黃不接的少年轉青年的階段,經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頭腦中的問題一天比一天多,開始質疑友情,懷疑愛情,抨擊權力,憎惡金錢,痛恨戰爭。
由此而引發出一列每個人都在探求、想解決卻無處尋找答案的形而上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是為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8)我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我」是一顆心,用一隻大眼睛的法力和慧光,粉碎了虛空,來到了世間。
這顆心,無所不有,廣袤無邊。這隻眼,光芒四射,呈現萬千。
慧觀會讓你解讀它,並不愛染停住。它們仍然是我們曾經的執著而成的幻相世界。是過去的一念生化,定格成的記憶蕊片里的心相縮影。對現在而言就是幻相。它已不是你,你已不是它。這個現象只是告訴你,你證到了色界無色界或者空性。
⑨ 我從哪裡來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
一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人世間的煩惱便開始包圍住了他。襁褓中因飢餓而嗷嗷求飽,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體時起便因要玩具而哭鬧,因受不公平對待而委屈,因與夥伴們爭吵而傷心,因家貧受侮而難過。
到了青黃不接的少年轉青年的階段,經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頭腦中的問題一天比一天多,開始質疑友情,懷疑愛情,抨擊權力,憎惡金錢,痛恨戰爭。
由此而引發出一列每個人都在探求、想解決卻無處尋找答案的形而上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是為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