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楊貴妃是中國哪個朝代的人,她老家到底是中國那個地方的
楊貴妃是唐代的。
關於她的籍貫有多種說法:
1、華陰縣說法
楊玉環的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為華陰人。
【反駁】:遷居三代後就不屬於第一代的原籍了,而楊汪的曾祖父楊尚希籍貫都有南北朝時弘農靈寶(今河南靈寶市)、隋朝時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兩種說法,說楊玉環祖籍在弘農郡華陰縣太過草率。而且持「華陰說」觀點的人很明顯難以自圓其說,因為這些人連楊尚希出生在什麼朝代都搞不清楚。
2、永樂縣說法
《楊太真外傳》等古書中均記載:楊玉環隨叔父遷至蒲州永樂之獨頭村。
【反駁】:由此可以充分證明,楊玉環祖籍並不是蒲州永樂,更不是出生於蒲州永樂,只不過是在當地生活過一段時間。
3、容州說法:
漏洞一:廣西容縣有一塊當地人自認為唐代的石碑,記述著唐天寶四年四門助教許子真所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並說這是楊貴妃事跡最早的記載。
【反駁】:天寶十五載(756年)才有的安史之亂,不知許子真是怎樣提前11年,在天寶四年就預知了楊貴妃的遭遇。從全國范圍來看,有關於這個許子真的記載,除了容縣以外,是完全沒有,可見其一點名氣都沒有,或者這個人其實就是當地人虛構出來的。而容縣把許子真的地位捧的很高,事實上一個小小是四門助教只不過是高等學校教員老師中職稱低於講師的一種初級職稱。因此,此碑文完全無任何權威性。
漏洞二:楊妃容州碑記,碑文不長:「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維,母葉氏」。
【反駁】:正史《舊唐書》與野史《楊太真外傳》等均指明楊玉環的父親名叫楊玄琰,而不是什麼楊維。
【反駁】:楊貴妃精通音律舞蹈,所受到的優越教育與容縣當時閉塞落後的條件是極其不吻合的。
漏洞三: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她就是容縣人。
【反駁】:以唐朝當時的國力,幾乎整個亞洲的藩屬國都會向唐朝進貢,隋唐大運河通南達北、一日千里,皇宮里的妃嬪什麼山珍海味都可以吃到。楊玉環喜歡吃哪裡的特產並不代表她就是哪裡人,很多中國人都喜歡吃洋快餐。
漏洞四:容縣石碑碑文: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
【反駁】:《舊唐書》等正史均記載楊玉環於天寶四年為貴妃。
4、蜀州說法
公元729年楊玄琰卒,楊玉環生於公元719年。《舊唐書》上的記載:楊貴妃的父親叫楊玄琰出仕蜀州司戶,她便出生在蜀州。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時期,成都西邊的崇州被稱為蜀州。
5、閿鄉縣說法
關於楊玉環的祖籍,有虢州閿鄉說、山西蒲州永樂說、弘農華陰說等。種種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楊玉環的父親是楊玄琰。
《舊唐書》、《楊太真外傳》等均指明楊玉環父親為楊玄琰,包括其祖父楊志謙、高祖父楊令本、六世祖楊尚希等均記載是虢州閿鄉人。這是有關楊玉環身世最為准確記載。拋開祖籍論,按照她父親的籍貫也是虢州閿鄉人。
(1)楊貴妃哪裡人擴展閱讀: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有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
楊貴妃的「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⑵ 楊貴妃到底是哪裡人
楊玉環出身於中國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是弘農人。
弘農是漢朝的一個郡,而弘農郡,就在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的東部,函谷關位於河南西部,因此,在漢代,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包括現在的陝西中部與河南西部,而其中的弘農郡,則包括了現在的陝西渭南、商洛,以及河南西部。
楊貴妃出身於著名的弘農楊氏,亦即華陰楊氏,因此,她的籍貫毫無爭議,她是不折不扣的弘農華陰人。 弘農郡的治所,在現在的河南靈寶。楊貴妃,從血緣上說,是華陰楊氏,從他們家族的家鄉來說,也就是他們家族的長期居住地來說,是河南靈寶。
弘農楊氏,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名人輩出,比如,西漢丞相楊敞,楊敞的重孫楊震,則是東漢太尉,號稱「關西孔子」,為官清白,學問很大,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繼承清白家風,且均官至太尉,為東漢著名的「四世三公」。
在唐朝時,弘農楊氏成為「十一宰相」世家,並且的「李武韋楊」四大家族世代聯姻,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唐玄宗的楊貴妃,皆出自弘農楊氏。
(2)楊貴妃哪裡人擴展閱讀
楊貴妃早期的簡單經歷是,出生於現在河南靈寶,幼年時,父親被派到現在成都做了個小官,也帶著她去了。她十歲時,父親去世,她被叔叔接到了東都洛陽,在洛陽長大成人。
楊玉環十六歲時,唐玄宗的女兒在東都洛陽舉辦婚禮,楊玉環也參加了,在婚禮上,被唐玄宗十八歲的兒子壽王李瑁一見鍾情,很快兩人結婚。楊玉環二十二歲時,被五十五歲的唐玄宗看中,二十七歲時,封為貴妃,與唐玄宗演繹了愛情的千古絕唱,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⑶ 楊玉環是哪裡人
截至2021年2月,楊玉環是哪裡人沒有定論。關於楊玉環的祖籍,有虢州閿鄉說、山西蒲州永樂說、弘農華陰說等。種種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楊玉環的父親是楊玄琰。
楊玉環於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陽歷6月22日)出生於宦門世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
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後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後,跟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士兵嘩變,含恨賜死。
(3)楊貴妃哪裡人擴展閱讀
楊玉環受玄宗寵愛的原因:
楊玉環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
⑷ 楊貴妃是哪裡人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原籍廣西容州(今廣西容縣)。開元7年(719年)6月1日生於容州楊外村(今廣西容縣)。開元23年(735),17歲的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天寶4年(745),27歲的楊玉環被李隆基冊為貴妃。天寶15年(756)6月14日,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禁軍嘩變,38歲的楊貴妃被縊死,香消玉散。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後千餘年無出其右者。其與西施、昭君、貂蟬並稱中國四大美女,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羞花」,是體態豐腴美的代表。
楊玉環(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環,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原名楊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為廣西容縣十里鄉楊外村,祖籍山西永濟。楊貴妃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戶,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後來又遷往山西永濟。 在她17歲時(公元735),武惠妃洛陽選壽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麗質,有傾城傾國之美,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武惠妃兩年後病逝。 婚後本來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見她有國色,竟悖常倫,欲占為己有。於是以「做女道士」為名招入宮,經過一番暗渡陳倉後,於天寶四年(公元745)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並為她修建了專門沐浴用的海棠湯,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三個姐妹都封為夫人。 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有詩雲「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以荔枝又稱「妃子笑」。 楊玉環是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楊貴妃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皇逃離長安,西幸成都。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禁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白居易所言「六軍」當為北衙禁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和左右神武軍,但玄宗朝其實只有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四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貴妃死時,年38歲。
這位以體態豐腴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4人。楊玉環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國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最大的一位後妃。
⑸ 四大美女楊貴妃是中國哪個朝代的人,她生於中國的哪個地方
楊貴妃是中國唐朝的人。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 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⑹ 楊玉環是哪裡人你有哪些了解
引言 : 楊玉環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善於舞蹈,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後又被追封為齊國公之女,是宰相楊國忠的堂妹。性格比較溫婉,擅長歌舞,通曉音律。一生有過兩段婚姻,首次是嫁給壽王為妃,之後出家為道士,後來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封為貴妃。
三、楊貴妃是好人嗎?
楊玉環,號太真,是唐玄宗最喜歡的妃子,有關於楊玉環的故事,莫過於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由此事可得之唐玄宗對楊玉環的獨寵,同時也揭示了當時楊玉環生活的奢侈。後世書中往往把楊玉環當作禍國殃民的角色來看待,實際上這與楊玉環並沒有什麼關系。唐朝衰敗的原因是因為唐玄宗晚年沉迷酒色、誤用奸臣從而導致了政治的腐敗、民生的凋敝,而她與唐玄宗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成為後世久久流傳的經典。
⑺ 楊貴妃是哪裡人故居在哪裡
楊貴妃故居,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首陽鄉獨頭村東向100米處(楊貴妃生長於此)。佔地面積近百畝,建築形制為仿唐民居。
楊貴妃故里,是一座類似城堡式的獨宅三進院落,它依山勢而建,南北走向,可瞰黃河。建築分堡門、下院、中院、上院、西花園、貴妃池,自下而上,建在一條中軸線上。
下院,昔日是傭人居住的地方,現在辟為接待室和歌詠楊貴妃詩詞書法字畫展覽廳。
中院,過去是楊貴妃姐妹兄弟和叔嬸居住的地方。這次修復後,為了再現楊貴妃的香蹤芳跡,精心泥塑大型貴妃生平彩塑群像160餘尊,栩栩如生,力求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的綽約風姿,使這位唐時絕代美人,再現人間。
上院,主樓是供奉楊家歷代祖宗的祭祀房屋。廂房是楊家長輩和接待貴客的地方。
(7)楊貴妃哪裡人擴展閱讀
楊貴妃墓其實只是楊貴妃的衣冠冢,位於陝西咸陽市興平市馬崽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大理石塑像。
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大門頂額橫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
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遊人也要帶包墓土回去,於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
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土了。墓前有一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
⑻ 楊貴妃是哪裡人
虢州閿鄉人(今河南靈寶),關於楊玉環的祖籍,有虢州閿鄉說、山西蒲州永樂說、弘農華陰說等。種種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楊玉環的父親是楊玄琰。
《舊唐書》、《楊太真外傳》等均指明楊玉環父親為楊玄琰,包括其祖父楊志謙、高祖父楊令本、六世祖楊尚希等均記載是虢州閿鄉人。這是有關楊玉環身世最為准確記載。拋開祖籍論,按照她父親的籍貫也是虢州閿鄉人。
拓展資料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 七月十 五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⑼ 楊貴妃是哪裡人
楊貴妃是: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人。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籍貫: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9)楊貴妃哪裡人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楊玉環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
楊玉環若生在別的年代,或許成不了楊貴妃。唐朝人以豐腴為美,楊玉環則「凝脂胭華」,連「脂肪」都開始「凝集」,像「胭脂」一樣散發著「華麗」的色彩,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後世紀念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其實只是楊貴妃的衣冠冢,位於陝西咸陽市興平嵬市馬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 ,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大理石塑像。
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大門頂額橫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
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遊人也要帶包墓土回去,於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
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土了。墓前有一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
⑽ 楊貴妃是哪裡的人
楊貴妃是山西蒲州永樂人。楊貴妃生於唐開元六年(公元718年)。由於其父楊玄琰曾任蜀州司戶參軍,世人以為楊玉環生於四川,其實她是山西蒲州永樂人,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四川崇慶)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童年在四川度過,10歲左右因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三叔楊玄璬家。
楊貴妃歷史結局
華清池是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的高潮。這段神仙伴侶般的情史,又在馬嵬坡畫上句號。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元六月,由於「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難,剛走到馬嵬坡,護衛的將士就怒殺時任宰相的楊玉環堂兄楊國忠,又脅迫唐玄宗下令將楊玉環縊死。楊玉環死時38歲。她使馬嵬坡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