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馬什麼菜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馬什麼菜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4-23 08:55:36

『壹』 什麼是馬齒莧

1.別名
馬菜、馬子菜、馬馬菜、馬蛇子菜、醬瓣頭草、豬長草、馬齒菜、螞蟻菜。
2.幼苗特徵
種子出土萌發。子葉橢圓形或卵形,長3.5毫米,寬1.2毫米,先端鈍圓,葉基闊楔形,全緣,葉脈不明顯,稍肥厚,帶紅色,具短柄。下胚軸不發達,上胚軸較發達,均帶紅色。初生葉2片,對生,單葉,倒卵形,邊緣有波狀紅色狹邊,葉基楔形,僅有1條中脈,有短柄。幼苗全株光滑,並稍帶肉質。
3.成株特徵
一年生肉質草本,通常匍匐,肉質,無毛,莖帶紫色。葉互生或假對生,柄極短或近無柄,葉柄倒卵形或楔狀長圓形,全緣。花3~5朵生枝頂端,無梗;苞片4~5,膜質,萼片2;花瓣5,黃色;雄蕊10~12,花柱頂端4~5裂,線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圓錐形,蓋裂;種子腎狀卵形,扁,黑褐色,有小瘤狀突起。
4.識別提示
①初生葉對生,稍帶肉質,幼苗體內多汁液,掐斷莖、葉易溢出。②莖帶紫色,葉倒卵形或楔狀長圓形。③子房半下位,蒴果蓋裂。
5.本草概述
生於耕地、田邊、路旁、溝邊、堆肥場或垃圾場、村落或房屋周圍隙地。全國各地都有分布,是世界惡性雜草。混生在各種作物中。主要危害棉花、豆類、薯類、花生、甜菜、薄荷、蔬菜等作物,也是棉蚜、甘薯蟲病的傳染媒介。
6.防除指南
在合理輪作和秋深耕的基礎上加強田間管理,特別要注意早期清理田旁隙地、房屋和周圍隙地。敏感除草劑有甲草胺、2甲4氯、2,4-D、敵稗、敵草胺、伏草隆、滅草敵、甲羧除草醚、嗪草酮、撲草凈、乳氟禾草靈、噻吩磺隆、滅草松、惡草酮、百草枯、都阿混劑等。

『貳』 馬菜又叫什麼菜

馬菜學名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等,屬菊科馬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馬蘭頭原是野生種,生於路邊、田野、山坡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葯用以紅梗馬蘭頭為佳。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浙江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馬蘭頭適應性廣,喜溫也較耐陰,抗寒耐熱力很強,對光照要求不嚴,在32℃高溫下能正常生長,在-10℃ 以下能安全越冬,當地溫回升到10~12℃,氣溫在10~15℃時,嫩葉嫩莖就開始迅速生長。種子發芽溫度在20℃左右,嫩葉嫩莖的採收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
1播種與分根繁殖
播種前施入適量的有機肥作基肥,在立春後播種,一般採用散播,力求種子播得均勻,不宜過密。生產上農戶多採用分根繁殖,每年入冬前,挖掘馬蘭頭根,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質好的田塊,每667m2施有機肥2500kg、復合肥50kg,全耕層深施,整地築成深溝高畦,畦寬130~150cm,在畦面上橫開淺溝,溝距20~30cm,溝深15cm左右,將馬蘭頭根切斷平鋪在溝底,覆土後削平踏實,並澆足水,5~ 7d即活棵。
2肥水管理
播種後15d左右出苗,播後如遇乾旱,要經常噴水,保持畦面濕潤,直至出苗。分根繁殖的馬蘭頭,視土壤墒情,及時澆水追肥,促使植株健壯,加速地下根莖生長。當幼苗2~3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追肥,可施用腐熟的稀薄人糞尿,第2次追肥宜在採收前1周施入,以後每採收1次,追肥1次。施肥量不宜過重,以氮肥(尿素)為主,配施磷鉀肥。
3中耕除草間苗
馬蘭頭植株幼小,易與雜草混生,需及時除草。當幼苗有5~8片真葉時,開始經常清除田間雜草,並及時追施肥水,促使植株生長發育。
4病蟲害防治
野生馬蘭頭很少發生病蟲危害,一般不需噴葯。人工栽培的,注意對白粉病的防治。

『叄』 馬齒菜是什麼樣子的

馬齒莧(學名:Portulaca oleracea L.)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柄粗短。花無梗,午時盛開;苞片葉狀;萼片綠色,盔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雄蕊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種子細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中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還可作獸葯和農葯;嫩莖葉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飼料。
(概述圖片來源:[1])
中文學名
馬齒莧(蜀本草)
拉丁學名
Portulaca oleracea L.
別稱
馬莧,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馬齒菜,螞蚱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美食不可負之2月時蔬
形態特徵 聽語音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莖紫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

『肆』 馬絲菜是什麼樣

馬絲菜就是馬齒莧,馬齒菜只是其多種叫法之一。

馬齒莧,又名馬生菜、馬絲菜、馬莧、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螞蚱菜。

長在地里是這個樣子的

順便普及一下知識:

馬齒莧,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柄粗短。花無梗,午時盛開;苞片葉狀;萼片綠色,盔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雄蕊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蒴果卵球形;種子細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中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還可作獸葯和農葯;嫩莖葉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飼料。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馬齒莧在營養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它的ω—3脂肪酸含量高於人和植物。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馬齒莧生食、烹食均可,柔軟的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就不要用太多。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於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馬齒莧和碎蘿卜或馬鈴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飪,其莖和葉可用醋腌泡食用。

『伍』 蔬菜圖片大全及名稱

『陸』 馬子見是什麼菜

馬子菜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全國范圍都有種植,在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如:馬馬菜、常明才、保健菜等;它的味道比較偏甜和偏酸。馬子菜因為具有很多葯用功效,通常在醫學上被添加或合成在其他葯品中。它的主要功效作用有:消除水腫、排除人體腸胃濕毒、疏通腸胃、殺菌消炎,還有在心臟病上可以達到預防的作用。
【別名】長命菜、長壽菜、五行草、馬蜂菜、馬馬菜。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
主要功能有
1.利水消腫,降低血壓馬齒莧含有大量的鉀鹽,有良好的利水消腫作用;鉀離子還可直接作用於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擴張,阻止動脈管壁增厚,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2.消除塵毒,防治潰瘍馬齒莧能消除塵毒,防止吞噬細胞變性和壞死,還可以防止淋巴管發炎和阻止纖維性變化,杜絕矽結節形成,對白癜風也有一定的療效;馬齒莧還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能促進潰瘍病的癒合。
3.殺菌消炎,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可用於各種炎症的輔助治療,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
4.防治心臟病馬齒莧中含有一種豐富的Y-3脂肪酸,它能抑制人體內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酸的生成,幫助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使血液粘度下降,促使血管擴張,可以預防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起到防治心臟病的作用。這種蔬菜沒有防治癌症的功能,但是多吃還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柒』 馬筧菜的馬齒莧是什麼

馬筧菜的別名是馬齒莧,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下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南北各地均產。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為石竹目、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花無梗,午時盛開。

中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

馬齒莧生食、烹食均可,柔軟的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就不要用太多。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

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可用來做湯或用於做沙司、蛋黃醬和燉菜。馬齒莧和碎蘿卜或馬鈴薯泥一起做,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飪,其莖和葉可用醋腌泡食用。

(7)馬什麼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馬齒莧性喜高濕,耐旱、耐澇,具向陽性,適宜在各種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較好。其發芽溫度為18℃,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當溫度超過20℃時,可分期播種,陸續上市。

馬齒莧商品菜採收標准為開花前10-15厘米長的嫩枝。如採收過遲,不僅嫩枝變老、食用價值差,而且影響下一次分枝的抽生和全年產量。採收一次後隔15-20天又可採收。

『捌』 馬蛇菜的功效

馬蛇菜又名馬齒莧。馬齒莧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葯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

現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此外,馬齒莧還可作獸葯和農葯;嫩莖葉可作蔬菜等。

馬齒莧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鈣、磷、鐵、銅、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

(8)馬什麼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一、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卧或斜倚,伏地鋪散,多分枝,圓柱形,長10-15厘米淡綠色或帶暗紅色。

莖紫紅色,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馬齒狀,長1-3厘米,寬0.6-1.5厘米,頂端圓鈍或平截,有時微凹,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中脈微隆起;葉柄粗短。

花無梗,直徑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時盛開;苞片2-6,葉狀,膜質,近輪生;萼片2,對生,綠色,盔形,左右壓扁,長約4毫米,頂端急尖,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基部合生。

花瓣5,稀4,黃色,倒卵形,長3-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長約12毫米,花葯黃色;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稍長,柱頭4-6裂,線形。

蒴果卵球形,長約5毫米,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澤,直徑不及1毫米,具小疣狀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二、生長習性:

馬齒莧性喜高濕,耐旱、耐澇,具向陽性,適宜在各種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較好。

其發芽溫度為18℃,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當溫度超過20℃時,可分期播種,陸續上市。保護地栽培可進行周年生產。

『玖』 馬齒莧是什麼菜,有圖最好。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葯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現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此外,馬齒莧還可作獸葯和農葯;嫩莖葉可作蔬菜等。
圖片見:http://ke..com/view/20331.htm

『拾』 馬食菜如何食用

馬食菜又叫馬齒莧
我老家都是蒸菜饅頭
食用方法
馬齒莧的吃法很多,除去根部並洗凈後,可以直接炒著吃;也可以將它投入沸水中,焯幾分鍾後,切碎拌菜吃,還可以做湯、餃子餡、和在面里烙餅吃。

圖為馬齒筧
馬齒莧也可以這樣吃,曬干後,和扣肉蒸著吃,也可以和別的什麼菜炒著吃。以前,在農村,一到有馬齒莧的季節,村民們會把馬齒莧挖回家,洗干凈,曬干,密封起來,等到冬天菜少的時候拿出來做菜。由於現在科技發達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同季節的菜,生活條件變好了,人也變懶了,就很少有人再吃馬齒莧了。倒是在城鎮,馬齒莧還是屬於比較少有的菜,因此,在農村隨地可見且無人問津的馬齒莧在城鎮價錢比一般的青菜還高,而且還挺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