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則天是哪裡人,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鄉是哪裡
說到武則天,我們就想到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這樣的名人,可以說是可以讓他們家鄉的人,倍感榮耀的。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地方的人,他們都說武則天是他們的老鄉。那麼,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則天,她的故鄉到底是哪裡呢?
所以說揚州對於武則天來說,印象是及其的深刻的。可以說她整個的少女時代,都是在揚州城裡度過的。
因此,把揚州說城是她的故鄉,似乎也是沒有什麼錯誤的。
武則天離開揚州之後,她就到了長安,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可以說自從武則天十四歲進入長安之後,她就沒有離開過這里。
反倒是在這里她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逆襲,畢竟正是在這里她當上了皇帝呀。武則天活到了八十多歲,她在西安生活了六十多年。
所以,把西安當作是武則天的故鄉,也是毫不為過的。
當然了若是按照今天籍貫的說法,武則天應該是山西並州人,山西並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文水縣人,因為武則天的父親和祖父們他們都是生活在這里的,這里才是他們祖宗的聚集地。
所以,確切地來說武則天應該是山西文水縣人。
2. 武則天是山西人,還是四川人
武則天是山西人。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2)武則天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武則天的家世出身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並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一說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
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誌》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武士彟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唐高祖)在河東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
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以後,武士彟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武士彟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後,武則天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3. 武則天是哪裡人
山西人。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1]),本名武珝(xu),後改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武則天,在位15年,實際掌握堤四五十年,在輝煌的唐代歷史中,她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在她從公元683年臨朝稱制到公元705年年初宣布退位的21年間,共任命宰相75人,其中69人可以從歷史文獻中查清由來。
這69人中竟然有19人被殺,至少22人被流貶。武則天的政治手段由此可以管窺一班。
武則天稱帝暗李氏唐朝皇家權勢斗爭中的一個插曲,她最好的武器就是皇家的極權慾望。可以說武則天沒有政治背景,因為她入宮時父親已經撒手人寰;
也可以說武則天沒有政治背景,因為她入宮時父親已經撒手人寰;也可以說武則天有著強大的政治背景,因為她的身後是唐高宗,得到與失去之間,武則天成就了她的歷史」。
(3)武則天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後,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4. 武則天是什麼地方人
據《新唐書·本紀第四·則天皇後》記載:武則天,本名珝,後改名曌,山西文水人。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後世將其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十四歲時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並赦免王皇後、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4)武則天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出身於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並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南徐村人)。
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誌》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後,武則天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參考資料:網路-武則天
5. 武則天是哪裡人。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鄉是哪裡呢
武則天的祖籍應該是山西並州文水人,而出生地則有幾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山西並州文水出生的理由是,古人常以自己的籍貫確定自己是什麼地方人,武則天之父武士彟是並州文水人,因此武則天的籍貫為並州文水,而且武則天曾經自稱是並州文水人。認為武則天是陝西長安或江蘇揚州出生,依據的是最早有關武則天的出生線索的《攀龍台碑》,該石碑為武則天時期的吏部尚書、中書令李嶠為武士彟撰寫。碑文只是給出了武士彟再娶,以及他任京官和揚州、荊州等地官員的時間,並沒有接說出武則天何處所生,《攀龍台碑》記載: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駕崩,武士彟在悲痛中患病,嘔血而亡,享年59歲,遺令歸葬文水。
李商隱所作《利州江潭作》,題目自注有“感孕金輪所”句,查金輪為武則天謚號,是明指武則天誕生利州。1954年在廣元皇澤寺出土的孟蜀廣政碑,碑文雲:“天後武氏其人也,事具實錄,此不備書,貞觀時,父士彟為都督於是州,始生後焉。”北宋的《元豐九域志》里說:“士彟為利州都督,生武後於此。”以後在《輿地紀勝》、《東輿勝攬》等書都肯定了武則天出生在廣元。同時對於武則天出生長安、揚州說都沒有更多的文字資料或者民間傳說提供出來,所以目前最可靠的關於武則天的出生地應該就是四川廣元。
6. 武則天到底是山西人還是四川廣元人
武則天是山西人。
武則天是唐朝時期開國功臣武士彟的第二個女兒,母親是楊氏,武則天的祖籍是現今的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公元624年,武則天在四川廣元出生。
武則天在只有十四歲的時候就進入了皇宮,被唐太宗封為才人並且賜號為武媚,在唐高宗時期被封為昭儀,後來成為了唐高宗的皇後,和唐高宗一起被稱之為二聖。
在唐高宗去世了以後,武則天作為唐中宗和唐睿宗的皇太後,開始了臨朝聽政,公元690年的時候,武則天自立為皇帝,並且改國號為周,建立了武周王朝。
(6)武則天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武則天除了也是大唐盛世的開創者之一,同時也和佛教有緣,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便是武則天所作。
武則天除了一生篤信佛教,同時一生也痴迷算命,但是天下術士真正把武則天的命算準的,那就是袁天罡。
袁天罡是當時著名的相士,其功夫了得,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袁天罡最為著名的本領是風鑒,即聽風聲和風向辨別吉凶禍福。
當時的權貴人家,都會請袁天罡去風鑒。一日,袁天罡來到武士彟的家裡,見到了三個孩子,兩男一女。
袁天罡看後說這三個孩子日後都會高官進爵,食祿無憂,但我感到您家中還有更為高貴之人,是否還有其他孩子。
武士彟大驚,遂讓夫人把還在襁褓中的武則天抱了出來。袁天罡一看,這個還在龍眉鳳眼,是帝王之相,但卻是個女孩兒,心中訝異。
但其不敢聲張此事,和武士彟說此女富貴非常,以後定貴為皇後。武士彟一家非常高興,對這個女孩兒悉心養護。當時除了袁天罡誰能料到這竟是日後的天子,中國的女皇帝。
7. 武則天是哪裡人
武則天,本名武照,四川省廣元市人(在廣元皇澤寺有1955年出土的後蜀主孟昶「廣政碑」(公元959年),它是考證武則天出生於廣元的重要依據)。她誕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廣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的故里,位於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交界處,屬亞熱帶濕潤氣候,交通也十分發達。為紀念武則天,廣元每年的9月1日,為《女兒節》,廣元市區東山山頂修有一座鳳凰樓,高14層,意思是說武則天在廣元出生長到14歲的時候就進宮了,變成鳳凰飛走了。
8. 武則天祖籍是哪裡人武則天祖藉和出生地究競是那裡
武則天的祖籍是山西省文水縣,出生在四川廣元,一說生於陝西西安。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出身隋朝皇室,父親為隋朝觀德王楊雄之弟、遂寧公楊達),祖籍並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武則天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一說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
(8)武則天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
1、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
2、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後,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3、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4、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